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涉及焦耳爐的輔助加熱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用于焦耳爐的輔助加熱裝置。
背景技術:
2.焦耳爐是通過電極通電產生焦耳熱的熔爐,電極一般布置在焦耳爐下部兩側。在焦耳爐啟動時,布置在下部兩側的電極通電后溫度迅速上升,焦耳爐內上下部分產生較大溫差,且單靠電極加熱焦耳爐內需要很長的啟爐時間,這時就需要加入輔助加熱裝置,來對焦耳爐進行輔助加熱,減少加熱時間,通常采用管式輔助加熱裝置,同時管內設置的硅片。現(xiàn)公開一種焦耳爐的輔助加熱裝置,能較好的減少啟爐時的溫差及縮短啟爐時間。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焦耳爐的輔助加熱裝置。
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一種用于焦耳爐的輔助加熱裝置,所述裝置包括碳硅加熱組件,所述碳硅加熱組件包括主碳硅加熱組件和副碳硅加熱組件,其中副碳硅加熱組件布置于主碳硅加熱組件的側方位,所述主碳硅加熱組件和副碳硅加熱組件的加熱管體沒入焦耳爐內液面的深度不同,所述主碳硅加熱組件沒入焦耳爐內液面的深度大于副碳硅加熱組件沒入焦耳爐內液面的深度,對爐體的加熱,加熱源分散加熱效果更好些,也防止熱源集中爐體皸裂,而碳硅加熱組件插入不同的深度可以加熱不同的位置,在啟爐時,由于玻璃物料是分批加入再進行熔融的,所以需要在低液位深度插入碳硅加熱組件。
5.作為優(yōu)選的,所述副碳硅加熱組件兩支為一組,并且分別布置于主碳硅加熱組件的兩側,所述副碳硅加熱組件以主碳硅加熱組件中心對稱布置,便于兩側加熱,所述副碳硅加熱組件的組數(shù)不小于2。
6.作為優(yōu)選的,以主碳硅加熱組件為中心,依次布置的各組副碳硅加熱組件沒入焦耳爐內液面的深度逐次降低,使得兩側更好的均勻受熱。
7.進一步的,所述碳硅加熱組件包括碳硅加熱棒和不銹鋼套管,所述不銹鋼套管套接在碳硅加熱棒上,并且插入高液位深度至少50mm,不銹鋼套管用于保護碳硅加熱棒。
8.作為優(yōu)選的,所述不銹鋼套管內部設置有熱電偶,熱電偶與碳硅加熱棒電連接,不銹鋼套管同時保護熱電偶,熱電偶用于測量和控制碳硅加熱棒的溫度。
9.進一步的,所述碳硅加熱組件頂部設置有吊耳,吊耳是安裝在設備或其他吊物之上用于提升的吊點結構。
10.進一步的,所述碳硅加熱組件設置有固定裝置,固定裝置用于固定碳硅加熱組件的位置。
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實用新型通過碳硅加熱組件的分散放置并插入不同的液位深度來進行加熱源分散加熱,防止熱源集中焦耳爐爐體皸裂。
13.2、本實用新型通過吊耳隨時從焦耳爐中取出或放入碳硅加熱組件。
附圖說明
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15.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碳硅加熱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16.圖中:1-碳硅加熱組件、2-主碳硅加熱組件、3-副碳硅加熱組件、5-碳硅加熱棒、6-不銹鋼套管、7-吊耳、8-焦耳爐。
具體實施方式
17.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18.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闡述。
19.如圖1-圖2所示,一種用于焦耳爐的輔助加熱裝置,該裝置包括碳硅加熱組件1,碳硅加熱組件1包括主碳硅加熱組件2和副碳硅加熱組件3,其中副碳硅加熱組件3布置于主碳硅加熱組件2的側方位,主碳硅加熱組件2和副碳硅加熱組件3的加熱管體沒入焦耳爐8內液面的深度不同,主碳硅加熱組件2沒入焦耳爐8內液面的深度大于副碳硅加熱組件3沒入焦耳爐8內液面的深度。
20.副碳硅加熱組件3兩支為一組,并且分別布置于主碳硅加熱組件2的兩側,便于兩側加熱。
21.副碳硅加熱組件3以主碳硅加熱組件2中心對稱布置,使得兩側均勻受熱,副碳硅加熱組件3的組數(shù)不小于2。以主碳硅加熱組件2為中心,依次布置的各組副碳硅加熱組件3沒入焦耳爐8內液面的深度逐次降低。在啟爐時,由于玻璃物料是分批加入焦耳爐8內進行熔融的,所以在低液位深度需要插入至少一個碳硅加熱組件1對玻璃物料進行加熱。插入的碳硅加熱組件1數(shù)量越多,對玻璃物料加熱的越快,但若是把插入的所有碳硅加熱組件1集中放置在一起,會導致熱源太過集中焦耳爐8受熱超過承受限度進而焦耳爐8產生皸裂,所以需要對碳硅加熱組件1分散放置,加熱源分散加熱效果會更好,同時插入不同深度的碳硅加熱組件1可以加熱不同的位置,使得玻璃物料更好的熔融。碳硅加熱組件1包括碳硅加熱棒5和不銹鋼套管6,不銹鋼套管6套接在碳硅加熱棒5上。副碳硅加熱組件3上的不銹鋼套管6插入高液位深度50mm左右,同時副碳硅加熱組件3長期插入焦耳爐8內,而主碳硅加熱組件2放置在熔池中心線上,待焦耳爐8啟動溫度達到950攝氏度后再拔出。不銹鋼套管6用于保護碳硅加熱棒5。
22.不銹鋼套管6內部設置有熱電偶,熱電偶與碳硅加熱棒5電連接。不銹鋼套管6同時保護熱電偶,在碳硅加熱棒5加熱之前,熱電偶測量未加熱時碳硅加熱棒5的溫度,在碳硅加熱棒5加熱之后,熱電偶測量加熱后的碳硅加熱棒5的溫度,同時根據測量出來的溫度實時調整碳硅加熱棒5的溫度。
