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攪拌裝置,具體涉及攪拌機葉片角度可調整的攪拌裝置。
背景技術:
攪拌是通過攪拌器發(fā)生某種循環(huán),使得溶液中的氣體、液體甚至懸浮的顆粒得以混合均勻。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需要通過強制對流、均勻混合的器件來實現(xiàn),即攪拌器的內部構件。攪拌器的類型有機械攪拌器、氣流攪拌器和超聲波攪拌器等,其中食品工業(yè)應用以機械攪拌機械為主,包括平漿式攪拌器、旋漿式攪拌器、渦輪式攪拌器、特種攪拌器(錨式攪拌器、鼠籠式攪拌器、行星式攪拌器)、打蛋機或調和機。
攪拌槳是攪拌器內部用于攪拌物料的器件,攪拌槳上安裝有攪拌葉片,常用的攪拌葉片是矩形葉片,現(xiàn)有的矩形攪拌葉片安裝在攪拌槳上后矩形攪拌葉片的角度固定不動,攪拌葉片的與物料的接觸面積也是固定的,很難根據(jù)物料的粘度、加量等改變攪拌葉片的角度進而改變攪拌葉片與物料的接觸面積。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目前矩形攪拌葉片安裝在攪拌槳上后攪拌葉片的角度固定,與物料接觸面積固定,不能夠根據(jù)物料的加量、粘度、攪拌難度等合理調整攪拌葉片的角度,目的在于提供攪拌機葉片角度可調整的攪拌裝置,解決上述問題。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xiàn):
攪拌機葉片角度可調整的攪拌裝置,包括豎直放置的攪拌軸,攪拌軸的外壁上設置有多個水平放置的套筒,所有套筒沿著攪拌軸軸向方向均勻分布,套筒的中心軸與攪拌軸的中心軸垂直,套筒通過轉軸連接有攪拌葉片,轉軸與套筒轉動連接,所述攪拌葉片為矩形薄片,轉軸的中心軸與攪拌葉片的長邊平行,轉軸的一端與攪拌葉片靠近套筒一側的側壁連接固定,轉軸的另一端插入進套筒內,套筒與轉軸可拆卸連接。
本實用新型改變了矩形攪拌葉片與攪拌軸的安裝結構,通過轉動轉軸就能夠改變攪拌葉片的角度,進而改變攪拌葉片與物料的接觸面積,攪拌葉片與物料接觸面主要就是攪拌葉片的前后面,攪拌葉片的前后面是以攪拌葉片的運動方向為基準而定的,攪拌葉片的前后面均與攪拌葉片與轉軸相連的側面相鄰。
當轉軸在套筒中旋轉至攪拌葉片水平放置時,攪拌葉片中長、寬組成的面為上下面;當轉軸旋轉至攪拌葉片豎直放置時,攪拌葉片中長、高組成的面為上下面;攪拌葉片以轉軸的中心軸為旋轉中心做360°旋轉。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式為:轉軸與攪拌葉片連接形成一個整體結構,將轉軸插入進套筒中,套筒與轉軸一一對應,轉軸與套筒轉動連接,轉動攪拌葉片將攪拌葉片旋轉至合適的角度后,將轉軸與套筒固定住,轉軸與套筒可采用插銷、螺栓等方式連接固定,轉軸與套筒固定住就能夠實現(xiàn)攪拌葉片的角度固定,將攪拌軸安裝在攪拌筒中,開啟電機就能夠對攪拌筒內部的物料進行攪拌。
攪拌筒中物料加量較多或是物料攪拌難度大時,需要增大攪拌葉片與物料接觸的接觸面積,需要將攪拌葉片向著豎直放置方向轉動,攪拌葉片轉動至豎直放置時,攪拌葉片與物料接觸的攪拌面積最大;物料較少,而且物料的粘度小、流動性好時,攪拌葉片向著水平位置方向旋轉,攪拌葉片水平放置時,攪拌葉片與物料的接觸面積最小,攪拌葉片與物料的接觸面積越大,攪拌葉片的旋轉阻力越大,因此,在便于快速攪拌少量物料時,不需要將攪拌葉片與物料的接觸面積調整為較大的接觸面積。攪拌軸的驅動裝置為電機,攪拌軸與攪拌筒、電機的配套使用為現(xiàn)有技術,在此不做過多闡述。
本實用新型能夠根據(jù)物料攪拌的難以程度,改變攪拌葉片的角度,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攪拌葉片角度不可調,使用受限的問題。
套筒與轉軸通過豎直放置的螺桿連接固定,螺桿從上至下豎直穿過套筒、轉軸,套筒上方的螺桿上安裝有上螺母,上螺母與套筒頂面緊密接觸,套筒下方的螺桿上安裝有下螺母,下螺母與套筒底面緊密接觸。
本實用新型采用螺桿對套筒與轉軸進行固定,套筒與轉軸上開設有相互連通并供螺桿穿過的通孔,螺桿從上至下依次穿過套筒的頂部、整個轉軸、套筒底部,螺桿對轉軸進行限位能夠阻止轉軸在豎直方向上轉動,轉軸固定不動,與轉軸相連的攪拌葉片就固定不動了,螺母旋在螺桿上,對螺桿進行上下限位,操作簡單,安裝成本低,固定性好。
套筒與轉軸內切。轉軸與套筒之間的間隙越小,固定的越牢固。
