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基于物聯網控制的礦山綜采自動化設備,屬于礦山綜采技術領域,本方案通過啟動采礦機,通過有線連接裝置傳輸電能,同時通過無線連接裝置傳輸信號,從而依次啟動液壓支架、刮板輸送機、礦石轉載機、帶式輸送機和破碎機,從而對礦山自動開采,當出現故障時,通過電流傳感器感應到電流的異變,并將信號傳輸給電磁鐵后,使得電磁鐵與磁鐵塊之間相互排斥,從而推動通氣塞扎入到氣嘴中,釋放其中壓縮的二氧化碳氣體,使得兩個接觸環(huán)相互分離,由于電線之間接觸不良,容易使得局部的溫度升高,使得球形氣囊膨脹,使得錐刺扎入到錐形槽中,將隔熱環(huán)扎破,使得球形空腔內的絕緣液體流出,對電線進行絕緣保護。
一種面向耕地保護的固體充填采煤充實率設計方法。適用于礦區(qū)耕地保護、耕地下壓煤資源回收及控制地表沉陷。其步驟為:收集研究區(qū)域地質采礦條件、水文條件、耕地種類與分布以及矸石量等資料;結合研究區(qū)域的耕地分布、種類以及破壞形式,確定礦區(qū)耕地保護的設防指標;基于等價采高模型,利用概率積分法計算不同充實率下充填采煤地表移動與變形值;根據耕地保護的設防指標,結合研究區(qū)域充實率與充填采煤地表移動與變形值之間的關系,合理確定面向耕地保護的固體充填采煤充實率。其兼顧了耕地的特性及破壞形式,填補了面向耕地保護的固體充填采煤充實率設計空白,解決了礦區(qū)因煤炭地下開采而導致的耕地損害問題,具有廣泛的實用性。
一種固體充填采煤地表變形預計方法,屬于采礦技術中的地表變形預計方法。該方法在固體充填采煤巖層和地表變形特征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一種基于等價采高的概率積分地表變形預計模型;根據礦區(qū)地質條件確定模型的預計參數,然后根據充填采煤巖層移動控制的基本原理,確定一定充實率條件下控制的最大等價采高Me,再將一定充實率條件下控制的最大等價采高Me與預計參數代入預計模型求出該充實率條件下地表變形預計值,即最大下沉值W0、最大傾斜值i0、最大曲率值K0及最大水平變形值ε0;該方法在實際運用時只需要確定預計模型的預計參數及一定充實率控制的最大等價采高,便可計算出地表變形預計值。此預計方法簡單易行,成本低,具有廣泛的實用性。
本發(fā)明屬于煤礦開采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淺埋雙硬特厚煤層基本頂與頂煤同步預裂設計方法,以淺埋雙硬特厚煤層采礦地質條件與工作面煤巖體試樣的物理力學參數為基礎,采用數值分析方法,確定爆破鉆孔直徑、孔距、不耦合系數、延時起爆時間等鉆孔與爆破關鍵參數。實施工作面內頂板爆破預裂鉆孔、工作面超前區(qū)域煤層頂板爆破預裂鉆孔和工作面超前區(qū)域兩巷頂板爆破預裂鉆孔三種爆破預裂鉆孔,實現基本頂和煤層同步預裂;此方法可有效提高淺埋雙硬特厚煤層工作面放頂煤開采過程中頂煤的冒放性,同時實現基本頂的切頂卸壓,避免頂板大面積懸頂與強礦壓顯現。本方法適用性高、安全高效、具有廣泛的實用性。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避免滲流隔水層形成和毛細效應的露天礦內排方法,將采礦后的內排物先進行篩分,篩分出的碎石鋪設在底板層的上部作為基礎層,篩分出的碎石和石塊后剩余的內排物鋪設在基礎層上方作為常規(guī)排土層,篩分出的石塊鋪設在常規(guī)排土層上方作為毛細阻滯層,毛細阻滯層上方鋪設塑料盲溝層,塑料盲溝層上方依次鋪設根植層和腐殖土層,在內排土場底板層內部設置若干滲水盲溝,滲水盲溝平行于內排土場邊坡剖面方向布置。本發(fā)明通過調整排土層的巖性,滿足排土場復墾的需要;加入塑料盲溝層,避免滲流隔水層形成;借助毛細阻滯層來消除毛細效應,切斷排土場基底與上部的水力聯系,應用成本低、經濟效果好,更具有推廣價值。
