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全自動混凝土震動收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將待施工的地面混凝土沿寬度方向劃分若干個施工區(qū)域,每個施工區(qū)域包括交錯設置的振搗區(qū)域(27)和壓實區(qū)域(26);兩個相鄰施工區(qū)域內的振搗區(qū)域(27)和壓實區(qū)域(26)同時施工,其地面混凝土首部施工區(qū)域為振搗區(qū)域(27),尾部施工區(qū)域為壓實區(qū)域(26);
步驟二:將具有沿地面混凝土寬度方向行走的震動裝置放置在地面混凝土的側面,且震動裝置內的震動板(2)與首部施工區(qū)域相對應放置;其中,震動裝置包括自行行走的第一行走單元(3)和第二行走單元(4),第一行走單元(3)包括第一縱向氣缸(5)和第一橫向氣缸(6),第一橫向氣缸(6)的輸出軸通過第一伸縮桿(10)與收面板(1)相連,通過第一橫向氣缸(6)帶動收面板(1)沿長度方向運行,第一縱向氣缸(5)通過第一框架與第一伸縮桿(10)相連,通過第一縱向氣缸(5)帶動收面沿高度方向運行;
第二行走單元(4)包括第二縱向氣缸(7)和第二橫向氣缸(8),第二橫向氣缸(8)的輸出軸通過第二伸縮桿(11)與震動板(2)相連,通過第二橫向氣缸(8)帶動震動板(2)沿長度方向運行,第二縱向氣缸(7)通過第二框架與第二伸縮桿(11)相連,通過第二縱向氣缸(7)帶動震動板(2)沿高度方向運行;
步驟三:將混凝土施工區(qū)域的面積數(shù)據(jù)存儲在震動裝置的微處理器內,啟動震動裝置,微處理器下發(fā)指令至第一縱向氣缸(5)和第二縱向氣缸(7)以及旋轉機構,收面板(1)和震動板(2)在第一縱向氣缸(5)和第二縱向氣缸(7)的作用下,共同沿高度方向向下逐漸移動到地面混凝土的指定位置,而震動板(2)下方的旋轉機構逐漸沉入至地面混凝土內,對地面混凝土進行振搗;
步驟四:微處理器再下發(fā)指令至第一橫向氣缸(6)和第二橫向氣缸(8),收面板(1)和震動板(2)在第一橫向氣缸(6)和第二橫向氣缸(8)的作用下,共同沿長度方向勻速前進,對首部施工區(qū)域進行振搗;
步驟五:微處理器控制震動裝置沿寬度方向行走,并行走至下一區(qū)域,收面板(1)對震動板(2)振搗施工的首部施工區(qū)域進行壓實,同時,震動板(2)的旋轉機構對下一區(qū)域的進行振搗;
步驟六:重復以上步驟,最后,收面板(1)對尾部施工區(qū)域進行壓實,完成整體施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混凝土震動收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在振搗完成后,收面板(1)沿長度方向移動并對地面混凝土整平并提漿,使得表面有3-5mm的水泥漿。
3.根據(jù)權利要求1?2任一項所述的全自動混凝土震動收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三中,旋轉機構包括設置在震動板(2)底部的固定塊(17)以及轉動盤(21),固定塊(17)內設有一用于安裝第一電機(18)的容納腔室,第一電機(18)與微處理器電連接,第一電機(18)的轉軸(19)與轉動盤(21)固定連接,轉動盤(21)底部均布有多個自旋轉攪拌混凝土的攪拌件,使用時,通過轉動盤(21)帶動多個攪拌件在地面混凝土內振搗,再通過每個攪拌件自旋轉攪拌加強振搗力度。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混凝土震動收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容納腔室與第一電機(18)之間的間隙內填充有乳膠塊,通過乳膠塊弱化傳遞至震動板(2)上的振動強度。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混凝土震動收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攪拌件內設置有容納第二電機的轉動塊(23),第二電機的輸出軸與螺旋條(24)固定連接,第二電機上的霍爾電流傳感器(22)和第二電機均與微處理器電連接,使用時,通過霍爾電流傳感器(22)檢測第二電機是否損壞。