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雙風機分格吸風送紙裝置,具有由左墻板(16)、右墻板(21)和若干固定桿(18)構成的座架,座架上于左、右墻板之間設置有升降臺板(15)、位于升降臺板前側的前導紙板(22)、位于前導紙板前方的上、下進紙膠輥(20)和位于上、下進紙膠輥上方的上導紙板(19),所述左、右墻板間于前導紙板上方設有吸風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吸風裝置包括吸風盒(1)、分格風盒(8)、左風機(9)、右風機(13)和罩殼(10),所述吸風盒左、右相鄰地設有至少兩個腔,每個腔的上、下面分別設有左、右排列的出風口和進風口,吸風盒兩端分別連有左支座(2)和右支座(3),左、右支座前部的軸孔中穿設有主動輪軸(7),該主動輸軸架設于所述左、右墻板之間,左、右支座后部的軸孔中穿設有從動輪軸(6),主動輪軸和從動輪軸上套裝有左、右相間的進紙皮帶,進紙皮帶上開有環(huán)向均布的通孔,該通孔與所述吸風盒的進風口對應貫通;所述分格風盒連于吸風盒上面,分格風盒的左格和右格分別對應吸風盒的不同的腔,分格風盒底部開有與所述吸風盒的出風口對應的通風口,分格風盒上面連有風機固定板(14),所述左風機和右風機安裝于該風機固定板,左、右風機分別對應分格風盒的左格和右格,所述罩殼安裝于左、右風機上面,罩殼上設有可移動改變所述左、右風機排風口大小的吸風調節(jié)板(1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送紙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吸風盒左、右相鄰地設有左腔、中腔和右腔,所述出風口是指左腔上面的出風口一(F1)、出風口二(F2)和出風口三(F3),中腔上面的出風口四(F4)和出風口五(F5),右腔上面的出風口六(F6),所述進風口是指左腔下面的進風口一(X1)、進風口二(X2)、進風口三(X3)、進風口四(X4)和進風口五(X5),中腔下面的進風口六(X6)、進風口七(X7)和進風口八(X8),右腔下面的進風口九(X9)和進風口十(X10),所述左、右相間的進紙皮帶有六根,分別位于所述出風口一左邊、出風口一和出風口二之間、出風口二和出風口三之間,出風口三和出風口四之間、出風口四和出風口五之間和出風口六右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送紙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左風機和右風機分別具有同方向的排風口(9?1、13?1),所述吸風調節(jié)板位于所述罩殼內,吸風調節(jié)板上所連調節(jié)螺釘對應于罩殼上面的長槽,吸風調節(jié)板具有與所述左、右風機的排風口對應的左擋板(12?2)和右擋板(12?1)。
4.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送紙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右支座上設置有啟閉所述出風口六(F6)的風口擋板(4)。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送紙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左墻板外側安裝有進紙電機(17),進紙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主動輪軸(7)左端連接。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送紙裝置,其特征是所述上導紙板后面左、右部位各設有阻擋螺釘(30),該阻擋螺釘扣壓于所述左、右支座前端的側耳(2?1、3?1),阻止所述吸風裝置依所述主動軸(7)向下擺轉。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送紙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座架前上部的固定桿(18)扣壓于所述吸風裝置的前上部,阻止所述吸風裝置依所述主動軸(7)向下擺轉。