一種煤炭開采中固體充填充實率設計及控制方法,屬于充填開采中充實率設計及控制方法。首先根據充填開采目的及控制對象得到固體充填采煤充實率的理論設計值綜合分析關鍵充填設備、工作面布置、固體充填材料、采礦地質條件以及采充一體化工藝主控因素對充實率的影響,設計出充實率的工程控制值工程實踐中,通過在采空區(qū)安裝頂板動態(tài)監(jiān)測設備實測得到現場工作面不同推進位置的充實率實測曲線對比工程控制值調整工藝及管理方法以確保充填實測值滿足工程設計的需要,保證充填效果。此方法為固體充填采煤充實率設計及控制提供參考,對固體充填開采技術在工程現場的推廣應用提供理論支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沖擊礦壓的綜合指數評估方法,通過綜合分析評估開采區(qū)域的地質類和采礦類因素對沖擊礦壓發(fā)生影響的權重,分別計算得出兩者的危險指數,并取其中的最大值作為最終的沖擊礦壓危險綜合指數,依此確定開采區(qū)域的沖擊礦壓危險等級、狀態(tài)和防治對策。本發(fā)明提供的沖擊礦壓的綜合指數評估方法,是一種簡單、易操作且使用的提前評估預測方法,只需通過分析開采區(qū)域的地質類因素和開采類因素便可確定其沖擊礦壓危險水平和等級,再根據預定的防治對策,可以提前做好沖擊礦壓的相關監(jiān)測和防治準備,提升礦井生產的安全水平。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準確獲取開采影響邊界及確定建筑物損害等級的方法,屬于開采損害技術鑒定領域,具體步驟為:(1)利用目標區(qū)域連續(xù)成像的N景SAR影像數據,通過InSAR時序分析方法解譯獲得開采影響區(qū)沿雷達視線向地表形變的時間序列;(2)利用所開采工作面的相關信息和目標區(qū)地質采礦參數,基于沉陷預計模型聯合解求地表三維形變信息,進而精確獲取地表下沉、傾斜(曲率)及水平變形量;(3)基于前述各變形指標確定開采影響邊界以及建筑物損害等級。其步驟簡單,檢測效果好,夠為開采損害技術鑒定工作提供有效、真實、可靠的數據基礎,能夠公平、公正的解決礦、企(民)爭議,緩解社會矛盾。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礦用智能排水分站,涉及礦用排水分站領域,針對采礦用的智能排水分站散熱能力差的問題,現提出如下方案,包括分站殼體,所述分站殼體的背面頂部殼體內壁通過螺栓連接有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的下方設有傳動軸,所述傳動軸的一端轉動連接在分站殼體的背面殼體內壁上,所述傳動軸的另一端外圈和第一轉軸遠離驅動電機的一端外圈均固定套接有轉盤,所述轉盤的正面殼體滑動連接有限位桿,所述限位桿的正面右側殼體開設有通孔。本實用新型設計新穎,方便對采礦用的智能排水分站進行充分的散熱,從而降低高溫對分站的損耗,由此可以延長智能排水分站的使用壽命,適合進行市場推廣。
一種松散承壓含水層采動水位變化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及方法,裝置包括數據采集器、內裝有模擬煤巖層的模擬箱,在模擬箱上部的模擬巖層中設有松散承壓含水層袋,松散承壓含水層袋的一側上部設有伸出模擬箱外部的水位管,另一側設有伸出模擬箱外部與水箱相連接的進水管;水位管上設有與數據采集器相連水位計。通過水位儀來記錄含水位隨工作面開采的變化情況,可模擬水位變化與關鍵層運動對應的時空關系及其影響因素,還可模擬承壓含水層下導水裂隙帶與水位變化的時空關系。