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涉及攪拌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絮凝劑溶液攪拌裝置。
背景技術:
2.在鉆孔灌注樁、地下連續(xù)墻、頂管、泥水盾構等常規(guī)巖土工程中,泥漿以其優(yōu)良的護壁、攜渣等作用和廉價易獲取等優(yōu)勢而被廣泛使用。但施工過程中會不可避免的產生大量廢棄泥漿,這些泥漿含水量高、細顆粒含量高,處理不好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對泥漿的處理通常會用到絮凝劑對其進行初步脫水,將絮凝劑輸送到攪拌罐中,攪拌配置出絮凝劑溶液,再將絮凝劑溶液與泥漿混合,進行脫水,但在絮凝劑溶液的配制過程中,向攪拌罐中加入絮凝劑干粉時,經常會出現(xiàn)分散不均勻的現(xiàn)象,局部的絮凝劑溶解顆粒大,溶解緩慢,未能使絮凝劑干粉充分溶解,導致后期與泥漿混合時也無法使絮凝劑溶液與泥漿充分混合均勻,進而導致泥漿中的水分無法完全分離,達不到絮凝的目的。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3.針對上述絮凝劑干粉加入攪拌罐時會分散不均勻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夠對絮凝劑進行分散加入攪拌罐的絮凝劑溶液攪拌裝置。
4.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絮凝劑溶液攪拌裝置,包括攪拌罐,攪拌罐頂部安裝有加料組件,加料組件包括儲料容器,儲料容器的底部設置網狀結構。加料組件的儲料容器用于暫時儲存絮凝劑干粉,絮凝劑干粉通過網狀結構的小孔進入攪拌罐中,因為小孔能同時通過的絮凝劑干粉有限,能夠控制絮凝劑干粉的加料速率,而且絮凝劑干粉在不同位置加入的總量是近似的,避免了傾倒絮凝劑干粉時產生的堆積、不均勻的情況。
5.優(yōu)選地,攪拌罐的頂部設置隔板。隔板用于封閉攪拌罐。
6.優(yōu)選地,隔板包括兩個半圓形板,兩個半圓形板分上下兩層布置,兩個半圓形板均可以繞圓心旋轉。半圓形板交錯時可以起到封閉的作用,在加料工作時,兩個半圓形板重疊并且繞圓心旋轉,保證加料的進行。
7.優(yōu)選地,攪拌罐的底部設置電機。電機設置在底部既可以保證軸向轉動攪拌溶液,又能避免干涉加料過程。
8.優(yōu)選地,電機的頂部連接攪拌軸,攪拌軸上安裝有螺旋攪拌葉片。普通的攪拌葉片只能實現(xiàn)局部攪拌,絮凝劑干粉容易堆積在底部,造成上下分層,底部濃度高;使用螺旋攪拌葉片攪拌能夠實現(xiàn)溶液和干粉上下循環(huán)流動混合,實現(xiàn)絮凝劑充分溶解。
9.優(yōu)選地,儲料容器為漏斗形。漏斗形的儲料容器便于粘性大、濃度高的絮凝劑干粉出料。
10.優(yōu)選地,攪拌罐的頂部側壁設置進水口,攪拌罐的底部的側壁設置出液口,進水口和出液口均設置閥門。進水口用于加入溶劑,出水口用于排出絮凝劑溶液,并均設置閥門調節(jié)進出量。
11.優(yōu)選地,攪拌罐為圓柱形。已經混合均勻的絮凝劑溶液粘性降低,且流動形強,使用制造更為簡單的圓柱形的攪拌罐即可完成出料。
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帶有網狀結構的加料組件可以利用網狀結構的小孔限制絮凝劑干粉在局部的通過量,使絮凝劑干粉能夠均勻的落入攪拌罐中,漏斗形的儲料可以使絮凝劑干粉更容易出料;攪拌罐的底部設置有電機,能夠保證在攪拌罐的軸向旋轉,攪拌混合溶液并且能夠避免干涉到加料的過程;電機頂部連接的攪拌軸安裝的螺旋攪拌葉片可以實現(xiàn)溶液上下循環(huán)流動,使攪拌更加均勻,防止出現(xiàn)絮凝劑攪拌不充分,局部濃度高、分層的現(xiàn)象;分層設置的半圓形板可以在加料時重疊并繞圓心旋轉保證加料的進行。
附圖說明
13.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14.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15.圖中:1、儲料容器,2、網狀結構,3、隔板,4、螺旋攪拌葉片,5、攪拌軸,6、出液口,7、進水口,8、攪拌罐,9、電機,10、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16.為使得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優(yōu)點能夠更加的明顯和易懂,下面將結合本具體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下面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非全部的實施例?;诒緦@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保護的范圍。
17.如圖1所示,一種絮凝劑溶液攪拌裝置,包括圓柱形的攪拌罐8,攪拌罐8的底部設置電機9,電機9和攪拌罐8的攪拌空間通過擋板10隔開,電機9的機軸穿過擋板10連接攪拌軸5,攪拌軸5上設置有螺旋攪拌葉片4,攪拌軸5的頂部設置有兩個半圓形板3,兩個半圓形板3分層安裝在攪拌軸5上,半圓形板3的圓心的孔結構與攪拌軸5配合;攪拌罐8的底部側面設置有出液口6,出液口6設置閥門,攪拌罐8的頂部側面設置有進水口7,進水口7設置閥門,攪拌罐8的頂部安裝有儲料容器1,儲料容器1為漏斗形,儲料容器1的底部設置有孔徑均為1毫米的網狀結構。
