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活性炭吸附脫附設備,包括處理箱體(2),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箱體(2)左端以及右端均設置有出氣管(3)以及進氣管(1),所述處理箱體(2)下表面固定有儲水箱體(4),所述處理箱體(2)內部上端固定有隔板(5),所述隔板(5)內均勻插接有多個位于處理箱體(2)內部上表面的活性炭吸附板(6),所述隔板(5)上端設置有多個蛇形電加熱管(8),多個所述蛇形電加熱管(8)下端均貫穿隔板(5)且與多個所述活性炭吸附板(6)交錯設置,所述處理箱體(2)內固定有兩個對稱設置的豎板(9),所述豎板(9)內均設置有密封板(7),所述密封板(7)互相遠離側一側表面均固定有U型板(10),所述U型板(10)內側均固定有分流管(12),所述分流管(12)遠離U型板(10)的一端均固定有多個噴頭(13),所述噴頭(13)的外側均設置有固定于U型板(10)內壁的起泡網(1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吸附脫附設備,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U型板(10)遠離豎板(9)的一端共同有一個電動推桿(15),兩個所述電動推桿(15)的伸縮桿貫穿處理箱體(2)前表面以及后表面且分別與連接板(14)互相遠離的一側表面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吸附脫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12)遠離豎板(9)的一端均固定有進水管,所述進水管另一端貫穿U型板(10)以及處理箱體(2)且分別與外部供水設備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吸附脫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7)為凸型,所述豎板(9)互相靠近的一側表面均開設有與密封板(7)數(shù)量相等且形狀大小相匹配的安裝槽,多個所述密封板(7)分別位于多個所述安裝槽內。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吸附脫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箱體(2)內部下表面開設有多個落水孔,所述儲水箱體(4)下端四角處均固定有支撐腿,所述儲水箱體(4)下端中間位置固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設置有球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吸附脫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上表面開設有多個形狀大小與活性炭吸附板(6)相匹配的通槽,所述處理箱體(2)內部上表面固定有多對限位板,多個所述活性炭吸附板(6)下端分別貫穿多個所述通槽且延伸至不同對限位板之間。
說明書: 活性炭吸附脫附設備技術領域[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業(yè)廢氣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活性炭吸附脫附設備。背景技術[0002] 物質的吸附量是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的,將吸附劑的溫度升高,可以使已被吸附的組分脫附下來,這種方法也稱為變溫脫附,整個過程中的溫度是周期變化的。微波脫附是
由升溫脫附改進的一種技術,微波脫附技術已應用于氣體分離、干燥和空氣凈化及廢水處
理等方面。在實際工作中,這種方法也是最常用的脫附方法。
[0003] 對比現(xiàn)有技術中的工業(yè)廢氣,在使用的過程中,大多凈化裝置都通過活性炭進行吸附,而此類凈化裝置中的活性炭在使用的過程中往往又只具備吸附灰塵和雜質的作用,
在活性炭吸附飽滿后并不具備脫去吸附雜質的功能,因此我們提出了一種工業(yè)廢氣處理中
活性炭吸附脫附設備來解決上述所提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一)實用新型目的[0005] 為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活性炭吸附脫附設備,通過蛇形電加熱管的設置對活性炭吸附板進行加熱,從而使活性炭吸附板內已被吸附的組分達
到飽和的吸附劑中析出,通過分流管以及噴頭可以對活性炭吸附板表面進行沖洗,從而達
到脫附的效果。
[0006] (二)技術方案[0007]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活性炭吸附脫附設備,包括處理箱體,所述處理箱體左端以及右端均設置有出氣管以及進氣管,所述處理箱體下表面固定有儲水箱體,所述處理箱體內
部上端固定有隔板,所述隔板內均勻插接有多個位于處理箱體內部上表面的活性炭吸附
板,所述隔板上端設置有多個蛇形電加熱管,多個所述蛇形電加熱管下端均貫穿隔板且與
多個所述活性炭吸附板交錯設置,所述處理箱體內固定有兩個對稱設置的豎板,所述豎板
內均設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互相遠離側一側表面均固定有U型板,所述U型板內側均固
定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遠離U型板的一端均固定有多個噴頭,所述噴頭的外側均設置有固
定于U型板內壁的起泡網。
[0008] 優(yōu)選的,多個所述U型板遠離豎板的一端共同有一個電動推桿,兩個所述電動推桿的伸縮桿貫穿處理箱體前表面以及后表面且分別與連接板互相遠離的一側表面固定連接。
