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礦
采礦
選礦
通用
火法冶金
濕法冶金
電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復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廢水處理
大氣治理
固/危廢處置
土壤修復
物理檢測
化學分析
力學檢測
無損檢測
失效分析
環(huán)境檢測
綜合
民建會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紅外熱成像檢測機理、紅外機器視覺、設備檢測及其相關人工智能。主持多項國家級省級自科基金、軍隊裝備預研基金、省重大項目子課題負責人、作為主要參與人員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研發(fā)項目、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專項課、企業(yè)委托項目等10余項。獲得中國發(fā)明創(chuàng)造協(xié)會創(chuàng)業(yè)獎成果獎一等獎、湖南省自然科學三等獎、中國自動化學會CAA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等多項獎勵。
張超,安徽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問學者,主要從事材料輻照損傷機理研究。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省部級項目。在Phys. Rev. B, Scripta Mater., New Journal of Physics, Nucl. Instrum. Meth. B和Fusion Eng. Des.等國際期刊上發(fā)表50余篇高質量學術論文。
王園園,大連理工大學物理學院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畢業(yè)于東北大學材料學專業(yè)。主要從事核材料輻照微結構演化與力熱性能、高性能金屬材料微觀力學行為研究。采用多種計算方法揭示材料“成分-組織-性能”之間的內稟關系。在國際主流學術期刊發(fā)表多篇論文,獲批多項計算軟件著作權,主持或參與多項國家級或企業(yè)委托項目。
梅其良,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堆芯設計所副總監(jiān)、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輻射防護學科帶頭人,國標委委員、能源行業(yè)行標委委員,國家電投核電廠總體與安全評價科技創(chuàng)新帶頭人。長期從事輻射屏蔽、源項分析級放射性后果評價等領域的研究應用;負責或參與了秦山核電、恰?,敽穗姟AP1000、國和一號等核電機組的輻射防護設計工作;主持多項重大科技項目研發(fā),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7項;發(fā)表SCI/EI論文30余篇;申報授權發(fā)明專利10余項。
高楊,哈爾濱工程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核化工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1) 乏燃料后處理技術;(2) 放射性廢物處理技術;(3) 核電廠水化學。主講《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專業(yè)英語閱讀》2門本科生課程,《過渡元素化學》、《溶劑萃取與離子交換》2門研究生課程,《核電站放射性廢物處理與處置》1門留學生課程。發(fā)表SCI論文50余篇,授權或申請專利5項,軟件著作權5項,主持或參與多項相關項目。
標題:張坤
評論 (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