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污泥返料用帶式輸送機,包括輸送機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機底座(1)一端設有污泥加工裝置(2),所述輸送機底座(1)頂端一側設有入料斗(3),所述入料斗(3)和污泥加工裝置(2)之間設有輸送機主體(4),所述污泥加工裝置(2)頂端設有電動機(5),所述輸送機底座(1)頂端另一側開設有入料放置槽(101),所述污泥加工裝置(2)前端設有控制屏幕(201),所述控制屏幕(201)底端設有控制按鈕(202),所述控制按鈕(202)底端設有電源接口(203),所述污泥加工裝置(2)的一側設有出料管(204),所述污泥加工裝置(2)另一側開設有返料槽(205),所述返料槽(205)底端開設有入料槽,所述入料斗(3)一側開設有連接槽(302),所述連接槽(302)內(nèi)側設有入料斜板(301),所述入料斗(3)前后兩端均開設有固定孔(303)。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泥返料用帶式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屏幕(201)與污泥加工裝置(2)電性連接,所述電源接口(203)與污泥加工裝置(2)電性連接,所述控制按鈕(202)固定安裝在污泥加工裝置(2)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泥返料用帶式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斜板(301)與入料斗(3)固定連接,所述固定孔(303)內(nèi)側設有固定裝置(4041)。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泥返料用帶式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機主體(4)包括第一輸送帶(401)和第二輸送帶(402),所述第一輸送帶(401)和第二輸送帶(402)的外側設有穩(wěn)定機構(404),所述第一輸送帶(401)和第二輸送帶(402)的一端均設有固定支腿(403),所述第一輸送帶(401)和第二輸送帶(402)的內(nèi)側均設有活動轉軸(4011),所述穩(wěn)定機構(404)與入料斗(3)連接處設有固定裝置(4041),所述固定裝置(4041)通過固定孔(303)連接穩(wěn)定機構(404)和入料斗(3)。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泥返料用帶式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動機(5)的輸出端位于污泥加工裝置(2)的內(nèi)側。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泥返料用帶式輸送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污泥加工裝置(2)一側的返料斗(6)的中部設有返料凹槽(601),所述位于輸送機底座(1)頂端的第一輸送帶(401)的一端位于返料凹槽(601)的內(nèi)側。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泥返料用帶式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槽的內(nèi)側設有入料裝置(7),所述入料裝置(7)與污泥加工裝置(2)固定連接。
說明書: 一種污泥返料用帶式輸送機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輸送設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污泥返料用帶式輸送機。
背景技術
帶式輸送機是工業(yè)生產(chǎn)中常用的一種物料輸送設備,它以平穩(wěn)的輸送速率和較低的能耗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對顆粒狀及不定型物料的輸送,帶式輸送機體現(xiàn)出了突出的技術優(yōu)勢。帶式輸送機對物料的輸送是利用靜摩擦力實現(xiàn)的,無論是皮帶與輪軸之間還是皮帶與物料之間,均依靠摩擦力完成,因此在設計層面要求皮帶具有較大的摩擦系數(shù)。
污泥加工裝置能夠對污泥進行加工(破碎)和篩選,使不合格的污泥和合格的污泥分開排放,為排出污泥中的凝塊,需將篩選出的凝塊污泥再次導入污泥加工裝置再次加工,傳統(tǒng)的污泥帶式輸送機通常因設計的原因只能進行單向輸送,無法單獨完成返料工作,還需人工送回,降低了返料工作的工作效率。
