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刮板槽,用于刮板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槽包括:
槽體組件;
中板,安裝在所述槽體組件上,所述中板包括基底和設置在所述基底上的金屬板,所述金屬板遠離所述基底的面上具有納米金剛石顆粒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刮板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納米金剛石顆粒層的納米金剛石顆粒至少部分鑲嵌在所述金屬板的上表面,和/或所述納米金剛石顆粒層的納米金剛石顆粒至少部分滲入到所述金屬板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刮板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屬板為一體式結構或所述金屬板由多個子板組成。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刮板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納米金剛石顆粒層的納米金剛石顆粒在所述金屬板上的滲透深度為5mm-10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刮板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納米金剛石顆粒層的納米金剛石顆粒的粒徑大小為0.5nm-100n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刮板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屬板的厚度大于等于8mm小于等于20mm,所述金屬板的硬度為60 HRC -70HRC,所述金屬板的干摩擦系數為0.09。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刮板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和所述金屬板之間設置有粘接膠。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刮板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和所述金屬板通過螺栓固定,所述金屬板上設置有與所述螺栓適配的螺紋孔,所述基底上設置有與所述螺栓適配的沉頭式通孔;或
所述基底和所述金屬板采用焊接或鉚釘安裝在一起。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刮板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體組件包括底板組件,設置在所述底板組件一側的鏟板槽幫,和設置在所述底板組件另一側的擋板槽幫,所述中板支撐安裝在所述鏟板槽幫和所述擋板槽幫之間,與所述底板組件相互平行,且所述中板與所述底板組件之間設置有預設間距。
10.一種刮板輸送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刮板槽。
說明書: 刮板槽和刮板輸送機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輸送物料設備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刮板槽和刮板輸送機。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刮板輸送機中,敞開的槽體作為煤炭、矸石或物料等的承載件,刮板與鏈條組成的刮板鏈作為牽引構件。刮板機傳動部帶動鏈輪旋轉,使刮板鏈循環(huán)運行,帶動物料沿著槽體移動,直至到機頭部卸載。刮板鏈繞過鏈輪作閉合循環(huán)運行,完成物料的輸送。例如,采煤機采下的煤、矸石等直接落在刮板槽的中板上,中板會承受很大的沖擊,中板上的煤和矸石隨著移動的刮板鏈在刮板槽內運行,中板一直承受著刮板鏈和物料的摩擦,所以磨損會非常嚴重。因此,現有技術方案中提出了刮板槽中板采用單層軋制耐磨金屬板、激光熔覆耐磨層、鑲嵌耐磨陶瓷塊等技術制造,以起到提高耐磨性的作用。但是,普通耐磨金屬板的耐磨性能并不突出,熔覆層在受沖擊后容易產生剝離。
因此,如何提出一種新的能夠提高刮板槽中板的抗沖擊性和耐磨性的刮板槽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刮板槽和刮板輸送機,以解決現有技術或相關技術中存在的刮板槽中板的抗沖擊性和耐磨性低的問題。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刮板槽。
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包括上述刮板槽的刮板輸送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刮板槽,用于刮板輸送機,刮板槽包括:槽體組件和中板,中板安裝在槽體組件上,中板包括基底和設置在基底上的金屬板,金屬板遠離基底的面上具有納米金剛石顆粒層。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納米金剛石顆粒層的納米金剛石顆粒至少部分鑲嵌在金屬板的上表面,和/或納米金剛石顆粒層的納米金剛石顆粒至少部分滲入到金屬板內。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納米金剛石顆粒層的納米金剛石顆粒是采用納米金剛石固態(tài)熱擴散技術滲入到金屬板中形成的。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金屬板為一體式結構或金屬板由多個子板組成。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納米金剛石顆粒層的納米金剛石顆粒在金屬板上的滲透深度為5 mm -10mm。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納米金剛石顆粒層的納米金剛石顆粒的粒徑大小為0.5nm-100nm。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金屬板為鋼板。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金屬板的厚度大于等于8mm小于等于20mm,金屬板的硬度為60HRC -70HRC,金屬板的干摩擦系數為0.09。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基底和金屬板之間設置有粘接膠。