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混凝土震動收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二中,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朝向地面混凝土的底部側面上的第一紅外線傳感器用于檢測地面混凝土的高度;收面板(1)和震動板(2)朝向地面混凝土的側面底部均設有第二紅外線傳感器用于檢測地面混凝土的長度。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混凝土震動收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三中,在收面板(1)對應震動板(2)的側面上設有左海綿條(12),震動板(2)對應收面板(1)的側面上設有右海綿條(14),左海綿條(12)和右海綿條(14)之間設有鏈條(13),用于弱化震動板(2)傳遞至收面板(1)上的振動強度。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混凝土震動收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二中,第一行走單元(3)上設有紅外線發(fā)射器,所述第二行走單元(4)上設有與紅外線發(fā)射器相對應的紅外線接收器,紅外線接收器與所述微處理器電連接,微處理器內設置有報警單元,用于提示他人第一行走單元(3)和第二行走單元(4)是否處于同一直線上。
說明書: 全自動混凝土震動收面施工方法技術領域[0001] 本發(fā)明涉及建筑施工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全自動混凝土震動收面施工方法。背景技術[0002] 目前,全國各大新建、擴建機場都建有大型的地下通道,此類地下通道的混凝土振搗提漿及抹面壓光的面積很大,需要鋪設混凝土墊層、細石混凝土保護層、底板面層、頂板
面層等,鋪設完成后還需要對混凝土進行收面作業(yè),現(xiàn)有技術中依靠人工用震動棒將混凝
土搗實,再將表面抹光,工作量十分巨大,效率低下,且施工質量不佳。
[0003]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中國專利文件(公開號為CN208456142U)公開了一種混凝土抹光震動器,包括:震動尺、機架、震動部和動力方法;震動尺為長條形,震動尺的下部具
有一個用于抹平混凝土的光滑平面;震動部通過機架固定設置在震動尺的上部;震動部由
動力方法提供動力。在施工過程中,震動部對震動尺進行震動,從而擠出混凝土中的空氣,
同時震動尺可以將混凝土表面抹平。
[0004] 上述方案是通過震動尺同時實現(xiàn)對混凝土的震動,以及對混凝土的收面,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是需要先采用震動尺進行震動,然后,關閉動力方法,再采用震動尺進行收面,
這樣混凝土施工工序均分步進行,同樣,需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施工流程較長,對工程
進度有較大影響;其次,由于震動尺較小,震動力度不夠,在震動混凝土時,很難將混凝土底
端的漿水拍打出來,影響混凝土的堅硬程度。
發(fā)明內容[0005]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化震動收面,且混凝土振搗提漿及收面同步進行的全自動混凝土震動收面施工方法。
[0006] 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全自動混凝土震動收面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待施工的地面混凝土沿寬度方向劃分若干個施工區(qū)域,每個施工區(qū)域
包括交錯設置的振搗區(qū)域和壓實區(qū)域;兩個相鄰施工區(qū)域內的振搗區(qū)域和壓實區(qū)域同時施
工,其地面混凝土首部施工區(qū)域為振搗區(qū)域,尾部施工區(qū)域為壓實區(qū)域;
步驟二:將具有沿地面混凝土寬度方向行走的震動裝置放置在地面混凝土的側
面,且震動裝置內的震動板與首部施工區(qū)域相對應放置;其中,震動裝置包括自行行走的第