轉軸與攪拌葉片、套筒與攪拌軸均通過焊接連接。焊接連接性好,不容易斷裂。
轉軸上安裝有與轉軸同軸的擋板,轉軸插入進套筒內并沿著套筒軸向方向移動至擋板與套筒端面緊密接觸。物料在攪拌過程中容易從套筒的端口進入套筒中,影響轉軸的轉動,一旦物料在套筒與轉軸之間的間隙凝固后就相當于將轉軸固定在了套筒中,無法正常使用轉軸,擋板就用于封堵套筒的端口,避免物料進入套筒中。
擋板靠近套筒一側的板面上設置有密封墊。密封墊可采用帶有粘性的硅膠墊或是橡膠墊。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攪拌機葉片角度可調整的攪拌裝置改變了矩形攪拌葉片與攪拌軸的安裝結構,通過轉動轉軸就能夠改變攪拌葉片的角度,解決了現(xiàn)有攪拌葉片角度不可調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攪拌機葉片角度可調整的攪拌裝置通過螺桿固定套筒與轉軸操作簡單,安裝成本低,固定性好;
3、本實用新型攪拌機葉片角度可調整的攪拌裝置結構簡單,沒有改變傳統(tǒng)攪拌槳的使用方式。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攪拌葉片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套筒與轉軸固定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轉軸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及對應的零部件名稱:
1-攪拌軸,2-套筒,3-轉軸,4-攪拌葉片,5-螺桿,6-上螺母,7-下螺母,8-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實施例1
如圖1-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攪拌機葉片角度可調整的攪拌裝置,包括豎直放置的攪拌軸1,攪拌軸1的外壁上設置有多個水平放置的套筒2,所有套筒2沿著攪拌軸1軸向方向均勻分布,套筒2的中心軸與攪拌軸1的中心軸垂直,套筒2通過轉軸3連接有攪拌葉片4,轉軸3與套筒2轉動連接,所述攪拌葉片4為矩形薄片,轉軸3的中心軸與攪拌葉片4的長邊平行,轉軸3的一端與攪拌葉片4靠近套筒2一側的側壁連接固定,轉軸3的另一端插入進套筒2內,套筒2與轉軸3可拆卸連接。套筒2與轉軸3通過豎直放置的螺桿5連接固定,螺桿5從上至下豎直穿過套筒2、轉軸3,套筒2上方的螺桿5上安裝有上螺母6,上螺母6與套筒2頂面緊密接觸,套筒2下方的螺桿5上安裝有下螺母7,下螺母7與套筒2底面緊密接觸。套筒2與轉軸3內切。轉軸3與攪拌葉片4、套筒2與攪拌軸1均通過焊接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式為:轉軸與攪拌葉片連接形成一個整體結構,將轉軸插入進套筒中,套筒與轉軸一一對應,轉軸與套筒轉動連接,轉動攪拌葉片將攪拌葉片旋轉至合適的角度后,將轉軸與套筒固定住,轉軸與套筒可采用插銷、螺栓等方式連接固定,轉軸與套筒固定住就能夠實現(xiàn)攪拌葉片的角度固定,將攪拌軸安裝在攪拌筒中,開啟電機就能夠對攪拌筒內部的物料進行攪拌。
攪拌筒中物料加量較多或是物料攪拌難度大時,需要增大攪拌葉片與物料接觸的接觸面積,需要將攪拌葉片向著豎直放置方向轉動,攪拌葉片轉動至豎直放置時,攪拌葉片與物料接觸的攪拌面積最大;物料較少,而且物料的粘度小、流動性好時,攪拌葉片向著水平位置方向旋轉,攪拌葉片水平放置時,攪拌葉片與物料的接觸面積最小,攪拌葉片與物料的接觸面積越大,攪拌葉片的旋轉阻力越大,因此,在便于快速攪拌少量物料時,不需要將攪拌葉片與物料的接觸面積調整為較大的接觸面積。攪拌軸的驅動裝置為電機,攪拌軸與攪拌筒、電機的配套使用為現(xiàn)有技術,在此不做過多闡述。
本實用新型采用螺桿對套筒與轉軸進行固定,套筒與轉軸上開設有相互連通并供螺桿穿過的通孔,螺桿從上至下依次穿過套筒的頂部、整個轉軸、套筒底部,螺桿對轉軸進行限位能夠阻止轉軸在豎直方向上轉動,轉軸固定不動,與轉軸相連的攪拌葉片就固定不動了,螺母旋在螺桿上,對螺桿進行上下限位,操作簡單,安裝成本低,固定性好。
本實用新型能夠根據(jù)物料攪拌的難以程度,改變攪拌葉片的角度,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攪拌葉片角度不可調,使用受限的問題。
