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雙螺桿螺旋輸送機,包括支撐架(1),所述支撐架(1)上設置殼體(2),所述殼體(2)的一端設有入料口(21),所述殼體(2)的另一端設有出料口(22),所述出料口(22)一端高于入料口(21)一端,所述殼體(2)內(nèi)部沿殼體(2)長度方向轉動設置兩個互相平行的螺桿(3),兩個所述螺桿(3)沿殼體(2)寬度方向設置,兩個所述螺桿(3)上均固定設置螺旋葉片(31),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葉片(31)的底部設有濾水板(41),所述濾水板(41)沿殼體(2)長度方向設置,所述殼體(2)底部沿濾水板(41)長度方向開設回流槽(42),所述回流槽(42)位于濾水板(41)的下方,所述殼體(2)靠近入料口(21)的端部設有出水口(43),所述回流槽(42)與出水口(43)連通。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螺桿螺旋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槽(42)長度方向的截面呈V形設置,所述回流槽(42)表面設有潤滑層。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螺桿螺旋輸送機,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螺桿(3)相互背離的一側均設有濾網(wǎng)(51),所述濾網(wǎng)(51)沿殼體(2)長度方向設置,所述濾網(wǎng)(51)遠離螺桿(3)的一側設有排渣通道(52),所述排渣通道(52)沿殼體(2)長度方向設置,所述殼體(2)靠近入料口(21)一端的底部設有與排渣通道(52)連通的排渣口(53)。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螺桿螺旋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口(53)與排渣通道(52)的最低處連通,所述排渣口(53)呈斗狀設置。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螺桿螺旋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口(21)靠近殼體(2)的一側連接導料斗(211),所述導料斗(211)靠近殼體(2)長度方向兩側的側壁均與殼體(2)長度方向兩側齊平。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螺桿螺旋輸送機,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螺桿(3)靠近出料口(22)的一端均設有驅(qū)動電機(6),所述驅(qū)動電機(6)的電機軸連接減速器(61)的輸入端,所述減速器(61)輸出端與螺桿(3)靠近出料口(22)的一端相連。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螺桿螺旋輸送機,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螺旋葉片(31)之間豎直設有隔板(7),所述隔板(7)沿殼體(2)長度方向設置,所述隔板(7)的側壁上設有與螺旋葉片(31)適配的弧形槽(71)。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螺桿螺旋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2)靠近出料口(22)的一端設有沖洗口(8),所述沖洗口(8)布置在殼體(2)的側壁上,所述沖洗口(8)與殼體(2)內(nèi)部連通。
說明書: 雙螺桿螺旋輸送機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輸送機械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雙螺桿螺旋輸送機。
背景技術
螺旋輸送機是一種連續(xù)輸送設備,主要用于輸送粉狀、顆粒狀和小塊狀物料。當螺旋軸轉動時,由于物料的重力及其與槽體壁所產(chǎn)生的摩擦力,使物料只能在葉片的推送下沿著輸送機的槽底向前移動,實現(xiàn)物料傳輸;螺旋輸送機與其它輸送設備相比,具有整機截面尺寸小、密封性能好、運行平穩(wěn)可靠、可中間多點裝料和卸料及操作安全、維修簡便等優(yōu)點。
公告號為CN104340625A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雙螺桿傾斜螺旋輸送機,包括送料槽體;送料槽體的出料口一端高于入料口一端,送料槽體與水平方向形成夾角;所述送料槽體包括殼套,所述殼套的內(nèi)部設置有二個互相平行的螺桿,螺桿的兩端分別安裝有軸承,螺桿上分別固定螺旋葉片;其工作過程包括了輸送和混合的步驟,節(jié)省了傳統(tǒng)工藝中的攪拌混合步驟。雙螺桿的設計使得送料槽體的內(nèi)部空間增加,物料承載量增加,使得整個螺旋輸送機的運送量增加,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混合效果好于常規(guī)攪拌混合。
