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本發(fā)明涉及到一種電解液冷卻降溫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
原有的電解液冷卻系統(tǒng)采用常規(guī)的敞開式冷卻塔,用循環(huán)泵將電解液送至塔的頂部,利用高度落差,在電解液自然下落過程中用大功率風機將電解液吹冷降溫后再流入電解槽。
[0003]
敞開式冷卻塔占地面積大、造價高、維修費用高。電解液連接的管道及流槽距離太長,因此,電解液在循環(huán)降溫過程中很容易造成跑、冒、滴、漏,再加上采用敞開式降溫,部分硫酸霧隨水份一起蒸發(fā),一方面腐蝕周邊的設備,另一方面還會污染周邊的空氣、且氣味大。降溫效果差,常溫下電解槽溫度維持在44℃-46℃之間,達不到最佳電解效果,尤其是電解槽溫度升高,會發(fā)生劇烈反應,導致電解槽燒板,電解時陰極板不吸鋅、不斷返溶。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0004]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解降溫效果好、造價低、防腐蝕、無氣味、無污染,且能完全滿足電解生產(chǎn)的溫控條件的電解液冷卻降溫系統(tǒng)。
[0005]
為解決該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解液冷卻降溫系統(tǒng),包括電解槽、高溫電解液管、低溫電解液管,冷卻裝置、高溫水管、低溫水管,所述高溫電解液管的一端與所述電解槽的出口連通,其另一端與熱交換器的電解液進液口連通,且高溫電解液管上設有高溫電解液循環(huán)泵,所述低溫電解液管的一端與熱交換器的電解液出液口連通,其另一端與所述電解槽的入口連通;所述低溫水管的一端與水箱出口連通,其另一端與熱交換器的進水口連通,且低溫水管上設有冷卻水管道泵,所述高溫水管的一端與熱交換器的出水口連通,其另一端與冷卻裝置的入口連通,所述冷卻裝置的出口連通所述水箱。
[0006]
所述熱交換器為板式熱交換器。
[0007]
所述板式熱交換器的換熱片的材質(zhì)為
鈦合金材料。
[0008]
所述板式熱交換器的換熱片的換熱面積為25-30平方米。
[0009]
所述冷卻裝置為冷卻塔。
[0010]
所述水箱上設有補水管。
[0011]
所述補水管的出口設有自動球閥。
[0012]
所述低溫水管上設有冷卻水管道備用泵。
[0013]
所述高溫電解液循環(huán)泵的功率為18-22kw,進口直徑為100-160mm、出口直徑為80-110
㎜
,流量為50-60 m
3
/h。
[0014]
所述冷卻水管道泵的功率為7.5 kw,泵的進、出口直徑為100-160mm,流量為120-150 m
3
/h。
[0015]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降溫效果好,能完全滿足電解生產(chǎn)的溫控條件,從而達到了最佳的電解效果。高溫電解循環(huán)液40℃左右進入熱交換器與30℃左右的冷卻水進行熱交換后降溫,再以溫度35℃左右流回電解槽,從而使電解槽的電解液工作狀態(tài)溫度始終保持在39℃-41℃,從而達到了最佳的電解效果。
[0016]
2、防腐蝕、無氣味、無污染。改進后電解液冷卻系統(tǒng)采用鈦制板式熱交換器,鈦制換熱片可以耐強酸強堿,該設備為封閉式換熱,不會有酸霧的蒸發(fā)溢出。
[0017]
3、熱交換后的熱量利用水冷卻塔散熱。設備造價低,占地面積小。
[0018]
4、連接管道短,直接進入電解槽,沒有跑、冒、滴、漏現(xiàn)象,不會造成空氣污染,附圖說明:附圖是本發(fā)明一種電解液冷卻降溫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
參見附圖:一種電解液冷卻降溫系統(tǒng),包括電解槽1、高溫電解液管2、低溫電解液管23,冷卻裝置10、高溫水管9、低溫水管14,高溫電解液管2的一端與所述電解槽1的出口連通,其另一端與熱交換器7的電解液進液口71連通,且高溫電解液管2上設有高溫電解液循環(huán)泵5,高溫電解液循環(huán)泵5與電解槽1之間設有第一閥門4,高溫電解液循環(huán)泵5與熱交換器7之間設有第二閥門6;低溫電解液管23的一端與熱交換器的電解液出液口72連通,其另一端與電解槽1的入口連通,低溫電解液管23上設有第六閥門22。
[0020]
低溫水管14的一端與水箱11出口連通,其另一端與熱交換器7的進水口73連通,且低溫水管14上設有冷卻水管道泵16,高溫水管9的一端與熱交換器7的出水口74連通,其另一端與冷卻裝置10的入口連通,冷卻裝置10的出口連通水箱11。冷卻裝置10為冷卻塔。冷卻塔的水從塔的頂部旋轉經(jīng)過散熱片落下,在下落的過程中通過風機將其吹冷。
[0021]
熱交換器7為板式熱交換器,該板式熱交換器型號為br05kh-25,板式熱交換器的換熱片75的材質(zhì)為鈦合金材料,板式熱交換器的換熱片75的換熱面積為25-30平方米。換熱片的面積大小可根據(jù)電解液循環(huán)泵的流量進行設計。鈦制換熱片可以耐強酸強堿,防止設備的腐蝕。
[0022]
水箱11上設有補水管12,補水管12的出口設有自動球閥13,當冷卻水低于液位時,補水管12上的自動球閥13自動打開,通過補水管補充供水。
[0023]
冷卻水管道泵16與水箱11之間設有第四閥門15,冷卻水管道泵16與熱交換器7之間設有第五閥門17,高溫水管上設有第三閥門8。這些閥門方便設備的安裝和維修。
