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連接的廢液焚燒組件、余熱回收利用組件以及煙氣凈化組件,所述廢液焚燒組件包括廢溶劑儲罐以及廢液儲罐,所述廢溶劑儲罐與所述廢液儲罐均與立式焚燒爐的進料端連接,所述立式焚燒爐的進料端還與一空壓機相連,所述立式焚燒爐的出料端與所述余熱回收利用組件的進料端相連;
所述余熱回收利用組件包括相互連接的余熱鍋爐以及急冷塔,所述煙氣凈化組件包括依次連接的布袋
除塵器、脫酸塔以及煙囪;
所述立式焚燒爐用于將所述廢溶劑儲罐以及所述廢液儲罐輸入的廢溶劑與廢液進行混合焚燒處理以將處理得到的廢氣送入至所述余熱回收利用組件,所述煙氣凈化組件用于將經(jīng)所述余熱回收利用組件冷卻后的廢氣進行凈化處理。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廢溶劑儲罐與所述立式焚燒爐之間設有一廢溶劑噴槍,在所述廢液儲罐與所述立式焚燒爐之間設有輸送系統(tǒng)和一廢液噴槍,所述立式焚燒爐的進料端設有一送風機。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熱鍋爐的進料端與所述立式焚燒爐的出料端相連,所述急冷塔與所述布袋除塵器相連。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脫酸塔的進料端設有一引風機,所述引風機的進氣端與所述布袋除塵器相連通。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煙氣凈化組件還包括一堿液儲罐,所述堿液儲罐通過堿液噴槍與所述脫酸塔的進料端連接,所述脫酸塔的出料端與所述煙囪的進料端相連接。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還包括一氨水儲罐,所述氨水儲罐通過氨水噴槍與所述立式焚燒爐的進料端相連通。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還包括一工藝水罐,所述工藝水罐通過一高壓噴槍與所述脫酸塔的進料端相連接。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還包括一渣池,所述渣池的進料端與所述立式焚燒爐的出料端相連通,在所述渣池的一側設有一沖刷器。
說明書: 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技術領域[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廢液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背景技術[0002] 隨著各種新型的化工產(chǎn)品被應用到各行各業(yè),我國化學工業(yè)也呈現(xiàn)出快速發(fā)展的趨勢,特別是電鍍、醫(yī)藥、化工、印染等重污染工業(yè)中,在提高產(chǎn)品質(zhì)量和品質(zhì)的同時也給環(huán)
境帶來了日益嚴重的污染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工業(yè)廢水、廢氣、廢渣給環(huán)境帶來的傷
害。
[0003] 工業(yè)廢水是指工業(yè)生產(chǎn)過程中產(chǎn)生的污水、廢液、和廢水,其中隨水一起混合有工業(yè)生產(chǎn)用料、中間產(chǎn)物和產(chǎn)品以及生產(chǎn)過程中產(chǎn)生的污染物。工業(yè)廢水的種類和數(shù)量也同
時伴隨著工業(yè)不斷迅速發(fā)展呈現(xiàn)出迅猛增加的趨勢,因此對水體的污染也日趨廣泛和嚴
重,與此同時加上人們對環(huán)境保護要求越來越高。對于高含鹽廢液的處理,現(xiàn)有處理方法從
經(jīng)濟和技術兩方面均沒有較好的效果,而導致該類廢液的處理一度成為一個較為棘手的環(huán)
保問題,從而導致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
[0004] 因此如何設計一套全能、高效、凈化效果合理且環(huán)保的廢液焚燒裝置一直是廢液處理技術領域需要研究和優(yōu)化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5] 基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領域中廢液焚燒,廢溶劑與廢液無法進行集中環(huán)保處理的問題。
[0006]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其中,包括依次連接的廢液焚燒組件、余熱回收利用組件以及煙氣凈化組件,所述廢液焚燒組件包括廢溶劑儲罐以及廢液
儲罐,所述廢溶劑儲罐與所述廢液儲罐均與立式焚燒爐的進料端連接,所述立式焚燒爐的
進料端還與一空壓機相連,所述立式焚燒爐的出料端與所述余熱回收利用組件的進料端相
連;
[0007] 所述余熱回收利用組件包括相互連接的余熱鍋爐以及急冷塔,所述煙氣凈化組件包括依次連接的布袋除塵器、脫酸塔以及煙囪;
[0008] 所述立式焚燒爐用于將所述廢溶劑儲罐以及所述廢液儲罐輸入的廢溶劑與廢液進行混合焚燒處理以將處理得到的廢氣送入至所述余熱回收利用組件,所述煙氣凈化組件
用于將經(jīng)所述余熱回收利用組件冷卻后的廢氣進行凈化處理。
[0009]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工作原理是將廢溶劑和廢液通過廢液焚燒組件充分混合焚燒轉化為廢氣排入余熱回收利用組件,經(jīng)余熱回收利用組件冷卻后
的廢氣,排入至煙氣凈化組件進行凈化處理,轉化成符合國家排放標準的無害化氣體,以達