針對上述中的相關技術,發(fā)明人這種雙螺桿螺旋輸送機雖然增加了運送量,但是僅僅只是能夠達到輸送的效果,使用螺旋輸送機運送的物料,一般有存儲、轉移、篩選等因素,在存儲和轉移的過程中,對于物料都會有個篩檢的過程,而上述的螺旋輸送機無法進行篩檢物料的工作。
實用新型內(nèi)容
為了方便在物料輸送過程中對物料進行篩檢,本申請?zhí)峁┮环N雙螺桿螺旋輸送機。
本申請?zhí)峁┑囊环N雙螺桿螺旋輸送機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雙螺桿螺旋輸送機,包括支撐架,所述支撐架上設置殼體,所述殼體的一端設有入料口,所述殼體的另一端設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一端高于入料口一端,所述殼體內(nèi)部沿殼體長度方向轉動設置兩個互相平行的螺桿,兩個所述螺桿沿殼體寬度方向設置,兩個所述螺桿上均固定設置螺旋葉片,所述螺旋葉片的底部設有濾水板,所述濾水板沿殼體長度方向設置,所述殼體底部沿濾水板長度方向開設回流槽,所述回流槽位于濾水板的下方,所述殼體靠近入料口的端部設有出水口,所述回流槽與出水口連通。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物料從入料口進入殼體內(nèi)部,對物料傳輸?shù)倪^程中,物料中的液體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通過濾水板流入回流槽,并通過出水口流出殼體內(nèi)部,篩除物料中的液體,達到在物料輸送過程中對物料進行篩檢的目的。
優(yōu)選的,所述回流槽長度方向的截面呈V形設置,所述回流槽表面設有潤滑層。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V形截面的回流槽對液體進行導流,減少回流槽底部粘附的液體,同時潤滑層使液體流動更順暢。
優(yōu)選的,兩個所述螺桿相互背離的一側均設有濾網(wǎng),所述濾網(wǎng)沿殼體長度方向設置,所述濾網(wǎng)遠離螺桿的一側設有排渣通道,所述排渣通道沿殼體長度方向設置,所述殼體靠近入料口一端的底部設有排渣口,所述排渣口與排渣通道連通。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物料傳輸過程中,物料中的料渣通過濾網(wǎng)進入排渣通道,并在自身重力重要下沿排渣通道移動至排渣口處,通過排渣口將排渣通道里的料渣排出殼體,對物料實現(xiàn)進一步篩檢。
優(yōu)選的,所述排渣口與排渣通道的最低處連通,所述排渣口呈斗狀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方便排渣通道內(nèi)料渣在重力作用下通過排渣口排出,同時減小排渣通道內(nèi)部殘留料渣的可能性。
優(yōu)選的,所述入料口靠近殼體的一側連接導料斗,所述導料斗靠近殼體長度方向兩側的側壁均與殼體長度方向兩側齊平。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加大導料斗的寬度,提升輸送機的進料量,減小導料斗處產(chǎn)生積料的可能性,同時減少物料粘附在導料斗內(nèi)側壁上的可能性。
優(yōu)選的,兩個所述螺桿靠近出料口的一端均設有驅(qū)動電機,所述驅(qū)動電機的電機軸連接減速器的輸入端,所述減速器輸出端與螺桿靠近出料口的一端相連。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每個螺桿的端部單獨布置驅(qū)動電機,增大驅(qū)動螺旋葉片轉動的轉矩,有助于提升輸送機的輸送效率。
優(yōu)選的,兩個所述螺旋葉片之間豎直設有隔板,所述隔板沿殼體長度方向設置,所述隔板的側壁上設有與螺旋葉片適配的弧形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利用隔板將殼體內(nèi)部分隔成兩個輸送腔,減小兩個螺旋葉片的縫隙之間產(chǎn)生積料的可能性。
優(yōu)選的,所述殼體靠近出料口的一端設有沖洗口,所述沖洗口布置在殼體的側壁上,所述沖洗口與殼體內(nèi)部連通。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方便對殼體內(nèi)部進行沖洗,沖洗后的水可以從出水口排出,減小物料中雜質(zhì)粘附在殼體內(nèi)部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本申請包括以下至少一種有益技術效果:
1.通過設置濾水板,對物料傳輸?shù)倪^程中篩除物料中的液體,達到在物料輸送過程中對物料進行篩檢的效果;
2.通過設置濾網(wǎng),在物料傳輸過程中篩除物料中的料渣,達到進一步對物料進行篩檢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申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申請實施例中體現(xiàn)整體結構的剖視圖。
