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
1.礦山安全自救腰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其中一側側壁呈弧形設置的防護座(1),所述防護座(1)上設置有一個腰帶安裝機構(2),所述防護座(1)的上表面設置有一個放置機構(3),所述放置機構(3)的內部放置有若干個儲存機構(4),所述放置機構(3)的內部對應若干個儲存機構(4)的內部設置有一個固定機構(5),所述防護座(1)的內部設置有一個過濾機構(6),所述過濾機構(6)的兩端分別貫穿防護座(1)的相對側壁并延伸至防護座(1)外;
所述放置機構(3)包括若干個呈圓柱狀設置的放置槽(31),若干個所述放置槽(31)呈平行狀均勻等距的開設在防護座(1)的上表面,位于若干個所述放置槽(31)下方位置的防護座(1)上開設有一個固定槽(32),若干個所述放置槽(31)均與固定槽(32)相連通;
若干個所述儲存機構(4)均包括一個呈上端開口設置的儲存筒(41),若干個所述儲存筒(41)分別放置于對應的放置槽(31)內,若干個所述儲存筒(41)的下端均貫穿對應放置槽(31)的槽底并延伸至固定槽(32)內,若干個所述儲存筒(41)的上端均貫穿對應放置槽(31)的槽口并延伸至防護座(1)外,若干個所述儲存筒(41)的上端開口處均設置有螺紋,若干個所述儲存筒(41)的上端開口處均螺紋連接有一個螺紋桿(42),若干根所述螺紋桿(42)的上端均貫穿對應儲存筒(41)的上端開口并延伸至儲存筒(41)外,若干根所述螺紋桿(42)位于儲存筒(41)外的一端均固定連接有密封蓋(43);
所述固定機構(5)包括一根固定桿(51),所述固定桿(51)滑動連接在固定槽(32)內,所述固定桿(51)的其中一端貫穿固定槽(32)的槽口并延伸至防護座(1)外,所述固定桿(51)位于防護座(1)外的一端固定連接有一個提拉把手(52),所述固定桿(51)遠離提拉把手(52)的一端固定連接有一個拉力彈簧(53),所述拉力彈簧(53)遠離固定桿(51)的一端固定連接在固定槽(32)的槽壁,所述固定桿(51)的上表面對應若干個儲存筒(41)的位置上均固定連接有一個呈L型設置的定位塊(54),對應若干塊所述定位塊(54)位置的若干儲存筒(41)下端筒壁上均開設有一個定位槽(55),若干塊所述定位塊(54)遠離固定桿(51)的一端分別貫穿對應定位槽(55)的槽口并延伸至定位槽(55)內。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山安全自救腰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帶安裝機構(2)包括一個弧形孔(21),所述弧形孔(21)呈弧形貫穿開設在防護座(1)的兩相對側壁之間,所述弧形孔(21)內滑動套接有一根腰帶(22),所述腰帶(22)的兩端分別貫穿弧形孔(21)的兩端開口并延伸至防護座(1)外,所述腰帶(22)位于防護座(1)外的其中一端固定連接有一個腰帶頭(23),所述腰帶(22)位于防護座(1)外的另一端上呈平行狀均勻等距的貫穿開設有若干個腰帶固定孔(24)。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山安全自救腰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機構(6)包括一個過濾腔(61),所述過濾腔(61)開設在防護座(1)的內部,所述過濾腔(61)的兩相對腔壁上均固定套接有一根進出管(62),兩根所述進出管(62)相遠離的一端分別貫穿防護座(1)的對應側壁并延伸至防護座(1)外,兩根所述進出管(62)位于防護座(1)外的一端均固定連接有一個閥門(63),所述過濾腔(61)的內部腔壁上呈對稱狀固定連接有兩塊過濾網(wǎng)板(64),位于兩塊所述過濾網(wǎng)板(64)之間的過濾腔(61)的內部腔壁上呈對稱狀固定連接有兩塊碳纖維過濾板(65)。