一行走單元和第二行走單元,第一行走單元包括第一縱向氣缸和第一橫向氣缸,第一橫向
氣缸的輸出軸通過第一伸縮桿與收面板相連,通過第一橫向氣缸帶動收面板沿長度方向運
行,第一縱向氣缸通過第一框架與第一伸縮桿相連,通過第一縱向氣缸帶動收面沿高度方
向運行;
第二行走單元包括第二縱向氣缸和第二橫向氣缸,第二橫向氣缸的輸出軸通過第
二伸縮桿與震動板相連,通過第二橫向氣缸帶動震動板沿長度方向運行,第二縱向氣缸通
過第二框架與第二伸縮桿相連,通過第二縱向氣缸帶動震動板沿高度方向運行;
步驟三:將混凝土施工區(qū)域的面積數(shù)據(jù)存儲在震動裝置的微處理器內,啟動震動
裝置,微處理器下發(fā)指令至第一縱向氣缸和第二縱向氣缸以及旋轉機構,收面板和震動板
在第一縱向氣缸和第二縱向氣缸的作用下,共同沿高度方向向下逐漸移動到地面混凝土的
指定位置,而震動板下方的旋轉機構逐漸沉入至地面混凝土內,對地面混凝土進行振搗;
步驟四:微處理器再下發(fā)指令至第一橫向氣缸和第二橫向氣缸,收面板和震動板
在第一橫向氣缸和第二橫向氣缸的作用下,共同沿長度方向勻速前進,對首部施工區(qū)域進
行振搗;
步驟五:微處理器控制震動裝置沿寬度方向行走,并行走至下一區(qū)域,收面板對震
動板振搗施工的首部施工區(qū)域進行壓實,同時,震動板的旋轉機構對下一區(qū)域的進行振搗;
步驟六:重復以上步驟,最后,收面板對尾部施工區(qū)域進行壓實,完成整體施工。
[0007] 本方案在施工前,將收面機構和震動機構縱向并排放置在地面混凝土一側,再將混凝土施工的面積數(shù)據(jù)(高度、寬度以及長度)輸入至微處理器內;收面板和震動板對首位
區(qū)域進行施工時,第一縱向氣缸以及收面板放置在地面混凝土外側,通過微處理器下發(fā)指
令至第一縱向氣缸和第二縱向氣缸內,同時控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分別沿高度方向移
動,即也會帶動第一橫向氣缸和第二橫向氣缸沿高度方向移動,這樣,就能帶動收面板和震
動板同時沿高度方向上下移動,待震動板高度移動的距離,達到震動板的下表面與地面混
凝土上表面相貼合,第一縱向氣缸和第二縱向氣缸停止運動,即達到地面混凝土指定的高
度,而收面板是懸空在地面混凝土外側,此時的震動板下方的旋轉機構則沉入混凝土內。
[0008] 通過微處理器下發(fā)指令啟動旋轉機構,旋轉機構對混凝土內進行攪拌,進而使得混凝土松動,便于振搗提槳;再下發(fā)指令至第一橫向氣缸和第二橫向氣缸,第一橫向氣缸和
第二橫向氣缸同時帶動收面板和震動板勻速沿地面混凝土長度方向運行。
[0009] 待完成首次攪拌后,通過微處理器下發(fā)指令至第一行走單元和第二行走單元,帶動收面板和震動板移動至下一區(qū)域內,收面板針對首次攪拌的區(qū)域進行壓實,由于震動板
與收面板通過軟連接相連,因此,震動板產(chǎn)生的震動會部分傳遞至收面板上,使得收面板輕
微震動,對混凝土面進行壓實,這種壓實的方式不受工人勞累程度的影響,其壓力是恒定
的,能夠保證混凝土面各個部位的密實度一致。
[0010] 同時,震動板下方的旋轉機構繼續(xù)對該區(qū)域的混凝土進行攪拌,進而使得混凝土松動;上述步驟重復運行,直到完成地面混凝土振搗提漿及收面,即第一行走單元和第二行
走單元行走的距離等于地面混凝土的寬度時,第一行走單元和第二行走單元停止運動,同
時控制第一縱向氣缸和第二縱向氣缸以及第一橫向氣缸和第二橫向氣缸停止運動,這樣設
計,通過本方案的方法能夠保證混凝土振搗提漿及收面同步進行,縮短施工流程,而且還通
過震動板下方的旋轉機構攪拌混凝土所帶來的震動同時實現(xiàn)對混凝的震動和攪拌,又通過
該震動傳遞至收面板上,使得收面板對混凝土表面進行收面。
[0011] 進一步,上述步驟在振搗完成后,收面板沿長度方向移動并對地面混凝土整平并提漿,使得表面有3-5mm的水泥漿。
[0012] 進一步,旋轉機構包括設置在震動板底部的固定塊以及轉動盤,固定塊內設有一用于安裝第一電機的容納腔室,第一電機與微處理器電連接,第一電機的轉軸與轉動盤固
定連接,轉動盤底部均布有多個自旋轉攪拌混凝土的攪拌件,使用時,通過轉動盤帶動多個
攪拌件在地面混凝土內振搗,再通過每個攪拌件自旋轉攪拌加強振搗力度。
[0013] 旋轉機構的工作原理在于,在震動板達到地面混凝土指定的高度時,第一縱向氣缸和第二縱向氣缸停止運行的信息會反饋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接收到該信息后,會下發(fā)