進一步地,基底和金屬板通過螺栓固定,金屬板上設置有與螺栓適配的螺紋孔,基底上設置有與螺栓適配的沉頭式通孔。
進一步地,基底和金屬板采用焊接或鉚釘安裝在一起。
進一步地,粘接膠為硬質合金膠。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槽體組件包括底板組件,設置在底板組件一側的鏟板槽幫,和設置在底板組件另一側的擋板槽幫,中板支撐安裝在鏟板槽幫和擋板槽幫之間,與底板組件相互平行,且中板與底板組件之間設置有預設間距。
進一步地,槽體組件還包括設置在擋板槽幫上的彎板組件。彎板組件包括軌座及連接電纜槽,彎板組件設置在擋板槽幫上。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中板、底板組件、彎板組件、鏟板槽幫與擋板槽幫均以焊接形式連接。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中板的整體厚度為20mm-60mm。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刮板輸送機,該刮板輸送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技術方案提供的刮板槽。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技術效果:
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刮板槽,通過將中板設置為兩層結構,可以提高中板的強度,使中板的耐沖擊性能更好,能夠使刮板槽應用于更多的輸送機設備上。并且在上層金屬板上設置納米金剛石顆粒層,可以提高金屬板的耐磨性能、耐沖擊性能,還能夠大大地降低金屬板的摩擦系數,提高刮板槽的使用壽命。同時,在金屬板上形成的納米金剛石顆粒層相比于熔覆層等而言,其與金屬板之間的連接更緊密,因此,在受到沖擊時納米金剛石顆粒更不易剝離,這樣便確保了中板的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
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yōu)點將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yōu)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刮板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刮板槽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刮板槽的中板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圖1至圖3中的附圖標記與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系為:
1槽體組件,12鏟板槽幫,14擋板槽幫,16底板組件,18彎板組件,2中板,22基底,224沉頭式通孔,24金屬板,3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jié)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下面參照圖1至圖3來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刮板槽。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刮板槽,用于刮板輸送機,刮板槽包括槽體組件1和中板2,中板2安裝在槽體組件1上,中板2包括基底22和設置在基底22上的金屬板24,金屬板24遠離基底22的面上設有納米金剛石顆粒層。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提供的刮板槽,刮板槽可以用于刮板輸送機上,刮板槽包括槽體組件1和中板2,中板2安裝在槽體組件1上,中板2包括基底22,和設置在基底22上的金屬板24,并且金屬板24遠離基底22的面上設有納米金剛石顆粒層。該種設置,通過將中板2設置為兩層結構,可以提高中板2的強度,使中板2的耐沖擊性能更好,能夠使刮板槽應用于更多的輸送機設備上。并且在上層金屬板24上形成納米金剛石顆粒層,不僅可以提高金屬板24的耐磨性能、耐沖擊性能,還能夠大大地降低金屬板24的摩擦系數,提高刮板槽的使用壽命。同時,在金屬板24上形成的納米金剛石顆粒層相比于熔覆層等而言,其與金屬板24之間的連接更緊密,因此,在受到沖擊時納米金剛石顆粒更不易剝離,這樣便確保了中板2的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
本申請中,納米金剛石顆粒層設置在金屬板24的上表面上,其中,上下方位可具體參照圖1和圖3中的a、b指向,具體而言,a所指的朝向表示上方,b所指的朝向表示下方。
在上述實施例中,納米金剛石顆粒層的納米金剛石顆粒至少部分鑲嵌在金屬板24的上表面,和納米金剛石顆粒層的納米金剛石顆粒至少部分滲入到金屬板24內。納米金剛石顆粒層的納米金剛石顆粒是采用納米金剛石固態(tài)熱擴散技術滲入到金屬板24中形成的。而這種方式能夠使得金剛石顆粒滲入到金屬板24中,提高金屬板24的抗沖擊性和耐磨性,提高刮板槽的使用壽命。并且還可以使金屬板24上的納米金剛石顆粒受到沖擊后不易剝離。
