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履帶式輸送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板(1),所述安裝板(1)上設置有上基準板(2)和下基準板(3),所述上基準板(2)位于下基準板(3)的上方,所述上基準板(2)和下基準板(3)相對的一側面分別設置有上輸送部和下輸送部,所述安裝板(1)上設置有導軌(4),所述導軌(4)上滑動設置有滑座(5),所述滑座(5)與上基準板(2)相連接,所述安裝板(1)上通過調節(jié)軸承座(6)設置有絲桿副(7),所述絲桿副(7)上的滑套與滑座(5)相連接,所述絲桿副(7)上的絲桿上設置有手輪(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履帶式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輸送部包括上減速電機(9)和上驅動軸(10),所述上基準板(2)上對稱設置有兩個上固定軸承座(11)和兩個上張緊軸承座(12),所述上驅動軸(10)轉動設置在兩個上固定軸承座(11)之間,兩個所述上張緊軸承座(12)之間轉動設置有上從動軸(13),所述上驅動軸(10)和上從動軸(13)上分別設置有上驅動同步齒形輪(14)和上從動同步齒形輪(15),所述上驅動同步齒形輪(14)通過上同步齒形帶(16)與上從動同步齒形輪(15)傳動連接,所述上減速電機設置在上基準板(2)上,所述上減速電機(9)與上驅動軸(10)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履帶式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輸送部包括下減速電機(17)和下驅動軸(18),所述下基準板(3)下對稱設置有兩個下固定軸承座(19)和兩個下張緊軸承座(20),所述下驅動軸(18)轉動設置在兩個下固定軸承座(19)之間,兩個所述下張緊軸承座(20)之間轉動設置有下從動軸(21),所述下驅動軸(18)和下從動軸(21)下分別設置有下驅動同步齒形輪(22)和下從動同步齒形輪(23),所述下驅動同步齒形輪(22)通過下同步齒形帶(24)與下從動同步齒形輪(23)傳動連接,所述下減速電機設置在下基準板(3)上,所述下減速電機(17)與下驅動軸(18)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履帶式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輸送部中上驅動同步齒形輪(14)和上從動同步齒形輪(15)之間的間距比下輸送部中下驅動同步齒形輪(22)和下從動同步齒形輪(23)之間的間距短105mm。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履帶式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準板(3)上還對稱設置有兩個限位調整板(25),所述限位調整板(25)位于下同步齒形帶(24)的上方。
說明書: 履帶式輸送機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輸送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履帶式輸送機。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加工高性能“釹鐵硼磁性材料”自動送料系統(tǒng)五花八門,各種送料機構都存在功率輸出不穩(wěn)、導輪打滑、輸出頓挫等現象,從而不能保證加工裝備的連續(xù)式磨削,其缺點是出現工件頓挫刀痕、尺寸精度變化、效率低、批量生產CPK值可靠性差,且調整費時費力,實用性較低。
隨著
新能源汽車電機功耗小、功率大及各種通訊設備小而精的需求的不斷提高,對
稀土釹鐵硼磁性材料加工及工藝要求也越來越高。加工行業(yè)原有的送料裝置已不能滿足要求,目前更新換代在行業(yè)內已迫在眉睫。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履帶式輸送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履帶式輸送機,包括安裝板,所述安裝板上設置有上基準板和下基準板,所述上基準板位于下基準板的上方,所述上基準板和下基準板相對的一側面分別設置有上輸送部和下輸送部,所述安裝板上設置有導軌,所述導軌上滑動設置有滑座,所述滑座與上基準板相連接,所述安裝板上通過調節(jié)軸承座設置有絲桿副,所述絲桿副上的滑套與滑座相連接,所述絲桿副上的絲桿上設置有手輪。
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上輸送部包括上減速電機和上驅動軸,所述上基準板上對稱設置有兩個上固定軸承座和兩個上張緊軸承座,所述上驅動軸轉動設置在兩個上固定軸承座之間,兩個所述上張緊軸承座之間轉動設置有上從動軸,所述上驅動軸和上從動軸上分別設置有上驅動同步齒形輪和上從動同步齒形輪,所述上驅動同步齒形輪通過上同步齒形帶與上從動同步齒形輪傳動連接,所述上減速電機設置在上基準板上,所述上減速電機與上驅動軸相連接。
