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風機性能測試系統(tǒng),包括測試管道(2),所述測試管道(2)包括測試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測試管道(2)的測試口(3)處設置有承載座(6),所述承載座(6)上設置有用于封閉所述測試管道(2)的測試口(3)的翻轉座(7),所述翻轉座(7)的一側鉸接于所述測試管道(2),所述承載座(6)上設置有用于驅動所述翻轉座(7)翻轉的驅動裝置;
所述測試管道(2)的側壁鉸接有若干個螺紋套(19),所述螺紋套(19)位于測試管道(2)的測試口(3)處,所述螺紋套(19)螺紋配合有螺桿(20),所述螺桿(20)上設置有抵緊塊(21),所述抵緊塊(21)的一側設置有用于抵接所述翻轉座(7)的側壁的抵接面(211);
所述翻轉座(7)的側壁開設有用于供風機(22)穿設的安裝孔(73),所述安裝孔(73)處設置有安裝座(23),所述安裝座(23)上開設有卡槽(231),所述風機(22)的出風口處設置有卡接配合于所述卡槽(231)的安裝環(huán)(221),所述安裝座(23)上還設置有若干組用于固定所述風機(22)的固定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機性能測試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面(211)包括引導部和抵接部,所述抵緊塊(21)的厚度自引導部向抵接部逐漸變厚,以令所述抵接面(211)緊密抵緊所述翻轉座(7)。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機性能測試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包括轉動設置于所述承載座(6)上的轉軸(9)以及一端連接于所述轉軸(9)的轉動桿(10),所述轉動桿(10)遠離所述轉軸(9)的一端設置有折彎部(101),所述折彎部(101)活動連接于所述翻轉座(7),所述折彎部(101)與翻轉座(7)之間設置有連接組件,所述承載座(6)上還設置有用于驅動所述轉軸(9)轉動的驅動組件。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風機性能測試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組件包括開設于所述翻轉座(7)的側壁的T型槽(71)以及滑移連接于所述T型槽(71)的T型塊(11),所述折彎部(101)鉸接于所述T型塊(1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風機性能測試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組件包括設置于所述承載座(6)上的驅動電機(17)以及連接于所述驅動電機(17)的輸出軸的減速電機(18),所述減速電機(18)的輸出軸與所述轉軸(9)的一端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機性能測試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裝置包括轉動設置于所述安裝座(23)上的抵接輥(24)以及鉸接于所述安裝環(huán)(221)上的把手(25),所述把手(25)上設置有固定座(26),所述固定座(26)上設置有用于抵接所述抵接輥(24)的抵接桿(27)。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風機性能測試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6)上開設有螺紋孔,所述抵接桿(27)穿設于所述螺紋孔且與所述螺紋孔螺紋配合。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風機性能測試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5)的自由端設置有插接塊(30),所述安裝座(23)的側壁開設有供所述插接塊(30)插接的插槽(31),所述插槽(31)內設置有鎖定所述插接塊(30)鎖合組件。