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涉及攪拌器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用于氣液反應的通氣攪拌裝置。
背景技術:
2.涉及化學變化的化學工藝過程需要參加反應的各種物質充分混合,這往往要采用攪拌操作才能達到好的反應效果,因此作為反應器的攪拌設備在化工生產中必不可少。而有氣體參加的化學反應是常見的化學工藝過程,在有氣體參加的化學反應中常常形成氣、液兩相的反應模式,氣、液兩相物質在攪拌反應釜需要充分接觸才能達到良好的氣液反應效果。
3.傳統(tǒng)的通氣攪拌裝置一般都是從裝置頂部或者側面通入空氣然后通過攪拌機進行攪拌,這種攪拌方式一般難以攪拌均勻使其充分反應,目前有從攪拌軸中進行輸入空氣的新型攪拌方式,一般都是在攪拌軸底端設置有攪拌葉,并將攪拌軸與攪拌葉一側同時開設通孔來進行通入空氣,這樣難以避免液體回流的問題,只能額外添加止流閥防止回流,增加裝置成本,因此需要一種新型通氣攪拌裝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4.(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5.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氣液反應的通氣攪拌裝置,具備防倒流、攪拌效率高、反應充分等優(yōu)點,解決了上述技術問題。
6.(二)技術方案
7.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氣液反應的通氣攪拌裝置,包括攪拌箱,所述攪拌箱左側固定安裝有支撐柱,所述支撐柱下端固定安裝有支撐腳,所述支撐柱右側固定安裝有液壓缸,所述攪拌箱上表面設置有密封箱,所述密封箱下側固定安裝有支架,所述支架上端固定安裝有電機,所述電機下端固定安裝有攪拌軸,所述攪拌軸貫穿攪拌箱頂部并設置有攪拌葉,所述攪拌軸與密封箱連接處設置有滾動軸承,所述密封箱上表面設置有氣泵,所述攪拌箱下端設置有出料口,所述攪拌箱上表面設置有出氣口,所述出料口內壁設置有閥門。
8.優(yōu)選的,所述支撐柱有兩個,對稱設置在兩個攪拌箱左右兩側,所述支撐腳成三角狀固定安裝在支撐柱的下端。
9.通過設置的兩個支撐柱配合三角狀的支撐腳可以將攪拌箱進行支撐固定,使攪拌箱升高一定的高度,方便收集反應后的液體。
10.優(yōu)選的,所述液壓缸與閥門固定連接,所述出料口左端設置有與閥門相匹配的凹槽,所述閥門下表面設置有擋塊。
11.通過設置的液壓缸可以方便帶動閥門進行開啟與閉合,從而方便將反應后的液體放出,通過將閥門下表面設置有擋塊防止閥門脫離出料口。
12.優(yōu)選的,所述密封箱上表面開設有進氣口,所述進氣口與氣泵相連,所述滾動軸承
與密封箱固定連接,所述滾動軸承上表面設置有密封片。
13.通過在密封箱上表面設置有進氣口并與氣泵相連,方便通過氣泵將氣體從密封箱通入攪拌軸中,通過設置的滾動軸承并在滾動軸承上表面設置有密封片可以在防止密封箱漏氣的同時,也可以減小密封箱與攪拌軸之間的摩擦。
14.優(yōu)選的,所述支架有兩個,分別設置在密封箱的底部內壁與密封箱的上表面,并將電機、氣泵與密封箱進行固定連接。
15.通過設置的支架可以將電機、氣泵進行與密封箱進行固定,從而方便電機與氣泵的運轉。
16.優(yōu)選的,所述攪拌軸位于密封箱內部的一側開設有氣孔,所述攪拌葉與豎直方向成30度夾角和攪拌軸固定連接;
17.所述攪拌軸為雙層結構并設置有氣管通道;
18.所述攪拌葉有若干個,對稱設置在攪拌軸的左右兩側,所述攪拌葉為中空結構,下表面開設有若干個氣孔。
19.通過在攪拌軸位于密封箱內部的一側開設有氣孔方便空氣從氣孔中進入攪拌軸當中,并通過氣管通道進入攪拌葉中,通過將攪拌葉與豎直方向成度夾角和攪拌軸連接,并在攪拌葉下表面開設有若干個氣孔,在可以對攪拌箱內部進行輸入空氣的同時,也可以防止液體倒流進攪拌軸中。
20.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氣液反應的通氣攪拌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21.1、該用于氣液反應的通氣攪拌裝置,通過設置的將攪拌葉成30度角斜向固定安裝在攪拌軸上,并在攪拌葉下表面開設有氣孔,在方便輸送空氣的同時也可以防止液體倒流進攪拌軸當中,而且設置多組攪拌葉,可以使液體攪拌時更加均勻,效果更快,而且可以使空氣與液體充分反應,具有防倒流、攪拌效率高、反應充分等優(yōu)點。
