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臥式沉降型自動螺旋卸料離心機,包括主電機、副電機、轉鼓、螺旋卸料器、進料管及支撐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轉鼓(4)的兩端分別連接有空心主軸(806),每端的空心主軸(806)上均安裝有復式軸承(8);每端空心主軸(806)上的所述復式軸承(8)均包括一級軸承座(801)、一級軸承(802)、帶二級軸承座的一級轉子、帶二級軸承座的一級從動輪、二級軸承及軸承壓蓋,其中一級軸承座(801)安裝在支撐臺架(26)上,在該一級軸承座(801)內安裝有所述一級軸承(802),所述帶二級軸承座的一級轉子分為一體結構的一級轉子(803)及安裝在支撐臺架(26)上的二級軸承座A(804),該一級轉子(803)套在空心主軸(806)上、并通過所述一級軸承(802)與一級軸承座(801)轉動連接;所述帶二級軸承座的一級從動輪分為一體結構的一級從動輪(810)及安裝在支撐臺架(26)上的二級軸承座B(811),該一級從動輪(810)套設在一級轉子(803)上、并與所述一級轉子(803)連動,所述二級軸承座A(804)及二級軸承座B(811)內部均安裝有二級軸承,所述空心主軸(806)分別通過二級軸承與二級軸承座A(804)及二級軸承座B(811)轉動連接,在所述二級軸承座A(804)及二級軸承座B(811)上均安裝有軸承壓蓋,所述轉鼓(4)兩端的一級從動輪(810)通過傳動裝置C與安裝在支撐臺架(26)上的一級電機(10)相連,由該一級電機(10)驅動、同步旋轉;所述一級電機(10)通過傳動裝置C將動力傳給轉鼓(4)兩端的一級從動輪(810),所述一級從動輪(810)與二級軸承座B(811)為一體結構,進而帶動所述一級轉子(803)及二級軸承座B(811)內的二級軸承外圈轉動,所述一級轉子(803)帶動一級軸承(802)的內圈轉動,所述一級轉子(803)與二級軸承座A(804)為一體結構,通過所述二級軸承座A(804)帶動二級軸承座A(804)內的二級軸承的外圈轉動;所述螺旋卸料器(5)相對轉動地安裝在該轉鼓(4)內,一端由所述轉鼓(4)一端的空心主軸(806)穿出,通過傳動裝置B與所述副電機(2)相連、由該副電機(2)驅動旋轉,所述轉鼓(4)另一端的空心主軸(806)上套設有二級從動輪(815),并與該端的空心主軸(806)連動,所述二級從動輪(815)與所述主電機(1)相連、由該主電機(1)驅動旋轉;所述支撐臺架(26)上設有進料管(27),該進料管(27)的一端安裝在支撐臺架(26)上,另一端由該空心主軸(806)插入至螺旋卸料器(5)內;
所述二級軸承座A(804)及二級軸承座B(811)分別位于一級軸承座(801)的兩側,所述一級轉子(803)的一端為二級軸承座A(804),另一端與所述一級從動輪(810)鍵連接;
所述二級從動輪(815)鍵連接于空心主軸(806)上,并通過安裝在所述空心主軸(806)上的主軸鎖緊環(huán)(816)軸向定位。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臥式沉降型自動螺旋卸料離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帶二級軸承座的一級轉子上開有注油孔A(808),該注油孔A(808)的兩側分別為所述一級轉子(803)及二級軸承座A(804);所述帶二級軸承座的一級從動輪上開有注油孔B(812),該注油孔B(812)的兩側分別為所述一級從動輪(810)及二級軸承座B(811)。
3.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臥式沉降型自動螺旋卸料離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級軸承座(801)內安裝有兩個分別套設在一級轉子(803)上的一級軸承(802),兩個所述一級軸承(802)之間以及靠近一級從動輪(810)的一級軸承(802)與該一級從動輪(810)之間均設有套設在空心主軸(806)上的隔套A(809),兩個所述一級軸承(802)的內圈通過一級轉子(803)外表面上的止口及隔套A(809)軸向定位,兩個所述一級軸承(802)的外圈通過所述一級軸承座(801)內壁上的止口軸向定位。