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用途多元化、水位補給源高度可調、可實現不同的承壓水頭,滿足不同采礦條件下的模擬需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采煤機轉速提取裝置,包括測速探頭、信號提取裝置和移動電源裝置,所述信號提取裝置包括有圓筒殼,所述圓筒殼內部設有集成模塊板,所述集成模塊板上分別設有電源穩(wěn)壓器、中央處理芯片和無線信號傳輸器,且所述圓筒殼一端與測速探頭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移動電源裝置為可拆卸連接。本發(fā)明通過移動電源裝置提供測速探頭和信號提取裝置所需的工作電源,減少了電源導線的設置,同樣也減少了信號導線的設置,使得采礦機的工作更加方便,降低了頻繁的維護成本,并且移動電源裝置是可拆卸的連接方式,便于采礦機閑置時可取下移動電源裝置進行充電,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蓄電池驅動的鏟運機,包括電池系統,電池系統通過變壓系統分別與操作系統、牽引系統、液壓系統、控制系統、第一速度區(qū)間變換裝置、第二速度區(qū)間變換裝置電連接;牽引系統包括連接鏟運機前軸的第一電機和連接鏟運機后軸的第二電機;第一速度區(qū)間變換裝置用于變換鏟運機前軸的轉速區(qū)間,第二速度區(qū)間變換裝置用于變換鏟運機后軸的轉速區(qū)間;液壓系統用于驅動鏟運機的鏟斗運動。本發(fā)明的抓地性能和機動性更好,更清潔環(huán)保,更適于復雜惡劣的采礦環(huán)境,電機始終運轉于高效區(qū),電池續(xù)航能力提高,駕駛操作工作的強度降低,駕乘更加舒適安全,采礦作業(yè)的成本降低,生產效率和生產安全性提高。
一種井下矸石泵送充填系統及方法,最適用于煤礦井下工作面采空區(qū)及“三下”采煤的回填。采用給矸機、皮帶輸送機、二級齒輥破碎機、皮帶輸送機、強力液態(tài)攪拌機和輸送泵構成的系統,直接將井下矸石進行細碎后送入攪拌機中加水攪拌,將不同細粒級的矸石制成流動稠料,通過管路泵入廢舊巷道進行充填,主巷道旁邊不需要增加掘進巷道,即可實現井下遠距離輸送。如果在破碎矸石中參入一定比例水泥可增加充填物凝固后的強度,可用于充填采礦法,進行“三下”采煤,提高煤炭回收率。其結構緊湊,方法簡單,充填效果好,經濟實惠,減少矸石井下井上的運輸及矸石運輸到地面的占地面積與矸石堆放在地面的自燃問題,具有廣泛的實用性。
一株穩(wěn)桿菌Empedobacter?falsenii?BWL1071,其保藏編號為:CGMCC?No.13986。上述穩(wěn)桿菌在轉化紅薯秸稈水解物生產生物絮凝劑中的應用,包括:將穩(wěn)桿菌接種于種子液培養(yǎng)基中制備種子發(fā)酵液;種子發(fā)酵液轉接至以紅薯秸稈水解物作為碳源的發(fā)酵液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獲得發(fā)酵培養(yǎng)液;發(fā)酵培養(yǎng)液加熱,離心,收集上清液;向上清液中加入無水乙醇,離心收集沉淀物,預冷乙醇洗滌,冷凍真空干燥,獲得固體生物絮凝劑產品。本發(fā)明的菌株Empedobacter?falsenii?BWL1071可以轉化紅薯秸稈水解物生產生物絮凝劑,既有利于降低生物絮凝劑生產成本,又可以實現紅薯秸稈的資源化利用,產生的生物絮凝劑能高效絮凝處理采礦廢水。
