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立式動態(tài)大流量研磨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置有旋轉主軸,所述旋轉主軸設置成中空狀,所述旋轉主軸上設置有排料管,所述機架的下方設置有研磨桶,所述研磨桶內設置有中空設計的裝配骨架,所述旋轉主軸的下端與所述裝配骨架連接,所述裝配骨架上間隔設置有轉子板,位于所述裝配骨架上端部分的相鄰所述轉子板之間設置有轉子隔板,位于所述裝配骨架下端部分的相鄰所述轉子板之間設置有分離板,相鄰所述分離板之間設置有墊圈,所述裝配骨架上在安裝有所述分離板處設置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與所述裝配骨架內部連通,所述裝配骨架內部與所述排料管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式動態(tài)大流量研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桶的內壁設置有第一研磨板,所述轉子板上設置有第二研磨板,所述第一研磨板與所述第二研磨板相間平行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式動態(tài)大流量研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設置有進料管,所述進料管與所述研磨桶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式動態(tài)大流量研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裝配骨架的外壁形成有半圓形凸起的限位柱,所述轉子板、轉子隔板以及分離板的內壁均設置有與所述限位柱形狀匹配的凹槽位,所述轉子板、轉子隔板以及分離板穿套安裝在所述限位柱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式動態(tài)大流量研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離板中設置有連接孔,所述連接孔中連接有連接軸,所述墊圈穿套在所述連接軸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式動態(tài)大流量研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桶包括內壁以及外壁,所述內壁與所述外壁之間設置有冷卻水夾層,所述冷卻水夾層連接有進水管以及出水管。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立式動態(tài)大流量研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上設置有漏液觀察管,所述機架上設置有機械密封腔體,所述漏液觀察管與所述機械密封腔體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式動態(tài)大流量研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口設置成傾斜狀,傾斜方向與所述旋轉主軸的轉向對應,所述入料口環(huán)狀設置在所述裝配骨架的四周。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式動態(tài)大流量研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上設置軸承,所述旋轉主軸連接在所述軸承上,所述旋轉主軸上設置有帶輪,所述排料管上設置有旋轉接頭。
說明書: 一種立式動態(tài)大流量研磨機技術領域[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研磨機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立式動態(tài)大流量研磨機。背景技術[0002] 研磨機是一種對物料進行分散、剪切、破碎的加工設備,通常由進料管將物料輸送至研磨機腔體內,通過研磨轉子帶動研磨球高速運動,研磨球之間相互擠壓、剪切使物料粒
徑變細,最后通過分離器將已經研磨好的物料與未研磨完成的物料和研磨球分離,使研磨
完成的物料輸出。
[0003] 傳統(tǒng)研磨機上的研磨轉子都是采用陶瓷材料制作而成,而大件陶瓷結構件的燒結成型很困難,而且造價成本非常高,容易有隱形裂紋跟燒結不透的隱患,給后期的售后維護