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送紙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前導紙板上開有吹風口(22?1),升降臺板前側設有與該吹風口對應的導風口(15?1),前導紙板前面設有吹風風機,前導紙板的主吹風口設有分頁擋片(23),罩殼后面設有探紙傳感器(26),上導紙板上設有微動開關。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送紙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前導紙板上開有吹風口(22?1),升降臺板前側設有與該吹風口對應的導風口(15?1),前導紙板前面設有吹風風機,前導紙板的主吹風口設有分頁擋片(23),罩殼后面設有探紙傳感器(26),上導紙板上設有微動開關。
說明書: 雙風機分格吸風送紙裝置技術領域[0001] 本發(fā)明涉及紙張后加工中的紙張輸送設備,特別是數(shù)碼快印業(yè)的紙張自動進給設備。背景技術[0002] 隨著紙張應用和紙張后加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對相關機械設備的自動化要求越來越高。數(shù)碼快印行業(yè)中的印后設備:如覆膜機、壓痕機、膠裝機等都有自動送紙的要求。由于紙張的大小尺寸不同(常用的規(guī)格有A3、A4、A5及16開、32開和64開等等),紙張的厚度不同(如2 2 2
復印紙70g/m、數(shù)碼紙157g/m、封皮紙300g/m等等),紙張表面光潔度不同(有光滑平整的,有皮紋、網(wǎng)紋、麻點和纖維外露的等等),這些差異都會增加自動進紙的難度,并影響到自動進紙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針對這些問題,目前的做法是依靠調節(jié)吹風和吸風的風量大小,其存在的問題是:1.調節(jié)范圍小;2.初次操作人員難以控制調節(jié)量,不能一次調整到位;3.頻繁調節(jié)影響使用效率,故障率較高,穩(wěn)定性差。
發(fā)明內容[0003] 本發(fā)明要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自動進送紙設備對不同紙張規(guī)格存在進紙操作調節(jié)控制困難,不能一次調節(jié)到位,故障率高,穩(wěn)定性差等問題,為此提供本發(fā)明的雙風機分格吸風送紙裝置,該送紙裝置針對不同尺寸的紙張,分成多格吸風,構造簡單,操作簡便,無需頻繁調節(jié)風量大小,并且工作穩(wěn)定、可靠。[0004]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設有由左墻板、右墻板和若干固定桿構成的座架,座架上于左、右墻板之間設置有升降臺板、位于升降臺板前側的前導紙板、位于前導紙板前方的上、下進紙膠輥和位于上、下進紙膠輥上方的上導紙板,所述左、右墻板間于前導紙板上方設有吸風裝置,其特殊之處是所述吸風裝置包括吸風盒、分格風盒、左風機、右風機和罩殼,所述吸風盒左、右相鄰地設有至少兩個腔,每個腔的上、下面分別設有左、右排列的出風口和進風口,吸風盒兩端分別連有左支座和右支座,左、右支座前部的軸孔中穿設有主動輪軸,該主動輸軸架設于所述左、右墻板之間,左、右支座后部的軸孔中穿設有從動輪軸,主動輪軸和從動輪軸上套裝有左、右相間的進紙皮帶,進紙皮帶上開有環(huán)向均布的通孔,該通孔與所述吸風盒的進風口對應貫通;所述分格風盒連于吸風盒上面,分格風盒的左格和右格分別對應吸風盒的不同的腔,分格風盒底部開有與所述吸風盒的出風口對應的通風口,分格風盒上面連有風機固定板,所述左風機和右風機安裝于該風機固定板,左、右風機分別對應分格風盒的左格和右格,所述罩殼安裝于左、右風機上面,罩殼上設有可移動改變所述左、右風機排風口大小的吸風調節(jié)板。[0005] 優(yōu)選是所述吸風盒左、右相鄰地設有左腔、中腔和右腔,所述出風口是指左腔上面的出風口一、出風口二和出風口三,中腔上面的出風口四和出風口五,右腔上面的出風口六,所述進風口是指左腔下面的進風口一、進風口二、進風口三、進風口四和進風口五,中腔下面的進風口六、進風口七和進風口八,右腔下面的進風口九和進風口十,所述左、右相間的進紙皮帶有六根,分別位于所述出風口一左邊、出風口一和出風口二之間、出風口二和出風口三之間,出風口三和出風口四之間、出風口四和出風口五之間和出風口六右面。