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用于可伸縮帶式輸送機的氣動拽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動拽帶裝置包括皮帶接頭夾具、換向閥、兩個氣缸和兩個U型卡槽;
兩個所述氣缸位于待拽皮帶的兩側,且氣缸底部固定在機頭前支架上;
所述皮帶接頭夾具夾設在所述皮帶上,且所述皮帶接頭夾具的兩端位于所述皮帶的兩側,并均伸出所述皮帶;
兩個所述U型卡槽分別安裝在兩個所述氣缸的活塞桿的端部,所述U型卡槽的U口與所述皮帶接頭夾具的端部配合;
所述換向閥與兩個所述氣缸連接,控制兩個所述氣缸的活塞桿的伸縮;
當所述氣缸的活塞桿向一個方向移動時,兩個所述U型卡槽通過所述皮帶接頭夾具帶動所述皮帶移動。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拽帶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還包括兩個固定架,兩個所述氣缸頂部分別通過兩個所述固定架固定在兩個卸載臂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氣動拽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為工字鋼。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拽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換向閥為手動換向閥。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氣動拽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換向閥為兩位三通閥。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拽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的缸徑為320mm。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拽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的行程為800mm。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拽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桿的直徑為50mm。
說明書: 一種用于可伸縮帶式輸送機的氣動拽帶裝置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可伸縮帶式輸送機運行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可伸縮帶式輸送機的氣動拽帶裝置。
背景技術
煤礦井下采煤工作面順槽可伸縮帶式輸送機運行中,由于各種原因?qū)е缕Ы宇^磨損較快,如不及時重新制作接頭容易造成斷帶事故,因此在檢修時重新制作皮帶接頭的工作非常頻繁。
在制作皮帶接頭時需將儲帶倉內(nèi)皮帶拽出0.5米以上,用于重新制作皮帶接頭。目前拽帶時需將皮帶機倒轉(zhuǎn),使用人力向外拽帶,所需人力多,拽帶位置空間有限,操作不安全易造成人員傷害事故。
因此,針對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一種減少人力且可靠安全的拽帶裝置。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現(xiàn)有技術制作皮帶接頭拽帶時需依靠人力,費時費力且不安全,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種用于可伸縮帶式輸送機的氣動拽帶裝置,能夠減少人力,操作簡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可伸縮帶式輸送機的氣動拽帶裝置,
所述氣動拽帶裝置包括皮帶接頭夾具、換向閥、兩個氣缸和兩個U型卡槽;
兩個所述氣缸位于待拽皮帶的兩側,且氣缸底部固定在機頭前支架上;
所述皮帶接頭夾具夾設在所述皮帶上,且所述皮帶接頭夾具的兩端位于所述皮帶的兩側,并均伸出所述皮帶;
兩個所述U型卡槽分別安裝在兩個所述氣缸的活塞桿的端部,所述U型卡槽的U口與所述皮帶接頭夾具的端部配合;
所述換向閥與兩個所述氣缸連接,控制兩個所述氣缸的活塞桿的伸縮;
當所述氣缸的活塞桿向一個方向移動時,兩個所述U型卡槽通過所述皮帶接頭夾具帶動所述皮帶移動。
優(yōu)選地,該裝置還包括兩個固定架,兩個所述氣缸頂部分別通過兩個所述固定架固定在兩個卸載臂上。
優(yōu)選地,所述固定架為工字鋼。
優(yōu)選地,所述換向閥為手動換向閥。
優(yōu)選地,所述換向閥為兩位三通閥。
優(yōu)選地,所述氣缸的缸徑為320mm。
優(yōu)選地,所述氣缸的行程為800mm。
優(yōu)選地,所述活塞桿的直徑為50mm。
