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動力電池掛鉤的新能源汽車行業(yè)已經由政策驅動步入市場驅動,漸入佳境,當下處于1-N的發(fā)展階段;相比之下,而儲能行業(yè)處于0-1階段,雖顯青澀,但后勁大。
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儲能電池出貨量48GWh,同比增長2.6倍;預計2022年國內儲能電池有望繼續(xù)保持高速增長態(tài)勢,保守估計年出貨量有望突破90GWh,同比增長88%。一國際高科技產業(yè)市場研究機構近日發(fā)文稱,中國儲能電池出貨量保持高速增長勢態(tài),未來三年年均增長率超過50%。
儲能會一直火下去嗎?哪些細分賽道值得關注?內藏哪些掘進機遇?我們先來看看其在新能源產業(yè)鏈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1、產業(yè)鏈中的位置
儲能誕生之初的使命就是為了調節(jié)電力資源,“削峰填谷”,緩解電力壓力。儲能在產業(yè)鏈的上游是原材料,中游是儲能系統(tǒng),下游是用電側。
從競爭格局來看,當前,儲能系統(tǒng)主要有兩類參與者:一是,電池制造廠商;二是,儲能變流器廠商??梢钥闯觯姵厥莾δ芟到y(tǒng)的靈魂,不可替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新技術涌現,如雨后春筍
儲能電池內部的分水嶺也在不斷演變。鋰離子電池(三元鋰電與磷酸鐵鋰)起初在儲能電池(鋰離子電池失效分析與測試技術交流會)中被寄予厚望,然而由于安全性較差,依據有關政策被從中大型電化學儲能方案中剔除。另外,受制于“鋰”金屬的卡脖子與高價,其在成本方面不占優(yōu)勢。
追求性價比是資本的天性,電池玩家們早在就布局磷酸鐵鋰電池的替代物了。很快,鈉離子電池、釩電池進入了他們的視野。
鈉離子電池與磷酸鐵鋰電池區(qū)別之處在于正極采用了鈉的化合物,目前其正極材料主要分為普魯士白、聚陰離子、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釩電池,其全稱為全釩氧化還原液流電池,與鋅基液流電池、鐵鉻液流電池等同屬于液流電池的種類之一。
這兩種新電池在“熱管理”方面是強項,而儲能系統(tǒng)安全隱患往往是出自電池的“熱管理”環(huán)節(jié)。因此,憑借“熱管理”的優(yōu)勢,釩電池、鈉離子電池開始在儲能賽道嶄露頭角。
3、新老玩家相逢
儲能電池的老玩家是以磷酸鐵鋰電池為代表的一些知名企業(yè),由于動力電池與儲能電池(鋰離子電池失效分析與測試技術交流會)有相近之處,這些老玩家轉身很快。但,礙于磷酸鐵鋰電池的高成本,一些新玩家(不乏非上市公司)通過鈉離子、釩電池作為新的窗口去分食儲能這塊大蛋糕。
目前儲能賽道的明旋律是擴產,各大玩家均在緊鑼密鼓搶占市場;暗旋律是依然還在尋找更具性價比的技術。
從鋰到鈉,再到釩,在資本眼中,只有更好,沒有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