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国产精品粉嫩|亚洲精品精品无码专区|国产在线无码精品电影网|午夜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动图|国产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影院|中文字幕日韩av在线一区二区

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傳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術頻道 >

> 選礦技術

> 履帶式輸送機液壓控制系統(tǒng)

履帶式輸送機液壓控制系統(tǒng)

498   編輯:中冶有色技術網(wǎng)   來源:廣西美斯達工程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2023-11-22 10:27:24
權利要求書: 1.一種履帶式輸送機液壓控制系統(tǒng),包括油箱、負載敏感變量泵、多路比例換向閥、第一手動多路閥和第二手動多路閥;其特征在于,

所述負載敏感變量泵的進油口與油箱的出油口連接;負載敏感變量泵通過發(fā)動機直驅帶動,能夠同時給多路比例換向閥、第一手動多路閥和第二手動多路閥提供壓力油;負載敏感變量泵能夠通過負載自動調節(jié)系統(tǒng)壓力和流量;

所述多路比例換向閥的進油口與負載敏感變量泵的出油口連接,多路比例換向閥的負載敏感控制口與負載敏感變量泵的負載敏感控制口連接,多路比例換向閥的回油口與油箱的進油口連接;所述多路比例換向閥用于控制履帶式輸送機的行走馬達、給料馬達和輸送帶馬達;

所述第一手動多路閥的進油口與多路比例換向閥的高壓油口連接,第一手動多路閥的第一負載敏感控制口與多路比例換向閥的負載敏感控制口連接;第一手動多路閥的回油口與油箱的進油口連接;所述第一手動多路閥用于控制履帶式輸送機的輸送帶折疊油缸、輸送帶升降油缸和前支腿油缸;

所述第二手動多路閥的進油口與第一手動多路閥的高壓油口連接,第二手動多路閥的負載敏感控制口與第一手動多路閥的第二負載敏感控制口連接;所述第二手動多路閥的回油口與油箱的進油口連接;所述第二手動多路閥用于控制履帶式輸送機的料斗折疊油缸和料斗升降油缸。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履帶式輸送機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馬達包括第一行走馬達和第二行走馬達,所述多路比例換向閥通過平衡閥、安全閥和梭閥控制第一行走馬達和第二行走馬達工作,從而控制履帶行走。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履帶式輸送機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比例換向閥通過平衡閥和安全閥控制給料馬達和輸送帶馬達工作,從而完成輸送物料作業(yè)。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履帶式輸送機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動多路閥通過調速閥控制輸送帶折疊油缸、輸送帶升降油缸和前支腿油缸工作;輸送帶折疊油缸用于控制輸送帶的折疊;輸送帶升降油缸用于調節(jié)輸送帶的升降高度;前支腿油缸的伸縮用于控制履帶式輸送機的平穩(wěn)支撐。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履帶式輸送機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手動多路閥也通過調速閥控制料斗折疊油缸和料斗升降油缸工作;料斗折疊油缸用于控制料斗的伸展與折疊;料斗升降油缸用于調節(jié)料斗的給料高度。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履帶式輸送機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折疊油缸包括第一料斗折疊油缸和第二料斗折疊油缸。

7.一種包括上述權利要求1-6任意一項所述控制系統(tǒng)的履帶式輸送機。

說明書: 履帶式輸送機液壓控制系統(tǒng)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履帶式輸送機液壓控制系統(tǒng),屬于機械工程控制領域,尤其是物料輸送機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物料輸送機主要為固定式輸送機,固定式輸送機的輸送物料高度和上料高度均固定不可調節(jié),且還存在以下不足:

(1)輸送物料的方式采用電機驅動皮帶進行,能量損耗大,設備使用成本高。

(2)設備占用空間大,且對工作場所要求較高,室外下雨或粉塵較大時容易發(fā)生電機漏電事故,導致短路燒毀。

(3)設備拆裝運輸困難。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履帶式輸送機液壓控制系統(tǒng),以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中的至少一種。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履帶式輸送機液壓控制系統(tǒng),包括油箱、負載敏感變量泵、多路比例換向閥、第一手動多路閥和第二手動多路閥;