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山安全自救腰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32)的底端槽壁上開設有一個T型槽(7),所述T型槽(7)內滑動連接有一塊T型塊(8),所述T型塊(8)的上端貫穿T型槽(7)的槽口并延伸至固定槽(32)內,所述T型塊(8)位于固定槽(32)內的上端固定連接在固定桿(51)的下端桿壁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山安全自救腰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護座(1)的弧形面上固定連接有一層防護軟墊(9)。
說明書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礦山安全技術領域,具體為礦山安全自救腰帶裝置。
背景技術
礦山開采過程中,會有發(fā)生礦洞局部坍塌的幾率,而一旦發(fā)生坍塌,會將一部分的礦工會被堵在礦洞下,這將嚴重威脅到礦工的生命安全。
而現(xiàn)有的礦山安全自救裝置,其在面對礦洞堵塞后的渾濁空氣與水源時,并不能起到很好的過濾作用,進而降低了礦工在礦洞底部等待救援的時間,而且現(xiàn)有的礦山安全自救裝置通常是放置于布袋中,使得礦工在慌亂時容易產(chǎn)生丟失,進而無法達到礦工自救的功能,對此需要設計一種礦山安全自救腰帶裝置。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礦山安全自救腰帶裝置,解決了現(xiàn)有的礦山安全自救裝置在面對礦洞堵塞后的渾濁空氣與水源時,并不能起到很好的過濾作用,進而降低了礦工在礦洞底部等待救援的時間,而且現(xiàn)有的礦山安全自救裝置通常是放置于布袋中,使得礦工在慌亂時容易產(chǎn)生丟失,進而無法達到礦工自救的功能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技術方案:
一種礦山安全自救腰帶裝置,包括一個其中一側側壁呈弧形設置的防護座,所述防護座上設置有一個腰帶安裝機構,所述防護座的上表面設置有一個放置機構,所述放置機構的內部放置有若干個儲存機構,所述放置機構的內部對應若干個儲存機構的內部設置有一個固定機構,所述防護座的內部設置有一個過濾機構,所述過濾機構的兩端分別貫穿防護座的相對側壁并延伸至防護座外。
作為優(yōu)選,所述腰帶安裝機構包括一個弧形孔,所述弧形孔呈弧形貫穿開設在防護座的兩相對側壁之間,所述弧形孔內滑動套接有一根腰帶,所述腰帶的兩端分別貫穿弧形孔的兩端開口并延伸至防護座外,所述腰帶位于防護座外的其中一端固定連接有一個腰帶頭,所述腰帶位于防護座外的另一端上呈平行狀均勻等距的貫穿開設有若干個腰帶固定孔。
作為優(yōu)選,所述放置機構包括若干個呈圓柱狀設置的放置槽,若干個所述放置槽呈平行狀均勻等距的開設在防護座的上表面,位于若干個所述放置槽下方位置的防護座上開設有一個固定槽,若干個所述放置槽均與固定槽相連通。
作為優(yōu)選,若干個所述儲存機構均包括一個呈上端開口設置的儲存筒,若干個所述儲存筒分別放置于對應的放置槽內,若干個所述儲存筒的下端均貫穿對應放置槽的槽底并延伸至固定槽內,若干個所述儲存筒的上端均貫穿對應放置槽的槽口并延伸至防護座外,若干個所述儲存筒的上端開口處均設置有螺紋,若干個所述儲存筒的上端開口處均螺紋連接有一個螺紋桿,若干根所述螺紋桿的上端均貫穿對應儲存筒的上端開口并延伸至儲存筒外,若干根所述螺紋桿位于儲存筒外的一端均固定連接有密封蓋。
作為優(yōu)選,所述固定機構包括一根固定桿,所述固定桿滑動連接在固定槽內,所述固定桿的其中一端貫穿固定槽的槽口并延伸至防護座外,所述固定桿位于防護座外的一端固定連接有一個提拉把手,所述固定桿遠離提拉把手的一端固定連接有一個拉力彈簧,所述拉力彈簧遠離固定桿的一端固定連接在固定槽的槽壁,所述固定桿的上表面對應若干個儲存筒的位置上均固定連接有一個呈L型設置的定位塊,對應若干塊所述定位塊位置的若干儲存筒下端筒壁上均開設有一個定位槽,若干塊所述定位塊遠離固定桿的一端分別貫穿對應定位槽的槽口并延伸至定位槽內。