4.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臥式沉降型自動螺旋卸料離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級軸承座A(804)內安裝有套設在空心主軸(806)上的二級軸承A(805),在所述二級軸承座A(804)的外側固接有套設在空心主軸(806)上的軸承壓蓋A(807),所述二級軸承A(805)的內圈通過空心主軸(806)的軸肩軸向定位,所述二級軸承A(805)的外圈通過二級軸承座A(804)內壁上的止口及所述軸承壓蓋A(807)軸向定位。
5.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臥式沉降型自動螺旋卸料離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級軸承座B(811)內安裝有套設在空心主軸(806)上的二級軸承B(813),在所述二級軸承座B(811)的外側固接有套設在空心主軸(806)上的軸承壓蓋B(814),該軸承壓蓋B(814)與所述空心主軸(806)之間設有隔套B(818),所述二級軸承B(813)的內圈通過隔套B(818)及空心主軸(806)上的軸肩軸向定位,所述二級軸承B(813)的外圈通過二級軸承座B(811)內壁上的止口及所述軸承壓蓋B(814)軸向定位。
6.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臥式沉降型自動螺旋卸料離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級轉子(803)上安裝有對所述一級從動輪(810)軸向限位的一級轉子鎖緊環(huán)(817)。
7.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臥式沉降型自動螺旋卸料離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級轉子(803)與空心主軸(806)之間設有套在空心主軸(806)上的隔套C(819),該隔套C(819)的兩端分別抵接于二級軸承座A(804)及二級軸承座B(811)內二級軸承的內圈。
8.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臥式沉降型自動螺旋卸料離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臺架(26)上安裝有油泵電機及油泵(3),所述一級軸承(802)由該油泵電機及油泵(3)注入潤滑油。
說明書: 一種臥式沉降型自動螺旋卸料離心機技術領域[0001] 本發(fā)明涉及液—固分離設備,具體地說是一種臥式沉降型自動螺旋卸料離心機。背景技術[0002] 對于不相溶且存在密度差的液體與固體的混合物,混合物中固相含量較高、處理量較大,需要利用臥式沉降型自動螺旋卸料離心機使兩相物質進行分離。[0003] 現有的臥式沉降型自動螺旋卸料離心機如圖1所示,包括主電機1、副電機2、轉鼓4、螺旋卸料器5及支撐臺架26,轉鼓4的兩端通過外軸承6轉動安裝在支撐臺架26上,螺旋卸料器5位于轉鼓4內,兩端通過內軸承7與轉鼓4轉動連接;主電機1的輸出端通過傳動機構A11與轉鼓4相連、驅動轉鼓4旋轉,副電機2的輸出端通過傳動機構B12與螺旋卸料器5相連、驅動螺旋卸料器5旋轉。
[0004] 因現有設備轉鼓轉速、分離因數低,故只可以處理密度差較大(密度差在0.5以上)的混合物料的分離,應用范圍窄,分離精度低。發(fā)明內容[0005] 為了解決現有螺旋卸料離心機受轉鼓轉速限制只適合分離密度差較大的兩項需要分離物質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臥式沉降型自動螺旋卸料離心機。