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污泥返料用帶式輸送機改善現(xiàn)有缺陷,以解決只能進行單向輸送,無法單獨完成返料工作,降低了返料工作的工作效率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能夠返料的污泥返料用帶式輸送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污泥返料用帶式輸送機,包括輸送機底座,所述輸送機底座一端設有污泥加工裝置,所述輸送機底座頂端一側設有入料斗,所述入料斗和污泥加工裝置之間設有輸送機主體,所述污泥加工裝置頂端設有電動機,所述輸送機底座頂端另一側開設有入料放置槽,所述污泥加工裝置前端設有控制屏幕,所述控制屏幕底端設有控制按鈕,所述控制按鈕底端設有電源接口,所述污泥加工裝置的一側設有出料管,所述污泥加工裝置另一側開設有返料槽,所述返料槽底端開設有入料槽,所述入料斗一側開設有連接槽,所述連接槽內(nèi)側設有入料斜板,所述入料斗前后兩端均開設有固定孔。
進一步的,所述控制屏幕與污泥加工裝置電性連接,所述電源接口與污泥加工裝置電性連接,所述控制按鈕固定安裝在污泥加工裝置上。
進一步的,所述入料斜板與入料斗固定連接,所述固定孔內(nèi)側設有固定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輸送機主體包括第一輸送帶和第二輸送帶,所述第一輸送帶和第二輸送帶的外側設有穩(wěn)定機構,所述第一輸送帶和第二輸送帶的一端均設有固定支腿,所述第一輸送帶和第二輸送帶的內(nèi)側均設有活動轉軸,所述穩(wěn)定機構與入料斗連接處設有固定裝置,所述固定裝置通過固定孔連接穩(wěn)定機構和入料斗。
進一步的,所述電動機的輸出端位于污泥加工裝置的內(nèi)側。
進一步的,所述位于污泥加工裝置一側的返料斗的中部設有返料凹槽,所述位于輸送機底座頂端的第一輸送帶的一端位于返料凹槽的內(nèi)側。
進一步的,所述入料槽的內(nèi)側設有入料裝置,所述入料裝置與污泥加工裝置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和優(yōu)點:
1.本實用新型通過設有穩(wěn)定裝置,有利于位于輸送機底座頂端的穩(wěn)定機構底端與輸送機底座固定連接,且穩(wěn)定機構也與內(nèi)側的輸送機主體固定連接,可以用來穩(wěn)定污泥返料用帶式輸送機整體結構,使污泥返料用帶式輸送機在工作供電穩(wěn)定性更好。
2.本實用新型通過設有第一輸送帶和第二輸送帶,有利于材料會落到返料斗中部返料凹槽內(nèi)設有的第一輸送帶的一端,由第一輸送帶內(nèi)側設有的活動轉軸帶動第一輸送帶進行輸送,第一輸送帶會將材料送往第一輸送帶的另一端,使材料落到第二輸送帶上,落到第二輸送帶上的材料會被第二輸送帶通過位于入料放置槽內(nèi)側的入料裝置送入污泥加工裝置內(nèi)側進行再次加工,提高了返料工作的工作效率,同時使返料操作更加方便和簡潔。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輸送機主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入料斗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污泥加工裝置前端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污泥加工裝置側面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為:1、輸送機底座;101、入料放置槽;2、污泥加工裝置;201、控制屏幕;202、控制按鈕;203、電源接口;204、出料管;205、返料槽;3、入料斗;301、入料斜板;302、連接槽;303、固定孔;4、輸送機主體;401、第一輸送帶;4011、活動轉軸;402、第二輸送帶;403、固定支腿;404、穩(wěn)定機構;4041、固定裝置;5、電動機;6、返料斗;601、返料凹槽;7、入料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實施方式中記載的各結構的形態(tài)只不過是例示,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種污泥返料用帶式輸送機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實施方式中記載的各結構,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方式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