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履帶運輸車,包括履帶底盤和設置于履帶底盤之上的車斗(1),其特征在于,履帶底盤包括兩組履帶行進組件(3)以及設置于履帶行進組件(3)之間的車架(10),車架(10)兩側與履帶行進組件(3)固定,車架(10)上端設置有車斗(1),車斗(1)后端與車架(10)后端鉸接,車斗(1)后端能夠相對于車架(10)后端轉動,車斗(1)與車架(10)之間設置有液壓桿(7),液壓桿(7)撐起時車斗(1)前端升起,車斗(1)底板上設置有卸貨板(2),卸貨板(2)可相對于車斗(1)底板水平移出或移入,卸貨板(2)后端底部鉸接有支撐桿(5),支撐桿(5)另一端鉸接有尾板(6),卸貨板(2)移出后卸貨板(2)后端的支撐桿(5)和尾板(6)形成卸貨板(2)的支撐腳;車斗前端上側還設置有液壓懸架(11),液壓懸架(11)設置有繞組繩索(11?2),繞組繩索(11?2)配合液壓懸架(11)裝卸貨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履帶運輸車,其特征在于,液壓桿(7)設置于車架(10)中部位置,液壓桿(7)兩端分別與車架(10)頂端和車斗(1)底部鉸接,液壓桿(7)撐起時車斗(1)前端升起、車斗(1)后端隨車斗(1)與車架(10)鉸接部位自由轉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履帶運輸車,其特征在于:車斗(1)前端相對于車斗底板設置有前端欄板、兩側設置有側邊欄板、車斗后端設置有后端凸沿,車斗(1)的側邊欄板低于前端欄板,側邊欄板與車斗底板內側連接部位設置有倒角結構,卸貨板(2)兩側抵接在倒角結構上端、后端抵接在后端凸沿上,卸貨板(2)和車斗(1)之間設置有帶螺紋的絲桿(4),卸貨板(2)和車斗(1)通過絲桿(4)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履帶運輸車,其特征在于,絲桿(4)設置于車斗(1)中部位置,絲桿(4)桿體設置方向與車斗(1)朝向相同,絲桿(4)一端穿過前端欄板,穿過前端欄板后絲桿(4)端頭連接搖手把(4?1),轉動搖手把(4?1)能夠帶動絲桿(4)旋轉,絲桿(4)另一端延長與車斗(1)后端凸沿鉸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履帶運輸車,其特征在于,卸貨板(2)底部設置有與絲桿(4)螺紋相吻合的螺紋孔,絲桿(4)中部位置穿設卸貨板(2)底部螺紋孔,搖動搖手把(4?1)旋轉絲桿(4)能夠帶動卸貨板(2)在絲桿(4)導程上移出或移入車斗(1)。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履帶運輸車,其特征在于,卸貨板(2)后端底部鉸接有兩根并列排布的支撐桿(5),兩根支撐桿(5)另一端鉸接尾板(6),支撐桿(5)能夠相對于兩端鉸接位置轉動。
7.根據權利要求1或3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履帶運輸車,其特征在于,液壓懸架(11)包括垂直液壓桿和懸桿,垂直液壓桿固定于前端欄板的端沿,懸桿一端與垂直液壓桿的桿芯上端鉸接形成旋轉部(11?1),懸桿能夠以旋轉部(11?1)為圓心旋轉,懸桿另一端設置有繞組繩索(11?2),繞組繩索(11?2)繞設于懸桿端頭。
