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
振動篩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環(huán)保振動篩的減震機構。
背景技術:
振動篩是一種廣泛應用作物料的分級、洗滌、脫水、脫介的
篩分機械。振動篩利用振動電機激振作為振動源,使物料在篩網(wǎng)上被拋起,同時向前作直線運動,物料從
給料機均勻地進入進料口,通過多層篩網(wǎng)產(chǎn)生數(shù)種規(guī)格的篩上物、篩下物,分別從各自的出口排出,座式的振動篩的篩箱底部設置彈簧支承件減震,減小各支點動負荷,使共振區(qū)平穩(wěn)。但是現(xiàn)有技術的減震機構結構復雜,不但使得減震效果差,并且不能夠進行調(diào)節(jié),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xiàn)有的缺陷,提供一種環(huán)保振動篩的減震機構,結構簡單,操作簡便,不但可以承受不同重量,而且使得減震效果更好,為人們提供了方便,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環(huán)保振動篩的減震機構,包括支撐底座、滑動支座、加強減震座和高彈性支座,所述支撐底座包括兩個u型架,兩個u型架的上端之間設有兩個支撐軌道,每個u型架的下表面焊接有兩個支撐腳柱,每個支撐軌道上設有兩個滑動連接的滑動支座,滑動支座的上表面設有加強減震座,加強減震座的上表面設有高彈性支座。
進一步的,所述滑動支座包括與支撐軌道滑動連接的滑動座,滑動座的一側設有調(diào)節(jié)螺栓,通過滑動座可以沿支撐軌道滑動,由滑動座可以帶動加強減震座和高彈性支座移動,以此對加強減震座和高彈性支座的位置調(diào)節(jié)。
進一步的,加強減震座包括減震支座,減震支座的下表面與滑動座的上表面之間設有橡膠連接柱一,且減震支座的下表面和滑動座的上表面均設有卡槽,減震支座上的卡槽與滑動座上的卡槽相對應,且減震支座的卡槽與對應的滑動座的卡槽之間設有加強彈簧,通過加強彈簧使得裝置可以承受重量更大,通過卡槽可以根據(jù)需求安裝對應個數(shù)的加強彈簧,使得調(diào)節(jié)更方便。
進一步的,所述高彈性支座包括l型結構的連接座,連接座上均勻設有安裝通孔,連接座的下表面與減震支座的上表面之間設有橡膠連接柱二,并且連接座的下表面與減震支座的上表面之間均勻設有輕質(zhì)彈簧,而且連接座與減震支座上設有與輕質(zhì)彈簧對應的連接槽,通過連接座可以和外部設備連接,通過輕質(zhì)彈簧可以使減震效果更好,為人們提供了方便。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環(huán)保振動篩的減震機構,具有以下好處:
1、本實用新型上設置了滑動座,通過滑動座可以沿支撐軌道滑動,由滑動座可以帶動加強減震座和高彈性支座移動,以此對加強減震座和高彈性支座的位置調(diào)節(jié)。
2、本實用新型上設置了加強彈簧,通過加強彈簧使得裝置可以承受重量更大,通過卡槽可以根據(jù)需求安裝對應個數(shù)的加強彈簧,使得調(diào)節(jié)更方便,通過連接座可以和外部設備連接,通過輕質(zhì)彈簧可以使減震效果更好,為人們提供了方便,該環(huán)保振動篩的減震機構,結構簡單,操作簡便,不但可以承受不同重量,而且使得減震效果更好,為人們提供了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背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支撐底座、11支撐腳柱、12u型架、13支撐軌道、2滑動支座、21滑動座、22調(diào)節(jié)螺栓、3加強減震座、31減震支座、32加強彈簧、33橡膠連接柱一、4高彈性支座、41連接座、42橡膠連接柱二、43輕質(zhì)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環(huán)保振動篩的減震機構,包括支撐底座1、滑動支座2、加強減震座3和高彈性支座4,支撐底座1包括兩個u型架12,兩個u型架12的上端之間設有兩個支撐軌道13,每個u型架12的下表面焊接有兩個支撐腳柱11,每個支撐軌道13上設有兩個滑動連接的滑動支座2,滑動支座2的上表面設有加強減震座3,加強減震座3的上表面設有高彈性支座4,滑動支座2包括與支撐軌道13滑動連接的滑動座21,滑動座21的一側設有調(diào)節(jié)螺栓22,通過滑動座21可以沿支撐軌道13滑動,由滑動座21可以帶動加強減震座3和高彈性支座4移動,以此對加強減震座3和高彈性支座4的位置調(diào)節(jié),加強減震座3包括減震支座31,減震支座31的下表面與滑動座21的上表面之間設有橡膠連接柱一33,且減震支座31的下表面和滑動座21的上表面均設有卡槽,減震支座31上的卡槽與滑動座21上的卡槽相對