和成本也帶來了較大挑戰(zhàn),往往局部發(fā)現缺損則需要整個更換,使用成本高,另外,分離器
往往在前期就根據所要篩選研磨球大小進行選型,選型不匹配則需要更換,增加運行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缺點,提供一種立式動態(tài)大流量研磨機,具有提高燒結率、利于后期的使用維護以及降低成本的特點,并且能靈活設定分離縫隙大小,兼容
性好。
[0005]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0006] 一種立式動態(tài)大流量研磨機,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置有旋轉主軸,所述旋轉主軸設置成中空狀,所述旋轉主軸設置有排料管,所述機架的下方設置有研磨桶,所述研磨桶
內設置有中空設計的裝配骨架,所述旋轉主軸的下端與所述裝配骨架連接,所述裝配骨架
上間隔設置有轉子板,位于所述裝配骨架上端部分的相鄰所述轉子板之間設置有轉子隔
板,位于所述裝配骨架下端部分的相鄰所述轉子板之間設置有分離板,相鄰所述分離板之
間設置有墊圈,所述裝配骨架上在安裝有所述分離板處設置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與所述
裝配骨架內部連通,所述裝配骨架內部與所述排料管連通。
[0007] 優(yōu)選地,所述研磨桶的內壁設置有第一研磨板,所述轉子板上設置有第二研磨板,所述第一研磨板與所述第二研磨板相間平行設置。
[0008] 優(yōu)選地,所述機架設置有進料管,所述進料管與所述研磨桶連通。[0009] 優(yōu)選地,所述裝配骨架的外壁形成有半圓形凸起的限位柱,所述轉子板、轉子隔板以及分離板的內壁均設置有與所述限位柱形狀匹配的凹槽位,所述轉子板、轉子隔板以及
分離板穿套安裝在所述限位柱上。
[0010] 優(yōu)選地,所述分離板中設置有連接孔,所述連接孔中連接有連接軸,所述墊圈穿套在所述連接軸上。
[0011] 優(yōu)選地,所述研磨桶包括內壁以及外壁,所述內壁與所述外壁之間設置有冷卻水夾層,所述冷卻水夾層連接有進水管以及出水管。
[0012] 優(yōu)選地,所述漏液觀察管設置在機架上,所述機架上設置有機械密封腔體,所述漏液觀察管與所述機械密封腔體連通。
[0013] 優(yōu)選地,所述入料口設置成傾斜狀,傾斜方向與所述旋轉主軸的轉向對應,所述入料口環(huán)狀設置在所述裝配骨架的四周。
[0014] 優(yōu)選地,所述機架上設置軸承,所述旋轉主軸連接在所述軸承上,所述旋轉主軸上設置有帶輪,所述排料管上設置有旋轉接頭。
[0015]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6] 本設計中作為研磨結構的轉子板以及作為分離器的分離板均是采用獨立片狀的方式形成,與傳統(tǒng)方式相比,結構小巧,提高燒結率,也利于后期的使用維護,哪片轉子板或
分離板磨損嚴重就單獨更換哪片,不需要整體更換,降低成本,另外,相鄰分離板之間設置
有墊圈,相鄰分離板之間的距離是由墊圈的厚度決定,從而決定分離縫隙,隨時可以變換,
降低前期縫隙選型錯誤的成本,傳統(tǒng)使用的立式砂磨機分離篩網是內置于轉子內部,但本
設計的這種結構裝配骨架外表就是分離器所以過流面積要大的多,旋轉主軸帶動旋轉,實
現動態(tài)分離,防止大顆粒物料或者碎球卡死在分離縫隙上,入料口設置成傾斜狀,傾斜方向
與旋轉主軸的轉向對應,分離縫隙與入料口的斜口結合,保證大流量而且出料順暢。
附圖說明[0017] 圖1是立式動態(tài)大流量研磨機的總體結構圖;[0018] 圖2是裝配骨架的結構示意圖;[0019] 圖3是轉子板的俯視圖;[0020] 圖4是轉子隔板的俯視圖;[0021] 圖5是分離板的俯視圖;[0022] 圖6是裝配骨架的剖切圖;[0023] 圖7是分離板安裝在裝配骨架上的結構示意圖。[0024] 圖中:1?機架,2?旋轉主軸,3?排料管,4?研磨桶,41?第一研磨板,42?內壁,43?外壁,5?裝配骨架,51?限位柱,6?轉子板,61?第二研磨板,7?轉子隔板,8?分離板,81?連接孔,
9?墊圈,10?入料口,11?進料管,12?凹槽位,13?連接軸,14?冷卻水夾層,15?進水管,16?出
水管,17?漏液觀察管,18?軸承,19?帶輪,20?旋轉接頭,21?機械密封腔體。
具體實施方式[0025]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yōu)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6] 如圖1至圖7所示,一種立式動態(tài)大流量研磨機,包括機架1,機架1上設置有旋轉主軸2,機架1上設置軸承18,旋轉主軸2連接在軸承18上,旋轉主軸2上設置有帶輪19,通過在
