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三相臥式離心機的雙層轉鼓機構,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側的側壁固定連接有豎板(2),所述豎板(2)左側的側壁開設有轉動孔(3),所述轉動孔(3)內(nèi)活動套接有外轉鼓(4),所述外轉鼓(4)的兩端均伸出轉動孔(3),所述外轉鼓(4)的外壁通過軸承與轉動孔(3)的孔壁轉動連接,所述外轉鼓(4)內(nèi)活動套接有內(nèi)轉鼓(5),所述外轉鼓(4)的內(nèi)壁與內(nèi)轉鼓(5)之間設置有間隙,所述外轉鼓(4)的內(nèi)壁與內(nèi)轉鼓(5)之間設置有兩個滾珠軸承(6),所述內(nèi)轉鼓(5)的外壁開設有溢出孔(7),所述外轉鼓(4)的外壁開設有兩個出液孔(8),所述底座(1)上側的側壁固定連接有電機(9),所述電機(9)的輸出軸固定套設有主動錐齒輪(10),所述外轉鼓(4)外固定套設有與主動錐齒輪(10)相嚙合的從動錐齒輪(11)。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三相臥式離心機的雙層轉鼓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側的側壁固定連接有支撐板(12),所述支撐板(12)上側的側壁開設有U型槽(13),所述U型槽(13)相對一側的槽壁之間固定連接有同一根固定軸(14),所述固定軸(14)外活動套設有滾輪(15),所述滾輪(15)與外轉鼓(4)的外壁緊密貼合。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三相臥式離心機的雙層轉鼓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側的側壁開設有散熱孔(16),所述散熱孔(16)位于電機(9)的下方,所述底座(1)上側的側壁開設有與散熱孔(16)連通的換氣孔(17)。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三相臥式離心機的雙層轉鼓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轉鼓(4)靠近右端的外壁固定連接有活動套設于內(nèi)轉鼓(5)外的密封圈(18)。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三相臥式離心機的雙層轉鼓機構,其特征在于,位于左側的所述滾珠軸承(6)為密封軸承。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三相臥式離心機的雙層轉鼓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下表面的四角處均開設有銷孔(19)。
說明書: 一種三相臥式離心機的雙層轉鼓機構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離心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三相臥式離心機的雙層轉鼓機構。
背景技術
三相臥式離心機是一種常用的固液分離用離心機,廣泛應用于生物醫(yī)藥、食品加工、污泥處理等等領域。三相臥式離心機的轉鼓是用來對液體進行沉降的結構。
現(xiàn)有的臥式離心機采用單層的轉鼓機構,在使用時,無法對分理出的液體進行進一步精細的分離,導致離心機分離出的液體的純度較低,從而降低了離心機的離心分離效果。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臥式離心機對的單層轉鼓機構導致離心分離效果降低的問題,而提出的一種三相臥式離心機的雙層轉鼓機構。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三相臥式離心機的雙層轉鼓機構,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側的側壁固定連接有豎板,所述豎板左側的側壁開設有轉動孔,所述轉動孔內(nèi)活動套接有外轉鼓,所述外轉鼓的兩端均伸出轉動孔,所述外轉鼓的外壁通過軸承與轉動孔的孔壁轉動連接,所述外轉鼓內(nèi)活動套接有內(nèi)轉鼓,所述外轉鼓的內(nèi)壁與內(nèi)轉鼓之間設置有間隙,所述外轉鼓的內(nèi)壁與內(nèi)轉鼓之間設置有兩個滾珠軸承,所述內(nèi)轉鼓的外壁開設有溢出孔,所述外轉鼓的外壁開設有兩個出液孔,所述底座上側的側壁固定連接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固定套設有主動錐齒輪,所述外轉鼓外固定套設有與主動錐齒輪相嚙合的從動錐齒輪。
優(yōu)選的,所述底座上側的側壁固定連接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上側的側壁開設有U型槽,所述U型槽相對一側的槽壁之間固定連接有同一根固定軸,所述固定軸外活動套設有滾輪,所述滾輪與外轉鼓的外壁緊密貼合。