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風機性能測試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合組件包括設置于所述插槽(31)的槽壁的滑槽以及滑動設置于所述滑槽的滑塊(32),所述插接塊(30)的側壁開設有與所述滑塊(32)插接配合的鎖槽(301),所述滑槽內設置有用于向滑塊(32)提供彈力的第一彈簧(33)。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風機性能測試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32)的側壁設置有撥塊(35),所述滑槽的槽壁開設有供所述撥塊(35)滑動的條形槽(34),所述條形槽(34)貫通所述安裝座(23)的側壁。
說明書: 風機性能測試系統(tǒng)技術領域[0001] 本發(fā)明涉及建筑通風的領域,尤其是涉及風機性能測試系統(tǒng)。背景技術[0002] 風機是依靠輸入的機械能,提高氣體壓力并排送氣體的機械,它是一種從動的流體機械。風機廣泛應用于冶金、化工、輕工、食品、醫(yī)藥及民用建筑等場所通風換氣或加強散
熱等場合。
[0003] 在風機設計試制階段以及成品風機出廠前,均需對風機的各項性能進行檢測。主要檢測的項目通常包括功率、風量、風壓、風速等氣動性能和聲壓級、聲功率級等噪音指標。
目前,風機的性能測試方法一般是采用管道測試方法。測試的過程中,風機的出風口連接測
試管道的一端,通過測量單位時間內穿過管道的風量、風壓及風速,由此獲得風機的相關性
能參數。
[0004] 在進行風機的性能測試時,通常需要將風機安裝固定在測試管道的一端。相關技術中,風機通常是通過螺栓固定在測試管道的一端。具體為,在風機的出風口處裝設連接
套,連接套上開設有多個供螺栓穿設的穿孔,同樣,在測試管道的端部開設與穿孔對應的螺
孔,由此通過螺栓將連接套固定于測試管道上。然而,由于風機體積通常較大,且較為沉重,
在安裝的過程中,難以調整風機以使風機上的穿孔與測試管道上的螺孔對位,導致風機與
測試管道的連接固定不方便。
發(fā)明內容[0005] 為了改善現有的風機在測試時,風機與管道的連接固定不方便的現象,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風機性能測試系統(tǒng)。
[0006]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風機性能測試系統(tǒng)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風機性能測試系統(tǒng),包括測試管道,所述測試管道包括測試口,所述測試管道
的測試口處設置有承載座,所述承載座上設置有用于封閉所述測試管道的測試口的翻轉
座,所述翻轉座的一側鉸接于所述測試管道,所述承載座上設置有用于驅動所述翻轉座翻
轉的驅動裝置;所述測試管道的側壁鉸接有若干個螺紋套,所述螺紋套位于測試管道的測
試口處,所述螺紋套螺紋配合有螺桿,所述螺桿上設置有抵緊塊,所述抵緊塊的一側設置有
用于抵接所述翻轉座的側壁的抵接面;所述翻轉座的側壁開設有用于供風機穿設的安裝
孔,所述安裝孔處設置有安裝座,所述安裝座上開設有卡槽,所述風機的出風口處設置有卡
接配合于所述卡槽的安裝環(huán),所述安裝座上還設置有若干組用于固定所述風機的固定裝
置。
[0007]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測試風機性能時,首先將翻轉座翻轉至承載于承載座上,將風機穿過翻轉座的安裝孔,使風機上的安裝環(huán)卡接在安裝座上的卡槽,卡槽與安裝環(huán)卡
接配合實現將風機初步固定在安裝座上。然后通過固定裝置對風機進一步固定,使風機能
夠穩(wěn)固地固定在安裝座上。風機固定于安裝座后,再通過驅動裝置驅動翻轉座向測試管道
的測試口一側翻轉,以使翻轉座閉合測試口,接著翻轉螺紋套,以使螺紋套帶動螺桿向翻轉