指令至第一電機,第一電機通過轉軸帶動轉動盤轉動,轉動盤帶動所有的攪拌件在混凝土
內攪拌,這樣能夠大范圍對混凝土進行攪拌,再通過每個自旋轉攪拌混凝土的攪拌件小范
圍進行攪拌,這樣能夠很容易將混凝與底端的漿水拍出來,提高混凝土的堅硬程度;
而上述方案中通過固定塊的容納腔室能夠很好的將第一電機進行保護,避免第一
電機外露與混凝土產(chǎn)生摩擦并損壞,能夠延長第一電機的使用壽命。
[0014] 進一步,在容納腔室與第一電機之間的間隙內填充有乳膠塊,通過乳膠塊弱化傳遞至震動板上的振動強度。
[0015] 在容納腔室和第一電機之間設置一定的間隙,這樣能夠保證第一電機在啟動時,所產(chǎn)生的震動有部分的震動不會傳遞震動板上;通過乳膠塊將間隙填充,能夠保證第一電
機完全固定在容納腔室內,不會左右移動,由于乳膠塊是通過乳膠制作圍成的,而乳膠本身
是含有幾千個蜂巢式氣孔,比其它纖維更能容納空氣,因此,第一電機的產(chǎn)生的熱氣而都是
可以通過這些孔排出,保證第一電機的散熱效果。
[0016] 進一步,在攪拌件內設置有容納第二電機的轉動塊,第二電機的輸出軸與螺旋條固定連接,第二電機上的霍爾電流傳感器和第二電機均與微處理器電連接,使用時,通過霍
爾電流傳感器檢測第二電機是否損壞。
[0017] 攪拌件的工作原理在于,在震動板達到地面混凝土指定的高度時,第一縱向氣缸和第二縱向氣缸停止運行的信息會反饋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接收到該信息后,會下發(fā)指
令至第二電機,第二電機會帶動螺旋條轉動,螺旋條就會對周側的混凝土進行攪拌,并細微
拍出該區(qū)域混凝土內的氣泡,并與轉動盤配合使用,能夠更好的保證混凝土的堅硬;
其次,在本方案中設置的轉動塊實現(xiàn)對第二電機的保護,避免第二電機與混凝土
相碰撞受損,延長第二電機的使用壽命,同時,在第二電機上設置有霍爾電流傳感器,霍爾
電流傳感器是用于電流信號采集和反饋控制,本方案是用于檢測第二電機是否損壞,通過
霍爾電流傳感器反饋給微處理器的信息,能夠快速判斷轉動盤上哪個攪拌件已損壞,能夠
準確的更換。
[0018] 進一步,在步驟二中,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朝向地面混凝土的底部側面上的第一紅外線傳感器用于檢測地面混凝土的高度;收面板和震動板朝向地面混凝土的側面底部
均設有第二紅外線傳感器用于檢測地面混凝土的長度。
[0019] 上述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底部側面上第一紅外線傳感器發(fā)射的紅外線被混凝土阻擋后,第一紅外線傳感器將該信號傳遞至微處理器內,微處理器
會判斷原始面積高度的數(shù)據(jù)是否正確,當兩者不相同時,以第一紅外線傳感器的數(shù)據(jù)為主,
微處理器會下發(fā)指令停止第一縱向氣缸和第二縱向氣缸的運行;
同樣,收面板和震動板側面底部上的第二紅外線傳感器發(fā)射的紅外線被混凝土阻
擋后,第二紅外線傳感器將該信號傳遞至微處理器內,微處理器會判斷原始面積長度的數(shù)
據(jù)是否正確,當兩者不相同時,以第二紅外線傳感器的數(shù)據(jù)為主,微處理器會下發(fā)指令停止
第一橫向氣缸和第二橫向氣缸的運行;整個方案更加智能化,也能避免輸入的數(shù)據(jù)錯誤而
執(zhí)行錯誤的指令。
[0020] 進一步,在步驟三中,在收面板對應震動板的側面上設有左海綿條,震動板對應收面板的側面上設有右海綿條,左海綿條和右海綿條之間設有鏈條,用于弱化震動板傳遞至
收面板上的振動強度。
[0021] 上述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在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工作時產(chǎn)生的震動會傳遞至震動板上,為了避免過大的震動影響收面板對混凝土表面進行抹面,因此,在第一電機安裝位
置設置乳膠塊,能夠減輕過多的震動傳遞至震動板上;同時收面板和震動板采用軟連接的
方式,在收面板上設置左海綿條以及震動板上設置右海綿條能夠進一步弱化震動的傳遞,
使得收面板具有輕微的震動,進而對混凝土面進行壓實,這種壓實的方式不受工人勞累程
度的影響,其壓力是恒定的,能夠保證混凝土面各個部位的密實度一致。
