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型鋼軋機下輥系二次軸向鎖緊裝置,包括二次鎖緊液壓缸、連桿一、連桿二、連桿三、連桿四、扳手一、扳手二、扳手三、左旋螺母和右旋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鎖緊液壓缸為兩個,對稱安裝在軋機操作側機架的入口側和出口側,二次鎖緊液壓缸的缸筒底部通過底座鉸接在機架上;所述扳手二的一端與安裝在軋機操作側機架入口側的二次鎖緊液壓缸的缸桿的端部鉸接,另一端套裝在左旋螺母上,中間偏左位置與連桿二鉸接,連桿二與連桿一鉸接;所述扳手一為三個,一端分別與連桿二或連桿一鉸接、另一端分別套裝在左旋螺母上;所述扳手三的一端與安裝在軋機操作側機架出口側的二次鎖緊液壓缸的缸桿的端部鉸接,另一端套裝在右旋螺母上,中間偏右位置與連桿四鉸接,連桿四與連桿三鉸接;所述扳手一為三個,一端分別與連桿四或連桿三鉸接、另一端分別套裝在右旋螺母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型鋼軋機下輥系二次軸向鎖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二和扳手三為對稱結構設計;所述連桿一和連桿三為對稱結構設計;所述連桿二和連桿四為對稱結構設計。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型鋼軋機下輥系二次軸向鎖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二和扳手一在安裝在軋機操作側機架入口側的二次鎖緊液壓缸的驅動下同步轉動,且上下轉動的角度各為30°。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型鋼軋機下輥系二次軸向鎖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三和扳手一在安裝在軋機操作側機架出口側的二次鎖緊液壓缸的驅動下同步轉動,且上下轉動的角度各為30°。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型鋼軋機下輥系二次軸向鎖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二次鎖緊液壓缸的缸桿同時伸出或縮回,可驅動扳手二、扳手三并帶動連桿一、連桿二、連桿三、連桿四驅動扳手一松開或擰緊左旋螺母、右旋螺母。
說明書: 一種型鋼軋機下輥系二次軸向鎖緊裝置技術領域[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冶煉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型鋼軋機下輥系二次軸向鎖緊裝置。
背景技術[0002] 金屬冶煉過程中,軋機軋制產品的精度,主要受軋機的剛度、軋制工藝及軋輥孔型的影響。軋鋼時,為了防止軋輥軸向串動,通常采用液壓缸驅動鎖緊裝置將上、下軋輥輥系鎖緊在機架上。目前,常規(guī)的上、下輥系鎖緊裝配后,鎖緊螺母墊圈與鎖緊塊之間要留有一定間隙(見圖1),以使得鎖緊裝置在液壓缸驅動下具有自動鎖緊和松開功能。
[0003] 對于開坯型鋼軋機,因受到的軸向力較大,軋輥孔型在軋制一段時間后,由于下輥系留有的軸向間隙影響,常常導致鎖緊不可靠(失效),易受軋制沖擊而松動,產生軸向串動,使軋輥上、下孔型發(fā)生錯位,導致軋制產品出現(xiàn)精度不足及飛邊、曲翹等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0004] 為克服現(xiàn)有技術缺陷,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型鋼軋機下輥系二次軸向鎖緊裝置,在原下輥系鎖緊裝置的基礎上,取消原鎖緊裝置鎖緊螺母墊圈與鎖緊塊之間留有的間隙,可實現(xiàn)下輥鎖緊板螺栓具有自動鎖緊與松開功能的同時,保證在正常軋制時下輥系無間隙鎖緊,解決了因間隙引起軸向竄動導致鎖緊失效問題,提高了軋機工作的可靠性,減少了飛邊、曲翹等缺陷產生的幾率,提高了軋制產品的精度和成材率。
