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屬于采掘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履帶自移機尾。
背景技術:
2.隨著現(xiàn)代綜采技術的發(fā)展,智能快速掘錨成套裝備地應用越來越廣泛,現(xiàn)在采用智能快速掘錨成套裝備單班掘進可達42米,而配套的輸送機的普通伸縮機尾的調整距離僅能達到15米,且需要通過絞車拖拽前進,需要跟隨智能快速掘錨成套裝備單班拖拽3次,拖拽時快速掘錨裝備需要停機,耽誤時間較長,產生了采掘和輸送失衡的問題,降低了掘進速度,已經不能滿足煤礦巷道快速掘進的使用需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3.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履帶自移機尾,以提升掘進速度,緩解采掘和輸送失衡的問題,滿足煤礦巷道快速掘進的使用需求。
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5.履帶自移機尾,包括履帶移動底盤、機尾平臺、轉載輸送系統(tǒng)、液壓泵站和除塵裝置,所述機尾平臺固定在履帶移動底盤頂部,所述轉載輸送系統(tǒng)、液壓泵站和除塵裝置均安裝在機尾平臺上方,且液壓泵站和除塵裝置均設于轉載輸送系統(tǒng)的側部;
6.所述轉載輸送系統(tǒng)包括接料架、接料箱、緩沖床、接料架調偏裝置、機尾改向滾筒、滾筒調偏裝置、輸送帶和多個托輥架,所述接料架下方設有接料架支腿,所述接料架支腿下方設有支腿滑槽,所述支腿滑槽和接料架調偏裝置均設在機尾平臺上,所述接料架調偏裝置可驅動接料架支腿沿支腿滑槽左右滑動,以實現(xiàn)接料架在機尾平臺上的左右調偏,多個所述托輥架均布在接料架上,所述機尾改向滾筒轉動連接在滾筒座上,所述滾筒座通過滾筒調偏裝置滑動連接在接料架尾部,所述滾筒調偏裝置用于控制機尾改向滾筒的擺動位移以實現(xiàn)輸送帶的糾偏;所述接料箱通過斜撐連接在接料架上,所述緩沖床連接在接料架上并設于接料箱下方,所述輸送帶繞過機尾改向滾筒并托舉在托輥架和緩沖床上方;所述接料架調偏裝置和滾筒調偏裝置均由液壓泵站提供液壓動力;所述除塵裝置采用兩級噴霧的礦用濕式過濾
除塵器,所述礦用濕式過濾除塵器的型號為kcs-450d。
7.優(yōu)選的,所述履帶移動底盤包括主車架總成、履帶行走裝置和對稱設置在主車架總成兩側的四組液壓支腿,所述履帶行走裝置用于驅動主車架總成行走,所述液壓支腿用于履帶行走裝置打滑的極端工況下將主車架總成支撐起來,所述主車架總成采用方便井下運輸?shù)钠唇邮浇Y構,所述履帶行走裝置采用雙液壓馬達獨立驅動,液壓泵站為履帶行走裝置的液壓馬達和四組液壓支腿分別提供液壓動力。
8.優(yōu)選的,所述接料架調偏裝置包括第一調偏油缸和設于機尾平臺上的滑動槽,所述滑動槽的一端設有油缸座,所述第一調偏油缸的固定端鉸接在油缸座上,伸縮端連接有滑動塊,所述滑動塊與滑動槽滑動連接,且滑動塊的頂部與接料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調偏油缸在液壓泵站的油壓驅動下,帶動滑動塊沿滑動槽左右移動,以驅動接料架在機尾平臺
上左右偏移。
9.優(yōu)選的,所述滑動槽包括調偏底座、調偏滑槽、滑槽蓋板,所述調偏底座通過螺栓固定在機尾平臺上,所述調偏滑槽通過螺栓固定在調偏底座上,所述滑槽蓋板通過螺栓固定在調偏滑槽上,所述調偏滑槽在滑槽蓋板的配合下形成工字型滑槽,所述滑動塊的底部設有與工字型滑槽相匹配的滑動部。
10.優(yōu)選的,所述滾筒調偏裝置包括對稱鉸接在接料架兩側的兩組第二調偏油缸,每組第二調偏油缸均包括一個上油缸和一個下油缸,所述上油缸的固定端鉸接在油缸架上,伸縮端與滾筒座的上部鉸鏈接,所述油缸架固定在接料架上方,所述下油缸的固定端鉸接在接料架上且對應在油缸架下方,所述下油缸的伸縮端與滾筒座的下部鉸鏈接,所述滾筒座通過大方管套小方管的配合結構,滑動連接在接料架的尾端,通過兩組第二調偏油缸的伸縮以實現(xiàn)機尾改向滾筒的前后移動。
11.優(yōu)選的,所述滾筒座上方設有擋煤蓋,所述擋煤蓋遠離機尾改向滾筒的一端與接料箱鉸鏈接。
12.優(yōu)選的,所述機尾平臺采用方便井下運輸?shù)目刹鹦镀囱b結構。
13.本實用新型還包括能夠使該履帶自移機尾正常使用的其它裝置或組件,均為本領域的常規(guī)技術手段;另外,本實用新型中未加限定的裝置和組件均采用本領域中的常規(guī)技術手段,如液壓泵站、緩沖床、履帶行走裝置等。