[0022] 進一步,在步驟二中,第一行走單元上設有紅外線發(fā)射器,所述第二行走單元上設有與紅外線發(fā)射器相對應的紅外線接收器,紅外線接收器與所述微處理器電連接,微處理
器內設置有報警單元,用于提示他人第一行走單元和第二行走單元是否處于同一直線上。
[0023] 上述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通過第一行走單元上的紅外線發(fā)射器與第二行走單元上的紅外線接收器相對應,能夠保持第一行走單元和第二行走單元處于同一條直線上;而
且將紅外線接收器與微處理器電連接,實現(xiàn)對第一行走單元和第二行走單元同一條直線上
的監(jiān)控,當紅外線接收器未接收到紅外線發(fā)射器發(fā)射的紅外線,會將該信號反饋給微處理
器,微處理器就會啟動報警單元,告知工作人員第一行走單元和第二行走單元未處于同一
條直線上,這樣避免后期地面混凝土重復對未完成混凝土進行振搗提漿及收面。
[0024] 相比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具有如下優(yōu)點:1、本發(fā)明自動化以及智能化,通過劃區(qū)域式對地面混凝土同時進行振搗提漿及收
面,同時,利用轉動盤大范圍轉動攪拌以及螺旋條小范圍轉動攪拌,將該區(qū)域的混凝土內的
氣泡以及漿水拍出,不需要重復進行攪拌,再通過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自身產(chǎn)生的震動傳
遞至震動板上,通過乳膠塊、左海綿條、右海綿條以及鏈條實現(xiàn)震動力度弱化,再將該弱化
的震動傳遞至收面板上,收面板輕微震動,對該區(qū)域混凝土面進行壓實,這樣,使得整個地
面混凝土一次性成型,不需要重復工作,更加縮短施工進度,節(jié)省人力物力成本。
[0025] 2、本發(fā)明結構設計合理,通過紅外線傳感器以及向微處理器內輸入地面混凝土面積數(shù)據(jù)信息進行對比,實現(xiàn)對混凝土表面找平,再通過第一縱向氣缸和第二縱向氣缸控制
收面板和震動板上下移動,從而控制混凝土標高,收面板工作時,無需反復帶線測量,安裝
方便,同時大大提高了混凝土表面標高控制。
附圖說明[0026] 圖1為本發(fā)明全自動混凝土震動收面施工方法的施工圖;圖2為本發(fā)明全自動混凝土震動收面施工方法中震動裝置的俯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全自動混凝土震動收面施工方法中震動裝置的右視圖。
[0027] 圖中:收面板1、震動板2、第一行走單元3、第二行走單元4、第一縱向氣缸5、第一橫向氣缸6、第二縱向氣缸7、第二橫向氣缸8、滑軌9、第一伸縮桿10、第二伸縮桿11、左海綿條
12、鏈條13、右海綿條14、第一拉桿15、第二拉桿16、固定塊17、第一電機18、轉軸19、保護罩
20、轉動盤21、霍爾電流傳感器22、轉動塊23、螺旋條24、滾輪25、壓實區(qū)域26、振搗區(qū)域27。
具體實施方式[0028]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其中說明。[0029] 本實施例:參見圖1?圖3,全自動混凝土震動收面施工方法,包括震動裝置,所述震動裝置包括收面機構以及與收面機構軟連接的震動機構,收面機構與震動機構縱向并排設
置,且能夠沿地面混凝土寬度方向運行,收面機構包括自行行走的第一行走單元3和收面板
1,第一行走單元3上方設有第一縱向氣缸5,第一行走單元3側面設有第一橫向氣缸6,第一
行走單元3上設置有與收面板1相連的第一伸縮桿10,第一行走單元3沿其高度方向開設有
的第一滑道,第一滑道內設有沿第一滑道高度方向滑動的第一框架,第一縱向氣缸5的輸出
軸上設有與第一框架相連第一拉桿15,通過第一框架帶動收面板1沿高度方向移動,第一伸
縮桿10穿過第一框架的端部與第一橫向氣缸6的輸出軸相連,通過第一橫向氣缸6帶動收面
板1沿地面混凝土長度方向移動;
震動機構包括自行行走的第二行走單元4和震動板2,第二行走單元4上方設有第
二縱向氣缸7,第二行走單元4側面設有第二橫向氣缸8,第二行走單元4上設置有與震動板2
相連的第二伸縮桿11,第二行走單元4沿其高度方向開設有的第二滑道,第二滑道內設有沿
第二滑道高度方向滑動的第二框架,第二縱向氣缸7的輸出軸上設有與第二框架相連第二
拉桿16,通過第二框架帶動震動板2沿高度方向移動,第二伸縮桿11穿過第二框架的端部與
