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超微粉碎振動磨,包括機架(1)、支柱(2)、隔振彈簧(3)、磨筒(4)、進出料斗(5)、驅動機構(6)和控制器(7),所述機架(1)上表面固定設置支柱(2),所述磨筒(4)安裝于支柱(2)上,所述磨筒(4)和支柱(2)之間設置隔振彈簧(3),所述驅動機構(6)輸出端與磨筒(4)的右端連接以驅動磨筒(4)內的振動磨工作,所述控制器(7)設置于驅動機構(6)前側,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減震彈簧(8)和隔聲罩(9),所述機架(1)包括臺面板(15)和支撐腿(16),所述支撐腿(16)安裝于臺面板(15)四角,所述支撐腿(16)與臺面板(15)之間設置減震彈簧(8),所述隔聲罩(9)圍設于臺面板(15)四側和上方,所述隔聲罩(9)前側設置雙移門(10),所述磨筒(4)上設置進料口(11),所述進料口(11)螺紋連接進出料斗(5)。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微粉碎振動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墊板(12)和彈性墊(13),所述支撐腿(16)下端設置墊板(12),所述墊板(12)下表面設置彈性墊(13)。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超微粉碎振動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腿(16)上端和臺面板(15)下表面皆設置有套桿(14),所述套桿(14)伸入減震彈簧(8)內。
4.根據(jù)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超微粉碎振動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聲罩(9)前側安裝雙移門(10)門框的左右兩側和門框上側連接有彈性消聲條。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超微粉碎振動磨,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筒(4)進料口(11)設置外螺紋,所述進出料斗(5)端口設置與進料口(11)外螺紋配合的內螺紋。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超微粉碎振動磨,其特征在于:所述進出料斗(5)為圓筒狀,其側壁外表面環(huán)形設置有多條豎隔條,所述豎隔條設置于進出料斗(5)中部。
說明書: 超微粉碎振動磨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超微粉碎振動磨,屬于粉碎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中藥超微粉技術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興起,它在遵循中醫(yī)藥理論的前提下,結合中藥材原料的特點,采用現(xiàn)代粉體工藝技術,把中藥飲片進行超微粉化,并在不同劑型中靈活應用。與中藥普通打粉相比,超微粉碎使中藥粉末粒徑從150~200目(75~106μm)提高到300目(<48μm)以上。超微粉作為一種新型的中藥飲片形式,其特性和應用已得到了廣泛研究;超微技術可使中藥粉末粒徑微納化,這種細胞級的破壁技術讓中藥的有效成分能夠更充分的溶出,大大提高中藥的生物利用率,減少藥材浪費,對緩解中藥材相對缺乏的現(xiàn)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通常需要使用超微粉碎裝置對中藥進行超微粉碎處理,超微粉碎振動磨是目前效率最高的微粉加工設備,但是現(xiàn)有的超微粉碎振動磨在具體使用時震動和噪聲較大,使用過程中不易在相應的操作臺面固定穩(wěn)固,容易隨著整個機構的震動而發(fā)生位移,導致裝置的穩(wěn)定性能差,使用效果不好,甚至存在安全隱患;此外,目前振動磨上的進出料斗都采用扣合結構,并用卡箍緊固,使得超微粉碎開始前和結束后都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在卡箍的安裝和拆卸上,浪費時間,效率有待提高。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超微粉碎振動磨。