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下輸送部包括下減速電機和下驅動軸,所述下基準板下對稱設置有兩個下固定軸承座和兩個下張緊軸承座,所述下驅動軸轉動設置在兩個下固定軸承座之間,兩個所述下張緊軸承座之間轉動設置有下從動軸,所述下驅動軸和下從動軸下分別設置有下驅動同步齒形輪和下從動同步齒形輪,所述下驅動同步齒形輪通過下同步齒形帶與下從動同步齒形輪傳動連接,所述下減速電機設置在下基準板上,所述下減速電機與下驅動軸相連接。
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上輸送部中上驅動同步齒形輪和上從動同步齒形輪之間的間距比下輸送部中下驅動同步齒形輪和下從動同步齒形輪之間的間距短105mm。
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下基準板上還對稱設置有兩個限位調整板,所述限位調整板位于下同步齒形帶的上方。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該履帶式輸送機,通過手輪帶動絲桿副轉動,進而能夠控制滑座上下移動,進而帶動上輸送部上下移動,調節(jié)上輸送部和下輸送部之間的距離,從而解決了大工件、大加工余量在自動送料過程中因推力不足所產生的間歇進給、間斷送料問題,保證了切削加工工位的連續(xù)性,為最終產品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及CPK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該履帶式輸送機可根據不同工件的寬度隨時調整兩個限位調整板之間的距離,調整范圍在2-120mm。因其調整范圍大,兼容性強、實用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上輸送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下輸送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安裝板;2、上基準板;3、下基準板;4、導軌;5、滑座;6、調節(jié)軸承座;7、絲桿副;8、手輪;9、上減速電機;10、上驅動軸;11、上固定軸承座;12、上張緊軸承座;13、上從動軸;14、上驅動同步齒形輪;15、上從動同步齒形輪;16、上同步齒形帶;17、下減速電機;18、下驅動軸;19、下固定軸承座;20、下張緊軸承座;21、下從動軸;22、下驅動同步齒形輪;23、下從動同步齒形輪;24、下同步齒形帶;25、限位調整板。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履帶式輸送機,包括安裝板1,安裝板1上設置有上基準板2和下基準板3,上基準板2位于下基準板3的上方,上基準板2和下基準板3相對的一側面分別設置有上輸送部和下輸送部,安裝板1上設置有導軌4,導軌4上滑動設置有滑座5,滑座5與上基準板2相連接,安裝板1上通過調節(jié)軸承座6設置有絲桿副7,絲桿副7上的滑套與滑座5相連接,絲桿副7上的絲桿上設置有手輪8,轉動手輪8能夠帶動絲桿副7轉動,進而能夠帶動滑座5上下移動,進而能夠帶動上基準板2的高度,進而能夠帶動上輸送部上下移動,調節(jié)上輸送部和下輸送部之間的距離,上輸送部包括上減速電機9和上驅動軸10,上基準板2上對稱設置有兩個上固定軸承座11和兩個上張緊軸承座12,上驅動軸10轉動設置在兩個上固定軸承座11之間,兩個上張緊軸承座12之間轉動設置有上從動軸13,上驅動軸10和上從動軸13上分別設置有上驅動同步齒形輪14和上從動同步齒形輪15,上驅動同步齒形輪14通過上同步齒形帶16與上從動同步齒形輪15傳動連接,上減速電機9設置在上基準板2上,上減速電機9與上驅動軸10相連接,啟動上減速電機9帶動上驅動軸10轉動,使得上驅動軸10帶動上驅動同步齒形輪14,使得上驅動同步齒形輪14能夠帶動上同步齒形帶16傳動,下輸送部包括下減速電機17和下驅動軸18,下基準板3下對稱設置有兩個下固定軸承座19和兩個下張緊軸承座20,下驅動軸18轉動設置在兩個下固定軸承座19之間,兩個下張緊軸承座20之間轉動設置有下從動軸21,下驅動軸18和下從動軸21下分別設置有下驅動同步齒形輪22和下從動同步齒形輪23,下驅動同步齒形輪22通過下同步齒形帶24與下從動同步齒形輪23傳動連接,下減速電機17設置在下基準板3上,下減速電機17與下驅動軸18相連接,啟動下減速電機17帶動下驅動軸18轉動,使得下驅動軸18能夠帶動下驅動同步齒形輪22轉動,進而能夠帶動下同步齒形帶24傳動,使得上同步齒形帶16和下同步齒形帶24能夠對釹鐵硼磁性材料進行傳輸上輸送部中上驅動同步齒形輪14和上從動同步齒形輪15之間的間距比下輸送部中下驅動同步齒形輪22和下從動同步齒形輪23之間的間距短105mm,便于工件的自動上料。
實施例二,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下基準板3上還對稱設置有兩個限位調整板25,限位調整板25位于下同步齒形帶24的上方,限位調整板25通過安裝架安裝在下基準板3上,可根據不同工件的寬度隨時調整,調整范圍在2-120mm。因其調整范圍大,兼容性強、實用好。
聲明:
“履帶式輸送機”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