[0009] 優(yōu)選的,所述分流管遠離豎板的一端均固定有進水管,所述進水管另一端貫穿U型板以及處理箱體且分別與外部供水設備相連接。
[0010] 優(yōu)選的,所述密封板為凸型,所述豎板互相靠近的一側表面均開設有與密封板數(shù)量相等且形狀大小相匹配的安裝槽,多個所述密封板分別位于多個所述安裝槽內。
[0011] 優(yōu)選的,所述處理箱體內部下表面開設有多個落水孔,所述儲水箱體下端四角處均固定有支撐腿,所述儲水箱體下端中間位置固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設置有球閥。
[0012] 優(yōu)選的,所述隔板上表面開設有多個形狀大小與活性炭吸附板相匹配的通槽,所述處理箱體內部上表面固定有多對限位板,多個所述活性炭吸附板下端分別貫穿多個所述
通槽且延伸至不同對限位板之間。
[0013]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術效果:[0014] 通過蛇形電加熱管可以對活性炭吸附板進行加熱,使得活性炭吸附板內已被吸附的組分達到飽和的吸附劑中析出,通過電動推桿將連接板向豎板內側推動,使得U型板進入
活性炭吸附板的兩側,通過分流管以及噴頭對活性炭吸附板進行沖洗,從而實現(xiàn)脫附的功
能。
附圖說明[0015]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活性炭吸附脫附設備的主視圖。[0016]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活性炭吸附脫附設備的側視剖視圖。[0017]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活性炭吸附脫附設備的俯視剖視圖。[0018] 附圖標記:1進氣管、2處理箱體、3出氣管、4儲水箱體、5隔板、6活性炭吸附板、7密封板、8蛇形電加熱管、9豎板、10U型板、11起泡網、12分流管、13噴頭、14連接板、15電動推
桿。
具體實施方式[0019]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并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應該理解,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
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在以下說明中,省略了對公知結構和技術的描述,以避免不
必要地混淆本實用新型的概念。
[0020]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活性炭吸附脫附設備,包括處理箱體2,處理箱體2左端以及右端均設置有出氣管3以及進氣管1,處理箱體2下表面固定有儲水箱體4,處理箱
體2內部上端固定有隔板5,隔板5內均勻插接有多個位于處理箱體2內部上表面的活性炭吸
附板6,隔板5上端設置有多個蛇形電加熱管8,多個蛇形電加熱管8下端均貫穿隔板5且與多
個活性炭吸附板6交錯設置,處理箱體2內固定有兩個對稱設置的豎板9,豎板9內均設置有
密封板7,密封板7互相遠離側一側表面均固定有U型板10,U型板10內側均固定有分流管12,
分流管12遠離U型板10的一端均固定有多個噴頭13,噴頭13的外側均設置有固定于U型板10
內壁的起泡網11。
[0021] 在一個可選的實施例中,多個U型板10遠離豎板9的一端共同有一個電動推桿15,兩個電動推桿15的伸縮桿貫穿處理箱體2前表面以及后表面且分別與連接板14互相遠離的
一側表面固定連接。
[0022] 在一個可選的實施例中,分流管12遠離豎板9的一端均固定有進水管,進水管另一端貫穿U型板10以及處理箱體2且分別與外部供水設備相連接。
[0023] 在一個可選的實施例中,密封板7為凸型,豎板9互相靠近的一側表面均開設有與密封板7數(shù)量相等且形狀大小相匹配的安裝槽,多個密封板7分別位于多個安裝槽內。
[0024] 在一個可選的實施例中,處理箱體2內部下表面開設有多個落水孔,儲水箱體4下端四角處均固定有支撐腿,儲水箱體4下端中間位置固定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設置有球閥。
[0025] 在一個可選的實施例中,隔板5上表面開設有多個形狀大小與活性炭吸附板6相匹配的通槽,處理箱體2內部上表面固定有多對限位板,多個活性炭吸附板6下端分別貫穿多
個通槽且延伸至不同對限位板之間。
[0026] 本實用新型中,首先,通過活性炭吸附板6對進行過濾吸附,待活性炭吸附板6吸附飽和以后,將蛇形電加熱管8與外部電源接通,使得蛇形電加熱管8對活性炭吸附板6進行加
熱,從而使得活性炭吸附板6內已被吸附的組分達到飽和的活性炭吸附板6中析出,然后將
電動推桿15與外部電源連接,電動推桿15工作將連接板14向靠近豎板9的一側推動,使密封
板7互相靠近并接觸,從而使U型板10互相分別位于活性炭吸附板6的兩側,同時噴頭13朝向
活性炭吸附板6的左右兩側表面,然后通過外部供水設備向分流管12內供水,水流通過噴頭
13噴出,并通過起泡網11產生大量氣泡并飛濺至活性炭吸附板6表面,從而對活性炭吸附板
6表面析出的雜質進行清洗,清洗后的水通過處理箱體2表面的落水孔進入儲水箱體4內,再
通過排水管以及球閥排出。
[0027] 應當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僅用于示例性說明或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
情況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此外,
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旨在涵蓋落入所附權利要求范圍和邊界、或者這種范圍和邊界的
等同形式內的全部變化和修改例。
聲明:
“活性炭吸附脫附設備”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