實施例2
基于實施例1,轉軸3上安裝有與轉軸3同軸的擋板8,轉軸3插入進套筒2內并沿著套筒2軸向方向移動至擋板8與套筒2端面緊密接觸。擋板8靠近套筒2一側的板面上設置有密封墊。
物料在攪拌過程中容易從套筒的端口進入套筒中,影響轉軸的轉動,一旦物料在套筒與轉軸之間的間隙凝固后就相當于將轉軸固定在了套筒中,無法正常使用轉軸,擋板就用于封堵套筒的端口,避免物料進入套筒中。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技術特征:
1.攪拌機葉片角度可調整的攪拌裝置,包括豎直放置的攪拌軸(1),其特征在于,攪拌軸(1)的外壁上設置有多個水平放置的套筒(2),所有套筒(2)沿著攪拌軸(1)軸向方向均勻分布,套筒(2)的中心軸與攪拌軸(1)的中心軸垂直,套筒(2)通過轉軸(3)連接有攪拌葉片(4),轉軸(3)與套筒(2)轉動連接,所述攪拌葉片(4)為矩形薄片,轉軸(3)的中心軸與攪拌葉片(4)的長邊平行,轉軸(3)的一端與攪拌葉片(4)靠近套筒(2)一側的側壁連接固定,轉軸(3)的另一端插入進套筒(2)內,套筒(2)與轉軸(3)可拆卸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攪拌機葉片角度可調整的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套筒(2)與轉軸(3)通過豎直放置的螺桿(5)連接固定,螺桿(5)從上至下豎直穿過套筒(2)、轉軸(3),套筒(2)上方的螺桿(5)上安裝有上螺母(6),上螺母(6)與套筒(2)頂面緊密接觸,套筒(2)下方的螺桿(5)上安裝有下螺母(7),下螺母(7)與套筒(2)底面緊密接觸。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攪拌機葉片角度可調整的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套筒(2)與轉軸(3)內切。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攪拌機葉片角度可調整的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轉軸(3)與攪拌葉片(4)、套筒(2)與攪拌軸(1)均通過焊接連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攪拌機葉片角度可調整的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轉軸(3)上安裝有與轉軸(3)同軸的擋板(8),轉軸(3)插入進套筒(2)內并沿著套筒(2)軸向方向移動至擋板(8)與套筒(2)端面緊密接觸。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攪拌機葉片角度可調整的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擋板(8)靠近套筒(2)一側的板面上設置有密封墊。
技術總結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攪拌機葉片角度可調整的攪拌裝置,包括豎直放置的攪拌軸,攪拌軸的外壁上設置有多個水平放置的套筒,所有套筒沿著攪拌軸軸向方向均勻分布,套筒的中心軸與攪拌軸的中心軸垂直,套筒通過轉軸連接有攪拌葉片,轉軸與套筒轉動連接,所述攪拌葉片為矩形薄片,轉軸的中心軸與攪拌葉片的長邊平行,轉軸的一端與攪拌葉片靠近套筒一側的側壁連接固定,轉軸的另一端插入進套筒內,套筒與轉軸可拆卸連接。本實用新型改變了矩形攪拌葉片與攪拌軸的安裝結構,通過轉動轉軸就能夠改變攪拌葉片的角度,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攪拌葉片角度不可調的問題。
技術研發(fā)人員:鄒斌;方文俊;張堅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攀枝花卓越釩業(y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fā)日:2020.08.18
技術公布日:2021.05.11
聲明:
“攪拌機葉片角度可調整的攪拌裝置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