14.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裝置通過液壓泵站為履帶行走裝置的雙液壓馬達提供液壓動力,驅動履帶行走,在履帶行走裝置打滑的極端工況下,可以通過四組液壓支腿將履帶移動底盤支撐起來,以提高裝置支撐的穩(wěn)定性。通過滾筒調偏裝置調節(jié)機尾改向滾筒的位置,使輸送帶跑偏時控制機尾改向滾筒的擺動位移,從而實現(xiàn)機尾改向滾筒的糾偏功能。接料架整體可以通過接料架調偏裝置調整左右位置,實現(xiàn)接料架糾偏功能,便于履帶行走中位置發(fā)生偏移使對接料架進行調整。輸送帶受料處采用緩沖床設計,可減少物料對輸送帶的沖擊。在履帶自移機尾上增加兩級噴霧的礦用濕式過濾除塵器,通過對旋風機和過濾網捕捉粉塵,再結合高效波紋板脫水,達到高效除塵的效果。
15.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雙液壓馬達驅動履帶行走裝置行走,使履帶自移機尾能夠跟隨智能快速掘錨成套裝備同步行進,從而減少每班拖拽機尾的時間,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提升掘進速度,緩解采掘和輸送失衡的問題,滿足煤礦巷道快速掘進的使用需求。
附圖說明
1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17.圖1是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18.圖2是圖1中的g部結構放大示意圖。
19.圖3是圖1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20.圖4是圖3中的h部結構放大示意圖。
21.圖5是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的接料架調偏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22.圖6是圖5中的a-a向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23.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清楚地描述,在此處的描述僅僅用來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24.實施例
25.如圖1~6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履帶自移機尾,包括履帶移動底盤1、機尾平臺2、轉載輸送系統(tǒng)、液壓泵站3和除塵裝置4,所述機尾平臺2固定在履帶移動底盤1頂部,所述轉載輸送系統(tǒng)、液壓泵站3和除塵裝置4均安裝在機尾平臺2上方,且液壓泵站3和除塵裝置4均設于轉載輸送系統(tǒng)的側部;所述轉載輸送系統(tǒng)包括接料架5、接料箱6、緩沖床7、接料架調偏裝置8、機尾改向滾筒9、滾筒調偏裝置、輸送帶(圖中未示出)和多個托輥架10,所述接料架5下方設有接料架支腿11,所述接料架支腿11下方設有支腿滑槽12,所述支腿滑槽12和接料架調偏裝置8均設在機尾平臺2上,所述接料架調偏裝置8可驅動接料架支腿11沿支腿滑槽12左右滑動,以實現(xiàn)接料架5在機尾平臺2上的左右調偏,多個所述托輥架10均布在接料架5上,所述機尾改向滾筒9轉動連接在滾筒座13上,所述滾筒座13通過滾筒調偏裝置滑動連接在接料架5的尾部,所述滾筒調偏裝置用于控制機尾改向滾筒9的擺動位移以實現(xiàn)輸送帶的糾偏;所述接料箱6通過斜撐連接在接料架5上,所述緩沖床7連接在接料架5上并設于接料箱6下方,所述輸送帶繞過機尾改向滾筒9并托舉在托輥架10和緩沖床7上方;所述接料架調偏裝置8和滾筒調偏裝置均由液壓泵站3提供液壓動力;所述除塵裝置4采用兩級噴霧的礦用濕式過濾除塵器,所述礦用濕式過濾除塵器的型號為kcs-450d。