座的一側翻轉,然后旋緊螺桿,以使螺桿上的抵緊塊緊密抵接翻轉座,由此將翻轉座固定于
測試管道的測試口處,從而對風機進行測試。通過螺桿和抵緊塊配合將翻轉座抵緊,由此將
風機固定于測試管道的測試口處,從而無需工作人員重復調整風機的位置以令風機與測試
管道對位,方便了風機的安裝固定。
[0008] 優(yōu)選的,所述抵接面包括引導部和抵接部,所述抵緊塊的厚度自引導部向抵接部逐漸變厚,以令所述抵接面緊密抵緊所述翻轉座。
[0009]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隨著螺桿的轉動,抵緊塊逐漸由引導部轉動至抵接部抵觸翻轉座,從而使得抵緊塊抵接翻轉座更緊密,且更牢固。
[0010] 優(yōu)選的,所述驅動裝置包括轉動設置于所述承載座上的轉軸以及一端連接于所述轉軸的轉動桿,所述轉動桿遠離所述轉軸的一端設置有折彎部,所述折彎部活動連接于所
述翻轉座,所述折彎部與翻轉座之間設置有連接組件,所述承載座上還設置有用于驅動所
述轉軸轉動的驅動組件。
[0011]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進行風機測試時,首先將風機安裝固定于翻轉座上,然后通過驅動組件驅動轉軸轉動,轉軸轉動帶動翻轉座翻轉,通過驅動翻轉座向測試管道的測
試口一側翻轉,直至翻轉座封閉測試管道的測試口,然后旋緊螺桿,以使螺桿上的抵緊塊緊
密抵接翻轉座,由此將翻轉座固定于測試管道的測試口處,從而無需工作人員重復調整風
機的位置以令風機與測試管道對位,方便了風機的安裝固定。
[0012] 優(yōu)選的,所述連接組件包括開設于所述翻轉座的側壁的T型槽以及滑移連接于所述T型槽的T型塊,所述折彎部鉸接于所述T型塊。
[0013]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T型塊與T型槽滑移配合,以便于驅動翻轉座翻轉時T型塊具有一定的移動空間,由此使得T型塊與轉動桿之間所形成的角度發(fā)生變化時,T型塊與翻
轉座之間具有相對位移,從而使得翻轉座的翻轉更順暢。
[0014] 優(yōu)選的,所述驅動組件包括設置于所述承載座上的驅動電機以及連接于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軸的減速電機,所述減速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轉軸的一端連接。
[0015]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減速電機對驅動電機的轉速進行減速,從而提高翻轉座的轉動穩(wěn)定性。
[0016] 優(yōu)選的,所述固定裝置包括轉動設置于所述安裝座上的抵接輥以及鉸接于所述安裝環(huán)上的把手,所述把手上設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設置有用于抵接所述抵接輥的抵
接桿。
[0017]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固定風機時,將安裝環(huán)上的把手向抵接輥的一側翻轉,直至把手上的抵接桿抵接于抵接輥,當抵接桿與抵接輥相抵接時,抵接輥隨著抵接桿的翻轉
而發(fā)生轉動,從而使得抵接桿抵接于抵接輥的一端逐漸地向抵接輥靠近,由此使抵接桿與
抵接輥相互抵觸更緊密,從而將把手拉緊,實現將風機固定。
[0018] 優(yōu)選的,所述固定座上開設有螺紋孔,所述抵接桿穿設于所述螺紋孔且與所述螺紋孔螺紋配合。
[0019]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以便于調節(jié)抵接桿伸出螺紋孔的長度,從而調節(jié)抵接桿與抵接輥之間的抵接力。
[0020] 優(yōu)選的,所述把手的自由端設置有插接塊,所述安裝座的側壁開設有供所述插接塊插接的插槽,所述插槽內設置有鎖定所述插接塊鎖合組件。
[0021]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抵接桿與抵接輥相互抵緊后,通過鎖合組件將插接塊固定在插槽內,從而實現對把手的固定,由此使抵接桿與抵接輥始終處于抵接狀態(tài),從而使得
風機的固定更穩(wěn)定。