參照圖1-5,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污泥返料用帶式輸送機,包括輸送機底座1,輸送機底座1一端設有污泥加工裝置2,輸送機底座1頂端一側設有入料斗3,入料斗3和污泥加工裝置2之間設有輸送機主體4,污泥加工裝置2頂端設有電動機5,污泥加工裝置2能夠對內(nèi)部的污泥進行加工并篩選的現(xiàn)有設備,加工后合格的污泥經(jīng)篩選排出,不合格的污泥向上排出;電動機5為與污泥加工裝置2適配的現(xiàn)有的驅動件,能夠驅動污泥加工裝置2的篩選機構和加工機構,輸送機底座1頂端另一側開設有入料放置槽101,污泥加工裝置2前端設有控制屏幕201,控制屏幕201底端設有控制按鈕202,控制按鈕202底端設有電源接口203,污泥加工裝置2的一側設有出料管204,污泥加工裝置2另一側開設有返料槽205,返料槽205底端開設有入料槽,入料斗3一側開設有連接槽302,連接槽302內(nèi)側設有入料斜板301,入料斗3前后兩端均開設有固定孔303。
參照圖4,控制屏幕201與污泥加工裝置2電性連接,電源接口203與污泥加工裝置2電性連接,控制按鈕202固定安裝在污泥加工裝置2上。
參照圖3,入料斜板301與入料斗3固定連接,固定孔303內(nèi)側設有固定裝置4041。
參照圖2,輸送機主體4包括第一輸送帶401和第二輸送帶402,第一輸送帶401和第二輸送帶402的外側設有穩(wěn)定機構404,第一輸送帶401和第二輸送帶402的一端均設有固定支腿403,第一輸送帶401和第二輸送帶402的內(nèi)側均設有活動轉軸4011,穩(wěn)定機構404與入料斗3連接處設有固定裝置4041,固定裝置4041通過固定孔303連接穩(wěn)定機構404和入料斗3。
使用時輸送機底座1上配置減速電機和皮帶、帶輪傳動結構以驅動上下兩側的活動轉軸4011,且上側活動轉軸4011和下側活動轉軸4011的轉動方向相反,從而帶動第一輸送帶401和第二輸送帶402反向轉動。
參照圖1,電動機5的輸出端位于污泥加工裝置2的內(nèi)側。
參照圖2和圖5,位于污泥加工裝置2一側的返料斗6的中部設有返料凹槽601,位于輸送機底座1頂端的第一輸送帶401的一端位于返料凹槽601的內(nèi)側。
參照圖4和圖5,入料槽的內(nèi)側設有入料裝置7,入料裝置7與污泥加工裝置2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工作過程中,首先檢查設備以保證設備能夠正常工作,然后通過污泥加工裝置2的前端設有的電源接口203接通電源使設備開始工作,電動機5開始工作,通過污泥加工裝置2前端設有的控制屏幕201和控制按鈕202,使位于污泥加工裝置2一側的返料槽205內(nèi)設有的返料斗6將需要返料的材料送出,送出的材料會落到返料斗6中部返料凹槽601內(nèi)設有的第一輸送帶401的一端,由第一輸送帶401內(nèi)側設有的活動轉軸4011帶動第一輸送帶401進行輸送,第一輸送帶401會將材料送往第一輸送帶401的另一端,使材料落到第二輸送帶402上,落到第二輸送帶402上的材料會被第二輸送帶402通過位于入料放置槽101內(nèi)側的入料裝置7送入污泥加工裝置2內(nèi)側進行再次加工,加工后合格的材料會從污泥加工裝置2一側的出料管204送出,位于輸送機主體4一端的入料斗3通過固定裝置4041將固定孔303與穩(wěn)定機構404固定連接,工作人員可通過入料斗3內(nèi)側設有的入料斜板301將材料放入,使材料通過入料斗3內(nèi)側開設的連接槽302落到第二輸送帶402上,由第二輸送帶402送入進行加工,位于輸送機底座1頂端的穩(wěn)定機構404用來穩(wěn)定污泥返料用帶式輸送機整體結構,而位于穩(wěn)定機構404一端的固定支腿403則用來支撐第一輸送帶401和第二輸送帶402,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提高了返料工作的工作效率,同時使返料操作更加方便和簡潔。
最后應說明的幾點是:首先,在本申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可以是機械連接或電連接,也可以是兩個元件內(nèi)部的連通,可以是直接相連,“上”、“下”、“左”、“右”等僅用于表示相對位置關系,當被描述對象的絕對位置改變,則相對位置關系可能發(fā)生改變;
其次:本實用新型公開實施例附圖中,只涉及到與本公開實施例涉及到的結構,其他結構可參考通常設計,在不沖突情況下,本實用新型同一實施例及不同實施例可以相互組合;
最后: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聲明:
“污泥返料用帶式輸送機”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