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O閃速爐及其精礦噴槍示意圖分別如圖3-10、圖3-11所示。INCO閃速爐主體呈長方體,煙道位于爐體中央,爐體用鎂磚和鉻鎂磚砌筑,兩端及側面爐墻內嵌有銅水套,爐體壽命為5~6年。噴槍共4支,對稱配置于爐體兩端。銅锍口及渣口分別設于爐子側面和兩端。爐子一端設有鋼制溜槽,用于轉爐渣的加入。
噴嘴為不銹鋼材質,爐料出口部分襯耐磨陶瓷。噴嘴與爐墻接觸部分,設置有冷卻水套。噴嘴向下和向爐體中心線均傾斜7°,以使熔煉熔體及“火焰”噴射在沉淀池渣面上。噴槍出口速度為40m/s。
圖3-10 INCO閃速爐示意圖
含水約10%的爐料(精礦、熔劑、煙塵等)在采用天然氣加熱的流態(tài)化床干燥窯中干燥至含水0.2%。用工業(yè)純氧將爐料噴射進入爐內,在1200℃高溫、接近純氧氣氛下發(fā)生熔煉過程物理化學變化,生成銅锍、爐渣及煙氣。銅锍及爐渣熔體在沉淀池內分離,渣層厚0.5m,銅锍層厚0.2~1m。銅锍及爐渣從爐內間斷排出。爐渣含銅1%~2%,直接或貧化后水淬棄掉。銅鏡采用鋼包輸運至轉爐吹煉。煙氣通過中央煙道排出,中央煙道中送人少量氧,使煙氣中元素硫燃燒。INCO爐未設余熱鍋爐,煙氣采用噴水冷卻降溫后,再凈化、制酸。
![INCO閃速爐噴槍示意圖 INCO閃速爐噴槍示意圖](/uploads/image/20230316/9df17213f7e7399a6cd9ecfe031dcb2a.jpg)
圖3-11 INCO閃速爐噴槍示意圖
2)技術特點
采用工業(yè)純氧,入爐及出爐氣體量小,氣體輸送及處理費用較低。
銅锍品位控制在50%左右時,渣含銅小于1%,可以直接棄掉。
由于煙氣量小,煙氣帶走的熱量較少,爐子可在控制較低銅锍品位下實現(xiàn)自熱。
技術改進及推廣不及奧圖泰閃速熔煉技術,應用呈逐步減少趨勢。
3)主要技術指標
① 富氧濃度:常溫,含095%(工業(yè)純氧);
② 銅锍品位:50%;
③ 爐渣m(Fe)/m(SiO):1~1.5;
④ 爐渣含銅:1%;
⑤ 煙氣SO濃度:70%~80%;
⑥ 煙塵率:5%。
4)國內外應用情況
20世紀50年代由加拿大國際鎳公司(INCO)研發(fā)并投入工業(yè)應用。目前有4座爐子在運轉,分別是:烏茲別克斯坦的阿爾馬雷克(Almalyk)公司1座(銅冶煉)、美國亞利桑那州海登(Hayden)冶煉廠1座(銅冶煉)、加拿大安大略省薩德伯里(Sudbury)2座(處理鎳銅鈷混合礦生產45%的Ni-Cu-Co 锍)。INCO閃速熔煉技術推廣很慢,在與奧圖泰閃速熔煉技術競爭中處于劣勢,INCO閃速熔煉技術在亞洲、歐洲均未得到應用。
5)總體評價
INCO閃速熔煉是世界上第2種實現(xiàn)工業(yè)化應用的閃速熔煉法,是火法煉銅中第一種應用O的方法,也是目前唯一使用工業(yè)純氧的熔煉方法。INCO閃速熔煉的優(yōu)點在于其使用工業(yè)純氧,送風及煙氣處理系統(tǒng)均較小,煙氣SO,濃度高,煙氣處理、制酸投資及運行費用較低。此外,在銅锍品位50%的條件下,其渣含銅在1%左右,可直接棄掉。但隨銅價上漲,棄渣含銅應進一步降低。
與奧圖泰閃速熔煉比較,INCO閃速熔煉技術推廣很慢。奧圖泰閃速熔煉技術的優(yōu)勢為:
生產能力大,單爐精礦處理量為INCO閃速熔煉的2倍以上。
奧圖泰閃速熔煉采用單一噴嘴,而INCO有4個噴嘴。
INCO高溫煙氣直接噴水冷卻,余熱未回收,因此工藝能耗偏高。
在工程技術支持及對技術的后續(xù)研發(fā)改進等方面,INCO閃速熔煉技術不及奧圖泰閃速熔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