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設計一種超微粉碎振動磨,包括機架、支柱、隔振彈簧、磨筒、進出料斗、驅動機構和控制器,所述機架上表面固定設置四根支柱,所述磨筒安裝于支柱上,所述磨筒和支柱之間設置隔振彈簧,所述隔振彈簧兩端分別與磨筒和支柱焊接,所述驅動機構輸出端與磨筒的右端連接以驅動磨筒內的振動磨工作,所述控制器設置于驅動機構前側,通過控制器控制整個超微粉碎振動磨;其還包括減震彈簧和隔聲罩,所述機架包括臺面板和支撐腿,所述支撐腿安裝于臺面板四角,所述支撐腿與臺面板之間設置減震彈簧,減震彈簧的兩端分別與支撐腿上端和臺面板下表面焊接連接,將臺面板及其上的機構的震動進行衰減,避免整個裝置震動位移,所述隔聲罩圍設于臺面板四側和上方,對磨筒和驅動機構的運行進行全方位的降噪,還可保護設備和工作人員的使用安全,所述隔聲罩前側設置雙移門,方便操作進出料斗和控制器,所述磨筒上設置進料口,所述進料口螺紋連接進出料斗,進出料斗拆裝快速,節(jié)省操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進一步,本實用新型設計還包括墊板和彈性墊,所述支撐腿下端設置墊板,增加支撐腿的抓地面積,所述墊板下表面設置彈性墊,如橡膠墊和海綿墊等,進一步減震并增加支撐腿與安裝面之間的摩擦,整個裝置結構更加穩(wěn)定,避免位移。
進一步,所述支撐腿上端和臺面板下表面皆設置有套桿,所述套桿伸入減震彈簧內,防止減震彈簧兩端連接處橫向過渡位移變形從而造成拉裂,保護連接結構,使得設備長久使用穩(wěn)定。
進一步,所述隔聲罩前側安裝雙移門門框的左右兩側和門框上側連接有彈性消聲條,如橡膠條等,進一步降噪。
更進一步,所述磨筒進料口設置外螺紋,所述進出料斗端口設置與進料口外螺紋配合的內螺紋,減少粉末物料污染連接處,方便出料。
更進一步,所述進出料斗為圓筒狀,其側壁外表面環(huán)形設置有多條豎隔條,增加操作人員握持進出料斗時的摩擦力,便于將進出料斗旋緊于磨筒進料口處或拆下進出料斗,所述豎隔條設置于進出料斗中部。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設置減震彈簧和全包圍式的隔聲罩,減震彈簧和隔振彈簧形成兩次減震,整個超微粉碎振動磨的放置穩(wěn)定性大大增加,使用時本實用新型震動和噪聲較小,使用過程中便于其在相應的操作臺面固定穩(wěn)固,不容易隨著整個機構的震動而發(fā)生位移,整個超微粉碎振動磨的穩(wěn)定性能較好,使用效果更加符合使用需求,降低安全隱患;此外,磨筒上的進出料斗采用螺紋連接結構,使得超微粉碎作業(yè)開始前和結束后進出料斗的安裝和拆卸快捷方便,節(jié)約操作時間,工作效率得到極大提高。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軸測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隱藏雙移門示意圖。
圖中:1-機架,2-支柱,3-隔振彈簧,4-磨筒,5-進出料斗,6-驅動機構,7-控制器,8-減震彈簧,9-隔聲罩,10-雙移門,11-進料口,12-墊板,13-彈性墊,14-套桿,15-臺面板,16-支撐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若用到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此外,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若用到術語“多個”、“多根”、“多組”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若干個”、“若干根”、“若干組”的含義是一個或一個以上。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若用到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用到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實施例1
如圖1和圖2所示:超微粉碎振動磨,包括機架1、支柱2、隔振彈簧3、磨筒4、進出料斗5、驅動機構6和控制器7,所述機架1上表面固定設置支柱2,所述磨筒4安裝于支柱2上,所述磨筒4和支柱2之間設置隔振彈簧3,所述驅動機構6輸出端與磨筒4的右端連接以驅動磨筒4內的振動磨工作,所述控制器7設置于驅動機構6前側,其還包括減震彈簧8和隔聲罩9,所述機架1包括臺面板15和支撐腿16,所述支撐腿16安裝于臺面板15四角,所述支撐腿16與臺面板15之間設置減震彈簧8,所述隔聲罩9圍設于臺面板15四側和上方,所述隔聲罩9前側設置雙移門10,所述磨筒4上設置進料口11,所述進料口11螺紋連接進出料斗5。本實施例還包括墊板12和彈性墊13,所述支撐腿16下端設置墊板12,所述墊板12下表面設置彈性墊13。所述支撐腿16上端和臺面板15下表面皆設置有套桿14,所述套桿14伸入減震彈簧8內。
優(yōu)選的是,所述隔聲罩9前側安裝雙移門10門框的左右兩側和門框上側連接有彈性消聲條。所述磨筒4進料口11設置外螺紋,所述進出料斗5端口設置與進料口11外螺紋配合的內螺紋。所述進出料斗5為圓筒狀,其側壁外表面環(huán)形設置有多條豎隔條,所述豎隔條設置于進出料斗5中部。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grab_file/image/20231024/163450_2913.gif)
聲明:
“超微粉碎振動磨”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