[0006]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0007] 本發(fā)明包括主電機、副電機、轉鼓、螺旋卸料器、進料管及支撐臺架,所述轉鼓的兩端分別連接有空心主軸,每端的空心主軸上均安裝有復式軸承;每端空心主軸上的所述復式軸承均包括一級軸承座、一級軸承、帶二級軸承座的一級轉子、帶二級軸承座的一級從動輪、二級軸承及軸承壓蓋,其中一級軸承座安裝在支撐臺架上,在該一級軸承座內安裝有所述一級軸承,所述帶二級軸承座的一級轉子分為一體結構的一級轉子及安裝在支撐臺架上的二級軸承座A,該一級轉子套在空心主軸上、并通過所述一級軸承與一級軸承座轉動連接;所述帶二級軸承座的一級從動輪分為一體結構的一級從動輪及安裝在支撐臺架上的二級軸承座B,該一級從動輪套設在一級轉子上、并與所述一級轉子連動,所述二級軸承座A及二級軸承座B內部均安裝有二級軸承,所述空心主軸分別通過二級軸承與二級軸承座A及二級軸承座B轉動連接,在所述二級軸承座A及二級軸承座B上均安裝有軸承壓蓋,所述轉鼓兩端的一級從動輪通過傳動裝置C與安裝在支撐臺架上的一級電機相連,由該一級電機驅動、同步旋轉;所述螺旋卸料器相對轉動地安裝在該轉鼓內,一端由所述轉鼓一端的空心主軸穿出,通過傳動裝置B與所述副電機相連、由該副電機驅動旋轉,所述轉鼓另一端的空心主軸上套設有二級從動輪,并與該端的空心主軸連動,所述二級從動輪與所述主電機相連、由該主電機驅動旋轉;所述支撐臺架上設有進料管,該進料管的一端安裝在支撐臺架上,另一端由該空心主軸插入至螺旋卸料器內。[0008] 其中:所述帶二級軸承座的一級轉子上開有注油孔A,該注油孔A的兩側分別為所述一級轉子及二級軸承座A;所述帶二級軸承座的一級從動輪上開有注油孔B,該注油孔B的兩側分別為所述一級從動輪及二級軸承座B;所述二級軸承座A及二級軸承座B分別位于一級軸承座的兩側,所述一級轉子的一端為二級軸承座A,另一端與所述一級從動輪鍵連接;[0009] 所述一級軸承座內安裝有兩個分別套設在一級轉子上的一級軸承,兩個所述一級軸承之間以及靠近一級從動輪的一級軸承與該一級從動輪之間均設有套設在空心主軸上的隔套A,兩個所述一級軸承的內圈通過一級轉子外表面上的止口及隔套A軸向定位,兩個所述一級軸承的外圈通過所述一級軸承座內壁上的止口軸向定位;[0010] 所述二級軸承座A內安裝有套設在空心主軸上的二級軸承A,在所述二級軸承座A的外側固接有套設在空心主軸上的軸承壓蓋A,所述二級軸承A的內圈通過空心主軸的軸肩軸向定位,所述二級軸承A的外圈通過二級軸承座A內壁上的止口及所述軸承壓蓋A軸向定位;[0011] 所述二級軸承座B內安裝有套設在空心主軸上的二級軸承B,在所述二級軸承座B的外側固接有套設在空心主軸上的軸承壓蓋B,該軸承壓蓋B與所述空心主軸之間設有隔套B,所述二級軸承B的內圈通過隔套B及空心主軸上的軸肩軸向定位,所述二級軸承B的外圈通過二級軸承座B內壁上的止口及所述軸承壓蓋B軸向定位;[0012] 所述二級從動輪鍵連接于空心主軸上,并通過安裝在所述空心主軸上的主軸鎖緊環(huán)軸向定位;所述一級轉子上安裝有對所述一級從動輪軸向限位的一級轉子鎖緊環(huán);所述一級轉子與空心主軸之間設有套在空心主軸上的隔套C,該隔套C的兩端分別抵接于二級軸承座A及二級軸承座B內二級軸承的內圈;所述支撐臺架上安裝有油泵電機及油泵,所述一級軸承由該油泵電機及油泵注入潤滑油。[0013]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與積極效果為:[0014] 本發(fā)明在轉鼓兩端的空心主軸上使用了復式軸承結構,成倍提高了轉鼓轉速,使其分離效果接近或等同于高速管式離心機(分離因數大于13000)的分離效果,使許多處理量較大、分離精度高、密度差較小、且需要連續(xù)自動排渣的物料分離得到了實現。附圖說明[0015] 圖1為現有臥式沉降型自動螺旋卸料離心機的結構示意圖;[0016] 圖2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0017] 圖3為本發(fā)明復式軸承結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0018] 其中:1為主電機,2為副電機,3為油泵電機及油泵,4為轉鼓,5為螺旋卸料器,6為外軸承,7為內軸承,8為復式軸承,801為一級軸承座,802為一級軸承,803為一級轉子,804為二級軸承座A,805為二級軸承A,806為空心主軸,807為軸承壓蓋A,808為注油孔A,809為隔套A,810為一級從動輪,811為二級軸承座,812為注油孔B,813為二級軸承B,814為軸承壓蓋B,815為二級從動輪,816為主軸鎖緊環(huán),817為一級轉子鎖緊環(huán),818為隔套B,819為隔套C,9為差速器,10為一級電機,11為傳動裝置A,12為傳動裝置B,13為帶輪A,14為皮帶A,15為帶輪B,16為皮帶B,17為帶輪C,18為帶輪D,19為皮帶C,20為帶輪E,21為帶輪軸,22為帶輪F,23為帶輪G,24為皮帶D,25為皮帶E,26為支撐臺架,27為進料管,28為螺旋卸料器軸,29為擋板。
