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新型帶式輸送機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膠輥、靜電發(fā)生器、膠輥刷輥、吸塵器、灰箱;其中,所述膠輥設置在所述帶式輸送機的輸送帶下方,且與輸送帶表面接觸,所述靜電發(fā)生器設置在所述膠輥的側方,所述膠輥刷輥設置所述膠輥的下方且與膠輥接觸,所述吸塵器設置所述膠輥的后方,且所述吸塵器的入口與所述輸送帶表面接觸,所述灰箱設置在所述膠輥以及吸塵器的下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帶式輸送機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膠輥前方設置有輸送帶刷輥,所述輸送帶刷輥與輸送帶表面接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新型帶式輸送機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帶刷輥下方設置有灰箱。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新型帶式輸送機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灰箱上部寬下部窄的倒梯形上開口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帶式輸送機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塵器通過管線連接有除塵風機。
說明書: 一種新型帶式輸送機除塵裝置技術領域[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清潔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帶式輸送機除塵裝置。背景技術[0002] 在帶式輸送機的清理裝置選擇上,目前較為常見的是在主動輥的下方安裝有刮刀和毛刷,但是不能夠完全徹底清理。同時在設計帶式輸送機時,其主體下方安裝有接灰板,
用于接納未清理下來的煙灰。但是制絲線的帶式輸送機安裝高度一般較高,給設備保養(yǎng)工
作帶來很多問題。操作工在清理過程中人工用壓縮空氣清吹帶面或使用移動平臺進行清
理,使得整個清理過程效率低下,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減少帶式輸送機清潔過程中灰塵的泄漏,提高清理效率。[0004]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0005] 一種新型帶式輸送機除塵裝置,包括膠輥、靜電發(fā)生器、膠輥刷輥、吸塵器、灰箱;其中,所述膠輥設置在所述帶式輸送機的輸送帶下方,且與輸送帶表面接觸,所述靜電發(fā)生
器設置在所述膠輥的側方,所述膠輥刷輥設置所述膠輥的下方且與膠輥接觸,所述吸塵器
設置所述膠輥的后方,且所述吸塵器的入口與所述輸送帶表面接觸,所述灰箱設置在所述
膠輥以及吸塵器的下方。
[0006] 進一步地,所述膠輥前方設置有輸送帶刷輥,所述輸送帶刷輥與輸送帶表面接觸。[0007] 進一步地,所述輸送帶刷輥下方設置有灰箱。[0008] 優(yōu)選地,所述灰箱上部寬下部窄的倒梯形上開口結構。[0009] 進一步地,所述吸塵器通過管線連接有除塵風機。[0010]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0011] 本實用新型中通過設置輸送帶刷輥能夠對輸送帶進行預先清理,將輸送帶表面的大顆粒物質清除,通過設置膠輥和靜電發(fā)生器來吸附輸送帶表面的小顆粒灰塵,同時通過
膠輥刷輥對膠輥進行清理,通過吸塵器進一步地對輸送帶進行清理。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
用新型能夠對輸送帶進行多段清理,效率更高。
附圖說明[0012]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0013] 圖中:1輸送帶刷輥,2膠輥,3靜電發(fā)生器,4膠輥刷輥,5吸塵器,6灰箱,7除塵風機。具體實施方式[0014]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地說明。[0015] 實施例:[0016] 參照圖1,一種新型帶式輸送機除塵裝置,包括膠輥2、靜電發(fā)生器3、膠輥刷輥4、吸塵器5、灰箱6。所述膠輥2設置在所述帶式輸送機的輸送帶下方,且與輸送帶表面接觸,所述
靜電發(fā)生器3設置在所述膠輥2的側方,通過所述靜電發(fā)射器給膠輥2發(fā)射帶電離子,使膠輥
2能夠吸附輸送帶表面上粘附的灰塵。所述膠輥刷輥4設置所述膠輥2的下方,所述膠輥刷輥
4上安裝有毛刷,毛刷與膠輥2接觸來清掃膠輥2吸附的灰塵。所述吸塵器5設置所述膠輥2的
后方,且所述吸塵器5的入口與所述輸送帶表面接觸,所述吸塵器5通過管線連接有除塵風
機7,通過除塵風機7運轉使吸塵器5產生負壓,所述吸塵器5對輸送帶表面進一步地進行清
理。
[0017] 所述膠輥2前方設置有輸送帶刷輥1,所述輸送帶刷輥1上也安裝有毛刷,通過輸所述輸送帶刷輥1與輸送帶表面接觸,對輸送帶表面做預清掃,首先將比較容易清除或顆粒較
大的物質清除。
[0018] 所述輸送帶刷輥1、膠輥2、吸塵器5下方設置有灰箱6,所述灰箱6上部寬下部窄的倒梯形上開口結構,且灰箱6開口面大于輸送帶的面積,更加高效地收集清理下來的灰塵。
[0019] 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上述的實施例,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形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和精神。倘若這些改動和變形屬
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則本實用新型的意圖也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形
在內。
聲明:
“新型帶式輸送機除塵裝置”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