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斗式提升機用抑塵裝置,包括引風機(1)、導管(2)、水箱(3)、吸塵管(4)以及除塵架(5),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風機(1)固定連接在水箱(3)的側壁表面,所述引風機(1)的進風口與導管(2)固定連接,所述引風機(1)的出風口固定連接有排塵管(6),所述排塵管(6)的下端伸入水箱(3)的底部,所述水箱(3)的內部固定連接有除塵架(5),所述除塵架(5)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過濾板(7),所述過濾板(7)的中心設有通孔(8),所述過濾板(7)的邊緣處開設有環(huán)形分布的過濾窗(9),所述過濾窗(9)的內表面嵌入連接有過濾網(10),所述吸塵管(4)的一端開設有吸塵口(11)且另一端與導管(2)固定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斗式提升機用抑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塵架(5)的底部開設有溢流孔(12),所述除塵架(5)的側壁采用不銹鋼材質制成。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斗式提升機用抑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8)的內壁開設有層疊分布的環(huán)形槽(13),所述環(huán)形槽(13)的內部嵌入連接有密封膠圈(14)。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斗式提升機用抑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塵管(4)呈喇叭狀分布,所述吸塵口(11)沿吸塵管(4)的邊緣均勻分布,所述吸塵口(11)的內壁固定連接有防護網(15)。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斗式提升機用抑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塵管(4)的邊緣處開設有固定耳件(16),所述固定耳件(16)的表面開設有弧形分布的安裝槽(17)。
說明書: 一種斗式提升機用抑塵裝置技術領域[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運輸機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斗式提升機用抑塵裝置。背景技術[0002] 斗式提升機是利用均勻固接于無端牽引構件上的一系列料斗,豎向提升物料的連續(xù)輸送機械,斗式提升機利用一系列固接在牽引鏈或膠帶上的料斗在豎直或接近豎直方向
內向上運送散料,分為環(huán)鏈、板鏈和皮帶三種,在礦井中常常用到斗式提升機來運輸物品。
[0003] 目前,市場中的斗式提升機在對帶有粉塵的物料進行運送時,容易在運輸?shù)倪^程中造成灰塵揚起,一方面給環(huán)境的治理帶來困難,另一方面給工作人員帶來較大的健康影
響。為此,需要設計一種新的技術方案給予解決。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斗式提升機用抑塵裝置,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斗式提升機工作時容易造成灰塵揚起而影響環(huán)境以及工作人員健康的問題。
[0005]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斗式提升機用抑塵裝置,包括引風機、導管、水箱、吸塵管以及除塵架,所述引風機固定連接在水箱的側壁表面,所述引
風機的進風口與導管固定連接,所述引風機的出風口固定連接有排塵管,所述排塵管的下
端伸入水箱的底部,所述水箱的內部固定連接有除塵架,所述除塵架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過
濾板,所述過濾板的中心設有通孔,所述過濾板的邊緣處開設有環(huán)形分布的過濾窗,所述過
濾窗的內表面嵌入連接有過濾網,所述吸塵管的一端開設有吸塵口且另一端與導管固定連
接。
[0006]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除塵架的底部開設有溢流孔,所述除塵架的側壁采用不銹鋼材質制成。
[0007]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通孔的內壁開設有層疊分布的環(huán)形槽,所述環(huán)形槽的內部嵌入連接有密封膠圈。
[0008]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吸塵管呈喇叭狀分布,所述吸塵口沿吸塵管的邊緣均勻分布,所述吸塵口的內壁固定連接有防護網。
[0009]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吸塵管的邊緣處開設有固定耳件,所述固定耳件的表面開設有弧形分布的安裝槽。
