探礦
采礦
選礦
通用
火法冶金
濕法冶金
電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復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廢水處理
大氣治理
固/危廢處置
土壤修復
物理檢測
化學分析
力學檢測
無損檢測
失效分析
環(huán)境檢測
綜合
曹余良,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近年來在Nature子刊Nat. Energy, Nat. Nanotech.、Energy Environ. Sci.、Chem, Adv. Mater.、Nano. Lett.等國際學術期刊上發(fā)表SCI論文300余篇,他引20000余次,h指數(shù)為80,ESI高被引論文23篇,其中5篇進入ESI熱點論文,連續(xù)五年入選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年度“高被引科學家”。
?李彥光教授于2005年7月獲得復旦大學化學系學士學位,2010年7月獲得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系博士學位(導師:吳屹影教授),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化學系從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導師:戴宏杰教授),2013年9月,入職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zhì)研究院(FUNSOM)。
張偉,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多功能刺激響應材料;手性超分子自組裝;光電材料;活性自由基聚合。 研究方向:多功能刺激響應材料;手性超分子自組裝;光電材料;活性自由基聚合。
吳凡,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長三角研究中心科學家工作室主任、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首席科學家。
2001年畢業(yè)于湖南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2004年在日本京都大學工學部日本電化學會主席Zempachi Ogumi教授實驗室訪問研究,2007.1-2010.8在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美國工程院院士John Newman教授領導的團隊工作,先后任客座研究員和正式研究員,是美國能源部(DOE)重大項目“Batteries for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program(BATT)”的主要研制者和動力鋰離子電池工藝學負責人。
標題:馬建民
評論 (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