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碲金礦 碲金礦](/uploads/image/20230131/a0723d85ec9540ffa3c4a7500c716cf3.jpg)
碲金礦簡介
碲金礦為單斜柱組。溶于硝酸,產(chǎn)生鐵銹色的金沉淀。世界著名產(chǎn)地有美國科羅拉多州CrippleCreek。碲金礦根據(jù)其產(chǎn)地命名,為California州Calaveras縣Stanislaus礦。產(chǎn)生于中-低溫?zé)嵋旱V脈,或中-高溫?zé)嵋旱V脈之低溫晚階段晶出。與自然金、銀金礦,針碲金銀礦和其他碲化物成組合。也與黃鐵礦、方鉛礦、閃鋅礦、黝銅礦、鉬酸鹽成組合。
首先,碲金礦通常在含金和銀的碲化物礦脈內(nèi)生成,大多與自然金、碲金銀礦、黃銅礦等構(gòu)成連生體,通常在方鉛礦、閃鋅礦等表面以微米級單位形式包裹,礦物成分多樣,環(huán)境復(fù)雜,客觀上給浮選分離帶來困難;
其次,碲金礦石中的金銀多為微細(xì)粒浸染碲化物,相比之下,碲金礦比游離金更加難以在氰化溶液中溶解,進而導(dǎo)致金礦物元素的氫化浸出率較低,成為最為常見的難處理金礦之一;
第三,由于碲金礦難以在氰化液中溶解,工藝上需要對礦石進行二次磨礦,而所用的丁基黃藥等捕收劑是最為常見的浮選藥劑,但效果只能說較為一般。
無論是二次磨礦,還是精礦浮選,如何解決礦石在氰化液中的浸出率低問題都是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難題,在現(xiàn)有條件下,如何才能有所改變,得到更為理想的浮選指標(biāo)呢?
1、工藝上,采用重選-重選尾礦再浮選的工藝流程,重選尾礦經(jīng)過磨礦后,再通過一粗一掃浮選流程,可進一步回收其中的有價元素,重選尾礦再浮選后,有利于提高金、碲回收率;
2、在氰化浸出作業(yè)之前,可先采用堿-氧化預(yù)處理作業(yè),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浸出時間長的問題,但全程需注意控制好給礦濃度、給礦速度和離心力強度問題;
3、采用特別研制的LF-35型金銀礦螯合捕收劑,配合丁銨黑藥使用,可讓浮選有較強捕收性和良好選擇性,平均能提高3-10個金屬回率。
LF-35型金銀礦螯合捕收劑系異構(gòu)長烴鏈雙琉原酸酯的同系物經(jīng)多種表面活性劑反應(yīng)合成。呈淡黃色粉狀;有效活性達85%~90%,PH為8.5-9.5,易溶于水,屬微毒(同黃藥)、無腐蝕,用量在50-200g/t;使用時配堿性 水5%或10%濃度,分段加入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