[0010]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0011]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水箱內設有固定框架以及帶有過濾網的過濾板,方便將吸收的灰塵注入固定框架內的液體內,利用液體對灰塵進行抑制,減少對環(huán)境影響的同時,避免工
作人員的健康受到影響,配合過濾網對融入液體的灰塵進行過濾,便于后期進行清潔處理。
附圖說明[0012]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斗式提升機用抑塵裝置側視結構示意圖;[0013]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水箱剖視結構示意圖;[0014]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過濾板結構示意圖。[0015] 圖中:引風機?1,導管2,水箱?3,吸塵管?4,除塵架?5,排塵管?6,過濾板?7,通孔?8,過濾窗?9,過濾網?10,吸塵口?11,溢流孔?12,環(huán)形槽?13,密封膠圈?14,防護網?15,固定
耳件?16,安裝槽?17。
具體實施方式[0016]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7]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斗式提升機用抑塵裝置,包括引風機1、導管2、水箱3、吸塵管4以及除塵架5,所述引風機1固定連接在水箱3的側壁表面,
所述引風機1的進風口與導管2固定連接,所述引風機1的出風口固定連接有排塵管6,所述
排塵管6的下端伸入水箱3的底部,所述水箱3的內部固定連接有除塵架5,所述除塵架5的頂
部固定連接有過濾板7,所述過濾板7的中心設有通孔8,所述過濾板7的邊緣處開設有環(huán)形
分布的過濾窗9,所述過濾窗9的內表面嵌入連接有過濾網10,所述吸塵管4的一端開設有吸
塵口11且另一端與導管2固定連接。
[0018] 進一步改進地,所述除塵架5的底部開設有溢流孔12,所述除塵架5的側壁采用不銹鋼材質制成,通過在除塵架5的底部開設有溢流孔12,方便使水箱3內的液體流入除塵架5
內,不銹鋼材質的除塵架5,能夠提高除塵架5的穩(wěn)定性,避免除塵架5發(fā)生銹蝕。
[0019] 進一步改進地,所述通孔8的內壁開設有層疊分布的環(huán)形槽13,所述環(huán)形槽13的內部嵌入連接有密封膠圈14,通過在通孔8的內壁設有密封膠圈14,提高排塵管6與過濾板7之
間連接的穩(wěn)定性,避免排塵管6發(fā)生脫落。
[0020] 進一步改進地,所述吸塵管4呈喇叭狀分布,所述吸塵口11沿吸塵管4的邊緣均勻分布,所述吸塵口11的內壁固定連接有防護網15,通過采用喇叭狀的吸塵管4,方便使吸塵
管4能夠貼合在提升機的軌道邊緣處,便于對斗式提升機的各個料斗表面進行灰塵吸附,便
于抑制灰塵的揚起。
[0021] 具體改進地,所述吸塵管4的邊緣處開設有固定耳件16,所述固定耳件16的表面開設有弧形分布的安裝槽17,通過在吸塵管4的邊緣處固定連接有帶安裝槽17的固定耳件16,
方便對吸塵管4進行不同角度的安裝。
[0022] 本實用新型的引風機?1、導管2、水箱?3、吸塵管?4、除塵架?5、排塵管?6、過濾板?7、通孔?8、過濾窗?9、過濾網?10、吸塵口?11、溢流孔?12、環(huán)形槽?13、密封膠圈?14、防護網?
15、固定耳件?16、安裝槽?17,部件均為通用標準件或本領域技術人員知曉的部件、其結構
和原理都為本技術人員均可通過技術手冊得知或通過常規(guī)實驗方法獲知,本實用新型通過
在水箱3內設有除塵架5以及帶有過濾網10的過濾板7,方便將吸收的灰塵注入除塵架5內的
液體內,利用液體對灰塵進行抑制,減少對環(huán)境影響的同時,避免工作人員的健康受到影
響,配合過濾網10對融入液體的灰塵進行過濾,便于后期進行清潔處理。
[0023] 本實用新型在工作時,引風機1通電后工作,將吸塵管4處的灰塵吸入,并沿導管2、排塵管6進入水箱3內,混合有灰塵的空氣被排入過濾板7的下方,灰塵融入液體內,空氣經
過過濾網10后直接排出,而溶解在液體內的灰塵在經過過濾網10時被濾出,方便后期對水
箱3進行清潔。
[0024]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
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
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
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
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
要求。
[0025]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
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
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聲明:
“斗式提升機用抑塵裝置”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