[0006] 優(yōu)選是所述左風機和右風機分別具有同方向的排風口,所述吸風調節(jié)板位于所述罩殼內,吸風調節(jié)板上所連調節(jié)螺釘對應于罩殼上面的長槽,吸風調節(jié)板具有與所述左、右風機的排風口對應的左擋板和右擋板。[0007] 宜在所述右支座上設置有啟閉所述出風口六的風口擋板。[0008] 優(yōu)選是所述左墻板外側安裝有進紙電機,進紙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主動輪軸左端連接。[0009] 可以在所述上導紙板后面左、右部位各設有阻擋螺釘,該阻擋螺釘扣壓于所述左、右支座前端的側耳,或者以所述座架前上部的固定板扣壓于所述吸風裝置的前上部,阻止所述吸風裝置依所述主動軸向下擺轉。[0010] 如同于現(xiàn)有技術,所述前導紙板上開有吹風口,升降臺板前側設有與該吹風口對應的導風口,前導紙板前面設有吹風風機,前導紙板的主吹風口設有分頁擋片,罩殼后面設有探紙傳感器,上導紙板上設有微動開關。[0011] 本實新型由于其所設吸風盒左、右相鄰地設有至少兩個腔,每個腔的上、下面分別設有左、右排列的出風口和進風口,吸風盒上面連有分格風盒,分格風盒的左格和右格分別對應吸風盒從左向右的第一腔和第二腔,分格風盒底部開有與吸風盒的出風口對應的通風口,分格風盒上面所連風機固定板上安裝有左風機和右風機,左、右風機分別對應分格風盒的左格和右格,故本發(fā)明中的左、右風機分別獨立對應分格風盒的左、右格和吸風盒的不同的腔;輸送不同尺寸紙張時,小尺寸的,如64開紙張,可以對應吸風盒從左向右的第一腔,紙張被該腔下面的進風口吸引,第二腔無紙張吸引,吸風口通大氣,對小尺寸紙張吸引輸送無關聯(lián);中等尺寸或大尺寸的,如32開紙張或16開紙張,可以對應吸風盒從左向右的第一腔和第二腔,紙張被該兩腔下面的進風口吸引。吸風盒設左腔、中腔和右腔的本發(fā)明,分格風盒的右格對應中腔和右腔,輸送大尺寸紙張,如16開紙張,可以對應左、中、右腔,紙張被三個腔下面的吸風口吸引;當輸送所述小尺寸紙張時,如64開紙張,吸風盒的左腔吸引紙張,中腔和右腔無紙張吸引,吸風口通大氣,對小尺寸紙張吸引輸送無關聯(lián);輸送中等尺寸紙張時,如32開紙張,關閉最右側的出風口時,右風機集中對中腔產(chǎn)生吸引力,右腔無吸引力,可以充分利用吸風風機的吸風量。本發(fā)明所設進紙皮帶開有環(huán)向均布的通孔,該通孔對應貫通于吸風盒的進風口,所述紙張被吸風盒進風口吸引的結果是紙張被進紙皮帶吸合并被輸送。本發(fā)明又由于罩殼上設有可移動改變所述左、右風機排風口大小的吸風調節(jié)板,故通過改變吸風量大小,能適合不同厚度、不同表面特性紙張的輸送。[0012] 綜上,本發(fā)明優(yōu)越性在于:左、右兩個風機各能生成獨立的吸風的風量和風壓,對不同尺寸紙張的輸送適應性強,無需頻繁調節(jié)風量;利用兩個風機的吸風,可以滿足大規(guī)格紙張的輸送要求;本發(fā)明構造簡單,操作簡便,工作穩(wěn)定、可靠。附圖說明[0013] 圖1是本發(fā)明中的吸風盒和左、右支座結合件示意圖;[0014] 圖2是圖1結合件的左、右向剖視圖;[0015] 圖3是圖1結合件套裝進紙皮帶后的結構示意圖;[0016] 圖4是圖3組件繞主動輪軸旋轉180°后的結構示意圖;[0017] 圖5?1是本發(fā)明中吸風裝置的包括左、右風機和罩殼的分解示意圖;[0018] 圖5?2是本發(fā)明中吸風裝置的包括吸風盒、進紙皮帶和分格風盒的局部分解示意圖;[0019] 圖6是本發(fā)明中的座架連同升降臺板、前導紙板、進紙膠輥和上導紙板等的結構示意圖;[0020] 圖7是活動側規(guī)位于右邊表示輸送大尺寸紙張并以框線表示多種尺寸紙張的本發(fā)明整體結構示意圖;[0021] 圖8是活動側規(guī)位于左移后位置表示輸送小尺寸紙張時的本發(fā)明整體結構示意圖。[0022] 圖中標記與對應件:1吸風盒,2左支座,2?1側耳,3右支座,3?1側耳,4風口擋板,5導向板,6從動輪軸,7主動輪軸,8分格風盒,9左風機,9?1排風口,10罩殼,10?1長槽,10?2排風窗口,10?3排風窗口,11調節(jié)螺釘,12吸風調節(jié)板,12?1右擋板,12?2左擋板,13右風機,13?1排風口,14風機固定板,15升降臺板,15?1導風口,16左墻板,17進紙電機,18固定桿,19上導紙板,20進紙膠輥,21右墻板,22前導紙板,22?1吹風口,23分頁擋片,24后擋紙板,25固定側規(guī),26探紙傳感器,27壓縮彈簧,28紙張,29活動側規(guī),30阻擋螺釘,X1進風口一,X2進風口二,X3進風口三,X4進風口四,X5進風口五,X6進風口六,X7進風口七,X8進風口八,X9進風口九,X10進風口十,F(xiàn)1出風口一,F(xiàn)2出風口二,F(xiàn)3出風口三,F(xiàn)4出風口四,F(xiàn)5出風口五,F(xiàn)6出風口六,P1皮帶一,P2皮帶二,P3皮帶三,P4皮帶四,P5皮帶五,P6皮帶六,K1通風口一,K2通風口二,K3通風口三,K4通風口四,K5通風口五。