說明書: 一種履帶運輸車技術領域[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履帶車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履帶運輸車。背景技術[0002] 履帶運輸車通過履帶與地面接觸、與地面具有較大的接觸面積,使得履帶運輸車在越障越野運輸中不可被替代,但在履帶運輸車的廣泛使用中,中小型履帶車裝卸貨物時,通常沒有起重設備的協(xié)助而采用人力搬載進行貨物的裝卸,這一過程耗時耗力,因此,開發(fā)一款中小型的便于裝卸貨物的履帶運輸車十分契合中小型履帶運輸車的使用場景,另外,在部分履帶運輸車的裝卸場景中,履帶車的裝卸方向受到嚴重的限制,例如在礦山坑道井巷、隧道等場域當中,履帶車裝卸貨物空間就受到嚴重的限制,進一步的,開發(fā)一款具備多個方位卸貨能力的履帶運輸車是十分必要的。實用新型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過電力驅動的能夠方便裝車和卸貨的履帶運輸車,以解決上述問題。[0004]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xiàn):[0005] 總體的,一種履帶運輸車,包括履帶底盤和設置于履帶底盤之上的車斗,其特征在于,履帶底盤包括兩組履帶行進組件以及設置于履帶行進組件之間的車架,車架兩側與履帶行進組件固定,車架上端設置有車斗,車斗后端與車架后端鉸接,車斗后端能夠相對于車架后端轉動,車斗與車架之間設置有液壓桿,液壓桿撐起時車斗前端升起,車斗底板上設置有卸貨板,卸貨板可相對于車斗底板水平移出或移入,卸貨板后端底部鉸接有支撐桿,支撐桿另一端鉸接有尾板,卸貨板移出后卸貨板后端的支撐桿和尾板能夠自行形成卸貨板的支撐腳,通過在履帶底盤上安裝車斗,使本實用新型履帶運輸車具備一個良好的越障越野的行進能力和貨物運輸能力,同時通過可收放的卸貨板設計,使得本實用新型運輸車具備一個良好的貨物裝車和卸貨能力,又因為卸貨板尾端設計的支撐桿加尾板結構,使本實用新型運輸車在卸貨的時候具備良好的穩(wěn)定性;車斗前端上側還設置有液壓懸架,液壓懸架設置有繞組繩索,繞組繩索配合液壓懸架裝卸貨物,通過設置液壓懸架并配合設置繞組繩索,在一些直接從側面裝卸貨物的使用場景下,可以直接通過液壓懸架吊裝,提高了本實用新型履帶運輸車裝卸貨物的靈活性。[0006] 進一步的,液壓桿設置于車架中部位置,液壓桿兩端分別與車架頂端和車斗底部鉸接,液壓桿撐起時車斗前端升起、車斗后端隨車斗與車架鉸接部位自由轉動,通過液壓桿使車斗前端升起使本實用新型運輸車的車斗具備一個良好的裝車或卸貨傾斜角。[0007] 優(yōu)選的,車斗前端相對于車斗底板設置有前端欄板、兩側設置有側邊欄板、車斗后端設置有后端凸沿,車斗的側邊欄板低于前端欄板,側邊欄板與車斗底板內側連接部位設置有倒角結構,卸貨板兩側抵接在倒角結構上端、后端抵接在后端凸沿上,卸貨板和車斗之間設置有帶螺紋的絲桿,卸貨板和車斗通過絲桿連接,通過車斗側邊欄板低于前端欄板的設計,在使用者從側邊放置或取用車內輕質貨物時,減少了橫向阻礙,同時卸板通過與車斗的抵接和與絲桿的連接,卸板平穩(wěn)的連接在車斗之中。[0008] 優(yōu)選的,絲桿設置于車斗中部位置,絲桿桿體設置方向與車斗朝向相同,絲桿一端穿過前端欄板,穿過前端欄板后絲桿端頭連接有搖手把,轉動搖手把能夠帶動絲桿旋轉,絲桿另一端延長與車斗后端凸沿鉸接,通過絲桿的穩(wěn)定連接,確保了絲桿通過搖手把轉動時的平穩(wěn)性。[0009] 優(yōu)選的,卸貨板底部設置有與絲桿螺紋相吻合的螺紋孔,絲桿中部位置穿設卸貨板底部螺紋孔,搖動搖手把旋轉絲桿能夠帶動卸貨板在絲桿導程上移出或移入車斗,通過絲桿的旋轉帶動卸貨板的移動,確保了卸貨板移動的方向和卸貨板移動的穩(wěn)定性。