應,且減震支座31的卡槽與對應的滑動座21的卡槽之間設有加強彈簧32,通過加強彈簧32使得裝置可以承受重量更大,通過卡槽可以根據(jù)需求安裝對應個數(shù)的加強彈簧32,使得調(diào)節(jié)更方便,高彈性支座4包括l型結構的連接座41,連接座41上均勻設有安裝通孔,連接座41的下表面與減震支座31的上表面之間設有橡膠連接柱二42,并且連接座41的下表面與減震支座31的上表面之間均勻設有輕質(zhì)彈簧43,而且連接座41與減震支座31上設有與輕質(zhì)彈簧43對應的連接槽,通過連接座41可以和外部設備連接,通過輕質(zhì)彈簧43可以使減震效果更好,為人們提供了方便,該環(huán)保振動篩的減震機構,結構簡單,操作簡便,不但可以承受不同重量,而且使得減震效果更好,為人們提供了方便。
在使用時:首先通過滑動座21可以沿支撐軌道13滑動,由滑動座21可以帶動加強減震座3和高彈性支座4移動,以此對加強減震座3和高彈性支座4的位置調(diào)節(jié),通過調(diào)節(jié)螺栓22可以將滑動座21固定在支撐軌道13上,通過加強彈簧32使得裝置可以承受重量更大,通過卡槽可以根據(jù)需求安裝對應個數(shù)的加強彈簧32,使得調(diào)節(jié)更方便,通過連接座41可以和外部設備連接,通過輕質(zhì)彈簧43可以使減震效果更好。
盡管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術特征:
1.一種環(huán)保振動篩的減震機構,包括支撐底座(1)、滑動支座(2)、加強減震座(3)和高彈性支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底座(1)包括兩個u型架(12),兩個u型架(12)的上端之間設有兩個支撐軌道(13),每個u型架(12)的下表面焊接有兩個支撐腳柱(11),每個支撐軌道(13)上設有兩個滑動連接的滑動支座(2),滑動支座(2)的上表面設有加強減震座(3),加強減震座(3)的上表面設有高彈性支座(4)。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環(huán)保振動篩的減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支座(2)包括與支撐軌道(13)滑動連接的滑動座(21),滑動座(21)的一側設有調(diào)節(jié)螺栓(22)。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環(huán)保振動篩的減震機構,其特征在于:加強減震座(3)包括減震支座(31),減震支座(31)的下表面與滑動座(21)的上表面之間設有橡膠連接柱一(33),且減震支座(31)的下表面和滑動座(21)的上表面均設有卡槽,減震支座(31)上的卡槽與滑動座(21)上的卡槽相對應,且減震支座(31)的卡槽與對應的滑動座(21)的卡槽之間設有加強彈簧(32)。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環(huán)保振動篩的減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彈性支座(4)包括l型結構的連接座(41),連接座(41)上均勻設有安裝通孔,連接座(41)的下表面與減震支座(31)的上表面之間設有橡膠連接柱二(42),并且連接座(41)的下表面與減震支座(31)的上表面之間均勻設有輕質(zhì)彈簧(43),而且連接座(41)與減震支座(31)上設有與輕質(zhì)彈簧(43)對應的連接槽。
技術總結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環(huán)保振動篩的減震機構,包括支撐底座、滑動支座、加強減震座和高彈性支座,所述支撐底座包括兩個U型架,兩個U型架的上端之間設有兩個支撐軌道,每個U型架的下表面焊接有兩個支撐腳柱,每個支撐軌道上設有兩個滑動連接的滑動支座,滑動支座的上表面設有加強減震座,加強減震座的上表面設有高彈性支座,通過卡槽可以根據(jù)需求安裝對應個數(shù)的加強彈簧,使得調(diào)節(jié)更方便,通過連接座可以和外部設備連接,通過輕質(zhì)彈簧可以使減震效果更好,為人們提供了方便,該環(huán)保振動篩的減震機構,結構簡單,操作簡便,不但可以承受不同重量,而且使得減震效果更好,為人們提供了方便。
技術研發(fā)人員:丁作良;秦曉勇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河南格林振動機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fā)日:2021.03.30
技術公布日:2021.05.04
聲明:
“環(huán)保振動篩的減震機構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