[0005]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0006] 一種型鋼軋機下輥系二次軸向鎖緊裝置,包括二次鎖緊液壓缸、連桿一、連桿二、連桿三、連桿四、扳手一、扳手二、扳手三、左旋螺母和右旋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鎖緊液壓缸為兩個,對稱安裝在軋機操作側機架的入口側和出口側,二次鎖緊液壓缸的缸筒底部通過底座鉸接在機架上。
[0007] 所述扳手二的一端與安裝在軋機操作側機架入口側的二次鎖緊液壓缸的缸桿的端部鉸接,另一端套裝在左旋螺母上,中間偏左位置與連桿二鉸接,連桿二與連桿一鉸接;所述扳手一為三個,一端分別與連桿二或連桿一鉸接、另一端分別套裝在左旋螺母上;
[0008] 所述扳手三的一端與安裝在軋機操作側機架出口側的二次鎖緊液壓缸的缸桿的端部鉸接,另一端套裝在右旋螺母上,中間偏右位置與連桿四鉸接,連桿四與連桿三鉸接;所述扳手一為三個,一端分別與連桿四或連桿三鉸接、另一端分別套裝在右旋螺母上。
[0009] 所述扳手二和扳手三為對稱結構設計;所述連桿一和連桿三為對稱結構設計;所述連桿二和連桿四為對稱結構設計。
[0010] 所述扳手二和扳手一在安裝在軋機操作側機架入口側的二次鎖緊液壓缸的驅動下同步轉動,且上下轉動的角度各為30°。
[0011] 所述扳手三和扳手一在安裝在軋機操作側機架出口側的二次鎖緊液壓缸的驅動下同步轉動,且上下轉動的角度各為30°。
[0012] 所述的兩個二次鎖緊液壓缸的缸桿同時伸出或縮回,可驅動扳手二、扳手三并帶動連桿一、連桿二、連桿三、連桿四驅動扳手一松開或擰緊左旋螺母、右旋螺母。
[0013]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4] 1)結構簡單,維護方便;[0015] 2)保證在軋鋼過程中下輥系鎖緊無軸向串動,同時實現(xiàn)在軸向調整及換輥時下軋輥鎖緊螺栓具有自動鎖緊及松開功能;
[0016] 3)對于提高型鋼軋機產品質量精度以及設備的可靠性取得了明顯的效果。附圖說明[0017] 圖1是現(xiàn)有鎖緊螺母墊圈與鎖緊塊之間間隙圖的結構示意圖;[0018] 圖2是本實用新型裝配前,鎖緊螺母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0019] 圖3是本實用新型裝配后,下輥系二次軸向鎖緊裝置鎖緊狀螺母11和右旋螺母12,所述二次鎖緊液壓缸2為兩個,對稱安裝在軋機操作側機架的入口側和出口側,二次鎖緊液壓缸2的缸筒底部通過底座鉸接在機架1上;[0024] 所述扳手二6的一端與安裝在軋機操作側機架入口側的二次鎖緊液壓缸2的缸桿的端部鉸接,另一端套裝在左旋螺母11上,中間偏左位置與連桿二4鉸接,連桿二4與連桿一3鉸接;所述扳手一5為三個,一端分別與連桿二4或連桿一3鉸接、另一端分別套裝在左旋螺母11上;[0025] 所述扳手三10的一端與安裝在軋機操作側機架出口側的二次鎖緊液壓缸2的缸桿的端部鉸接,另一端套裝在右旋螺母12上,中間偏右位置與連桿四9鉸接,連桿四9與連桿三8鉸接;所述扳手一5為三個,一端分別與連桿四9或連桿三8鉸接、另一端分別套裝在右旋螺母12上。
[0026] 所述扳手二6和扳手三10為對稱結構設計;所述連桿一3和連桿三8為對稱結構設計;所述連桿二4和連桿四9為對稱結構設計。
[0027] 所述扳手二6和扳手一5在安裝在軋機操作側機架入口側的二次鎖緊液壓缸2的驅動下同步轉動,且上下轉動的角度各為30°。
[0028] 所述扳手三10和扳手一5在安裝在軋機操作側機架出口側的二次鎖緊液壓缸2的驅動下同步轉動,且上下轉動的角度各為30°。
[0029] 所述的兩個二次鎖緊液壓缸2的缸桿同時伸出或縮回,可驅動扳手二6、扳手三10并帶動連桿一3、連桿二4、連桿三8、連桿四9驅動扳手一5松開或擰緊左旋螺母11、右旋螺母12。
[0030] 進一步,在該實用新型二次鎖緊裝置裝配前,需分別使入口側的4個左旋螺母11及出口側的4個右旋螺母12均處于豎直狀態(tài),并在同一平面內,可用靠尺檢查(見圖2)。
[0031] 軋鋼時,二次鎖緊液壓缸2完全縮回,扳手一、扳手二、扳手三均處于下30°狀態(tài),下輥系處于鎖緊狀態(tài);需要調整及換輥時,二次鎖緊液壓缸2同時伸出,扳手一、扳手二、扳手三均處于上30°狀態(tài),將入口側鎖緊塊7和出口側鎖緊塊上13的螺母11、螺母12松開螺距的六分之一距離,使得鎖緊螺母墊圈與入口側鎖緊塊7和出口側鎖緊塊上13之間產生所需要的間隙,再通過原下輥系鎖緊裝置的液壓驅動打開鎖緊板即可。
聲明:
“型鋼軋機下輥系二次軸向鎖緊裝置”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