第二橫向氣缸8的輸出軸相連,通過第二橫向氣缸8帶動震動板2沿長度方向移動,震動板2
下方設置有能夠攪拌混凝土的旋轉機構;
還包括微處理器,微處理器分別與第一行走單元3、第二行走單元4、第一縱向氣缸
5、第一橫向氣缸6、第二縱向氣缸7、第二橫向氣缸8以及旋轉機構電連接,通過微處理器向
第一行走單元3和第二行走單元4同時下發(fā)指令,使得第一行走單元3和第二行走單元4帶動
收面板1和震動板2沿地面混凝土寬度方向間斷式移動,通過微處理器向第一縱向氣缸5和
第二縱向氣缸7同時下發(fā)指令,使得第一縱向氣缸5和第二縱向氣缸7同時帶動收面板1和震
動板2沿高度方向移動到地面混凝土的指定位置,通過微處理器向第一橫向氣缸6和第二橫
向氣缸8同時下發(fā)指令,使得第一橫向氣缸6和第二橫向氣缸8同時帶動收面板1和震動板2
沿地面混凝土長度方向勻速運行。
[0030] 收面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將待施工的地面混凝土沿寬度方向劃分若干個施工區(qū)域,每個施工區(qū)域
包括交錯設置的振搗區(qū)域和壓實區(qū)域;兩個相鄰施工區(qū)域內的振搗區(qū)域和壓實區(qū)域同時施
工,其地面混凝土首部施工區(qū)域為振搗區(qū)域,尾部施工區(qū)域為壓實區(qū)域;
步驟二:將具有沿地面混凝土寬度方向行走的震動裝置放置在地面混凝土的側
面,且震動裝置內的震動板與首部施工區(qū)域相對應放置;
步驟三:將混凝土施工區(qū)域的面積數(shù)據(jù)存儲在震動裝置的微處理器內,啟動震動
裝置,微處理器下發(fā)指令至第一縱向氣缸和第二縱向氣缸以及旋轉機構,收面板和震動板
在第一縱向氣缸和第二縱向氣缸的作用下,共同沿高度方向向下逐漸移動到地面混凝土的
指定位置,而震動板下方的旋轉機構逐漸沉入至地面混凝土內,對地面混凝土進行振搗;
步驟四:微處理器再下發(fā)指令至第一橫向氣缸和第二橫向氣缸,收面板和震動板
在第一橫向氣缸和第二橫向氣缸的作用下,共同沿長度方向勻速前進,對首部施工區(qū)域進
行振搗;
步驟五:微處理器控制震動裝置沿寬度方向行走,并行走至下一區(qū)域,收面板對震
動板振搗施工的首部施工區(qū)域進行壓實,同時,震動板的旋轉機構對下一區(qū)域的進行振搗;
步驟六:重復以上步驟,最后,收面板對尾部施工區(qū)域進行壓實,完成整體施工。
[0031] 本方案在施工前,將收面機構和震動機構縱向并排放置在地面混凝土一側,再將混凝土施工的面積數(shù)據(jù)(高度、寬度以及長度)輸入至微處理器內;收面板1和震動板2對首
位區(qū)域進行施工時,第一縱向氣缸5以及收面板1放置在地面混凝土外側,通過微處理器下
發(fā)指令至第一縱向氣缸5和第二縱向氣缸7內,同時控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分別沿第一滑
道和第二滑道的高度方向移動,這樣,就能帶動收面板1和震動板2同時沿高度方向上下移
動,待震動板2高度移動的距離,達到震動板2的下表面與地面混凝土上表面相貼合,第一縱
向氣缸5和第二縱向氣缸7停止運動,即達到地面混凝土指定的高度,而收面板1是懸空在地
面混凝土外側,此時的震動板2下方的旋轉機構則沉入混凝土內。
[0032] 通過微處理器下發(fā)指令啟動旋轉機構,旋轉機構對混凝土內進行攪拌,進而使得混凝土松動,便于振搗提槳;再下發(fā)指令至第一橫向氣缸6和第二橫向氣缸8,第一橫向氣缸
6和第二橫向氣缸8同時帶動收面板1和震動板2勻速沿地面混凝土長度方向運行。
[0033] 待完成首次攪拌后,通過微處理器下發(fā)指令至第一行走單元3和第二行走單元4,帶動收面板1和震動板2移動至下一區(qū)域內,收面板1針對首次攪拌的區(qū)域進行壓實,由于震
動板2與收面板1通過軟連接相連,因此,震動板2產(chǎn)生的震動會部分傳遞至收面板1上,使得
收面板1輕微震動,對混凝土面進行壓實,這種壓實的方式不受工人勞累程度的影響,其壓
力是恒定的,能夠保證混凝土面各個部位的密實度一致。
[0034] 同時,震動板2下方的旋轉機構繼續(xù)對該區(qū)域的混凝土進行攪拌,進而使得混凝土松動;上述步驟重復運行,直到完成地面混凝土振搗提漿及收面,即第一行走單元3和第二
行走單元4行走的距離等于地面混凝土的寬度時,第一行走單元3和第二行走單元4停止運
動,同時控制第一縱向氣缸5和第二縱向氣缸7以及第一橫向氣缸6和第二橫向氣缸8停止運
動,這樣設計,通過本方案的方法能夠保證混凝土振搗提漿及收面同步進行,縮短施工流