18.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為,打開進水口7的閥門,通入適量的溶劑,將半圓形板3重疊,防止半圓形板3在旋轉過程中阻擋加料,啟動攪拌罐8底部的電機9,使電機9帶動攪拌軸5上的螺旋攪拌葉片4旋轉進行攪拌,并且避免干涉加料過程,螺旋攪拌葉片4可以在進行攪拌的同時,帶動絮凝劑上下循環(huán)流動,防止絮凝劑沉到底層,出現(xiàn)溶解不充分、分層的現(xiàn)象;將準備的絮凝劑干粉放入漏斗形的儲料容器1中,漏斗形的儲料容器1便于粘性大、濃度高的絮凝劑干粉排出,絮凝劑干粉通過儲料容器1底部的網狀結構的小孔進入攪拌罐8中,網狀結構的小孔可以控制絮凝劑干粉加料的速率,并保證從不同位置加入到攪拌罐8中的絮凝劑總量是近似的,并且本實用新型采用一邊加料一邊攪拌的方式,使絮凝劑干粉溶解的更充分,溶液更加均勻,攪拌完成后,打開出液口6的閥門,排出絮凝劑溶液即可。
19.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夠實現(xiàn)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xiàn)。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技術特征:
1.一種絮凝劑溶液攪拌裝置,包括攪拌罐(8),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罐(8)頂部安裝有加料組件,所述加料組件包括儲料容器(1),所述儲料容器(1)的底部設置網狀結構。2.如權利要求1所述絮凝劑溶液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罐(8)的頂部設置隔板。3.如權利要求2所述絮凝劑溶液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兩個半圓形板(3),兩個所述半圓形板(3)分上下兩層布置,兩個所述半圓形板(3)均可繞圓心轉動。4.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絮凝劑溶液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罐(8)的底部設置電機(9)。5.如權利要求4所述絮凝劑溶液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9)的頂部連接攪拌軸(5),所述攪拌軸(5)上安裝有螺旋攪拌葉片(4)。6.如權利要求1、2、3、5任一所述絮凝劑溶液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料容器(1)為漏斗形。7.如權利要求1、2、3、5任一所述絮凝劑溶液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罐(8)的頂部側壁設置進水口(7),所述攪拌罐(8)的底部的側壁設置出液口(6),所述進水口(7)和所述出液口(6)均設置閥門。8.如權利要求6所述絮凝劑溶液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罐(8)的頂部側壁設置進水口(7),所述攪拌罐(8)的底部的側壁設置出液口(6),所述進水口(7)和所述出液口(6)均設置閥門。9.如權利要求1、2、3、5任一所述絮凝劑溶液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罐(8)為圓柱形。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絮凝劑溶液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罐(8)為圓柱形。
技術總結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絮凝劑溶液攪拌裝置。其技術方案為:一種絮凝劑溶液攪拌裝置,包括攪拌罐,攪拌罐頂部安裝有加料組件,加料組件包括儲料容器,儲料容器的底部為網狀結構。加料組件的儲料容器用于暫時儲存絮凝劑干粉,絮凝劑干粉通過網狀結構的小孔進入攪拌罐中,因為小孔能同時通過的絮凝劑干粉有限,能夠控制絮凝劑干粉的加料速率,而且絮凝劑干粉在加料過程中在不同位置加入的總量是近似的,避免了傾倒絮凝劑干粉時產生的堆積、不均勻的情況。不均勻的情況。不均勻的情況。
技術研發(fā)人員:王建華 霍連海 楊圣建 焦琦棟 霍國旺 郭守志 王碩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中鐵十四局集團大盾構工程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fā)日:2020.12.01
技術公布日:2021/10/23
聲明:
“絮凝劑溶液攪拌裝置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