帶輪19上安裝皮帶與外部電機連接,外部電機通過皮帶驅動帶輪19轉動,從而帶動旋轉主
軸2轉動,旋轉主軸2設置成中空狀,旋轉主軸2上設置有排料管3,被研磨分離后的物料沿著
旋轉主軸2的中空處、排料管3排放至外界設備進行回收,排料管3上設置有旋轉接頭20,旋
轉接頭20用于連接旋轉主軸2與排料管3,旋轉接頭20的作用是令排料管3不會跟隨旋轉主
軸2的轉動而發(fā)生轉動,是一種旋轉的機械密封部件,旋轉接頭20是現有技術,此處不作贅
述。
[0027] 機架1的下方設置有研磨桶4,研磨桶4內設置有中空設計的裝配骨架5,旋轉主軸2的下端采用螺栓連接的方式與裝配骨架5連接固定,裝配骨架5上間隔設置有轉子板6,位于
裝配骨架5上端部分的相鄰轉子板6之間設置有轉子隔板7,從而裝配骨架5上端部分形成轉
子結構,與傳統(tǒng)研磨機的轉子結構功能相同,位于裝配骨架5下端部分的相鄰轉子板6之間
設置有分離板8,相鄰分離板8之間設置有墊圈9,從而裝配骨架5下端部分形成分離器結構,
與傳統(tǒng)研磨機的分離器結構功能相同,墊圈9是圓環(huán)狀,可根據實際采用不同厚度的墊圈9
安裝在分離板8之間,從而達到設定該分離器結構縫隙大小的目的,結合圖2至圖7可知,轉
子板6、轉子隔板7、分離板8以及墊圈9均是通過穿套的方式安裝在裝配骨架5,并且相互間
是獨立的,制造工藝簡單,能單獨維護替換,不用整體報廢,裝配骨架5的外壁形成有半圓形
凸起的限位柱51,轉子板6、轉子隔板7以及分離板8的內壁均設置有與限位柱51形狀匹配的
凹槽位12,限位柱51與凹槽位12配套使用令轉子板6、轉子隔板7以及分離板8穿套安裝在限
位柱51上,轉子板6、轉子隔板7以及分離板8不會與裝配骨架5之間發(fā)生相互轉動,穩(wěn)定性
好。在實際使用中,當轉子板6、轉子隔板7以及分離板8在裝配骨架5上安裝好后,還會在裝
配骨架5的上、下面安裝端板,并通過螺栓將端板鎖定在裝配骨架5的上、下面,從而令轉子
板6、轉子隔板7、分離板8以及裝配骨架5軸向固定。結合圖5與圖7,分離板8中設置有連接孔
81,墊圈9是安裝在連接孔81的位置,當若干塊分離板8疊加好后,通過在連接孔81中插入連
接軸13,墊圈9也穿套在連接軸13上,從而達到設定該分離結構縫隙大小的作用。
[0028] 裝配骨架5上在安裝有分離板8處設置有入料口10,裝配骨架5中在入料口10的上方位置是用于安裝轉子板6,入料口10與裝配骨架5內部連通,如圖6所示,入料口10設置成
傾斜狀,傾斜方向與旋轉主軸2的轉向對應,以圖6為例,該旋轉主軸2的轉向是順時針轉向,
此設計有利于保證大流量而且出料順暢,入料口10環(huán)狀設置在裝配骨架5的四周,有助于增
大出料流量。裝配骨架5內部與排料管3連通,研磨桶4的內壁設置有第一研磨板41,轉子板6
上設置有第二研磨板61,第一研磨板41與第二研磨板61相間平行設置,相互不造成干擾,機
架1設置有進料管11,進料管11與研磨桶4連通,外部物料通過進料管11進入到研磨桶4內部
進行研磨,研磨桶4包括內壁42以及外壁43,內壁42與外壁43之間設置有冷卻水夾層14,冷
卻水夾層14連接有進水管15以及出水管16,通過進水管15注入冷卻水進入冷卻水夾層14,
能對研磨桶4進行降溫,熱交換后的冷卻水通過出水管16排出,漏液觀察管17設置在機架1
上,機架1上設置有機械密封腔體21,漏液觀察管17與機械密封腔體21連通,用于檢查機械
密封的安全工作狀態(tài)。
[0029] 本立式動態(tài)大流量研磨機的工作原理是,旋轉主軸2轉動帶動裝配骨架5轉動,即帶動轉子板6以及分離板8轉動,物料經進料管11進入到研磨桶4內部,在轉子板6的第二研
磨板61與研磨桶4的第一研磨板41的作用下分散與強力剪切,合格物料會經由相鄰分離板8
之間的縫隙進入到裝配骨架5內部,并最終通過旋轉主軸2的中空處、排料管3而排放至桶體
外進行收集。
[0030]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
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
換,但是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
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聲明:
“立式動態(tài)大流量研磨機”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