作為優(yōu)選,所述過濾機構包括一個過濾腔,所述過濾腔開設在防護座的內部,所述過濾腔的兩相對腔壁上均固定套接有一根進出管,兩根所述進出管相遠離的一端分別貫穿防護座的對應側壁并延伸至防護座外,兩根所述進出管位于防護座外的一端均固定連接有一個閥門,所述過濾腔的內部腔壁上呈對稱狀固定連接有兩塊過濾網(wǎng)板,位于兩塊所述過濾網(wǎng)板之間的過濾腔的內部腔壁上呈對稱狀固定連接有兩塊碳纖維過濾板。
作為優(yōu)選,所述固定槽的底端槽壁上開設有一個T型槽,所述T型槽內滑動連接有一塊T型塊,所述T型塊的上端貫穿T型槽的槽口并延伸至固定槽內,所述T型塊位于固定槽內的上端固定連接在固定桿的下端桿壁上。
作為優(yōu)選,所述防護座的弧形面上固定連接有一層防護軟墊。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礦山安全自救腰帶裝置,通過設置防護座、放置槽、固定槽、儲存筒、螺紋桿、密封蓋、固定桿、提拉把手、拉力彈簧、定位塊與定位槽,在使用時,首先分別將緊急治療的藥物、醫(yī)用繃帶與高能量食品等物質放置于儲存筒內,并通過螺紋桿與其開口處螺紋連接對其進行蓋封,然后再通過提拉把手帶動固定桿進行移動,并將若干個儲存筒放置于若干個放置槽內,此時可以松開提拉把手,使得固定桿在拉力彈簧的回拉下復位,并帶動若干塊定位塊分別進入定位槽內,對儲存筒進行固定,然后再將腰帶頭與腰帶固定孔相扣接,并通過腰帶將防護座放置于人體后腰部,使得攜帶防護座的同時通過防護座對礦工的腰部及內部的儲存筒進行了防護,避免了安全自救裝置遺失的可能;
2、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礦山安全自救腰帶裝置,通過設置防護座、過濾腔、進出管、閥門、過濾網(wǎng)板與碳纖維過濾板,在需要呼吸新鮮空氣時,可以將兩個閥門打開,使得過濾腔與兩根進出管相連通,此時可以通過一根進出管吸氣、一根進出管進氣,使得渾濁空氣在過濾腔內的過濾網(wǎng)板與碳纖維過濾板進行過濾,可以呼吸新鮮空氣;而當需要飲用水時,可以開啟其中一個閥門并通過進出管向過濾腔內部倒入水,然后再關閉閥門并晃動防護座,使得水在過濾腔內充分的流動,便于過濾網(wǎng)板與碳纖維過濾板對水進行過濾,在晃動完成后再打開另一個閥門,由另一根進出管進行飲水,使得礦工在等待救援的同時可以得到新鮮的空氣與水源,進而提高了了礦工在礦洞底部等待救援的時間。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發(fā)明由下述的具體實施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fā)明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腰帶安裝機構的結構剖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放置機構、儲存機構與固定機構的連接結構剖視圖;
圖4為本發(fā)明儲存機構的結構剖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過濾機構的結構剖視圖。
圖中:1、防護座;2、腰帶安裝機構;21、弧形孔;22、腰帶;23、腰帶頭;24、腰帶固定孔;3、放置機構;31、放置槽;32、固定槽;4、儲存機構;41、儲存筒;42、螺紋桿;43、密封蓋;5、固定機構;51、固定桿;52、提拉把手;53、拉力彈簧;54、定位塊;55、定位槽;6、過濾機構;61、過濾腔;62、進出管;63、閥門;64、過濾網(wǎng)板;65、碳纖維過濾板;7、T型槽;8、T型塊;9、防護軟墊。