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便于篩網(wǎng)更換的試驗篩,包括試驗篩操作臺(1)、固定在試驗篩操作臺(1)上端的振動托盤(2)、設置在振動托盤(2)上端的若干篩框(3)、設置在篩框(3)底部的頂蓋(4)和設置在振動托盤(2)上用于固定篩框(3)的固定裝置(5),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篩框(3)內(nèi)的篩網(wǎng)跟換結構(6),所述篩網(wǎng)跟換結構(6)包括篩網(wǎng)(7)和若干限位塊(8),所述篩網(wǎng)(7)設置在篩框(3)底部,所述限位塊(8)固定在篩框(3)底部內(nèi)壁上,所述限位塊(8)上開設有凹槽(9),所述篩網(wǎng)(7)外壁上固定有與凹槽(9)配合的若干凸塊(10),所述凹槽(9)底部開設有彈簧槽(11),所述彈簧槽(11)內(nèi)固定有彈簧一(12),所述彈簧一(12)遠離彈簧槽(11)的一端固定有卡塊(13),所述凸塊(10)上端面上開設有缺口(14)。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于篩網(wǎng)更換的試驗篩,其特征在于,所述篩網(wǎng)(7)底部固定有密封圈(15)。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便于篩網(wǎng)更換的試驗篩,其特征在于,所述篩網(wǎng)(7)上對稱固定有小型拉環(huán)(16)。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便于篩網(wǎng)更換的試驗篩,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塊(13)為棱臺狀卡塊(13),所述缺口(14)為棱臺狀缺口(14),且所述卡塊(13)和缺口(14)相適配。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便于篩網(wǎng)更換的試驗篩,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塊(10)高度等于凹槽(9)高度,所述凸塊(10)和凹槽(9)相適配。
說明書: 一種便于篩網(wǎng)更換的試驗篩技術領域[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試驗篩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便于篩網(wǎng)更換的試驗篩。背景技術[0002] 試驗篩是對物質顆粒的粒度分級、粒度檢測的工具。它是由指定機構檢驗、鑒定、認為符合約定的篩子。這是它區(qū)別于一般篩具的重要標志。
[0003] 根據(jù)中國專利CN201920356306.9的新型公開了一種便于篩網(wǎng)更換的試驗篩,包括試驗篩操作臺,所述試驗篩操作臺的上端固定連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連接有空
桿,所述空桿的側端活動連接有旋鈕一,所述空桿的上端固定連接有直桿,所述直桿的上端
固定連接有擋桿和旋鈕二,所述底座的上端活動連接有篩體,所述篩體的上端活動連接有
篩蓋,所述篩體的內(nèi)部固定連接有擋盤。該便于篩網(wǎng)更換的試驗篩,將原有的一體式試驗篩
篩體改為可拆卸并更換篩網(wǎng)的結構,在篩網(wǎng)的四周設置凹槽二,在篩體的內(nèi)部設置和凹槽
二相適配的限位凸起,使得篩網(wǎng)和篩體能夠卡合,并在限位凸起的內(nèi)部設置有連接彈簧一
的插銷,可以通過彈簧一的彈性將插銷插入篩網(wǎng)上的圓孔內(nèi),對篩網(wǎng)進行固定,操作簡單方
便。
[0004] 在上述方案中,篩網(wǎng)和試驗篩采用卡接,在篩網(wǎng)拆卸的過程,篩網(wǎng)上并沒有設計便于拿取篩網(wǎng)的結構,且在篩網(wǎng)拆卸的過程中需同時拉動多個插銷拉動篩網(wǎng)才能實現(xiàn)篩網(wǎng)的
跟換。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5]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便于篩網(wǎng)更換的試驗篩,具有可以便于篩網(wǎng)跟換的優(yōu)點。
[0006]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0007] 一種便于篩網(wǎng)更換的試驗篩,包括試驗篩操作臺、固定在試驗篩操作臺上端的振動托盤、設置在振動托盤上端的若干篩框、設置在篩框底部的頂蓋和設置在振動托盤上用
于固定篩框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篩框內(nèi)的篩網(wǎng)跟換結構,所述篩網(wǎng)跟換
結構包括篩網(wǎng)和若干限位塊,所述篩網(wǎng)設置在篩框底部,所述限位塊固定在篩框底部內(nèi)壁
上,所述限位塊上開設有凹槽,所述篩網(wǎng)外壁上固定有與凹槽配合的若干凸塊,所述凹槽底
部開設有彈簧槽,所述彈簧槽內(nèi)固定有彈簧一,所述彈簧一遠離彈簧槽的一端固定有卡塊,
所述凸塊上端面上開設有缺口。
[0008]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要進行安裝篩網(wǎng)時,將篩網(wǎng)放入篩框內(nèi),轉動篩網(wǎng),使得篩網(wǎng)上的凸塊與凹槽進行相適配,凸塊在進入凹槽的過程中,凸塊和卡塊接觸,卡塊進入彈簧