[0022] 優(yōu)選的,所述鎖合組件包括設置于所述插槽的槽壁的滑槽以及滑動設置于所述滑槽的滑塊,所述插接塊的側壁開設有與所述滑塊插接配合的鎖槽,所述滑槽內設置有用于
向滑塊提供彈力的第一彈簧。
[0023]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插接塊插接配合于插槽后,通過滑塊與鎖槽的插接配合,由此限制插接塊退出插槽,從而實現把手的固定;第一彈簧向滑塊提供彈力,使滑塊能
夠保持插接配合于鎖槽,提高了把手的穩(wěn)定性。
[0024] 優(yōu)選的,所述滑塊的側壁設置有撥塊,所述滑槽的槽壁開設有供所述撥塊滑動的條形槽,所述條形槽貫通所述安裝座的側壁。
[0025]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增設撥塊以便于工作人員撥動滑塊,從而解鎖把手。[0026] 綜上所述,本申請包括以下至少一種有益技術效果:1.進行風機測試時,通過固定裝置將風機固定于翻轉座上,并通過驅動裝置驅動
翻轉座向測試管道的測試口一側翻轉,直至翻轉座封閉測試口,然后通過螺桿與抵緊塊配
合將翻轉座抵緊,由此將風機固定于測試管道的測試口處,從而無需工作人員重復調整風
機的位置以令風機與測試管道對位,方便了風機的安裝固定;
2.抵緊塊的厚度自引導部向抵接部逐漸變厚,使得轉動螺桿以帶動抵緊塊轉動
時,抵緊塊逐漸由引導部轉動至抵接部抵觸翻轉座,從而使得抵緊塊抵接翻轉座更緊密,且
更牢固。
附圖說明[0027] 圖1是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的局部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中用于體現翻轉座閉合測試口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中用于體現翻轉座與測試管道的裝配關系示意圖;
圖5是圖4中A部分的放大圖;
圖6是本發(fā)明中風機與安裝座的裝配關系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中承載座、安裝座及風機的局部剖視圖;
圖8是圖7中B部分的放大圖。
[0028] 附圖標記說明:1、測試架;2、測試管道;3、測試口;4、安裝套;5、安裝桿;6、承載座;7、翻轉座;71、T型槽;72、抵接缺槽;73、安裝孔;8、鉸接座;9、轉軸;10、轉動桿;101、折彎部;
11、T型塊;12、第一轉動座;13、第一引導柱;14、第二轉動座;15、第二引導柱;16、第二彈簧;
17、驅動電機;18、減速電機;19、螺紋套;20、螺桿;201、限位環(huán);21、抵緊塊;211、抵接面;22、
風機;221、安裝環(huán);222、定位塊;23、安裝座;231、卡槽;232、定位槽;24、抵接輥;25、把手;
26、固定座;27、抵接桿;271、抵接頭;272、旋帽;30、插接塊;301、鎖槽;31、插槽;32、滑塊;
33、第一彈簧;34、條形槽;35、撥塊。
具體實施方式[0029] 以下結合附圖1?8對本申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0030] 一種風機性能測試系統(tǒng),參照圖1,包括測試架1以及安裝在測試架1上的測試管道2。測試管道2的一端為測試端,另一端為排風端。其中,測試端設有測試口3。
[0031] 參照圖1和圖2,測試管道2的側壁安裝有壓差傳感器、噪音傳感器以及溫濕度傳感器。壓差傳感器用于測試測試管道2內的風壓,噪音傳感器用于測試風機22的噪音,溫濕度
傳感器用于測試風的溫濕度。
[0032] 具體的,參照圖1和圖2,測試管道2的側壁開設有三個分別用于安裝壓差傳感器、噪音傳感器以及溫濕度傳感器的測試孔,測試孔貫通測試管道2的內部。壓差傳感器、噪音
傳感器以及溫濕度傳感器的測試端均伸入測試管道2內。本實施例中,三個測試孔處均焊接
有安裝套4,壓差傳感器、噪音傳感器以及溫濕度傳感器的均設有與安裝套4螺紋連接的安
裝桿5,以便于壓差傳感器、噪音傳感器以及溫濕度傳感器的安裝固定。
[0033] 參照圖2和圖3,測試管道2的測試端安裝有承載座6,承載座6與測試管道2相對獨立。承載座6上安裝有翻轉座7,翻轉座7用于封閉測試管道2的測試口3。本實施例中,測試管