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5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礦山安全自救腰帶裝置,包括一個其中一側側壁呈弧形設置的防護座1,防護座1上設置有一個腰帶安裝機構2,防護座1的上表面設置有一個放置機構3,放置機構3的內部放置有若干個儲存機構4,放置機構3的內部對應若干個儲存機構4的內部設置有一個固定機構5,防護座1的內部設置有一個過濾機構6,過濾機構6的兩端分別貫穿防護座1的相對側壁并延伸至防護座1外,礦工通過儲存機構4攜帶重要物資,并通過固定機構5將儲存機構4固定在防護座1上,同時礦工通過內腰帶安裝機構2攜帶防護座1,防護座1對內部的過濾機構6與儲存機構4進行防護,同時還避免了防護座1以及內部物資的丟失,同時在等待救援時可以通過過濾機構6對空氣以及水進行過濾,提高了礦工在礦洞底部的生存時間以及得救幾率。
其中,腰帶安裝機構2包括一個弧形孔21,弧形孔21呈弧形貫穿開設在防護座1的兩相對側壁之間,弧形孔21內滑動套接有一根腰帶22,腰帶22的兩端分別貫穿弧形孔21的兩端開口并延伸至防護座1外,腰帶22位于防護座1外的其中一端固定連接有一個腰帶頭23,腰帶22位于防護座1外的另一端上呈平行狀均勻等距的貫穿開設有若干個腰帶固定孔24,將腰帶頭23與腰帶固定孔24相扣接,并通過腰帶22將防護座1放置于人體后腰部,使得攜帶防護座1的同時通過防護座1對礦工的腰部及內部的儲存筒41進行了防護,避免了安全自救裝置遺失的可能。
其中,放置機構3包括若干個呈圓柱狀設置的放置槽31,若干個放置槽31呈平行狀均勻等距的開設在防護座1的上表面,位于若干個放置槽31下方位置的防護座1上開設有一個固定槽32,若干個放置槽31均與固定槽32相連通,通過將儲存機構4放置于放置槽31內,使得防護座1可以對儲存機構4進行防護。
其中,若干個儲存機構4均包括一個呈上端開口設置的儲存筒41,若干個儲存筒41分別放置于對應的放置槽31內,若干個儲存筒41的下端均貫穿對應放置槽31的槽底并延伸至固定槽32內,若干個儲存筒41的上端均貫穿對應放置槽31的槽口并延伸至防護座1外,若干個儲存筒41的上端開口處均設置有螺紋,若干個儲存筒41的上端開口處均螺紋連接有一個螺紋桿42,若干根螺紋桿42的上端均貫穿對應儲存筒41的上端開口并延伸至儲存筒41外,若干根螺紋桿42位于儲存筒41外的一端均固定連接有密封蓋43,分別將緊急治療的藥物、醫(yī)用繃帶與高能量食品等物質放置于儲存筒41內,并通過螺紋桿42與儲存筒41的開口處螺紋連接,帶動密封蓋43對儲存筒41進行蓋封,同時通過儲存筒41對內部的物資進行防護。
其中,固定機構5包括一根固定桿51,固定桿51滑動連接在固定槽32內,固定桿51的其中一端貫穿固定槽32的槽口并延伸至防護座1外,固定桿51位于防護座1外的一端固定連接有一個提拉把手52,固定桿51遠離提拉把手52的一端固定連接有一個拉力彈簧53,拉力彈簧53遠離固定桿51的一端固定連接在固定槽32的槽壁,固定桿51的上表面對應若干個儲存筒41的位置上均固定連接有一個呈L型設置的定位塊54,對應若干塊定位塊54位置的若干儲存筒41下端筒壁上均開設有一個定位槽55,若干塊定位塊54遠離固定桿51的一端分別貫穿對應定位槽55的槽口并延伸至定位槽55內,通過提拉把手52向固定槽32外拉動固定桿51進行移動,同時固定桿51帶動T型塊8在T型槽7內移動,直至T型塊8與T型槽7的槽壁相抵,使得定位塊54與放置槽31的槽底解除重合,此時可以將若干個儲存筒41分別放置于若干個放置槽31內,當密封蓋43與防護座1的上表面相抵時,儲存筒41的下端延伸至固定槽32內且定位塊54與定位槽55的高度相重合,此時可以松開提拉把手52,固定桿51在拉力彈簧53的回拉下進行復位,并帶動若干塊定位塊54分別進入定位槽55內對儲存筒41進行固定。