槽內(nèi),使得彈簧一被擠壓,凸塊的持續(xù)移動使得凸塊上的缺口與卡塊相對于,卡塊不在被擠
壓,彈簧一為恢復原狀,推動卡塊進入到缺口內(nèi),進而完成對篩網(wǎng)的移動限位,當要對篩網(wǎng)
進行更換時,旋轉篩網(wǎng),篩網(wǎng)帶動凸塊進行旋轉,凸塊的旋轉使缺口的一側側壁與卡塊的該
側側壁相抵觸,進而在配合下使卡塊被壓入彈簧槽內(nèi),從而件凸塊旋轉出凹槽內(nèi),實現(xiàn)了對
篩網(wǎng)的安裝與跟換。
[0009] 作為優(yōu)選,所述篩網(wǎng)底部固定有密封圈。[0010]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密封圈起到了對篩網(wǎng)和篩框連接處的密封。[0011] 作為優(yōu)選,所述篩網(wǎng)上對稱固定有小型拉環(huán)。[0012]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小型拉環(huán)便于將篩網(wǎng)取出。[0013] 作為優(yōu)選,所述凸塊高度等于凹槽高度,所述凸塊和凹槽相適配。[0014]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凸塊和凹槽的相適配使得篩網(wǎng)和篩蓋可以進行卡合。[0015] 作為優(yōu)選,所述卡塊為棱臺狀卡塊,所述缺口為棱臺狀缺口,且所述卡塊和缺口相適配。
[0016]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卡塊和缺口的相適配使得篩網(wǎng)和篩蓋進行固定,將卡塊和缺口設計為棱臺狀使在拆卸的過程中篩網(wǎng)便于取出。
附圖說明[0017] 圖1為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0018] 圖2為用于展示篩框的結構示意圖;[0019] 圖3為用于展示限位塊的位置示意圖;[0020] 圖4為用于展示限位塊的剖視圖。[0021] 附圖標記:1、試驗篩操作臺;2、振動托盤;3、篩框;4、頂蓋;5、固定裝置;6、篩網(wǎng)跟換結構;7、篩網(wǎng);8、限位塊;9、凹槽;10、凸塊;11、彈簧槽;12、彈簧一;13、卡塊;14、缺口;15、
密封圈;16、拉環(huán)。
具體實施方式[0022] 以下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該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應當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同時應當指出,對于
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
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23] 見圖1至4,一種便于篩網(wǎng)7更換的試驗篩,包括試驗篩操作臺1、固定在試驗篩操作臺1上端的振動托盤2、設置在振動托盤2上端的若干篩框3、設置在篩框3底部的頂蓋4和設
置在振動托盤2上用于固定篩框3的固定裝置5,還包括設置在篩框3內(nèi)的篩網(wǎng)7跟換結構6,
篩網(wǎng)7跟換結構6包括篩網(wǎng)7和若干限位塊8,當要啟動試驗篩時,先將篩網(wǎng)7安裝進篩框3內(nèi),
篩網(wǎng)7設置在篩框3底部,限位塊8固定在篩框3底部內(nèi)壁上,限位塊8上開設有凹槽9,篩網(wǎng)7
外壁上固定有與凹槽9配合的若干凸塊10,篩網(wǎng)7上對稱固定有小型拉環(huán)16,通過拉環(huán)16轉
動篩網(wǎng)7,篩網(wǎng)7的轉動帶動凸塊10進行轉動,凸塊10高度等于凹槽9高度,凸塊10和凹槽9相
適配,凸塊10轉動進入凹槽9內(nèi),凹槽9底部開設有彈簧槽11,彈簧槽11內(nèi)固定有彈簧一12,
彈簧一12遠離彈簧槽11的一端固定有卡塊13,凸塊10在進入凹槽9的過程中,凸塊10和卡塊
13接觸,卡塊13進入彈簧槽11內(nèi),使得彈簧一12被擠壓,凸塊10上端面上開設有缺口14,凸
塊10的持續(xù)移動使得凸塊10上的缺口14與卡塊13相對于,卡塊13不在被擠壓,彈簧一12為
恢復原狀,推動卡塊13進入到缺口14內(nèi),進而完成對篩網(wǎng)7的移動限位,篩網(wǎng)7底部固定有密
封圈15,當篩網(wǎng)7被固定后,密封圈15被擠壓緊貼在篩框3上,通過密封圈15對篩網(wǎng)7和篩框3
之間的連接進行密封,防止篩料泄漏,再將多個篩框3折疊好放在振動托盤2上,將頂蓋4安
裝到篩框3上,通過固定裝置5將篩框3進行固定,即可進行振動驗篩。
[0024] 如圖2至4,當要跟換篩網(wǎng)7時,松開固定裝置5,將篩框3取下,通過拉環(huán)16轉動篩網(wǎng)7,卡塊13為棱臺狀卡塊13,缺口14為棱臺狀缺口14,且卡塊13和缺口14相適配,凸塊10的旋
轉使缺口14的一側側壁與卡塊13的該側側壁相抵觸,進而在斜面的配合下使卡塊13被壓入
彈簧槽11內(nèi),從而件凸塊10旋轉出凹槽9內(nèi),通過拉環(huán)16將篩網(wǎng)7取下,從而實現(xiàn)了對篩網(wǎng)7
的安裝與跟換。
聲明:
“便于篩網(wǎng)更換的試驗篩”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