實施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可伸縮帶式輸送機的氣動拽帶裝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氣動拽帶裝置利用換向閥控制氣缸的活塞桿伸縮,推動皮帶接頭夾具拽出皮帶,結構簡單,操作簡便,無危險性,與現(xiàn)有人工拽帶的方式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方案能夠減輕人力,減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用于可伸縮帶式輸送機的氣動拽帶裝置的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向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氣缸和換向閥連接示意圖。
圖中:1:皮帶接頭夾具;2:皮帶;3:氣缸;4:U型卡槽;5:機頭前支架;6:固定架;7:連接螺栓;8:換向閥;9:氣源;301:活塞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參照圖1至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用于可伸縮帶式輸送機的氣動拽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以及氣缸和換向閥連接形成氣動回路的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的氣動拽帶裝置包括皮帶接頭夾具1、換向閥8、兩個氣缸3、和兩個U型卡槽4。其中兩個氣缸3位于待拽皮帶的兩側,且氣缸3底部固定在機頭前支架上。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可以通過連接螺栓7將兩個氣缸3分別固定于機頭前支架的兩側。在一些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該裝置還包括兩個固定架6,通過兩個固定架6將兩個氣缸3頂部分別固定在兩個卸載臂上。在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該固定架6可以采用工字鋼,用于將氣缸3頂部固定在卸載臂上。
皮帶接頭夾具1沿垂直于皮帶2運行方向夾設在皮帶2上,能夠?qū)崿F(xiàn)固定皮帶2,防止皮帶2躥動。皮帶接頭夾具1的長度大于皮帶2的寬度,且皮帶接頭夾具1兩端位于皮帶2兩側,并均伸出皮帶2。U型卡槽4的開口尺寸略大于皮帶接頭夾具5的厚度,保證U型卡槽4恰好套設在皮帶接頭夾具5外,具體地,兩個U型卡槽4分別安裝在兩個氣缸3的活塞桿301的端部,U型卡槽4的U口與皮帶接頭夾具1的端部配合。換向閥8與兩個氣缸3連接,能夠控制兩個氣缸3的活塞桿301的伸縮,當氣缸3的活塞桿301向一個方向移動時,兩個U型卡槽4通過皮帶接頭夾具1帶動皮帶2移動。
該氣動拽帶裝置的動力氣源9為高壓氣體,如圖3中所示。換向閥8分別與兩個氣缸3頂部和底部連接,能夠?qū)⒏邏簹怏w輸送至氣缸3頂部或者底部,控制兩個氣缸3的活塞桿301的伸縮。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利用動力氣源高壓氣體,通過皮帶接頭夾具1固定好皮帶2,利用U型卡槽4頂住皮帶接頭夾具1,通過氣缸3中活塞桿301伸出,推動U型卡槽4及皮帶接頭夾具1,將皮帶2拽出。使用時,扳動換向閥8,換向閥8進氣口與氣缸3底部導通,高壓氣體進入氣缸3底部,氣缸3的活塞桿301伸出,帶動U型卡槽4推動皮帶接頭夾具1,將皮帶2拽出。到達預定位置后,將換向閥8扳動到中間位置,氣缸3靜止不動。制作完成皮帶接頭后,反向扳動換向閥8,換向閥8進氣口與氣缸3頂部導通,高壓氣體進入氣缸3頂部,活塞桿301復位。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中設有兩個氣缸3,使用時兩個氣缸3中活塞桿301同時以相同大小推力作用于皮帶接頭夾具1,由此能夠保證皮帶均勻拽出。
在一些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換向閥8為手動換向閥。
在一些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換向閥8為兩位三通閥。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氣缸3的規(guī)格型號為QGS250*800型,缸徑為φ320mm,行程為800mm,活塞桿301的直徑為φ50mm,輸出力為:推力(即活塞桿伸出時的推力)2453公斤。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氣動拽帶裝置通過換向閥控制氣缸的活塞桿伸縮,推動皮帶接頭夾具拽出皮帶,操作簡便,裝置結構簡單,避免了人工操作存在的安全隱患,與現(xiàn)有人工拽帶的方式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方案能夠節(jié)省人力,減少人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zhì)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grab_file/image/20231117/170556_5878.gif)
聲明:
“用于可伸縮帶式輸送機的氣動拽帶裝置”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