26.所述履帶移動底盤1包括主車架總成、履帶行走裝置和對稱設置在主車架總成兩側的四組液壓支腿14,所述履帶行走裝置用于驅動主車架總成行走,所述液壓支腿14用于履帶行走裝置打滑的極端工況下將主車架總成支撐起來,所述主車架總成采用方便井下運輸?shù)钠唇邮浇Y構,所述履帶行走裝置采用雙液壓馬達獨立驅動,液壓泵站3為履帶行走裝置的液壓馬達和四組液壓支腿14分別提供液壓動力。所述接料架調偏裝置8包括第一調偏油缸8-1和設于機尾平臺2上的滑動槽8-3,所述滑動槽8-3的一端設有油缸座8-2,所述第一調偏油缸8-1的固定端鉸接在油缸座8-2上,伸縮端連接有滑動塊8-4,所述滑動塊8-4與滑動槽8-3滑動連接,且滑動塊8-4的頂部與接料架5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調偏油缸8-1在液壓泵站3的油壓驅動下,帶動滑動塊8-4沿滑動槽8-3左右移動,以驅動接料架5在機尾平臺2上左右偏移。
27.所述滑動槽8-3包括調偏底座8-31、調偏滑槽8-32、滑槽蓋板8-33,所述調偏底座8-31通過螺栓固定在機尾平臺2上,所述調偏滑槽8-32通過螺栓固定在調偏底座8-31上,所述滑槽蓋板8-33通過螺栓固定在調偏滑槽8-32上,所述調偏滑槽8-32在滑槽蓋板8-33的配合下形成工字型滑槽,所述滑動塊8-4的底部設有與工字型滑槽相匹配的滑動部。所述滾筒調偏裝置包括對稱鉸接在接料架5兩側的兩組第二調偏油缸,每組第二調偏油缸均包括一個上油缸15和一個下油缸16,所述上油缸15的固定端鉸接在油缸架17上,伸縮端與滾筒座13的上部鉸鏈接,所述油缸架17固定在接料架5上方,所述下油缸16的固定端鉸接在接料架5上且對應在油缸架17下方,所述下油缸16的伸縮端與滾筒座13的下部鉸鏈接,所述滾筒座13通過大方管套小方管的配合結構,滑動連接在接料架5的尾端,通過兩組第二調偏油缸的
伸縮以實現(xiàn)機尾改向滾筒9的前后移動。所述滾筒座13上方設有擋煤蓋18,所述擋煤蓋18遠離機尾改向滾筒9的一端與接料箱6鉸鏈接。所述機尾平臺2采用方便井下運輸?shù)目刹鹦镀囱b結構。
28.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裝置通過液壓泵站3為履帶行走裝置的雙液壓馬達提供液壓動力,驅動履帶行走,在履帶行走裝置打滑的極端工況下,可以通過四組液壓支腿14將履帶移動底盤1支撐起來,以提高裝置支撐的穩(wěn)定性。通過滾筒調偏裝置調節(jié)機尾改向滾筒9的位置,使輸送帶跑偏時控制機尾改向滾筒9的擺動位移,從而實現(xiàn)機尾改向滾筒9的糾偏功能。接料架5整體可以通過接料架調偏裝置8調整左右位置,實現(xiàn)接料架5的糾偏功能,便于履帶行走中位置發(fā)生偏移使對接料架5進行調整。輸送帶受料處設置緩沖床7,可減少物料對輸送帶的沖擊。在履帶自移機尾上增加兩級噴霧的礦用濕式過濾除塵器,通過對旋風機和過濾網捕捉粉塵,再結合高效波紋板脫水,達到高效除塵的效果。
29.以上已經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上述說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窮盡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實施例。在不偏離所說明實施例的范圍和精神的情況下,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許多修改和變更都是顯而易見的。技術特征:
1.履帶自移機尾,包括履帶移動底盤,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機尾平臺、轉載輸送系統(tǒng)、液壓泵站和除塵裝置,所述機尾平臺固定在履帶移動底盤頂部,所述轉載輸送系統(tǒng)、液壓泵站和除塵裝置均安裝在機尾平臺上方,且液壓泵站和除塵裝置均設于轉載輸送系統(tǒng)的側部;所述轉載輸送系統(tǒng)包括接料架、接料箱、緩沖床、接料架調偏裝置、機尾改向滾筒、滾筒調偏裝置、輸送帶和多個托輥架,所述接料架下方設有接料架支腿,所述接料架支腿下方設有支腿滑槽,所述支腿滑槽和接料架調偏裝置均設在機尾平臺上,所述接料架調偏裝置可驅動接料架支腿沿支腿滑槽左右滑動,以實現(xiàn)接料架在機尾平臺上的左右調偏,多個所述托輥架均布在接料架上,所述機尾改向滾筒轉動連接在滾筒座上,所述滾筒座通過滾筒調偏裝置滑動連接在接料架尾部,所述滾筒調偏裝置用于控制機尾改向滾筒的擺動位移以實現(xiàn)輸送帶的糾偏;所述接料箱通過斜撐連接在接料架上,所述緩沖床連接在接料架上并設于接料箱下方,所述輸送帶繞過機尾改向滾筒并托舉在托輥架和緩沖床上方;所述接料架調偏裝置和滾筒調偏裝置均由液壓泵站提供液壓動力;所述除塵裝置采用兩級噴霧的礦用濕式過濾除塵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履帶自移機尾,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帶移動底盤包括主車架總成、履帶行走裝置和對稱設置在主車架總成兩側的四組液壓支腿,所述履帶行走裝置用于驅動主車架總成行走,所述液壓支腿用于履帶行走裝置打滑的極端工況下將主車架總成支撐起來,所述主車架總成采用方便井下運輸?shù)钠唇邮浇Y構,所述履帶行走裝置采用雙液壓馬達獨立驅動,所述液壓泵站為履帶行走裝置的液壓馬達和四組液壓支腿分別提供液壓動力。