優(yōu)選的,所述底座上側的側壁開設有散熱孔,所述散熱孔位于電機的下方,所述底座上側的側壁開設有與散熱孔連通的換氣孔。
優(yōu)選的,所述外轉鼓靠近右端的外壁固定連接有活動套設于內(nèi)轉鼓外的密封圈。
優(yōu)選的,位于左側的所述滾珠軸承為密封軸承。
優(yōu)選的,所述底座下表面的四角處均開設有銷孔。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三相臥式離心機的雙層轉鼓機構,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該三相臥式離心機的雙層轉鼓機構,通過設置的底座、豎板、轉動孔、外轉鼓、內(nèi)轉鼓、滾珠軸承、溢出孔、出液孔、電機、主動錐齒輪和從動錐齒輪,使用時,內(nèi)轉鼓中的液體通過溢出孔流動外轉鼓中,控制電機轉動,電機的輸出軸帶動主動錐齒輪轉動,主動錐齒輪帶動從動錐齒輪轉動,從動錐齒輪帶動外轉鼓高速轉動,外轉鼓帶動內(nèi)部的液體進行高速離心,從而能夠進一步對內(nèi)轉鼓中的液體進行離心分離,有效的去除了液體中殘留的雜質(zhì),有效的提高了離心機的離心效果。
該裝置中未涉及部分均與現(xiàn)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xiàn)有技術加以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雙層轉鼓,有效的去除了液體中殘留的雜質(zhì),有效的提高了離心機的離心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三相臥式離心機的雙層轉鼓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座、2豎板、3轉動孔、4外轉鼓、5內(nèi)轉鼓、6滾珠軸承、7溢出孔、8出液孔、9電機、10主動錐齒輪、11從動錐齒輪、12支撐板、13U型槽、14固定軸、15滾輪、16散熱孔、17換氣孔、18密封圈、19銷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前”、“后”、“左”、“右”、“頂”、“底”、“內(nèi)”、“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參照圖1-2,一種三相臥式離心機的雙層轉鼓機構,包括底座1,底座1上側的側壁固定連接有豎板2,豎板2左側的側壁開設有轉動孔3,轉動孔3內(nèi)活動套接有外轉鼓4,外轉鼓4的兩端均伸出轉動孔3,外轉鼓4的外壁通過軸承與轉動孔3的孔壁轉動連接,外轉鼓4內(nèi)活動套接有內(nèi)轉鼓5,外轉鼓4的內(nèi)壁與內(nèi)轉鼓5之間設置有間隙,外轉鼓4的內(nèi)壁與內(nèi)轉鼓5之間設置有兩個滾珠軸承6,內(nèi)轉鼓5的外壁開設有溢出孔7,外轉鼓4的外壁開設有兩個出液孔8,底座1上側的側壁固定連接有電機9,電機9的輸出軸固定套設有主動錐齒輪10,外轉鼓4外固定套設有與主動錐齒輪10相嚙合的從動錐齒輪11,使用時,內(nèi)轉鼓5中的液體通過溢出孔7流動外轉鼓4中,控制電機9轉動,電機9的輸出軸帶動主動錐齒輪10轉動,主動錐齒輪10帶動從動錐齒輪11轉動,從動錐齒輪11帶動外轉鼓4高速轉動,外轉鼓4帶動內(nèi)部的液體進行高速離心,從而能夠進一步對內(nèi)轉鼓3中的液體進行離心分離,有效的去除了液體中殘留的雜質(zhì),有效的提高了離心機的離心效果。
底座1上側的側壁固定連接有支撐板12,支撐板12上側的側壁開設有U型槽13,U型槽13相對一側的槽壁之間固定連接有同一根固定軸14,固定軸14外活動套設有滾輪15,滾輪15與外轉鼓4的外壁緊密貼合,能夠?qū)ν廪D鼓4進行支撐,提高了外轉鼓4的穩(wěn)定性。
底座1上側的側壁開設有散熱孔16,散熱孔16位于電機9的下方,底座1上側的側壁開設有與散熱孔16連通的換氣孔17,提高了電機9的散熱效率。
外轉鼓4靠近右端的外壁固定連接有活動套設于內(nèi)轉鼓5外的密封圈18,密封圈能夠?qū)ν廪D鼓4與內(nèi)轉鼓3右端的間隙進行密封。
位于左側的滾珠軸承6為密封軸承,密封軸承能夠避免液體從外轉鼓4的左端泄漏。
底座1下表面的四角處均開設有銷孔19,銷孔能夠便于使用螺栓對底座1進行固定安裝,提高了安裝的便利性。
本實用新型中,使用時,內(nèi)轉鼓5中的液體通過溢出孔7流動外轉鼓4中,控制電機9轉動,電機9的輸出軸帶動主動錐齒輪10轉動,主動錐齒輪10帶動從動錐齒輪11轉動,從動錐齒輪11帶動外轉鼓4高速轉動,外轉鼓4帶動內(nèi)部的液體進行高速離心,從而能夠進一步對內(nèi)轉鼓3中的液體進行離心分離,有效的去除了液體中殘留的雜質(zhì),有效的提高了離心機的離心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nèi),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聲明:
“三相臥式離心機的雙層轉鼓機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