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防塵帶式輸送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箱體(1),所述下箱體(1)的內(nèi)部設置有用于供水進行放置的第一空腔(2)以及第二空腔(3),所述第二空腔(3)的頂端設置有開口(4),所述下箱體(1)的上端面的各個頂角處均固定連接有立柱(5);
上箱體(6),所述上箱體(6)平行并排設置在所述下箱體(1)的上方,并且所述上箱體(6)的下端面的各個頂角處分別與各個所述立柱(5)一一對應連接;
傳送裝置,所述傳送裝置設置在所述上箱體(6)與所述下箱體(1)之間,并且所述傳送裝置能夠沿著所述下箱體(1)的長度方向進行傳送;
除塵裝置,所述第二空腔(3)的所述開口(4)處以及與所述開口(4)相對應的所述上箱體(6)上均設置有所述除塵裝置,并且所述除塵裝置通過管道(7)與所述第一空腔(2)相連通;
吹干裝置,所述吹干裝置設置在所述上箱體(6)上,并且所述吹干裝置位于所述第一空腔(2)的上方。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塵帶式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送裝置包括電機(8)、與所述電機(8)的輸出軸傳動連接的第一輥軸(9)、與所述第一輥軸(9)平行間隔設置的第二輥軸(10)以及連接在所述第一輥軸(9)與所述第二輥軸(10)之間的傳送帶(11),所述第一輥軸(9)的兩端通過軸承可轉動的固定在靠近所述除塵裝置的兩個所述立柱(5)上,所述第二輥軸(10)的兩端通過軸承可轉動的固定在靠近所述吹干裝置的兩個所述立柱(5)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塵帶式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塵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一空腔(2)內(nèi)部的潛水泵、固定在所述上箱體(6)以及所述下箱體(1)上的噴水管(12)以及間隔并排設置在所述噴水管(12)上的噴頭(13),所述潛水泵的進水口與所述第一空腔(2)相連通,所述潛水泵的出水口通過所述管道(7)與所述噴水管(12)相連通。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塵帶式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干裝置包括貫穿所述上箱體(6)的防護罩(14)、設置在所述防護罩(14)內(nèi)部的多根吹氣管(15)以及與各根所述吹氣管(15)一一對應連接的吹氣頭(16),所述防護罩(14)與所述上箱體(6)固定連接,所述吹氣管(15)在靠近所述傳送帶(11)的一端與所述吹氣頭(16)固定連通,所述吹氣管(15)的另一端與外接氣源固定連通。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塵帶式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送帶(11)上設置有多個用于供水流進行通過的通孔。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塵帶式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2)的頂壁上設置有進液口(17)。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塵帶式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腔(3)的底側壁上設置有出液口(18)。
8.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防塵帶式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形狀為圓形。
說明書: 防塵帶式輸送機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輸送機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防塵帶式輸送機。
背景技術
帶式輸送機自1795年被發(fā)明以來,經(jīng)過200多年的發(fā)展,已被電力、冶金、煤炭、化工、礦山、港口等各行各業(yè)廣泛采用,特別是第三次工業(yè)技術革命后
新材料、新技術的采用,帶式輸送機的發(fā)展步入了一個新紀元。當今,無論從輸入量、運距、經(jīng)濟效益等各方面來衡量,它已經(jīng)可以同火車、汽車運輸相抗衡,成為各國爭先發(fā)展的行業(yè)。
目前,傳統(tǒng)的輸送機在輸送一些灰塵比較大的物品時,會導致物品在輸送的過程中產(chǎn)生大量的灰塵,影響了工作環(huán)境,同時參與運輸?shù)墓ぷ魅藛T長期在這樣的工作環(huán)境進行作業(yè),工作人員會吸入大量的粉塵,粉塵會對工作人員的肺部以及呼吸道造成了傷害,影響了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
因此,如何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輸送機在傳送物品的過程中無法實現(xiàn)防塵的問題,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要解決的重要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防塵帶式輸送機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輸送機在傳送物品的過程中無法實現(xiàn)防塵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諸多技術方案中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能產(chǎn)生的諸多技術效果詳見下文闡述。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防塵帶式輸送機,包括:
下箱體,所述下箱體的內(nèi)部設置有用于供水進行放置的第一空腔以及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頂端設置有開口,所述下箱體的上端面的各個頂角處均固定連接有立柱;
上箱體,所述上箱體平行并排設置在所述下箱體的上方,并且所述上箱體的下端面的各個頂角處分別與各個所述立柱一一對應連接;
傳送裝置,所述傳送裝置設置在所述上箱體與所述下箱體之間,并且所述傳送裝置能夠沿著所述下箱體的長度方向進行傳送;
除塵裝置,所述第二空腔的所述開口處以及與所述開口相對應的所述上箱體上均設置有所述除塵裝置,并且所述除塵裝置通過管道與所述第一空腔相連通;
吹干裝置,所述吹干裝置設置在所述上箱體上,并且所述吹干裝置位于所述第一空腔的上方。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的,所述傳送裝置包括電機、與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傳動連接的第一輥軸、與所述第一輥軸平行間隔設置的第二輥軸以及連接在所述第一輥軸與所述第二輥軸之間的傳送帶,所述第一輥軸的兩端通過軸承可轉動的固定在靠近所述除塵裝置的兩個所述立柱上,所述第二輥軸的兩端通過軸承可轉動的固定在靠近所述吹干裝置的兩個所述立柱上。
進一步的,所述除塵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內(nèi)部的潛水泵、固定在所述上箱體以及所述下箱體上的噴水管以及間隔并排設置在所述噴水管上的噴頭,所述潛水泵的進水口與所述第一空腔相連通,所述潛水泵的出水口通過所述管道與所述噴水管相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吹干裝置包括貫穿所述上箱體的防護罩、設置在所述防護罩內(nèi)部的多根吹氣管以及與各根所述吹氣管一一對應連接的吹氣頭,所述防護罩與所述上箱體固定連接,所述吹氣管在靠近所述傳送帶的一端與所述吹氣頭固定連通,所述吹氣管的另一端與外接氣源固定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傳送帶上設置有多個用于供水流進行通過的通孔。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空腔的頂壁上設置有進液口。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空腔的底側壁上設置有出液口。
進一步的,所述通孔的形狀為圓形。
本申請?zhí)峁┑募夹g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中,防塵帶式輸送機,包括下箱體、上箱體、傳送裝置、除塵裝置以及吹干裝置,下箱體的內(nèi)部設置有用于供水進行放置的第一空腔以及第二空腔,第二空腔的頂端設置有開口,下箱體的上端面的各個頂角處均固定連接有立柱,上箱體平行并排設置在下箱體的上方,并且上箱體的下端面的各個頂角處分別與各個所述立柱一一對應連接,傳送裝置設置在上箱體與下箱體之間,并且傳送裝置能夠沿著下箱體的長度方向進行傳送,第二空腔的開口處以及與開口相對應的上箱體上均設置有除塵裝置,并且除塵裝置通過管道與第一空腔相連通,吹干裝置設置在上箱體上,并且吹干裝置位于第一空腔的上方。如此設置,將物品放置在運行的傳送裝置上,傳送裝置帶動物品沿著下箱體的長度方向進行移動,使物品依次經(jīng)過除塵裝置以及吹干裝置,當物品經(jīng)過除塵裝置所覆蓋的區(qū)域內(nèi)時,除塵裝置將第一空腔內(nèi)的清水噴灑到物品上,對物品的表面進行沖洗,沖洗過物品的污水通過開口落入至第二空腔內(nèi),由于物品上的粉塵伴隨著清水一起流入到第二空腔內(nèi),能夠有效地避免物品在輸送的過程中產(chǎn)生大量灰塵的現(xiàn)象,保證輸送機在工作過程中良好的環(huán)境。當清洗之后的物品經(jīng)過吹干裝置所覆蓋的區(qū)域內(nèi)時,吹干裝置能夠將物品殘留的清水進行吹干,確保被輸送物品的清潔程度;從而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輸送機在傳送物品的過程中無法實現(xiàn)防塵的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防塵帶式輸送機整體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下箱體;2、第一空腔;3、第二空腔;4、開口;5、立柱;6、上箱體;7、管道;8、電機;9、第一輥軸;10、第二輥軸;11、傳送帶;12、噴水管;13、噴頭;14、防護罩;15、吹氣管;16、吹氣頭;17、進液口;18、出液口。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方式,都屬于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范圍。
本具體實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防塵帶式輸送機;從而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輸送機在傳送物品的過程中無法實現(xiàn)防塵的問題。