本發(fā)明涉及礦區(qū)安全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無人自動化礦區(qū)安全監(jiān)控系統,包括:由若干立桿和位于相鄰兩立桿之間的欄桿組成的周向圍擋,對礦區(qū)區(qū)域進行防護,所述立桿上設有安全監(jiān)控裝置,用于對圍擋周圍的區(qū)域進行監(jiān)控,所述礦區(qū)區(qū)域內還設有多個移動監(jiān)控裝置,安全監(jiān)控系統和移動監(jiān)控裝置分別與報警系統通信,這種無人自動化礦區(qū)安全監(jiān)控系統,礦區(qū)不用人員值守,自動化監(jiān)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礦區(qū)的安全,避免非法采礦等安全事故。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實時進行高精度安全監(jiān)測的礦山管理設備,包括外殼,所述外殼的外部活動連接有防護機構,所述防護機構包括用于減緩阻擋滾石滑落的安全組件,用于礦山生產滾石監(jiān)測的感知組件、所述安全組件活動連接在外殼的外部,所述感知組件活動連接在安全組件的外部;通過弧形彈板形變觸發(fā)觸條,進而實現采礦作業(yè)對滾石的自動檢測,同時擋板滑動打開出口使得保護殼內部的壓縮空氣高速進入外殼的內部,高壓空氣推動鐵板滑動和電磁鐵對鐵板磁力吸引,從而使得鐵板快速滑動使得沖擊板滑動頂起對滾石進行阻擋和減速,有效的降低了滾石對生產設備損壞和對作業(yè)人員的人身威脅,提高了采礦作業(y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露天采礦方法,具體地說是露天礦L型條區(qū)工作面垂直定軸扇形轉向方式,露天煤礦L型條區(qū)開采時,改變工作面推進方向時,各工作水平繞同一固定垂直軸轉動,形成一系列同心不同半徑的圓弧,該轉向方式是工作面扇形轉向方式中技術可行,經濟合理,便于實施的理想轉向方式。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煤礦采集掘進面防沉降裝置,包括采礦區(qū)和掘進機,所述掘進機的前側上端設有防沉降機構,防沉降機構包括安裝板一和安裝板二,安裝板一和安裝板二均通過螺釘固接在掘進機的前側上端位置,所述安裝板一的上端滑動連接有固定板,固定板靠近采礦區(qū)一側通過螺釘固接有擋片,擋片背離固定板一端側壁焊接有插針,所述固定板背離擋片一側還固接有錐形桿,所述安裝板二的上端滑動連接有蓄能筒,蓄能筒靠近錐形桿一側固接有錘擊板,所述安裝板二上端面后側還通過螺釘固接有支撐座。本實用新型在掘進機采集煤礦時能夠實現對掘進面臨時支撐,從而避免掘進面沉降現象的發(fā)生,很好的保證了采集工作的安全性。
一種巖漿侵入區(qū)天然焦煤包開采方法,屬于采礦領域。目前,采煤碰到巖漿侵入區(qū)內的天然焦煤包一般不作經營性開采。本方法采用探、采巷道合一,根據煤厚的情況采用菱格狀雁行斜列式排列布置探、采巷道,采用一次放頂落煤或臺階式落煤工藝及螺旋狀巷道布置和落煤工藝。本方法節(jié)約了巷道開掘量、支護材料,擴大了能源資源的利用。
一種近全巖上保護層開采設計方法,屬于煤層開采中上保護層開采設計方法。以保護層開采礦井工程地質條件信息與煤巖體試樣的物理力學參數為基礎,采用數值分析的方法,確定被保護層膨脹變形率保護層底板塑性區(qū)破壞深度K、煤層瓦斯壓力P滿足《防治煤與瓦斯突出規(guī)定》的保護層開采厚度M、保護層與被保護層層間距H,然后依據近全巖上保護層中巖石層開采厚度所占百分比,在傳統綜采工藝、單排孔爆破預裂輔助傳統綜采工藝以及雙排三花孔爆破輔助傳統綜采工藝中確定近全巖保護層開采工藝。此方法可為無常規(guī)保護層可采的低滲透性高瓦斯煤層的安全回采提供理論依據,同時進一步豐富保護層開采設計方法,該方法經濟效益顯著、安全高效,具有廣泛的實用性。