程,而且還通過震動板2下方的旋轉機構攪拌混凝土所帶來的震動同時實現(xiàn)對混凝的震動
和攪拌,又通過該震動傳遞至收面板1上,使得收面板1對混凝土表面進行收面。
[0035] 作為優(yōu)選,旋轉機構包括設置在震動板2底部的固定塊17以及轉動盤21,固定塊17內設有一容納腔室,容納腔室內安裝有第一電機18,第一電機18與微處理器電連接,第一電
機18上設有伸出容納腔室外的轉軸19,轉軸19與轉動盤21固定連接,轉動盤21底部均布有
多個自旋轉攪拌混凝土的攪拌件。
[0036] 旋轉機構的工作原理在于,在震動板2達到地面混凝土指定的高度時,第一縱向氣缸5和第二縱向氣缸7停止運行的信息會反饋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接收到該信息后,會下
發(fā)指令至第一電機18,第一電機18通過轉軸19帶動轉動盤21轉動,轉動盤21帶動所有的攪
拌件在混凝土內攪拌,這樣能夠大范圍對混凝土進行攪拌,再通過每個自旋轉攪拌混凝土
的攪拌件小范圍進行攪拌,這樣能夠很容易將混凝與底端的漿水拍出來,提高混凝土的堅
硬程度;
而上述方案中通過固定塊17的容納腔室能夠很好的將第一電機18進行保護,避免
第一電機18外露與混凝土產(chǎn)生摩擦并損壞,能夠延長第一電機18的使用壽命。
[0037] 作為優(yōu)選,攪拌件包括轉動塊23,轉動塊23內設置有第二電機,第二電機與微處理器電連接,第二電機內設置有用于檢測第二電機的霍爾電流傳感器22,霍爾電流傳感器22
與微處理器電連接,第二電機的輸出軸與螺旋條24固定連接。
[0038] 攪拌件的工作原理在于,在震動板2達到地面混凝土指定的高度時,第一縱向氣缸5和第二縱向氣缸7停止運行的信息會反饋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接收到該信息后,會下發(fā)
指令至第二電機,第二電機會帶動螺旋條24轉動,螺旋條24就會對周側的混凝土進行攪拌,
并細微拍出該區(qū)域混凝土內的氣泡,并與轉動盤21配合使用,能夠更好的保證混凝土的堅
硬;
其次,在本方案中設置的轉動塊23實現(xiàn)對第二電機的保護,避免第二電機與混凝
土相碰撞受損,延長第二電機的使用壽命,同時,在第二電機上設置有霍爾電流傳感器22,
霍爾電流傳感器22是用于電流信號采集和反饋控制,本方案是用于檢測第二電機是否損
壞,通過霍爾電流傳感器22反饋給微處理器的信息,能夠快速判斷轉動盤21上哪個攪拌件
已損壞,能夠準確的更換。
[0039] 作為優(yōu)選,容納腔室與第一電機18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間隙內填充有乳膠塊。在容納腔室和第一電機18之間設置一定的間隙,這樣能夠保證第一電機18在啟動時,所產(chǎn)生
的震動有部分的震動不會傳遞震動板2上;通過乳膠塊將間隙填充,能夠保證第一電機18完
全固定在容納腔室內,不會左右移動,由于乳膠塊是通過乳膠制作圍成的,而乳膠本身是含
有幾千個蜂巢式氣孔,比其它纖維更能容納空氣,因此,第一電機18的產(chǎn)生的熱氣而都是可
以通過這些孔排出,保證第一電機18的散熱效果。
[0040] 作為優(yōu)選,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朝向地面混凝土的底部側面上均設有第一紅外線傳感器,用于檢測地面混凝土的高度;收面板1和震動板2朝向地面混凝土的側面底部均設
有第二紅外線傳感器,用于檢測地面混凝土的長度,第一紅外線傳感器和第二紅外線傳感
器分別與微處理器電連接。
[0041] 上述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底部側面上第一紅外線傳感器發(fā)射的紅外線被混凝土阻擋后,第一紅外線傳感器將該信號傳遞至微處理器內,微處理器
會判斷原始面積高度的數(shù)據(jù)是否正確,當兩者不相同時,以第一紅外線傳感器的數(shù)據(jù)為主,
微處理器會下發(fā)指令停止第一縱向氣缸5和第二縱向氣缸7的運行;
同樣,收面板1和震動板2側面底部上的第二紅外線傳感器發(fā)射的紅外線被混凝土
阻擋后,第二紅外線傳感器將該信號傳遞至微處理器內,微處理器會判斷原始面積長度的
數(shù)據(jù)是否正確,當兩者不相同時,以第二紅外線傳感器的數(shù)據(jù)為主,微處理器會下發(fā)指令停