圖3是本申請實施例中體現(xiàn)濾水板和回流槽結構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1、支撐架;2、殼體;21、入料口;211、導料斗;22、出料口;3、螺桿;31、螺旋葉片;41、濾水板;42、回流槽;43、出水口;51、濾網(wǎng);52、排渣通道;53、排渣口;6、驅(qū)動電機;61、減速器;7、隔板;71、弧形槽;72、尖端;8、沖洗口;9、攀登梯。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1-3對本申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一種雙螺桿螺旋輸送機。參照圖1和圖2,一種雙螺桿3傾斜螺旋輸送機包括支撐架1,在支撐架1上固定設置殼體2,殼體2傾斜設置,在殼體2長度的兩端分別設有入料口21和出料口22,入料口21和出料口22均朝向地面設置,出料口22的位置高于入料口21。在殼體2內(nèi)部沿殼體2長度方向設置螺桿3,螺桿3長度方向的兩端與殼體2轉動連接,螺桿3沿殼體2寬度方向設有平行兩個,每個螺桿3上均固定設置有螺旋葉片31,兩個螺旋葉片31之間留有間隙。
參照圖1和圖2,在殼體2靠近出料口22的端部設有兩個驅(qū)動電機6,每個驅(qū)動電機6的電機軸均連接有減速器61,減速器61與殼體2的端部固定連接,驅(qū)動電機6固定連接在減速器61上。驅(qū)動電機6的電機軸與減速器61的輸入端同軸固定連接,減速器61的輸出端與螺桿3靠近出料口22的端部同軸固定連接。驅(qū)動電機6帶動螺桿3旋轉,將入料口21進入的物料輸送到出料口22,利用單個驅(qū)動電機6單獨螺桿3旋轉,并通過減速器61對驅(qū)動電機6的轉矩進行放大,增大螺旋葉片31的驅(qū)動力,提升輸送效率。
參照圖1,入料口21通過導料斗211與殼體2靠近入料口21一端的頂部連通,導料斗211靠近殼體2長度方向兩側的側壁豎直設置,且與殼體2長度方向兩側齊平,使導料斗211開口的寬度與殼體2的寬度一致,減小導料斗211處堆積物料的可能性。
參照圖1和圖3,在殼體2內(nèi)部的底面設有濾水板41,濾水板41沿殼體2長度方向設置,濾水板41位于螺旋葉片31的底部,濾水板41與殼體2的內(nèi)側壁固定連接。殼體2內(nèi)部的底面上還開設有回流槽42,回流槽42位于濾水板41的下方,回流槽42沿濾水板41長度方向設置。殼體2靠近入料口21一端端部的壁面上設有出水口43,出水口43與回流槽42的最低處連通。在輸送物料時,物料中的液體通過濾水板41流到回流槽42內(nèi)部,實現(xiàn)對物料進行篩檢的效果。
參照圖3,將回流槽42長度方向的截面設置呈V形,并在回流槽42的表面還涂設有潤滑層,潤滑層為聚四氟乙烯層,利用聚四氟乙烯高潤滑、不粘黏的特性,使物料中過濾出的液體流動更順暢。
參照圖3,在濾水板41的上固定連接隔板7,隔板7豎直與濾水板41垂直設置,隔板7位于兩個螺旋葉片31的正中間,隔板7的側壁上設有與螺旋葉片31適配的弧形槽71,利用隔板7將殼體2內(nèi)部分成兩個單獨的送料倉,并填補了兩個螺旋葉片31之間的間隙,減小兩個螺旋葉片31之間產(chǎn)生積料的可能性。在隔板7遠離濾水板41的一側設有尖端72,減小有物料堆積在隔板7遠離濾水板41一側的可能性。
參照圖3,在殼體2內(nèi)部設有兩個濾網(wǎng)51,兩個濾網(wǎng)51分別布置在兩個螺桿3相互背離的一側,濾網(wǎng)51沿殼體2長度方向設置,濾網(wǎng)51豎直設置。濾網(wǎng)51長度方向的一側殼體2內(nèi)部的底面固定連接,濾網(wǎng)51長度方向的一側殼體2內(nèi)部的頂面固定連接,濾網(wǎng)51與殼體2內(nèi)部的側壁之間形成排渣通道52,排渣通道52沿殼體2長度方向設置。對物料傳輸時,物料中的料渣會通過濾網(wǎng)51進入排渣通道52內(nèi)部,實現(xiàn)對物料中的料渣進行分離。
參照圖1和圖3,在殼體2靠近入料口21一端設有排渣口53,排渣口53呈斗狀設置,排渣口53靠近殼體2的一端與殼體2的底部固定連接,排渣口53與排渣通道52的最低處連通,利用斗狀設置的排渣口53方便對料渣進行聚集和收集。
參照圖1,在殼體2靠近出料口22的一端設有沖洗口8,沖洗口8在殼體2長度方向的兩個側壁上各設置有一個,沖洗口8與殼體2的內(nèi)部連通,方便對殼體2內(nèi)部進行沖洗,沖洗后的廢水通過出水口43排出,減小物料中雜質(zhì)粘附在殼體2內(nèi)部的可能性。支撐架1上還固定設置攀登梯9,攀登梯9位于出水口43的下方,方便工作人員登上攀登梯9后,將水管接入處于高位的沖洗口8上。
本申請實施例一種雙螺桿螺旋輸送機的實施原理為:物料從入料口21進入殼體2內(nèi)部,驅(qū)動電機6驅(qū)動螺桿3旋轉,物料在螺旋葉片31的推送下沿著殼體2長度方向向出料口22移動。
物料傳輸過程中濾水板41過濾物料中的液體,液體通過回流槽42流向出水口43,排出殼體2內(nèi)部,同時濾網(wǎng)51過濾物料中的料渣,料渣經(jīng)過排渣通道52向排渣口53聚集,并通過排渣口53排出,物料傳輸完成后可通過沖洗口8對殼體2內(nèi)部進行清潔。
以上均為本申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請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申請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申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聲明:
“雙螺桿螺旋輸送機”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