以下,參照附圖對實施例進行說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實施例不對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實用新型內(nèi)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實施例所表示的構成的全部內(nèi)容不限于作為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所必需的。
請參閱圖1,本實施例提供了防塵帶式輸送機,包括下箱體1、上箱體6、傳送裝置、除塵裝置以及吹干裝置,下箱體1的內(nèi)部設置有用于供水進行放置的第一空腔2以及第二空腔3,第二空腔3的頂端設置有開口4,下箱體1的上端面的各個頂角處均固定連接有立柱5,上箱體6平行并排設置在下箱體1的上方,并且上箱體6的下端面的各個頂角處分別與各個所述立柱5一一對應連接,傳送裝置設置在上箱體6與下箱體1之間,并且傳送裝置能夠沿著下箱體1的長度方向進行傳送,第二空腔3的開口4處以及與開口4相對應的上箱體6上均設置有除塵裝置,并且除塵裝置通過管道7與第一空腔2相連通,吹干裝置設置在上箱體6上,并且吹干裝置位于第一空腔2的上方。
如此設置,將物品放置在運行的傳送裝置上,傳送裝置帶動物品沿著下箱體1的長度方向進行移動,使物品依次經(jīng)過除塵裝置以及吹干裝置,當物品經(jīng)過除塵裝置所覆蓋的區(qū)域內(nèi)時,除塵裝置將第一空腔2內(nèi)的清水噴灑到物品上,對物品的表面進行沖洗,沖洗過物品的污水通過開口4落入至第二空腔3內(nèi),由于物品上的粉塵伴隨著清水一起流入到第二空腔3內(nèi),能夠有效地避免物品在輸送的過程中產(chǎn)生大量灰塵的現(xiàn)象,保證輸送機在工作過程中良好的環(huán)境。當清洗之后的物品經(jīng)過吹干裝置所覆蓋的區(qū)域內(nèi)時,吹干裝置能夠將物品殘留的清水進行吹干,確保被輸送物品的清潔程度;從而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輸送機在傳送物品的過程中無法實現(xiàn)防塵的問題。
作為可選的實施方式,傳送裝置包括電機8、第一輥軸9、第二輥軸10以及傳送帶11,電機8的輸出軸與第一輥軸9的一端通過聯(lián)軸器傳動連接,第二輥軸10與第一輥軸9平行間隔設置,傳送帶11分別與第一輥軸9以及第二輥軸10進行滑動連接,第一輥軸9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可轉動的固定在靠近除塵裝置的兩個立柱5上,第二輥軸10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可轉動的固定在靠近吹干裝置的兩個立柱5上,傳送帶11可以根據(jù)具體的使用環(huán)境進行設定,比如傳送帶11可以為金屬網(wǎng),也可以為樹脂材質的編織網(wǎng),本實施例中傳送帶11優(yōu)選為橡膠材質的皮帶,并且傳送帶11上設置有多個用于供清水進行通過的通孔,通孔的形狀可以根據(jù)具體的使用環(huán)境進行設定,本實施例中通孔的形狀優(yōu)選為圓形。如此設置,當電機8啟動后,電機8的輸出軸帶動第一輥軸9進行轉動,第一輥軸9通過傳送帶11又帶動第二輥軸10進行轉動,從而實現(xiàn)了傳送的功能。由于傳送帶11上放置有物品,除塵裝置需要將清水噴射到傳送帶11上的物品上,傳送帶11下方的除塵裝置噴射出來的清水能夠通過通孔噴射到物品的下端面,對物品的下端面進行沖洗除塵,傳送帶11上方的除塵裝置噴射出來的清水直接噴射到物品的上端面,對物品的上端面進行沖洗除塵,且沖洗過物品的清水通過傳送帶11上的通孔又落入至第二空腔3內(nèi),第二空腔3對沖洗過物品之后的清水進行收集。
作為可選的實施方式,除塵裝置包括潛水泵、噴水管12以及噴頭13,潛水泵放置在第一空腔2內(nèi)的清水中,第二空腔3開口4處的相對的兩個側壁上焊接有多根噴水管12,上箱體6在與開口4相對應的位置處也焊接有多根噴水管12,并且上箱體6上的噴水管12與下箱體1開口4處的噴水管12一一對應設置,各根噴水管12上均間隔并排設置有多個噴頭13,潛水泵的進水口與第一空腔2相連通,潛水泵的出水口通過管道7與各根噴水管12相連通。如此設置,潛水泵能夠將第一空腔2內(nèi)的清水通過管道7泵入至各根噴水管12內(nèi),然后再通過各個噴頭13將噴水管12內(nèi)的清水噴射出來,上箱體6以及下箱體1均設置有除塵裝置,如此能夠實現(xiàn)對傳送帶11上的物品的上下端面均進行清洗除塵。
更具體的實施方式,吹干裝置包括防護罩14、吹氣管15以及吹氣頭16,防護罩14沿著上箱體6的高度方向將其貫穿,并且防護罩14與上箱體6通過焊接進行固定,防護罩14的內(nèi)部卡接固定有多根吹氣管15,每根吹氣管15在靠近傳送帶11的一端均一一對應固定連通有吹氣頭16,吹氣管15的另一端通過氣源接頭與外接氣源線固定連通。如此設置,氣源提供的氣流經(jīng)過吹氣管15最后由吹氣頭16噴出,吹氣頭16能夠將壓縮空氣轉化成致密的氣流,從而使吹氣頭16噴出來的氣流能夠將物品上的清水快速吹干。
作為可選的實施方式,第一空腔2的頂壁上設置有進液口17,第二空腔3的底側壁上設置有出液口18,并且進液口17以及出液口18均設置有蓋子。如此設置,工作人員通過進液口17將清水放入到第一空腔2內(nèi),當除塵裝置噴射出來的清水對物品的表面沖洗后又流入到第二空腔3內(nèi),第二空腔3內(nèi)部的沖洗液通過出液口18能夠排到下箱體1的外部。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nèi)”、“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nèi),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grab_file/image/20231115/111414_1212.gif)
聲明:
“防塵帶式輸送機”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