道2的底側安裝有鉸接座8,鉸接座8位于測試管道2的測試口3處,且翻轉座7的一側鉸接于
鉸接座8,由此使翻轉座7能夠向測試管道2的一側翻轉,從而封閉測試管道2的測試口3。
[0034] 參照圖2和圖3,承載座6上安裝有驅動裝置,驅動裝置用于驅動翻轉座7向測試口3一側翻轉。具體的,驅動裝置包括轉動安裝在承載座6上的轉軸9以及與轉軸9連接的轉動桿
10。本實施例中,轉動桿10的一端連接于轉軸9,轉動桿10遠離轉軸9的一端一體成型有折彎
部101。折彎部101的一端鉸接有T型塊11,翻轉座7的側壁開設有與T型塊11滑移配合的T型
槽71。
[0035] 參照圖4和圖5,T型塊11的側壁轉動安裝有第一轉動座12,第一轉動座12轉動連接有第一引導柱13;轉動桿10上轉動安裝有第二轉動座14,第二轉動座14轉動連接有第二引
導柱15,第一引導柱13和第二引導柱15之間連接有第二彈簧16,第二彈簧16的一端套設于
第一引導柱13且與第一引導柱13連接,第二彈簧16的另一端套設于第二引導柱15且與第二
引導柱15連接。當驅動轉動桿10轉動以使翻轉座7向測試管道2的測試口3一側翻轉時,T型
塊11與連接桿的折彎部101之間所形成的角度隨之發(fā)生改變,由此壓縮第二彈簧16,第二彈
簧16對T型塊11提供彈力,由此對T型塊11起到緩沖作用,使得T型塊11相對折彎部101的轉
動更穩(wěn)定。
[0036] 結合圖3,承載座6上還安裝有用于驅動轉軸9轉動的驅動電機17,驅動電機17的輸出軸連接有減速電機18,減速電機18的輸出軸連接于轉軸9的一端。驅動翻轉座7翻轉時,通
過驅動電機17將動力傳遞至減速電機18,最終傳遞至轉軸9,轉軸9轉動時帶動轉動桿10轉
動,并帶動T型塊11轉動,從而使T型塊11推動翻轉座7向測試管道2的測試口3一側翻轉。
[0037] 參照圖4,測試管道2的側壁鉸接有螺紋套19,螺紋套19位于測試口3處。本實施例中,螺紋套19的數量為三個,且三個螺紋套19沿測試口3的周向等間距分布。每個螺紋套19
均螺紋配合有螺桿20,螺桿20的一端穿過螺紋套19,螺桿20穿過螺紋套19的一端安裝有用
于與螺紋套19的端面相抵接配合的限位環(huán)201。
[0038] 參照圖4,螺桿20的側壁安裝有用于抵緊翻轉座7的抵緊塊21,抵緊塊21呈螺旋狀。翻轉座7的側壁設有供抵緊塊21抵接的抵接缺槽72。當翻轉座7翻轉至封閉測試口3后,可轉
動螺桿20以改變螺桿20穿過螺紋套19的長度,從而使抵緊塊21向翻轉座7的一側逐漸移動,
直至抵緊塊21緊密地抵接翻轉座7,由此使翻轉座7穩(wěn)定地閉合測試口3。
[0039] 參照圖4,抵緊塊21抵接翻轉座7的一側設有抵接面211,抵接面211呈類似弧形設置。具體的,抵接面211包括引導部和抵接部,且抵緊塊21的厚度自引導部的一端向抵接部
的一端逐漸變厚,以使抵緊塊21能夠將翻轉座7抵緊地更牢固。
[0040] 參照圖6,翻轉座7上開設有貫通翻轉座7的兩側的安裝孔73,安裝孔73用于供風機22穿設。具體的,風機22的出風口處固定有安裝環(huán)221,安裝環(huán)221可以焊接、螺栓連接或一
體成型的方式固定連接于風機22的機殼。本實施例中,安裝環(huán)221與風機22的機殼一體成
型。翻轉座7上安裝有環(huán)形的安裝座23,安裝座23位于安裝孔73處。安裝座23的外徑小于測
試管道2的測試口3的口徑,以使安裝座23能夠從測試管道2的測試口3插接入測試管道2內。
[0041] 參照圖6和圖7,安裝座23上開設有卡槽231,且卡槽231與安裝環(huán)221卡接配合。本實施例中,卡槽231的界面呈擴口狀設置,從而便于將安裝環(huán)221卡入卡槽231中。安裝環(huán)221
上還一體成型有定位塊222,安裝座23上開設有貫通卡槽231的定位槽232,且定位槽232與
定位塊222插接配合。
[0042] 參照圖6和圖7,安裝風機22時,將風機22的進風端穿過安裝孔73,以使風機22上的安裝環(huán)221卡入卡槽231中,且定位塊222插接配合于定位槽232,由此實現風機22的初步安
裝固定。
[0043] 安裝座23的內側包覆有彈性橡膠墊,彈性橡膠墊用于與風機22的機殼相抵接,從而提高安裝座23與風機22的機殼之間的氣密性。
