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助理教授。2019-2021年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出站后留校任教至今。長期致力于人工智能材料設計方面的研究。近五年來在Advanced Science, Smal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Corrosion Science, Scripta Materialia等國際期刊上發(fā)表SCI論文50余篇,申請/授權國家發(fā)明專利近10項。獲得過上海市超級博士后激勵計劃和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揚帆計劃等國家級、省部級和校級科研獎勵及榮譽10余項。
王殳凹教授,放射醫(yī)學與輻射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CJ學者特聘教授、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化學會會士。2007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2012年在美國圣母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12-2013年在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展博士后研究?,F(xiàn)從事面向我國核能可持續(xù)發(fā)展及核安全重大需求的放射化學與核技術應用研究。近五年作為通訊作者在Nature (1)、Nat. Commun. (8)、J. Am. Chem. Soc. (15)、Angew. Chem. Int. Ed. (15)等國際期刊上發(fā)表論文180余篇,授權國內(nèi)外專利25項。
龔星,博士畢業(yè)于比利時魯汶大學(KU Leuven)和比利時核研究中心(SCK CEN)?,F(xiàn)為深圳大學副教授/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目前主要從事鉛鉍快堆材料的腐蝕和液態(tài)金屬脆化機理、溶解氧測控技術和防腐蝕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在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Acta Materialia、Corrosion Science、Scripta Materialia等國內(nèi)外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60余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青年、核電央企等多個項目,申請發(fā)明專利13項。
評論 (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