具體實施方式[0019]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述。[0020] 如圖2所示,本發(fā)明包括主電機1、副電機2、油泵電機及油泵3、轉鼓4、螺旋卸料器5、復式軸承8、差速器9、一級電機10、進料管27和支撐臺架26,其中主電機1、副電機2及一級電機10分別安裝在支撐臺架26上,螺旋卸料器5可相對轉動地安裝在轉鼓4內;轉鼓4的兩端分別連接有空心主軸806,每端的空心主軸806上均安裝有復式軸承8。
[0021] 如圖2、圖3所示,每端空心主軸806上的復式軸承8結構相同,均包括一級軸承座801、一級軸承802、帶二級軸承座的一級轉子、帶二級軸承座的一級從動輪、二級軸承及軸承壓蓋,其中帶二級軸承座的一級轉子分為一體結構的一級轉子803及二級軸承座A804,帶二級軸承座的一級從動輪分為一體結構的一級從動輪810及二級軸承座B811;一級軸承座
801安裝在支撐臺架26上,在一級軸承座801內安裝有兩個一級軸承802,一級轉子803套在空心主軸806上、并通過一級軸承802與一級軸承座801轉動連接。一級轉子803穿過一級軸承座801,一端為二級軸承座A804,一級從動輪810套設在一級轉子803的另一端、并與一級轉子803鍵連接,一級轉子803上安裝有對一級從動輪810軸向限位的一級轉子鎖緊環(huán)817;
兩個一級軸承802之間以及靠近一級從動輪810的一級軸承802與一級從動輪810之間均設有套設在空心主軸806上的隔套A809,兩個一級軸承802的內圈通過一級轉子803外表面上的止口及隔套A809軸向定位,兩個一級軸承802的外圈通過一級軸承座801內壁上的止口軸向定位。
[0022] 二級軸承座A804及二級軸承座B8011分別安裝在支撐臺架26上,并分別位于一級軸承座801的兩側,二級軸承座A804內安裝有一個二級軸承A805,二級軸承座B811內安裝有一個二級軸承B813。二級軸承座A804的外側固接有套設在空心主軸806上的軸承壓蓋A807,二級軸承座B811的外側固接有套設在空心主軸806上的軸承壓蓋B814,該軸承壓蓋B814與空心主軸806之間設有隔套B818。在一級轉子803與空心主軸806之間設有套在空心主軸806上的隔套C819,該隔套C819的兩端分別抵接于二級軸承A805及二級軸承B813的內圈。二級軸承A805的內圈通過空心主軸806的軸肩及隔套C819軸向定位,二級軸承A805的外圈通過二級軸承座A804內壁上的止口及軸承壓蓋A807軸向定位。二級軸承B813的內圈通過隔套B818及空心主軸806上的軸肩軸向定位,二級軸承B813的外圈通過二級軸承座B811內壁上的止口及軸承壓蓋B814軸向定位。[0023] 空心主軸806分別通過二級軸承A805及二級軸承B813與二級軸承座A804及二級軸承座B811轉動連接,在轉鼓4另一端的空心主軸806上鍵連接有二級從動輪815,該二級從動輪815通過安裝在該端空心主軸806上的主軸鎖緊環(huán)816軸向定位。主電機1的輸出端連接有帶輪A,該帶輪A通過皮帶A14與二級從動輪815連接,通過主電機1驅動二級從動輪815旋轉,進而帶動轉鼓4旋轉。[0024] 螺旋卸料器5的一端設有螺旋卸料器軸28,該螺旋卸料器軸28由轉鼓4一端的空心主軸806穿出,并通過傳動裝置B與副電機2相連、由該副電機2驅動旋轉。本發(fā)明的傳動裝置B包括帶輪B、皮帶B及帶輪C,副電機2的輸出端連接有帶輪B15,螺旋卸料器軸28的一端與螺旋卸料器5相連,另一端通過差速器9連接有帶輪C17,帶輪B15通過皮帶B16與帶輪C17連接傳動。[0025] 帶二級軸承座的一級轉子上開有注油孔A808,該注油孔A808的兩側分別為一級轉子803及二級軸承座A804。帶二級軸承座的一級從動輪上開有注油孔B812,該注油孔B812的兩側分別為一級從動輪810及二級軸承座B811。注油孔A808及注油孔B812均為潤滑脂加注孔,通過注油孔A808及注油孔B812可分別向二級軸承A805及二級軸承B813注入潤滑脂;通過油泵電機及油泵3向一級軸承802注入潤滑油。