可選地,納米金剛石顆粒層的納米金剛石顆粒至少部分鑲嵌在金屬板24的上表面。
可選地,納米金剛石顆粒層的納米金剛石顆粒至少部分滲入到金屬板24內。
在上述實施例中,金屬板24可為一體式結構或金屬板24可由多個子板組成。通過將金屬板24設置為一體式結構或由多個子板組成,能夠提升金屬板24的實用性。當金屬板24為一體式結構時金屬板24能夠具有良好的結構強度。當金屬板24為多塊時,能夠在金屬板24使用時間過長或某一塊子板損壞的情況下更換子板。
上述實施例中,納米金剛石顆粒層的納米金剛石顆粒在金屬板24上的滲透深度為5mm-10mm,也即納米金剛石顆粒層的厚度為5mm-10mm。該種深度能夠使金屬板24的耐磨性和抗沖擊性較好,可以使金剛石顆粒不易脫落,并且還能夠節(jié)省金剛石顆粒,節(jié)約成本。而金屬板24的硬度為60 HRC -70HRC,納米金剛石顆粒的粒徑大小為0.5nm-100nm,可以使金屬板24的抗沖擊性好,可以有效地滿足中板2的硬度需求,其中,HRC為洛氏硬度,一般用于硬度較高的材料。金屬板24干摩擦系數為0.09。該種設置,減少了摩擦系數,使得物料與金屬板24間的摩擦力減小,使中板2的使用壽命更長。
在上述實施例中,金屬板24為鋼板能夠使得金屬板24的強度高、塑性、耐熱性、韌性好,還可以使金屬板24具有可焊性。鋼板可以是Q345、Q460、Q630、NM360、NM400等中的一種材質。同時,鋼板是比較常見的板材,價格也低,因而使得產品更易實現的同時,還能夠降低其整體成本。
在上述實施例中,金屬板24的厚度大于等于8mm小于等于20mm。該種結構,能夠使得金屬板24剛好滿足需求,避免由于厚度過大浪費材料,或厚度過小不能滿足性能需求。
在上述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基底22和金屬板24之間設置有粘接膠,并且基底22和金屬板24還通過螺栓3固定,基底22可采用Q345、Q460、Q630、NM360、NM400等鋼板,鋼板的厚度范圍為12mm-40mm。該種設置,能夠使得基底22與金屬板24之間的連接更加牢固,在工作過程中不易分離,提高了中板2的安全性,避免厚度過大造成材料浪費,或厚度過小不能夠滿足性能需求。同時,在連接過程中無論是使用粘接膠還是螺栓3都不能夠產生熱量,從而避免了其他連接方式會產生熱量對金屬板24的性能造成損壞。
進一步地,粘接膠為硬質合金膠。因為硬質合金膠具有硬度高、耐磨、耐熱、耐腐蝕的性能,因此,采用硬質合金膠進行基底22和金屬板24的連接,能夠使基底22與金屬板24粘接的更加牢固,即使在高溫狀態(tài)下工作也能夠使得基底22與金屬板24粘接的牢固。當然,在實際過程中,也可根據需要采用其他材質的膠。
在上述實施例中,基底22和金屬板24層采用焊接或鉚釘安裝在一起,其中,焊接可以采用塞焊技術,塞焊是指兩張板上下排連,用熔化焊的方式將兩張板焊透。當然,基底22和金屬板24也可采用其他的連接方式。該種設置,能夠使得金屬板24和基底22的連接更加穩(wěn)固。
在上述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3所示,在金屬板24上設置有與螺栓3適配的螺紋孔,基底22上設置與螺栓3適配的沉頭式通孔224,在安裝時,螺栓3可由基底22向上安裝到金屬板24內,即螺栓3是由下向上安裝的。而這種安裝方式,可以避免螺栓3顯露在金屬板24上表面。同時,該種設置還能夠不損壞金屬板24上的金剛石顆粒層。
在上述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槽體組件1包括底板組件16、鏟板槽幫12、擋板槽幫14、彎板組件18。彎板組件18包括軌座及連接電纜槽的彎板。鏟板組件與擋板組件設置在底板組件16的兩側,中板2支撐安裝在鏟板槽幫12和擋板槽幫14之間,并且,中板2與底板組件16相互平行設置,同時,中板2與底板組件16之間設有預設間距。彎板組件18包括軌座及連接電纜槽,彎板組件18設置在擋板槽幫14上。該種設置,能夠形成一個槽型結構,使得物料能夠在槽型結構中傳動,并且使得刮板槽能夠安裝在刮板輸送機上,完成物料的輸送。
在上述實施例中,中板2、底板組件16、彎板組件18、鏟板槽幫12、擋板槽幫14之間均已焊接形式連接。該種結構,能夠使得槽體組件1更加穩(wěn)固,并且,槽體組件1與中板2之間的連接也更加穩(wěn)定,提高刮板槽的使用壽命。
在上述任一實施例中,中板2的整體厚度為20mm-60mm。該種設置,使得中板2的厚度比較適中,避免了中板2整體厚度過厚或者過薄。
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刮板輸送機(圖中未示出),該刮板輸送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實施例提供的刮板槽。
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刮板輸送機,由于其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項實施例提供的刮板槽。因此,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刮板輸送機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實施例提供的刮板槽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舉。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術語“連接”、“安裝”、“固定”等均應做廣義理解,例如,“連接”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具體實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實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聲明:
“刮板槽和刮板輸送機”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