[0024]
在水箱11與熱交換器7之間還設有備用水管18,在備用水管18上設有備用水泵20,在備用水泵20的兩側分別設有第一備用閥門19和第二備用閥門21。
[0025]
高溫電解液循環(huán)泵5為htb-zk10.0/35型耐酸陶瓷泵,其功率為18-22kw,進口直徑為100-160mm、出口直徑為80-110
㎜
,流量為50-60 m
3
/h。
[0026]
冷卻水管道泵16水管道泵為管道離心泵,其功率為7.5 kw,泵的進、出口直徑為100-160mm,流量為120-150 m
3
/h。
[0027]
在管徑基本一致的情況下,水管的流量120-150 m
3
/h為電解液管流量50-60 m
3
/h的2-3倍,這樣,在熱交換器中電解液與水進行熱交換時,由于水的流速快,水能迅速將電解液的熱量帶走。
[0028]
工作時,排開管道上的閥門,啟動高溫電解液循環(huán)泵5和冷卻水管道泵16,40℃左右的高溫電解循環(huán)液從高溫電解液管2流入熱交換器的進液口71進入熱交換器7中的換熱片75的電解液一側,30℃左右的冷卻水從低溫水管14進入熱交換器的進水口73中的換熱片75的水一側,電解液與水通過換熱片進行熱交換后,電解液從出液口72流出,以溫度35℃左右從低溫電解液管流回電解槽,水從出水口以38℃左右從高溫水管9回流至冷卻塔進行冷卻,從而使電解槽的電解液工作狀態(tài)溫度始終保持在39℃-41℃,以達到最佳的電解效果。技術特征:
1.一種電解液冷卻降溫系統(tǒng),包括電解槽(1)、高溫電解液管(2)、低溫電解液管(23),冷卻裝置(10)、高溫水管(9)、低溫水管(14),其特征是:所述高溫電解液管(2)的一端與所述電解槽(1)的出口連通,其另一端與熱交換器(7)的電解液進液口(71)連通,且高溫電解液管(2)上設有高溫電解液循環(huán)泵(5),所述低溫電解液管(23)的一端與熱交換器的電解液出液口(72)連通,其另一端與所述電解槽(1)的入口連通;所述低溫水管(14)的一端與水箱(11)出口連通,其另一端與熱交換器(7)的進水口(73)連通,且低溫水管(14)上設有冷卻水管道泵(16),所述高溫水管(9)的一端與熱交換器(7)的出水口(74)連通,其另一端與冷卻裝置(10)的入口連通,所述冷卻裝置(10)的出口連通所述水箱(11)。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解液冷卻降溫系統(tǒng),其特征是:所述熱交換器(7)為板式熱交換器。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電解液冷卻降溫系統(tǒng),其特征是:所述板式熱交換器的換熱片(75)的材質(zhì)為鈦合金材料。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電解液冷卻降溫系統(tǒng),其特征是:所述板式熱交換器的換熱片(75)的換熱面積為25-30平方米。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電解液冷卻降溫系統(tǒng),其特征是:所述冷卻裝置(10)為冷卻塔。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電解液冷卻降溫系統(tǒng),其特征是:所述水箱(11)上設有補水管(12)。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電解液冷卻降溫系統(tǒng),其特征是:所述補水管(12)的出口設有自動球閥(13)。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電解液冷卻降溫系統(tǒng),其特征是:所述低溫水管(14)上設有冷卻水管道備用泵(20)。9.根據(jù)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一種電解液冷卻降溫系統(tǒng),其特征是:所述高溫電解液循環(huán)泵(5)的功率為18-22kw,進口直徑為100-160mm、出口直徑為80-110
㎜
,流量為50-60 m
3
/h。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電解液冷卻降溫系統(tǒng),其特征是:所述冷卻水管道泵(16)的功率為7.5 kw,泵的進、出口直徑為100-160mm,流量為120-150 m
3
/h。
技術總結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電解液冷卻降溫系統(tǒng),包括電解槽(1)、高溫電解液管(2)、低溫電解液管(23),冷卻裝置(10)、高溫水管(9)、低溫水管(14),高溫電解液與冷卻水在熱交換器進行熱交換后,電解液降溫效果好、且能完全滿足電解生產(chǎn)的溫控條件。產(chǎn)的溫控條件。產(chǎn)的溫控條件。
技術研發(fā)人員:鄧天祥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永州市瑞祥鋅材料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fā)日:2019.08.19
技術公布日:2021/2/23
聲明:
“電解液冷卻降溫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