23.碳硅加熱組件1頂部設置有吊耳7。在眾多的輸送機配件產品中,吊耳7是提升運輸作業(yè)里不可缺少的部件,它是主要的吊點結構,因此要求有很好的承重能力和穩(wěn)定性,吊耳7質量好,不易變形,耐腐蝕性強。
24.碳硅加熱組件1設置有固定裝置。固定裝置用于固定碳硅加熱組件1的位置,防止碳硅加熱組件1掉落進焦耳爐8內。
25.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應看作是對其他實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種其他組合、修改和環(huán)境,并能夠在本文構想范圍內,通過上述教導或相關領域的技術或知識進行改動。而本領域人員所進行的改動和變化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則都應在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技術特征:
1.一種用于焦耳爐的輔助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硅加熱組件(1),所述碳硅加熱組件(1)包括主碳硅加熱組件(2)和副碳硅加熱組件(3),其中副碳硅加熱組件(3)布置于主碳硅加熱組件(2)的側方位,所述主碳硅加熱組件(2)和副碳硅加熱組件(3)的加熱管體沒入焦耳爐(8)內液面的深度不同。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焦耳爐的輔助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碳硅加熱組件(2)沒入焦耳爐(8)內液面的深度大于副碳硅加熱組件(3)沒入焦耳爐(8)內液面的深度。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焦耳爐的輔助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碳硅加熱組件(3)兩支為一組,并且分別布置于主碳硅加熱組件(2)的兩側。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于焦耳爐的輔助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碳硅加熱組件(3)以主碳硅加熱組件(2)中心對稱布置。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用于焦耳爐的輔助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碳硅加熱組件(3)的組數(shù)不小于2。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用于焦耳爐的輔助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以主碳硅加熱組件(2)為中心,依次布置的各組副碳硅加熱組件(3)沒入焦耳爐(8)內液面的深度逐次降低。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焦耳爐的輔助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硅加熱組件(1)包括碳硅加熱棒(5)和不銹鋼套管(6),所述不銹鋼套管(6)套接在碳硅加熱棒(5)上。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用于焦耳爐的輔助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銹鋼套管(6)內部設置有熱電偶,熱電偶與碳硅加熱棒(5)電連接。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焦耳爐的輔助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硅加熱組件(1)頂部設置有吊耳(7)。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焦耳爐的輔助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硅加熱組件(1)還設置有固定裝置。
技術總結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焦耳爐的輔助加熱裝置,涉及焦耳爐的輔助加熱技術領域,包括碳硅加熱組件,碳硅加熱組件包括主碳硅加熱組件和副碳硅加熱組件,其中副碳硅加熱組件布置于主碳硅加熱組件的側方位,主碳硅加熱組件和副碳硅加熱組件的加熱管體沒入焦耳爐內液面的深度不同。本實用新型能夠進行焦耳爐內分散加熱,加熱效果更好,同時防止熱源集中爐體皸裂。皸裂。皸裂。
技術研發(fā)人員:劉訓志 郝小波 楊熙 譚樹林 王建君 周家勇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華西能源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fā)日:2022.04.06
技術公布日:2022/10/27
聲明:
“用于焦耳爐的輔助加熱裝置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