到廢溶劑與廢液進行集中環(huán)保處理的目的。
[0010] 所述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其中,在所述廢溶劑儲罐與所述立式焚燒爐之間設有一廢溶劑噴槍,在所述廢液儲罐與所述立式焚燒爐之間設有一廢液噴槍,所述立式焚
燒爐的進料端設有一送風機。
[0011] 所述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其中,所述余熱鍋爐的進料端與所述立式焚燒爐的出料端相連,所述急冷塔與所述布袋除塵器相連。
[0012] 所述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其中,所述脫酸塔的進料端設有一引風機,所述引風機的進氣端與所述布袋除塵器相連通。
[0013] 所述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其中,所述煙氣凈化組件還包括一堿液儲罐,所述堿液儲罐通過堿液噴槍與所述脫酸塔的進料端連接,所述脫酸塔的出料端與所述煙囪的進
料端相連接。
[0014] 所述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其中,所述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還包括一氨水儲罐,所述氨水儲罐通過氨水噴槍與所述立式焚燒爐的進料端相連通。
[0015] 所述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其中,所述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還包括一工藝水罐,所述工藝水罐通過一高壓噴槍與所述脫酸塔的進料端相連接。
[0016] 所述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其中,所述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還包括一渣池,所述渣池的進料端與所述立式焚燒爐的出料端相連通,在所述渣池的一側設有一沖刷器。
[0017] 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yōu)點將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了解到。
附圖說明[0018]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出的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9]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出的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中廢液焚燒組件示意圖;
[0020]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出的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中余熱回收利用組件示意圖;
[0021] 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出的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中煙氣凈化組件示意圖;
[0022] 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出的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中氨水儲罐結構示意圖;
[0023] 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提出的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4] 主要符號說明:[0025][0026]具體實施方式[0027]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xiàn),并不限
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nèi)容更
加透徹全面。
[0028]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
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0029] 實施例一:[0030] 現(xiàn)有的廢液處理技術領域,常存在廢溶劑與廢液無法進行集中環(huán)保處理的問題。[0031] 為了解決這一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其中,包括依次連接的廢液焚燒組件、余熱回收利用組件以及煙氣凈化組件。
[0032] 所述廢液焚燒組件包括廢溶劑儲罐(1)以及廢液儲罐(4),廢溶劑儲罐(1)與廢液儲罐(4)均與立式焚燒爐(13)的進料端連接。其中,立式焚燒爐(13)用于將廢溶劑儲罐(1)
以及廢液儲罐(4)輸入的廢溶劑與廢液進行混合焚燒處理,同時將處理得到的廢氣送入至
所述余熱回收利用組件。立式焚燒爐(13)的進料端還與一空壓機(3)相連,立式焚燒爐(13)
的出料端與余熱回收利用組件的進料端相連。
[0033] 上述的余熱回收利用組件包括相互連接的余熱鍋爐(14)以及急冷塔(15)。其中,余熱鍋爐(14)用于收集立式焚燒爐(13)中排出的廢氣,急冷塔(15)用于冷卻余熱鍋爐(14)