[0010] 優(yōu)選的,卸貨板后端底部鉸接有兩根并列排布的支撐桿,兩根支撐桿另一端鉸接尾板,支撐桿能夠相對于兩端鉸接位置轉動,通過卸貨板后端鉸接支撐桿和支撐桿鉸接尾板的配合設計,使得本實用新型運輸車卸貨板移除車斗時,卸貨板后端可自行形成支撐腳,并且支撐腳底部(尾板)可自行找平(尋找地面受力點),在卸貨板收起時,尾板收到支撐桿拉力和貨斗后端斷面的壓力自行貼合貨斗后端斷面,形成后端防護板。[0011] 優(yōu)選的,液壓懸架包括垂直液壓桿和懸桿,垂直液壓桿固定于前端欄板的端沿,懸桿一端與垂直液壓桿的桿芯上端鉸接形成旋轉部,懸桿能夠以旋轉部為圓心旋轉,懸桿另一端設置有繞組繩索,繞組繩索繞設于懸桿端頭,通過在車斗前端欄板設置固定垂直液壓桿并且在垂直液壓桿的桿芯上端鉸接懸桿并形成旋轉部,使得旋桿可以圍繞旋轉部自由旋轉,并且懸桿可以通過液壓桿提升高度,使得設置有懸桿另一端的繞組繩索具備了一定程度的空間移動能力,并能通過繩索綁扎貨物達到移動貨物的能力。[0012]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0013] 1、本實用新型履帶運輸車通過在履帶底盤上加裝車斗,使得本實用新型履帶運輸車具備了一個良好的越野越障能力,同時通過在本實用新型運輸車車斗底板上側設置的可以隨絲桿導程移出或移入的移動卸貨板設計、加以配合本實用新型運輸車的液壓桿,本實用新型運輸車可以在卸貨板移出時進行貨物的裝車,而后收回到車體中,也可以將卸貨板移出卸貨;[0014] 同時,在卸貨板移出時,卸貨板后端鉸接的支撐桿和支撐桿鉸接的尾板可通過重力垂落向下,并率先接觸地面形成支撐腳,其尾板則在地面自行找平(尋找受力點),在卸貨板完全收起時,尾板受到支撐桿的拉力和車斗后端斷面的擠壓,尾板自行貼合車斗斷面,形成車斗后端的防護欄板,防止車斗內裝載的貨物掉落;[0015] 2、本實用新型履帶運輸車在車斗前端上側設置液壓懸架,液壓懸架由垂直液壓桿和懸桿組成,懸桿一端與垂直液壓桿上端鉸接形成旋轉部,懸桿可繞旋轉部旋轉,懸桿另一端設置有繞組繩索,繞組繩索繞設于懸桿端頭,裝卸貨物時,先旋轉懸桿使得懸桿端頭的繞組繩索處于貨物的上方,然后通過繞組繩索綁扎貨物,再撐起垂直液壓桿提升貨物高度,而后進一步的旋轉懸桿使貨物移動到指定位置,最后收起垂直液壓桿,并解開繞組繩索的綁扎,完成貨物的裝卸,通過液壓懸架的配合,使得本實用新型履帶運輸車具備了橫向裝卸貨物的能力,使裝卸貨物更具靈活性;[0016] 3、本實用新型履帶運輸車的履帶底盤采用電力驅動底盤,使得履帶車運轉行進時不會產生尾氣,適用于礦山坑道井巷、隧道內等通風不良的環(huán)境。附圖說明[0017]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限定。在附圖中:[0018] 圖1為本實用新型履帶運輸車的裝卸貨側視姿態(tài)示意圖;[0019] 圖2為本實用新型履帶運輸車的卸貨板后端結構示意圖;[0020] 圖3為本實用新型履帶運輸車的裝卸貨車俯視姿態(tài)示意圖;[0021] 圖4為本實用新型履帶運輸車的液壓旋架裝卸貨姿態(tài)示意圖。[0022] 附圖標記所代表的為:1?車斗,2?卸貨板,3?履帶行進組件,4?絲桿,4?1?搖手把,5?支撐桿,6?尾板,7?液壓桿,8?履帶驅動輪,9?履帶從動輪,10?車架,11?液壓懸架,11?1?旋轉部,11?2?繞組繩索。