所述負載敏感變量泵的進油口與油箱的出油口連接;負載敏感變量泵通過發(fā)動機直驅帶動,能夠同時給多路比例換向閥、第一手動多路閥和第二手動多路閥提供壓力油;負載敏感變量泵能夠通過負載自動調節(jié)系統(tǒng)壓力和流量;

所述多路比例換向閥的進油口與負載敏感變量泵的出油口連接,多路比例換向閥的負載敏感控制口與負載敏感變量泵的負載敏感控制口連接,多路比例換向閥的回油口與油箱的進油口連接;所述多路比例換向閥用于控制履帶式輸送機的行走馬達、給料馬達和輸送帶馬達;

所述第一手動多路閥的進油口與多路比例換向閥的高壓油口連接,第一手動多路閥的第一負載敏感控制口與多路比例換向閥的負載敏感控制口連接;第一手動多路閥的回油口與油箱的進油口連接;所述第一手動多路閥用于控制履帶式輸送機的輸送帶折疊油缸、輸送帶升降油缸和前支腿油缸;

所述第二手動多路閥的進油口與第一手動多路閥的高壓油口連接,第二手動多路閥的負載敏感控制口與第一手動多路閥的第二負載敏感控制口連接;所述第二手動多路閥的回油口與油箱的進油口連接;所述第二手動多路閥用于控制履帶式輸送機的料斗折疊油缸和料斗升降油缸。

進一步地,所述的行走馬達包括第一行走馬達和第二行走馬達,所述多路比例換向閥通過平衡閥、安全閥和梭閥控制第一行走馬達和第二行走馬達工作,從而控制履帶行走。

進一步地,所述多路比例換向閥通過平衡閥和安全閥控制給料馬達和輸送帶馬達工作,從而完成輸送物料作業(yè)。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手動多路閥通過調速閥控制輸送帶折疊油缸、輸送帶升降油缸和前支腿油缸工作;輸送帶折疊油缸用于控制輸送帶的折疊;輸送帶升降油缸用于調節(jié)輸送帶的升降高度;前支腿油缸的伸縮用于控制履帶式輸送機的平穩(wěn)支撐。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手動多路閥也通過調速閥控制料斗折疊油缸和料斗升降油缸工作;料斗折疊油缸用于控制料斗的伸展與折疊;料斗升降油缸用于調節(jié)料斗的給料高度。

進一步地,所述料斗折疊油缸包括第一料斗折疊油缸和第二料斗折疊油缸。

此外,本發(fā)明還要求保護包括上述控制系統(tǒng)的履帶式輸送機。

本發(fā)明可適應全天候、室內外各種工況作業(yè),設備使用能耗相對較低,能有效控制設備的使用成本。具體而言,本發(fā)明具備以下優(yōu)點:

(1)可控制設備進行折疊,使結構緊湊。

(2)履帶可自如行走,便于設備轉場、運輸。

(3)輸送機的給料高度和輸送物料的高度可自由調節(jié),能夠適應各種設備上料,可直接挖機、鏟車上料等。

(4)控制系統(tǒng)使用負載敏感控制,當發(fā)動機啟動或設備待機無動作時,系統(tǒng)無壓力油輸出,可實現(xiàn)發(fā)動機無負載啟動,有效地防止發(fā)動機帶載啟動,從而避免發(fā)生悶機熄火,較好地保護發(fā)動機。此外,當設備待機時,因系統(tǒng)無壓力油輸出,設備基本處于空載狀態(tài),能有效降低設備能耗,提高設備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所述履帶式輸送機控制系統(tǒng)的電路圖。