中收集的廢氣。在本實施例中,急冷塔(15)的出料端連接布袋除塵器(7)進料端。
[0034] 上述的煙氣凈化組件包括依次連接的布袋除塵器(7)、脫酸塔(16)以及煙囪(17)。所述煙氣凈化組件用于將經(jīng)所述余熱回收利用組件冷卻后的廢氣進行凈化處理。
[0035] 上述的廢液焚燒組件包括廢溶劑儲罐(1)以及廢液儲罐(4)。廢溶劑儲罐(1)的出料端連接廢溶劑噴槍(2),廢液儲罐(4)的出料端連接廢液噴槍(5)。廢溶劑噴槍(2)和廢液
噴槍(5)與立式焚燒爐(13)的進料端相連接,立式焚燒爐(13)進料端連接廢溶劑噴槍(2)
處,配置有第一高溫噴槍(22)。可以理解的,第一高溫噴槍(22)可使所述廢溶劑進入立式焚
燒爐(13)后高溫加熱霧化成氣體,從而提高了廢溶劑的使用效果。立式焚燒爐(13)的第一
高溫噴槍(22)處通過管道連接一送風機(8),送風機(8)可持續(xù)提供第一高溫噴槍(22)燃燒
時需要的氧氣,從而使得廢溶劑得以充分霧化。
[0036] 在此需要補充的,上述的焚燒組件還包括一氨水儲罐(11),氨水儲罐(11)通過脫硝噴槍(12)與立式焚燒爐(13)的進料端相連通。所述廢液焚燒組件包括一空壓機(3),空壓
機(3)連接廢溶劑噴槍(2)和廢溶液噴槍(5)。在實際應用中,空壓機(3)通過抽取立式焚燒
爐(13)內(nèi)空氣,使立式焚燒爐(13)內(nèi)外形成空氣壓強差,從而保證廢溶劑儲罐(1)和廢液儲
罐(4)可從立式焚燒爐(13)的進料端正常進料。
[0037] 急冷塔(15)進料端和余熱鍋爐(14)的出料端相連接,急冷塔(15)進料端通過急冷噴槍(9)連接一工藝水罐(10)。急冷塔(15)連接空壓機(3),空壓機(3)通過抽取急冷塔(15)
內(nèi)空氣,使急冷塔(15)內(nèi)外形成空氣壓強差,從而保證工藝水罐(10)可從急冷塔(15)的進
料端正常進料。
[0038] 上述的煙氣凈化組件包括依次連接的布袋除塵器(7)、脫酸塔(16)以及煙囪(17)。布袋除塵器(17)進料端連接急冷塔(15)的出料端,布袋除塵器(7)出料端,連接一引風機
(6)的進氣端。在實際應用中,布袋除塵器(7)用于捕集干燥、細小、非纖維性粉塵,使氣體得
到凈化。
[0039] 脫酸塔(16)的進料端通過急冷噴槍(9)連接一工藝水罐(10),脫酸塔的(16)進料端連接引風機(6)的出氣端。脫酸塔(16)的進料端通過堿液噴槍(19)連接一堿液儲罐(18),
脫酸塔(16)的出料端與煙囪(17)的進料端相連接。
[0040] 實際使用中,包括以下工藝步驟:[0041] 步驟1:廢溶劑通過廢溶劑噴槍(2)從立式焚燒爐(13)的進料端噴入,同時設定相應溫度后,打開立式焚燒爐(13)進料端的第一高溫噴槍(22),使所述進料端噴入的廢溶劑
受到加熱后變成霧化狀態(tài)。
[0042] 步驟2:廢液通過廢液噴槍(5)從所述立式焚燒爐(13)的進料端噴入,噴入后的廢液在和經(jīng)進料端加熱霧化后的廢溶劑充分接觸后,形成混合液滴,滴落至立式焚燒爐(13)
的出料端,同時立式焚燒爐出料端配有第二高溫噴槍(23),在設定相應溫度后,打開出料端
的第二高溫噴槍(23),待混合液滴下落至出料端附近時,混合液滴受到加熱,充分反應從而
轉換為氣體狀態(tài)。
[0043] 步驟3:立式焚燒爐(13)出料端產(chǎn)生的廢氣,當焚燒含氯等鹵素的危險廢物時,為了避免焚燒爐出口煙氣在200~500攝氏度溫度區(qū)間二惡英的合成,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將
煙氣溫度降低到200攝氏度以下,故需要對煙氣進行急冷,因此經(jīng)所述余熱鍋爐(14)進料端
進入收集后的廢氣經(jīng)余熱鍋爐(14)出料端排至急冷塔(15),同時急冷塔(15)進料端經(jīng)急冷
噴槍(9)連接一工藝水罐(10),工藝水罐(10)內(nèi)提供冷卻用的冷凝水。
[0044] 步驟4:急冷塔(15)出料端連接至布袋除塵器(7)進料端,經(jīng)布袋除塵器(7)凈化后的氣體,接入引風機(6)進氣端,所述引風機(6)出氣端和脫酸塔(16)相連接,通過引風機
(6)將凈化后的廢氣排入脫酸塔(16)。
[0045] 步驟5:所述脫酸塔(16)進料端還連有一經(jīng)堿液噴槍(19)連接的堿液儲罐(18),此時經(jīng)布袋除塵器(7)凈化后的氣體和工藝水罐(10)內(nèi)的水混合后與堿液儲罐內(nèi)(18)的堿液
發(fā)生酸堿中和反應形成含鹽溶液后經(jīng)脫酸塔(16)出料端排出至煙囪(17)進行無害化焚燒
排除的氣體達到國家排放標準。
[0046] 實施例二:[0047] 請參閱圖6,對于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提出的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其具體實施方式與上述第一實施例中的大致相同,其區(qū)別僅在于,所述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
中立式焚燒爐(13)的底端開設廢渣出料端,所述廢渣出料端連接一渣池(20),所述渣池
(20)用于收集廢溶液和廢溶劑混合液體氣化后,產(chǎn)生的固體廢渣,在所述渣池的一側設有
一沖刷器(21)。
[0048]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
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
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聲明:
“高含鹽有機廢液焚燒裝置”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