[0026] 轉鼓4兩端復式軸承中的一級從動輪810通過傳動裝置C與一級電機10相連,由該一級電機10驅動、同步旋轉。本發(fā)明的傳動裝置C包括帶輪D18、皮帶C19、帶輪E20、帶輪軸21、帶輪F22、帶輪G23、皮帶D24及皮帶E25,一級電機10的輸出端連接有帶輪D18,轉鼓4一端復式軸承中的一級從動輪810通過皮帶E25與帶輪G23連接,另一端復式軸承中的一級從動輪810通過皮帶D24與帶輪F22連接,帶輪F22、帶輪G23鍵連接于一根帶輪軸21的兩端,在該帶輪軸21上還鍵連接有帶輪E20,帶輪D18通過皮帶C19與帶輪E連接傳動,進而使轉鼓4兩端復式軸承中的一級從動輪810同步旋轉。
[0027] 支撐臺架26上設有進料管27,該進料管27的一端安裝在支撐臺架26上,另一端由轉鼓4另一端復式軸承中的空心主軸806插入至螺旋卸料器5內。[0028]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為:[0029] 本發(fā)明通過對一級轉子803和空心主軸806分別獨立驅動,可以突破一級軸承802及二級軸承A805、二級軸承B813任一軸承單獨使用情況下的極限轉速,從而提高轉鼓4的轉速。具體為:[0030] 一級電機10通過傳動裝置C將動力傳給轉鼓4兩端的一級從動輪810,因一級從動輪810與二級軸承座B811為一體結構,進而帶動一級轉子803及二級軸承B813的外圈轉動,一級轉子803又帶動一級軸承802的內圈轉動;并且,因一級轉子803與二級軸承座A804為一體結構,通過二級軸承座A804帶動二級軸承A805的外圈轉動。同時,主電機1將動力傳給二級從動輪815,該二級從動輪815帶動空心主軸806以設計的實際速度轉動;空心主軸806又帶動二級軸承A805的內圈及二級軸承B813的內圈轉動。[0031] 例如,一級軸承802的極限轉速為3500r/min(即一級軸承802內、外圈之間最大的相對轉速為3500r/min),二級軸承A805及二級軸承B813的極限轉速均為5500r/min(即二級軸承A805及二級軸承B813內、外圈之間最大的相對轉速為5500r/min)。一級從動輪810通過一級轉子803使一級軸承802的工作轉速為2300r/min(因一級軸承802的外圈不旋轉,故內圈隨一級轉子803旋轉,相對于外圈的轉速為2300r/min);同時,一級從動輪810通過二級軸承座B811帶動二級軸承B813的外圈轉速和通過二級軸承座A804帶動二級軸承A805的外圈轉速均為2300r/min。由主電機1帶動二級從動輪815旋轉,使二級從動輪815的轉速相對于支撐臺架26達到6500r/min;空心主軸806隨二級從動輪815旋轉,轉速達到6500r/min,并帶動二級軸承A805的內圈及二級軸承B813的內圈轉速均達到6500r/min;而這時二級軸承A805及二級軸承B813相對于一級軸承802的工作轉速只有4200r/min(也就是二級軸承A805及二級軸承B813的內圈轉速6500r/min與外圈轉速2300r/min之差),最終二級從動輪815相對于支撐臺架26的工作轉速可以達到6500r/min,即空心主軸806的轉速可達到6500r/min。而單獨使用一級軸承802只能使一級轉子803達到極限轉速的3500r/min,單獨使用二級軸承A805或二級軸承B813只能使空心主軸806達到極限轉速的5500r/min。而在復式軸承中,二級軸承A805在二級軸承座A804里的工作轉速以及二級軸承B813在二級軸承座B811里的工作轉速均只有4200r/min(內、外圈的轉速差),遠遠低于每個二級軸承的極限轉速5500r/min,而在本例證中最高可實現9000r/min的理想轉速,實現了卸料離心機在各級軸承在自身極限轉速以下運行的前提下,使空心主軸806的轉速大大提高的目的。隨著空心主軸806的轉速提高,進而提高了轉鼓4的轉速。物料由進料管27進入螺旋卸料器5內,被擋板29擋??;螺旋卸料器5在副電機2的驅動下旋轉,物料在離心力的作用下由螺旋卸料器5上的布料孔甩至轉鼓4中,在轉鼓4中進行物料分離;物料中密度小的輕液由轉鼓4大端的出料口甩出,物料中的固相部分在螺旋卸料器5的推動下由轉鼓4小端的排渣口排出。
聲明:
“臥式沉降型自動螺旋卸料離心機”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