一種預測煤礦井下沖擊礦壓危險的評估方法,屬于預測沖擊礦壓危險的評估方法。將沖擊礦壓危險程度劃分為A級無沖擊礦壓危險、B級弱沖擊礦壓危險、C級中等沖擊礦壓危險和D級強沖擊礦壓危險,制定相應的防治對策。綜合分析評估開采區(qū)域的地質類和采礦類因素對沖擊礦壓發(fā)生影響的權重,分別計算得出兩者的危險指數,并取其中的最大值作為最終的沖擊礦壓危險綜合指數,依此確定開采區(qū)域的沖擊礦壓危險等級、狀態(tài)和防治對策。綜合指數法分析評估的地質類因素包括沖擊礦壓發(fā)生歷史、開采深度和上覆裂隙帶內堅硬厚層巖層距煤層的距離;采礦類因素包括保護層的卸壓程度、工作面距上保護層開采遺留的煤柱的水平距離和作面與臨近采空區(qū)的關系。
一種基于遙感監(jiān)測的沖溝地形下采場覆巖活動控制方法,選取我國西北礦區(qū)典型的沖溝地形下淺埋煤層開采礦井,掌握不同礦井對應工作面的覆巖賦存狀況和具體開采參數;利用無人機飛行平臺獲取沖溝地表多個時相影像,利用SFM三維重建方法建立沖溝地形;利用時序分析方法,對多個時相建立的沖溝地形進行差異提取,獲取采動坡體動態(tài)形變信息,并利用數字地形分析方法提取沖溝的相關地形特征參數;聯合采動坡體動態(tài)形變信息與沖溝地形特征參數,覆巖賦存狀況和具體開采參數,針對不同工作面的采礦地質條件,分別采用不同的采場覆巖活動控制方法。本發(fā)明能夠有效地控制沖溝地形下淺埋煤層開采上覆巖層活動,保證井下工作面能夠實現安全高效開采。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礦用單軌懸掛式巡檢裝置及使用方法,屬于礦用機械領域,裝置設置在若干個液壓支架下方,包括豎直液壓缸、軌道、巡檢機器人,豎直液壓缸頂端與液壓支架連接、底端與軌道連接,巡檢機器人活動設置在軌道上,本發(fā)明通過軌道的可伸縮、可彎曲以及配合液壓缸的使用,能夠在液壓支架隨著采礦工作面移動時,仍然能夠保持行走機構在軌道上繼續(xù)行走,不會因軌道高度變化或者彎曲卡住行走機構,能夠高效率的完成采礦工作區(qū)的檢測工作,減少采礦事故的發(fā)生。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用于采礦的鉆孔應力監(jiān)測裝置,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包括接收儀與探測頭,所述接收儀位于探測頭一側,所述接收儀與探測頭之間設置有數據線,所述探測頭底端中間設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底端外側設置有固定環(huán),所述固定環(huán)頂端兩側均設置有彈性片,所述彈性片外側頂端設置有限位頭,所述固定柱底端表面中間開設有連接槽,所述固定柱底端設置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頂端表面中間開設有安裝槽,所述連接桿頂端表面設置有連接套,所述安裝槽位于連接套內側,所述安裝槽內部分別設置有彈簧與限位塊,所述限位塊貫穿彈簧;通過在連接桿頂端加裝連接套,方便了探測頭的移動,保障了探測頭測壓方向和位置的準確。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數字自動化采礦選礦設備,包括箱體,所述箱體的一側安裝有進料斗,所述進料斗的下方設置有兩個散熱裝置,兩個所述散熱裝置的下方安裝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靠中央位置設置有排水閥門,所述箱體遠離排水管的一側安裝有清潔裝置,所述箱體的內側安裝有粗過濾網,所述粗過濾網的下方安裝有細過濾網,所述粗過濾網與細過濾網的上方均設置有滾刀軸,粗過濾網上方所述滾刀軸的外側設置有多個第一滾刀;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輸水管、噴霧噴頭、進水管、水泵、儲水箱、吸水海綿和干燥滑架,使得礦石在加工篩選過程中能夠被水所清洗,從而減少了礦石的清潔難度,進而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基于分層進路尾砂膠結充填采礦的采空區(qū)碳封存方法,屬于金屬礦山的二氧化碳封存領域。