止第一橫向氣缸6和第二橫向氣缸8的運行;整個方案更加智能化,也能避免輸入的數(shù)據(jù)錯
誤而執(zhí)行錯誤的指令。
[0042] 作為優(yōu)選,收面板1對應震動板2的側面上設有左海綿條12,震動板2對應收面板1的側面上設有右海綿條14,左海綿條12和右海綿條14之間設有鏈條13。
[0043] 上述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在第一電機18和第二電機工作時產(chǎn)生的震動會傳遞至震動板2上,為了避免過大的震動影響收面板1對混凝土表面進行抹面,因此,在第一電機18
安裝位置設置乳膠塊,能夠減輕過多的震動傳遞至震動板2上;同時收面板1和震動板2采用
軟連接的方式,在收面板1上設置左海綿條12以及震動板2上設置右海綿條14能夠作為優(yōu)選
弱化震動的傳遞,使得收面板1具有輕微的震動,進而對混凝土面進行壓實,這種壓實的方
式不受工人勞累程度的影響,其壓力是恒定的,能夠保證混凝土面各個部位的密實度一致。
[0044] 作為優(yōu)選,還包括滑軌9,第一行走單元3和第二行走單元4底部均設有與滑軌9配合的滾輪25,第一行走單元3和第二行走單元4內均設有驅動其沿滑軌9長度方向滑動的驅
動單元,驅動單元與微處理器電連接。
[0045] 這樣設計,通過微處理器控制第一行走單元3和第二行走單元4上的滾輪25沿滑軌9長度方向滑動,能夠保證收面板1和震動板2保持縱向并排,保持收面板1和震動板2沿地面
混凝土寬度方向運行。
[0046] 作為優(yōu)選,第一行走單元3上設有紅外線發(fā)射器,第二行走單元4上設有與紅外線發(fā)射器相對應的紅外線接收器,紅外線接收器與微處理器電連接,微處理器內設置有報警
單元。
[0047] 上述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通過第一行走單元3上的紅外線發(fā)射器與第二行走單元4上的紅外線接收器相對應,能夠保持第一行走單元3和第二行走單元4處于同一條直線
上;而且將紅外線接收器與微處理器電連接,實現(xiàn)對第一行走單元3和第二行走單元4同一
條直線上的監(jiān)控,當紅外線接收器未接收到紅外線發(fā)射器發(fā)射的紅外線,會將該信號反饋
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就會啟動報警單元,告知工作人員第一行走單元3和第二行走單元4
未處于同一條直線上,這樣避免后期地面混凝土重復對未完成混凝土進行振搗提漿及收
面。
[0048] 作為優(yōu)選,固定塊17下方設有包裹轉軸19的保護罩20。設置保護罩20是為了避免混凝土進入轉軸19內,影響轉軸19轉動。
[0049] 1、本發(fā)明自動化以及智能化,通過劃區(qū)域式對地面混凝土同時進行振搗提漿及收面,同時,利用轉動盤21大范圍轉動攪拌以及螺旋條24小范圍轉動攪拌,將該區(qū)域的混凝土
內的氣泡以及漿水拍出,不需要重復進行攪拌,再通過第一電機18和第二電機自身產(chǎn)生的
震動傳遞至震動板2上,通過乳膠塊、左海綿條12、右海綿條14以及鏈條13實現(xiàn)震動力度弱
化,再將該弱化的震動傳遞至收面板1上,收面板1輕微震動,對該區(qū)域混凝土面進行壓實,
這樣,使得整個地面混凝土一次性成型,不需要重復工作,更加縮短施工進度,節(jié)省人力物
力成本。
[0050] 2、本發(fā)明結構設計合理,通過紅外線傳感器以及向微處理器內輸入地面混凝土面積數(shù)據(jù)信息進行對比,實現(xiàn)對混凝土表面找平,再通過第一縱向氣缸5和第二縱向氣缸7控
制收面板1和震動板2上下移動,從而控制混凝土標高,收面板1工作時,無需反復帶線測量,
安裝方便,同時大大提高了混凝土表面標高控制。
[0051]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技術方案,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那些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
不脫離本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聲明:
“全自動混凝土震動收面施工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