具體實施方式[0023] 雙風機分格吸風送紙裝置,具有由左墻板16、右墻板21和若干固定桿18構成的座架,座架上于左、右墻板之間設置有升降臺板15、位于升降臺板前側的前導紙板22、位于前導紙板前方的上、下進紙膠輥20和位于上、下進紙導輥上方的上導紙板19,所述左、右墻板間于前導紙板上方設有吸風裝置,該吸風裝置包括吸風盒1、分格風盒8、左風機9、右風機13和罩殼10,吸風盒1左、右相鄰地設有左腔、中腔和右腔,左腔上面設有出風口一F1、出風口二F2和出風口三F3,中腔上面設有出風口四F4和出風口五F5,右腔上面設有出風口六F6,左腔下面設有進風口一X1、進風口二X2、進風口三X3、進風口四X4和進風口五X5,中腔下面設有進風口六X6、進風口七X7和進風口八X8,右腔下面設有進風口九X9和進風口十X10;吸風盒1兩端分別連有左支座2和右支座3,左、右支座前部的軸孔中穿設有主動輪軸7,該主動輸軸架設于所述左、右墻板之間,左、右支座后部的軸孔中穿設有從動輪軸6,主動輪軸和從動輪軸上套裝有左、右相間的進紙皮帶一P1、進紙皮帶二P2、進紙皮帶三P3、進紙皮帶四P4、進紙皮帶五P5和進紙皮帶六P6,進紙皮帶上開有環(huán)向均布的通孔,進紙皮帶一P1位于出風口一F1左邊并對應進風口一X1,進紙皮帶二P2位于出風口一F1和出風口二F2之間并對應進風口三X3,進紙皮帶三P3位于出風口二F2和出風口三F3之間并對應進風口五X5,進紙皮帶四P4位于出風口三F3和出風口四F4之間并對應進風口六X6,進紙皮帶五P5位于出風口四F4和出風口五F5之間并對應進風口八,進紙皮帶六P6位于出風口六F6右面并對應進風口十X10,進紙皮帶環(huán)向均布地開有通孔,該通孔與進紙皮帶對應的進風口貫通;進風口二X2、進風口四X4、進風口七X7和進風口九X9外露;所述分格風盒8連于吸風盒上面,分格風盒8的左格對應吸風盒1的左腔,分格風盒的右格對應對應吸風盒的中腔和右腔,分格風盒底部開有與吸風盒的出風口對應的通風口,這些通風口有通風口一K1、通風口二K2、通風口三K3、通風口四K4和通風口五K5,分格風盒8上面連有風機固定板14,所述左風機9和右風機13安裝于該風機固定板,左、右風機分別對應分格風盒8的左格和右格,左、右風機的排風口9?1、13?1一并朝向后方;所述罩殼10安裝于左、右風機上面,罩殼內設有吸風調節(jié)板12,吸風調節(jié)板連有左擋板12?2和右擋板12?1,分別對應左、右風機的排風口,吸風調節(jié)板上所連調節(jié)螺釘11位于罩殼上面的長槽10?1,移動調節(jié)螺釘11連同吸風調節(jié)板12移動,能改變左、右風機的排風口的大小,由此調節(jié)風機吸風量,罩殼上開有排風窗口10?2、10?3;右支座3上通過導向板5設置有啟閉出風口六F6的風口擋板4;左墻板16外側安裝有進紙電機17,進紙電機的輸出軸與主動輪軸7左端連接,主動輪軸右端經(jīng)軸承安裝于右墻板21,主動輪軸右部套有壓縮彈簧27;上導紙板19后面左、右部位各設有阻擋螺釘30,該阻擋螺釘扣壓于左、右支座2、3前端的側耳2?1、3?1,阻止所述吸風裝置依所述主動軸7向下擺轉;或者以所述座架前上部的固定桿(18)扣壓于所述吸風裝置的前上部,阻止所述吸風裝置依所述主動軸(7)向下擺轉;前導紙板22上開有吹風口22?1,升降臺板15前側設有與該吹風口對應的導風口15?1,前導紙板前面設有吹風風機,前導紙板的主吹風口設有分頁擋片23,罩殼后面設有探紙傳感器26,上導紙板上設有微動開關。
[0024] 工作時,紙疊放置于升降臺板15,紙疊前端靠向前導紙板22后面,吹風機吹出的風通過吹風口22?1將紙疊上部的紙張分離并向上浮起,在左、右風機9、13作用下,紙疊最上面的一張紙吸附于吸風盒1上安裝的進紙皮帶下面,探紙傳感器26得到信號,進紙電機17運轉,進紙皮帶轉動,將紙張送至電機驅動的上、下進紙膠輥20,并由進紙膠輥送出,完成自動送紙作業(yè)。
聲明:
“雙風機分格吸風送紙裝置”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