其中,過濾機構6包括一個過濾腔61,過濾腔61開設在防護座1的內部,過濾腔61的兩相對腔壁上均固定套接有一根進出管62,兩根進出管62相遠離的一端分別貫穿防護座1的對應側壁并延伸至防護座1外,兩根進出管62位于防護座1外的一端均固定連接有一個閥門63,過濾腔61的內部腔壁上呈對稱狀固定連接有兩塊過濾網(wǎng)板64,位于兩塊過濾網(wǎng)板64之間的過濾腔61的內部腔壁上呈對稱狀固定連接有兩塊碳纖維過濾板65,在礦工需要呼吸新鮮空氣時,可以將兩根進出管62上的閥門63打開,使得過濾腔61與兩根進出管62相連通,此時可以通過礦工可以通過一根進出管62吸氣、另一根進出管62進氣,使得渾濁空氣在過濾腔61內的過濾網(wǎng)板64過濾灰塵雜質以及碳纖維過濾板65吸附內部細菌來進行過濾,使得礦工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而當需要飲用水時,可以開啟其中一根進出管62上的閥門63,并通過其向過濾腔61內部倒入水后,再關閉閥門63并晃動防護座1,使得水在過濾腔61內充分的流動,便于過濾網(wǎng)板64過濾灰塵雜質以及碳纖維過濾板65吸附內部細菌來對水進行過濾,在晃動完成后再打開另一根進出管62上的閥門63,并由此根進出管62進行飲水,使得礦工在等待救援的同時可以得到新鮮的空氣與水源,進而提高了了礦工在礦洞底部等待救援的時間。
其中,固定槽32的底端槽壁上開設有一個T型槽7,T型槽7內滑動連接有一塊T型塊8,T型塊8的上端貫穿T型槽7的槽口并延伸至固定槽32內,T型塊8位于固定槽32內的上端固定連接在固定桿51的下端桿壁上,通過T型槽7與T型塊8的配合,對固定桿51的活動范圍做限定,避免對固定桿51脫離固定槽32的同時還避免了會對拉力彈簧53造成損傷。
其中,防護座1的弧形面上固定連接有一層防護軟墊9,提高礦工在攜帶防護座1時的舒適感。
本發(fā)明的使用狀態(tài)為: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礦山安全自救腰帶裝置,在使用時,首先分別將緊急治療的藥物、醫(yī)用繃帶與高能量食品等物質放置于儲存筒41內,并通過螺紋桿42與儲存筒41的開口處螺紋連接,帶動密封蓋43對儲存筒41進行蓋封,同時通過儲存筒41對內部的物資進行防護,然后再通過提拉把手52向固定槽32外拉動固定桿51進行移動,同時固定桿51帶動T型塊8在T型槽7內移動,直至T型塊8與T型槽7的槽壁相抵,使得定位塊54與定位槽55解除重合,此時可以將若干個儲存筒41分別放置于若干個放置槽31內,當密封蓋43與防護座1的上表面相抵時,儲存筒41的下端延伸至固定槽32內且定位塊54與定位槽55的高度相重合,此時可以松開提拉把手52,固定桿51在拉力彈簧53的回拉下進行復位,并帶動若干塊定位塊54分別進入對應的定位槽55內對儲存筒41進行固定,然后再將腰帶頭23與腰帶固定孔24相扣接,并通過腰帶22將防護座1放置于人體后腰部,使得攜帶防護座1的同時通過防護座1對礦工的腰部及內部的儲存筒41進行了防護,避免了安全自救裝置遺失的可能;而當?shù)V山的礦洞發(fā)生坍塌時,可以通過提拉把手52拉動固定桿51進行移動,使得定位塊54脫離定位槽55,來解除儲存筒41的固定,便于礦工使用儲存筒41內部的物資,同時在礦工需要呼吸新鮮空氣時,可以將兩根進出管62上的閥門63打開,使得過濾腔61與兩根進出管62相連通,此時可以通過礦工可以通過一根進出管62吸氣、另一根進出管62進氣,使得渾濁空氣在過濾腔61內的過濾網(wǎng)板64過濾灰塵雜質以及碳纖維過濾板65吸附內部細菌來進行過濾,使得礦工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而當需要飲用水時,可以開啟其中一根進出管62上的閥門63,并通過其向過濾腔61內部倒入水后,再關閉閥門63并晃動防護座1,使得水在過濾腔61內充分的流動,便于過濾網(wǎng)板64過濾灰塵雜質以及碳纖維過濾板65吸附內部細菌來對水進行過濾,在晃動完成后再打開另一根進出管62上的閥門63,并由此根進出管62進行飲水,使得礦工在等待救援的同時可以得到新鮮的空氣與水源,進而提高了了礦工在礦洞底部等待救援的時間。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