具體實施方式[0023]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需要說明的是,本實例是通過郟氏重工貨號為JSHP?43541352的電動遙控總成履帶底盤作為基礎的進一步改進,其作為無線控制的電驅動的總成底盤,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開發(fā)基礎,同時其履帶底盤集成的電力驅動系統(tǒng)以及控制系統(tǒng)作為成熟的技術基礎不在本實用新型的區(qū)別特征范圍內,實施例不再詳述。[0024] 實施例:[0025] 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本實施例包括履帶底盤和車斗1,其中履帶底盤包括兩組履帶行進組件3和位于兩組履帶行進組件3之間的車架10,車架10與兩組履帶行進組件3固定,車架10上方設置有車斗1,車斗1后端與車架10后端鉸接,車斗1后端能夠相對于車架10后端轉動,車斗1和車架10之間設置有液壓桿7,液壓桿7兩端分別與車斗1和車架10鉸接,液壓桿7撐起時,車斗1前端升起、車斗1后端相對于車架10后端轉動;
[0026] 車斗1前端相對于車斗底板設置有前端欄板、兩側設置有側邊欄板、車斗1后端設置有后端凸沿,車斗1的側邊欄板低于前端欄板,側邊欄板與車斗底板內側連接部位設置有倒角結構(向內傾斜結構),卸貨板2兩側抵接在倒角結構上端、后端抵接在后端凸沿上,卸貨板2和車斗1之間設置有帶螺紋的絲桿4,卸貨板2和車斗1通過絲桿4連接,絲桿4設置于車斗1中部位置,絲桿4桿體設置方向與車斗1朝向相同,絲桿4一端穿過前端欄板,穿過前端欄板后絲桿端頭連接搖手把4?1,轉動搖手把4?1能夠帶動絲桿4旋轉,絲桿4另一端延長與車斗1后端凸沿鉸接(使得絲桿4不能移動只能旋轉),卸貨板2底部設置有與絲桿4螺紋相吻合的螺紋孔,絲桿4中部位置穿設卸貨板2底部螺紋孔,搖動搖手把4?1旋轉絲桿4能夠帶動卸貨板2在絲桿4導程上移出或移入車斗1;[0027] 車斗1上端的前端欄板端沿設置有液壓懸架11,液壓懸架11包括垂直液壓桿和懸桿,垂直液壓桿的桿筒與前端欄板端沿固定,垂直液壓桿的桿芯朝向上方,并且垂直液壓桿的桿芯上端端頭鉸接懸桿一端的端頭、鉸接部位形成旋轉部11?1,懸桿圍繞旋轉部11?1旋轉,懸桿另一端設置有繞組繩索11?2,繞組繩索11?2繞設于懸桿端頭,裝卸貨物時,先旋轉懸桿使得懸桿端頭的繞組繩索11?2處于貨物的上方,然后通過繞組繩索11?2綁扎貨物,再撐起垂直液壓桿提升貨物高度,而后進一步的旋轉懸桿使貨物移動到指定位置,最后收起垂直液壓桿,并解開繞組繩索11?2的綁扎,相對于本實用新型履帶車的朝向橫向完成貨物的裝卸。[0028] 結合圖1、圖3所示,撐起液壓桿7,車斗1前端抬起,搖動搖手把4?1緩慢移出卸貨板2,卸貨板2后端的尾板6通過重力帶動支撐桿5垂落,并在卸貨板2在絲桿4導程行進到一定位置時率先接觸地面形成支撐腳、與履帶車組成一個穩(wěn)定的結構,防止履帶車失衡的同時為貨物移動提供一個良好的拿放臺,再結合圖4所示,搖動搖手把4?1,收起卸貨板2時,卸貨板2后端支撐桿5受到擠壓逐漸與卸貨板2底部持平,同時帶動尾板6靠近車斗1后端,當卸貨板2完全進入車斗1時,支撐桿5拉扯尾板6,同時尾板6受到車斗1后端豎直斷面的擠壓與車斗1后端斷面貼平,尾板6形成車斗1后端防護欄板,進一步的結合圖2所示,卸貨板2底部后端鉸接并列的支撐桿5,支撐桿5另一端鉸接尾板6,支撐桿5兩端鉸接部位均可轉動,卸貨板
2底部設置有加固筋,與支撐桿5鉸接的加固筋后端設置有槽口,當支撐桿5與卸貨板2持平時,支撐桿5完全嵌合到槽口當中,以便于卸貨板2收起時支撐桿5的收納。
[0029]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聲明:
“履帶運輸車”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