22.2、該用于氣液反應的通氣攪拌裝置,通過將密封箱與攪拌軸之間設置滾動軸承并將滾動軸承上表面設置有密封片可以在減小攪拌軸與密封箱之間摩擦的同時也可以防止空氣從滾動軸承縫隙中漏出。
附圖說明
23.圖1為本實用新型內部結構示意圖;
24.圖2為本實用新型攪拌軸剖視圖;
25.圖3為本實用新型攪拌葉下表面結構示意圖。
26.其中:1、攪拌箱;2、支撐柱;3、支撐腳;4、液壓缸;5、密封箱;6、支架;7、電機;8、攪拌軸;9、攪拌葉;10、滾動軸承;11、氣泵;12、出料口;13、出氣口;14、閥門。
具體實施方式
27.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28.請參閱圖1
?
3,一種用于氣液反應的通氣攪拌裝置,包括攪拌箱1,攪拌箱1左側固定安裝有支撐柱2,支撐柱2下端固定安裝有支撐腳3,支撐柱2右側固定安裝有液壓缸4,通過設置的液壓缸4帶動閥門14進行開合,攪拌箱1上表面設置有密封箱5,密封箱5下側固定安裝有支架6,支架6上端固定安裝有電機7,通過設置的電機7帶動攪拌軸8從而帶動攪拌葉9進行旋轉,將空氣與液體進行攪拌,電機7下端固定安裝有攪拌軸8,攪拌軸8貫穿攪拌箱1頂部并設置有攪拌葉9,攪拌軸8與密封箱5連接處設置有滾動軸承10,密封箱5上表面設置有氣泵11,通過設置的氣泵11對密封箱5內輸入空氣,攪拌箱1下端設置有出料口12,攪拌箱1上表面設置有出氣口13,通過設置的出氣口13可以將多余的空氣排出攪拌箱1內部,出料口12內壁設置有閥門14。
29.具體的,如圖1所示,支撐柱2有兩個,對稱設置在兩個攪拌箱1左右兩側,支撐腳3成三角狀固定安裝在支撐柱2的下端。
30.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的兩個支撐柱2配合三角狀的支撐腳3可以將攪拌箱1進行支撐固定,使攪拌箱1升高一定的高度,方便收集反應后的液體。
31.具體的,如圖1所示,液壓缸4與閥門14固定連接,出料口12左端設置有與閥門14相匹配的凹槽,閥門14下表面設置有擋塊。
32.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的液壓缸4可以方便帶動閥門14進行開啟與閉合,從而方便將反應后的液體放出,通過將閥門14下表面設置有擋塊防止閥門14脫離出料口12。
33.具體的,如圖1所示,密封箱5上表面開設有進氣口,進氣口與氣泵11相連,滾動軸承10與密封箱5固定連接,滾動軸承10上表面設置有密封片。
34.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在密封箱5上表面設置有進氣口并與氣泵11相連,方便通過氣泵11將氣體從密封箱5通入攪拌軸8中,通過設置的滾動軸承10并在滾動軸承10上表面設置有密封片可以在防止密封箱5漏氣的同時,也可以減小密封箱5與攪拌軸8之間的摩擦。
35.具體的,如圖1所示,支架6有兩個,分別設置在密封箱5的底部內壁與密封箱5的上表面,并將電機7、氣泵11與密封箱5進行固定連接。
36.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的支架6可以將電機7、氣泵11進行與密封箱5進行固定,從而方便電機7與氣泵11的運轉。
37.具體的,如圖1、圖2、圖3所示,攪拌軸8位于密封箱5內部的一側開設有氣孔,攪拌葉9與豎直方向成30度夾角和攪拌軸8固定連接;
38.攪拌軸8為雙層結構并設置有氣管通道;
39.攪拌葉9有若干個,對稱設置在攪拌軸8的左右兩側,攪拌葉9為中空結構,下表面開設有若干個氣孔。
40.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在攪拌軸8位于密封箱5內部的一側開設有氣孔方便空氣從氣孔中進入攪拌軸8當中,并通過氣管通道進入攪拌葉9中,通過將攪拌葉9與豎直方向成30度夾角和攪拌軸8連接,并在攪拌葉9下表面開設有若干個氣孔,在可以對攪拌箱1內部進行輸入空氣的同時,也可以防止液體倒流進攪拌軸8中。
41.在使用時,啟動氣泵11,通過氣泵11對密封箱5輸送空氣,通過在攪拌軸8上側設置的氣孔使密封箱5內的空氣進入攪拌軸8的氣管管道中,并從攪拌葉9下側的氣孔中進入攪拌箱1中,啟動電機7通過電機7帶動攪拌軸8旋轉,通過攪拌軸8帶動攪拌葉9進行旋轉,從而將裝置內的液體進行攪拌,充分反應之后,啟動液壓缸4帶動閥門14移動,將反應后的液體