按回字形進路開采當前分層礦體邊幫,用氣密材料封閉除聯絡巷外的邊幫;用分層進路充填法開采內部礦體,下向分層法用尾砂膠結充填體間隔充填預留空區(qū),上向分層法用尾砂膠結充填體和廢石間隔充填;當前分層作業(yè)結束,在聯絡巷架設由空區(qū)或廢石充填區(qū)至分段運輸巷的CO2管道,用氣密材料封閉聯絡巷;當前中段作業(yè)結束,將捕集的CO2通過沿回風路徑布置的管道注入空區(qū)或廢石充填區(qū),隨采深和地溫增大,CO2以氣態(tài)至超臨界態(tài)長期封存。本方法操作簡單、成本低,對礦山地下空間可持續(xù)利用及綠色開采具有重要意義。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采礦工程用礦石鑿取輸送裝置,包括掘進機本體,掘進機本體包括裁割機構、轉運機構、行走機構和輸送機構,所述輸送機構的后側設有輔助上料機構,輔助上料機構包括底板,底板的靠近輸送機構一側固接有安裝座,安裝座的上端開設有凹槽,凹槽的前后端內壁通過滾動軸承轉動連接有安裝板,安裝板上端面兩側均焊接有支撐座,兩個所述支撐座之間安裝有輸送帶,輸送帶背離安裝座一側還設有導料架。本實用新型便于對礦石采集后的上料工作,使采集輸送更便捷,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加上防塵機構的作用,能夠實現對轉運機構時產生的灰塵進行處理,很好的保證了采集的環(huán)境。
本申請涉及一種采煤工作面覆巖離層突水風險預測方法及安全采礦方法,充分考慮離層突水形成機制,精確識別采動覆巖突水離層帶,從離層突水預災、致災的演化過程選取關鍵地層參數,建立表征離層突水直接水源、突水通道、動力規(guī)模的復合地層預測指標;然后根據劃分的突水等級,確定工作面地層預測指標閾值,綜合考慮工作面回采過程中復合地層預測指標的大小,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本發(fā)明實現了對采煤工作面精準、連續(xù)的突水風險預測。
一種特厚煤層下行分層充填采礦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特厚煤層按照2.5~3.5m厚劃分為間隔分布的完全充填層和部分充填層;采用下行開采順序,先開采完全充填層:在完全充填層布置固體充填工作面,頂、底板分別鋪設金屬網和竹笆,在采空區(qū)進行落料充填,制造人工假頂、假底;后開采部分充填層:在部分充填層間隔布置條帶綜采工作面與充填工作面,隔一充一,相鄰部分充填層的工作面相錯布置。本發(fā)明有效控制了地表沉陷,提高資源回采效率,實現礦井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綠色高效開采。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江蘇徐州有色金屬采礦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fā)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yè)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