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履帶自移機尾,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架調偏裝置包括第一調偏油缸和設于機尾平臺上的滑動槽,所述滑動槽的一端設有油缸座,所述第一調偏油缸的固定端鉸接在油缸座上,伸縮端連接有滑動塊,所述滑動塊與滑動槽滑動連接,且滑動塊的頂部與接料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調偏油缸在液壓泵站的油壓驅動下,帶動滑動塊沿滑動槽左右移動,以驅動接料架在機尾平臺上左右偏移。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履帶自移機尾,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槽包括調偏底座、調偏滑槽、滑槽蓋板,所述調偏底座通過螺栓固定在機尾平臺上,所述調偏滑槽通過螺栓固定在調偏底座上,所述滑槽蓋板通過螺栓固定在調偏滑槽上,所述調偏滑槽在滑槽蓋板的配合下形成工字型滑槽,所述滑動塊的底部設有與工字型滑槽相匹配的滑動部。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履帶自移機尾,其特征在于:所述滾筒調偏裝置包括對稱鉸接在接料架兩側的兩組第二調偏油缸,每組第二調偏油缸均包括一個上油缸和一個下油缸,所述上油缸的固定端鉸接在油缸架上,伸縮端與滾筒座的上部鉸鏈接,所述油缸架固定在接料架上方,所述下油缸的固定端鉸接在接料架上且對應在油缸架下方,所述下油缸的伸縮端與滾筒座的下部鉸鏈接,所述滾筒座通過大方管套小方管的配合結構,滑動連接在接料架的尾端,通過兩組第二調偏油缸的伸縮以實現(xiàn)機尾改向滾筒的前后移動。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履帶自移機尾,其特征在于:所述滾筒座上方設有擋煤蓋,所述擋煤蓋遠離機尾改向滾筒的一端與接料箱鉸鏈接。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履帶自移機尾,其特征在于:所述礦用濕式過濾除塵器的型號為kcs-450d。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履帶自移機尾,其特征在于:所述機尾平臺采用方便井下運輸
的可拆卸拼裝結構。
技術總結
本實用新型屬于采掘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履帶自移機尾,包括履帶移動底盤、機尾平臺、轉載輸送系統(tǒng)、液壓泵站和除塵裝置,所述機尾平臺固定在履帶移動底盤頂部,所述轉載輸送系統(tǒng)、液壓泵站和除塵裝置均安裝在機尾平臺上方,且液壓泵站和除塵裝置均設于轉載輸送系統(tǒng)的側部。本實用新型通過雙液壓馬達驅動履帶行走裝置行走,使履帶自移機尾能夠跟隨智能快速掘錨成套裝備同步行進,從而減少每班拖拽機尾的時間,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提升掘進速度,緩解采掘和輸送失衡的問題,滿足煤礦巷道快速掘進的使用需求。滿足煤礦巷道快速掘進的使用需求。滿足煤礦巷道快速掘進的使用需求。
技術研發(fā)人員:李愛君 王小強
李春生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河南中業(yè)重工機械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fā)日:2021.08.18
技術公布日:2022/1/26
聲明:
“履帶自移機尾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