圖2是本發(fā)明所述履帶式輸送機在輸送帶折疊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所述履帶式輸送機在輸送帶展開時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為:1、油箱;2、負載敏感變量泵;3、多路比例換向閥;4、平衡閥;5、安全閥;6、梭閥;7、第一行走馬達;8、第二行走馬達;9、給料馬達;10、輸送帶馬達;11、調速閥;12、輸送帶折疊油缸;13、輸送帶升降油缸;14、前支腿油缸;15、第一手動多路閥;16、第二手動多路閥;17、第一料斗折疊油缸;18、第二料斗折疊油缸;19、料斗升降油缸;20、輸送帶;21、動力箱;22、設備機架;23、履帶;24、料斗。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是本發(fā)明所述履帶式輸送機控制系統(tǒng)的一種實施例。

如圖2和圖3所示,是本發(fā)明所述履帶式輸送機的一種實施例。

圖1所示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包括油箱1;負載敏感變量泵2,其進油口S與所述油箱1的出油口連接;多路比例換向閥3,其進油口P1與所述負載敏感變量泵2的出油口P連接,其負載敏感控制口LS1與所述負載敏感變量泵2的負載敏感控制口X連接;第一手動多路閥15,其進油口P3與所述多路比例換向閥3的高壓油口P2連接,其第一負載敏感控制口LS2與所述多路比例換向閥3的負載敏感控制口LS1連接;第二手動多路閥16,其進油口P5與所述第一手動多路閥15的高壓油口P4連接,其負載敏感控制口LS4與所述第一手動多路閥15的第二負載敏感控制口LS3連接;且多路比例換向閥3、第一手動多路閥15及第二手動多路閥16的回油口與所述油箱1的進油口連接。

結合圖1、圖2和圖3,對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闡釋如下:

(1)所述的多路比例換向閥3控制相應的液壓馬達以及手動多路閥控制相應液壓油缸動作對設備進行操縱時,負載敏感變量泵2通過負載自動調節(jié)系統(tǒng)壓力和流量。當發(fā)動機啟動或設備待機無動作時,系統(tǒng)無壓力油輸出,可實現(xiàn)發(fā)動機無負載啟動,能夠有效地防止發(fā)動機帶載啟動,避免發(fā)生悶機熄火,從而對發(fā)動機起到保護作用。當設備待機時,因系統(tǒng)無壓力油輸出,設備基本處于空載狀態(tài),能有效降低設備能耗,提高設備使用壽命。

(2)設備通過發(fā)動機直驅帶動負載敏感變量泵2同時給多路比例換向閥3、第一手動多路閥15及第二手動多路閥16提供壓力油。通過遙控器操作多路比例換向閥3,可控制履帶23行走及給料馬達9、輸送帶馬達10工作;操作第一手動多路閥15的手柄控制輸送帶折疊油缸12從而實現(xiàn)設備輸送帶20的折疊,通過調節(jié)調速閥11可平穩(wěn)的控制輸送帶20的折疊和伸展??刂戚斔蛶涤透?3可實現(xiàn)輸送帶20升降,以達到調節(jié)輸送機輸送物料的高度;控制前支腿油缸14在設備工作狀態(tài)時伸出支撐地面,使設備中心平穩(wěn);移動或運輸時,控制前支腿油缸14收縮,以防刮碰。操作第二手動多路閥16的手柄控制第一料斗折疊油缸17、第二料斗折疊油缸18實現(xiàn)料斗24的伸展與折疊,設備工作狀態(tài)時控制料斗伸展,從而加大料斗24的容積,可以有效的提高設備工作效率;轉場運輸時,將料斗24折疊,可以有效的減小設備運輸尺寸。操作第二手動多路閥16的手柄控制料斗升降油缸19可以調節(jié)設備給料高度。

結合圖1、圖2和圖3,對本發(fā)明的操作說明闡釋如下:

(1)當設備需要進行輸送物料作業(yè)時,通過發(fā)動機直驅帶動負載敏感變量泵2同時給多路比例換向閥3、第一手動多路閥15及第二手動多路閥16提供壓力油。通過遙控器操作多路比例換向閥3,控制履帶23行走,將設備擺放至指定工位;操作第二手動多路閥16的手柄控制料斗升降油缸19調節(jié)料斗24的高度,使設備進料高度處于合理位置(如設計進料高度在1.9米至2.5米);操作第二手動多路閥16的手柄控制第一料斗折疊油缸17和第二料斗折疊油缸18伸出,可將料斗24伸展,加大料斗24的容積,從而有效地提高設備工作效率。操作第一手動多路閥15的手柄控制前支腿油缸14伸出支撐地面,使設備中心平穩(wěn);操作第一手動多路閥15的手柄控制輸送帶折疊油缸12將設備的輸送帶20伸展,通過調節(jié)調速閥11可平穩(wěn)的控制輸送帶20伸展;操作第一手動多路閥15的手柄控制輸送帶升降油缸13將輸送帶20升起,通過調節(jié)輸送帶20的角度以達到調節(jié)輸送機輸送物料的高度(輸送帶20調節(jié)角度可設定為0°至30°)。通過遙控器操作多路比例換向閥3開啟給料馬達9和輸送帶馬達10進行輸送物料作業(yè)。

(2)當設備需要進行轉場、運輸時,通過發(fā)動機直驅帶動負載敏感變量泵2同時給多路比例換向閥3、第一手動多路閥15及第二手動多路閥16提供壓力油。通過遙控器操作多路比例換向閥3關閉給料馬達9和輸送帶馬達10;操作第一手動多路閥15的手柄控制輸送帶升降油缸13將輸送帶20降下。操作第一手動多路閥15的手柄控制輸送帶折疊油缸12將設備輸送帶20折疊,通過調節(jié)調速閥11可平穩(wěn)的控制輸送帶20折疊;操作第一手動多路閥15的手柄控制前支腿油缸14收縮,以防行走過程刮碰。操作第二手動多路閥16的手柄控制第一料斗折疊油缸17和第二料斗折疊油缸18將料斗24折疊,可以有效地減小設備運輸尺寸;操作第二手動多路閥16的手柄控制料斗升降油缸19降低料斗高度;通過遙控器操作多路比例換向閥3,控制履帶23行走,將設備擺放至指定工位;或將設備開至掛車上進行運輸。

(3)當設備行走時,系統(tǒng)根據(jù)地面負載(地面與設備的接觸摩擦,或地面坡度)的變化自動調節(jié)系統(tǒng)壓力油的輸出及系統(tǒng)壓力,地面平整時,負載敏感變量泵2通過負載反饋口LS1控制泵低壓、大流量輸出使設備快速行走,縮短轉運時間;地面不平整或設備爬坡時,負載敏感變量泵2通過負載反饋口LS1控制泵高壓、小流量輸出使設備平穩(wěn)有力的安全行走。

(4)當設備輸送物料時,通過調節(jié)多路比例換向閥3,控制給料馬達9和輸送帶馬達10按一定帶速比例(可設定1:1帶速)、同時工作。此外,系統(tǒng)可以根據(jù)輸送物料量,通過負載反饋口LS1調節(jié)系統(tǒng)輸出壓力,降低設備運行過程的能量損耗,減少設備的使用成本。

盡管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簡單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即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xiàn)本發(fā)明。本發(fā)明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保護范圍之內。





聲明:
“履帶式輸送機液壓控制系統(tǒng)”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
分享 0
         
舉報 0
收藏 0
反對 0
點贊 0
全國熱門有色金屬技術推薦
展開更多 +

 

中冶有色技術平臺微信公眾號
了解更多信息請您掃碼關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術平臺微信公眾號中冶有色技術平臺

最新更新技術

報名參會
更多+

報告下載

第二屆中國微細粒礦物選礦技術大會
推廣

熱門技術
更多+

衡水宏運壓濾機有限公司
宣傳
環(huán)磨科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宣傳

發(fā)布

在線客服

公眾號

電話

頂部
咨詢電話:
010-88793500-807
專利人/作者信息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