[0044] 安裝座23上還設有三組固定裝置,三組固定裝置用于將安裝環(huán)221固定于安裝座23上,從而實現風機22與翻轉座7的連接固定。
[0045] 具體的,參照圖7和圖8,固定裝置包括轉動安裝在安裝座23上的抵接輥24以及鉸接在定位塊222上的把手25,把手25可相對定位塊222向抵接輥24的一側翻轉。
[0046] 把手25上焊接有固定座26,固定座26上開設有螺紋孔,螺紋孔穿設有抵接桿27,抵接桿27的側壁設有與螺紋孔螺紋配合的螺紋。
[0047] 參照圖7和圖8,抵接桿27的一端為抵接端,抵接桿27的抵接端固定有用于抵接抵接輥24的抵接頭271,抵接桿27遠離抵接頭271的一端固定有旋帽272。
[0048] 參照圖7和圖8,固定風機22時,首先將風機22的進風端穿過安裝孔73,以使風機22上的安裝環(huán)221卡入卡槽231中,且定位塊222插接配合于定位槽232,由此實現風機22的初
步安裝固定。然后撥動把手25向抵接輥24的一側翻轉,以使抵接桿27隨著把手25同步翻轉。
當把手25轉動至抵接頭271抵觸抵接輥24時,繼續(xù)轉動把手25,抵接輥24隨著抵接桿27的翻
轉而發(fā)生轉動,此時,抵接頭271與抵接輥24之間相互抵觸的更緊密,通過抵接頭271與抵接
輥24的相互抵緊配合,由此拉緊把手25,從而使固定環(huán)能夠固定在安裝座23上。
[0049] 此外,參照圖7和圖8,把手25的自由端一體成型有插接塊30,安裝座23的側壁開設有插槽31,插接塊30可隨把手25轉動至插接配合于插槽31,且當插接塊30與插槽31插接配
合時,抵接頭271與抵接輥24緊密抵接。插槽31內還設有用于將插接塊30鎖定在插槽31內的
鎖合組件。
[0050] 具體的,鎖合組件包括開設在插槽31的槽壁的滑槽以及滑動安裝在滑槽內的滑塊32,滑槽內還安裝有第一彈簧33,第一彈簧33用于向滑塊32提供彈力,且第一彈簧33處于自
然狀態(tài)時,滑塊32的一端伸出至插槽31。
[0051] 參照圖7和圖8,插接塊30的側壁開設有鎖槽301,鎖槽301用于與滑塊32插接配合。當插接塊30插入插槽31,直至鎖槽301與滑槽對齊時,第一彈簧33在回復力的作用下驅動滑
塊32滑動至插接入鎖槽301,從而對插接塊30進行限位,使插接塊30能夠保持插接在插槽31
內。
[0052] 安裝座23的側壁開設有條形槽34,條形槽34貫通滑槽?;瑝K32的側壁設有撥塊35,撥塊35與條形槽34滑移連接,撥塊35的一端從條形槽34伸出安裝座23外,以便于工作人員
撥動撥塊35,從而解鎖插接塊30。
[0053] 本申請的實施原理為:測試風機22性能時,首先將翻轉座7翻轉至承載于承載座6上,將風機22穿過翻轉座7的安裝孔73,使風機22上的安裝環(huán)221卡接在安裝座23上的卡槽
231,同時,定位塊222與定位槽232插接配合,卡槽231與安裝環(huán)221卡接配合實現將風機22
初步固定在安裝座23上。然后轉動定位塊222上的把手25,以使把手25向抵接輥24的一側翻
轉,直至把手25上的抵接桿27的抵接頭271抵緊抵接輥24。同時,將把手25的端部的插接塊
30插入安裝座23的側壁的插槽31,通過插槽31內的鎖合組件將插接塊30鎖合固定在插槽31
內,由此限制把手25反向轉動,從而實現風機22的固定。風機22固定于安裝座23后,再通過
驅動電機17驅動翻轉座7向測試管道2的測試口3一側翻轉,以使翻轉座7閉合測試口3。
[0054] 翻轉座閉合測試口后,翻轉螺紋套,以使螺紋套帶動螺桿向翻轉座的一側翻轉,然后旋緊螺桿,以使螺桿上的抵緊塊緊密抵接翻轉座,由此將翻轉座固定于測試管道的測試
口處,從而無需工作人員重復調整風機的位置以令風機與測試管道對位,方便了測試風機
時對風機進行安裝固定操作。
[0055] 以上均為本申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請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申請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申請的保護范圍之內。
聲明:
“風機性能測試系統(tǒng)”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