從出料口12放出。
42.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技術特征:
1.一種用于氣液反應的通氣攪拌裝置,包括攪拌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箱(1)左側固定安裝有支撐柱(2),所述支撐柱(2)下端固定安裝有支撐腳(3),所述支撐柱(2)右側固定安裝有液壓缸(4),所述攪拌箱(1)上表面設置有密封箱(5),所述密封箱(5)下側固定安裝有支架(6),所述支架(6)上端固定安裝有電機(7),所述電機(7)下端固定安裝有攪拌軸(8),所述攪拌軸(8)貫穿攪拌箱(1)頂部并設置有攪拌葉(9),所述攪拌軸(8)與密封箱(5)連接處設置有滾動軸承(10),所述密封箱(5)上表面設置有氣泵(11),所述攪拌箱(1)下端設置有出料口(12),所述攪拌箱(1)上表面設置有出氣口(13),所述出料口(12)內壁設置有閥門(14)。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氣液反應的通氣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柱(2)有兩個,對稱設置在兩個攪拌箱(1)左右兩側,所述支撐腳(3)成三角狀固定安裝在支撐柱(2)的下端。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氣液反應的通氣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缸(4)與閥門(14)固定連接,所述出料口(12)左端設置有與閥門(14)相匹配的凹槽,所述閥門(14)下表面設置有擋塊。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氣液反應的通氣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箱(5)上表面開設有進氣口,所述進氣口與氣泵(11)相連,所述滾動軸承(10)與密封箱(5)固定連接,所述滾動軸承(10)上表面設置有密封片。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氣液反應的通氣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6)有兩個,分別設置在密封箱(5)的底部內壁與密封箱(5)的上表面,并將電機(7)、氣泵(11)與密封箱(5)進行固定連接。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氣液反應的通氣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軸(8)位于密封箱(5)內部的一側開設有氣孔,所述攪拌葉(9)與豎直方向成30度夾角與攪拌軸(8)固定連接;所述攪拌軸(8)為雙層結構并設置有氣管通道;所述攪拌葉(9)有若干個,對稱設置在攪拌軸(8)的左右兩側,所述攪拌葉(9)為中空結構,下表面設置有若干個氣孔。
技術總結
本實用新型涉及攪拌器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用于氣液反應的通氣攪拌裝置,包括攪拌箱,所述攪拌箱左側固定安裝有支撐柱,所述支撐柱下端固定安裝有支撐腳,所述支撐柱右側固定安裝有液壓缸,所述攪拌箱上表面設置有密封箱,所述密封箱下側固定安裝有支架,所述支架上端固定安裝有電機,所述電機下端固定安裝有攪拌軸。該用于氣液反應的通氣攪拌裝置,通過設置的將攪拌葉成30度角斜向固定安裝在攪拌軸上,并在攪拌葉下表面開設有氣孔,在方便輸送空氣的同時也可以防止液體倒流進攪拌軸當中,而且設置多組攪拌葉,可以使液體攪拌時更加均勻,效果更快,而且可以使空氣與液體充分反應,具有防倒流、攪拌效率高、反應充分等優(yōu)點。點。點。
技術研發(fā)人員:李文宇 吳泳君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李文宇
技術研發(fā)日:2021.01.22
技術公布日:2021/10/23
聲明:
“用于氣液反應的通氣攪拌裝置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