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自吸粉碎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破碎機構(1)、自吸機構(2)、密封連接管(3)和驅動組件,其中破碎機構(1)包括破碎殼體(101)和破碎組件(104),破碎殼體(101)一側設有破碎入料口(102)、下側設有破碎出料口(106),破碎組件(104)設于所述破碎殼體(101)中并通過對應的驅動組件驅動旋轉,破碎殼體(101)內(nèi)沿著圓周方向設有篩網(wǎng)(105),自吸機構(2)包括自吸殼體(204)和自吸葉輪(203),且自吸葉輪(203)設于自吸殼體(204)內(nèi)并通過對應的驅動組件驅動轉動,自吸殼體(204)一側設有自吸入料口(202)、上側設有自吸出料口(201),且所述自吸入料口(202)通過密封連接管(3)與所述破碎出料口(106)連通。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粉碎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組件(104)包括轉動架,且所述轉動架靠近所述破碎入料口(102)一側設有分流隔板(103)。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粉碎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機構(1)和自吸機構(2)之間設有破碎驅動軸(7),且所述破碎組件(104)以及所述自吸葉輪(203)均安裝于所述破碎驅動軸(7)上,所述驅動組件包括破碎電機(5)和破碎傳動組件(6),且所述破碎驅動軸(7)通過所述破碎電機(5)驅動旋轉,所述破碎電機(5)通過所述破碎傳動組件(6)傳遞轉矩。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粉碎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機構(1)通過第一驅動組件驅動轉動,所述自吸機構(2)通過第二驅動組件驅動轉動。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吸粉碎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機構(1)中的破碎組件(104)安裝于破碎驅動軸(7)上,所述第一驅動組件包括破碎電機(5)和破碎傳動組件(6),且所述破碎驅動軸(7)通過所述破碎電機(5)驅動旋轉,所述破碎電機(5)通過所述破碎傳動組件(6)傳遞轉矩。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自吸粉碎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出料口(106)與所述密封連接管(3)的連接處設有出料控制閥門。
7.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吸粉碎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吸機構(2)中的自吸葉輪(203)安裝于自吸驅動軸(10)上,所述第二驅動組件包括自吸電機(9)和自吸傳動組件(8),且所述自吸驅動軸(10)通過所述自吸電機(9)驅動轉動,所述自吸電機(9)通過所述自吸傳動組件(8)傳遞轉矩。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自吸粉碎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連接管(3)的輸出端設有多個支管分別與對應自吸機構(2)上的自吸入料口(202)連接。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粉碎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機構(1)和自吸機構(2)均設于一個架體(4)上,所述架體(4)內(nèi)設有驅動組件。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粉碎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吸殼體(204)呈渦輪狀。
說明書: 自吸粉碎機技術領域[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飼料加工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自吸粉碎機。背景技術[0002] 飼料粉碎機的主要功能就是將顆粒飼料破碎成所需要的微粒飼料,傳統(tǒng)的飼料粉碎機都是依靠人工投料或者利用傳送帶等設備向料斗內(nèi)投料,而隨著技術發(fā)展,現(xiàn)有技術
中出現(xiàn)了自吸式飼料粉碎機,如授權公告號為CN209597357U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中公開了
一種自吸式大顆粒飼料粉碎機,其在殼體內(nèi)除了設有刀架外,還在刀架轉軸上設有多個扇
葉,刀架轉軸旋轉時帶動扇葉旋轉實現(xiàn)飼料自吸入效果,又如授權公告號為CN103599833B
的中國發(fā)明專利也公開了一種自吸臥式飼料粉碎攪拌機裝置,其設有粉碎室、粉碎電機、粉
碎轉盤、吸料管等結構,其中所述粉碎轉盤為同軸的兩個圓盤,兩圓盤之間設有多個加強筋
板,且所述加強筋板匯交于圓盤轉軸上,所述圓盤轉軸通過粉碎電機驅動轉動并帶動加強
筋板轉動,所述加強筋板為內(nèi)向吸風板,其旋轉實現(xiàn)飼料沿著吸料管自吸入效果。但現(xiàn)有技
術中用于形成自吸壓差的扇葉或吸風板等結構通常與破碎機構設于同一個殼體中,這在一
定程度上會影響自吸效果,同時使用也不夠靈活。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吸粉碎機,其將破碎機構和自吸機構分別單獨設置,保證自吸效果,另外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設置破碎機構和自吸機構數(shù)量,使用更加靈
活。
[0004]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0005] 一種自吸粉碎機,包括破碎機構、自吸機構、密封連接管和驅動組件,其中破碎機構包括破碎殼體和破碎組件,破碎殼體一側設有破碎入料口、下側設有破碎出料口,破碎組
件設于所述破碎殼體中并通過對應的驅動組件驅動旋轉,破碎殼體內(nèi)沿著圓周方向設有篩
網(wǎng),自吸機構包括自吸殼體和自吸葉輪,且自吸葉輪設于自吸殼體內(nèi)并通過對應的驅動組
件驅動轉動,自吸殼體一側設有自吸入料口、上側設有自吸出料口,且所述自吸入料口通過
密封連接管與所述破碎出料口連通。
[0006] 所述破碎組件包括轉動架,且所述轉動架靠近所述破碎入料口一側設有分流隔板。
[0007] 所述破碎機構和自吸機構之間設有破碎驅動軸,且所述破碎組件以及所述自吸葉輪均安裝于所述破碎驅動軸上,所述驅動組件包括破碎電機和破碎傳動組件,且所述破碎
驅動軸通過所述破碎電機驅動旋轉,所述破碎電機通過所述破碎傳動組件傳遞轉矩。
[0008] 所述破碎機構通過第一驅動組件驅動轉動,所述自吸機構通過第二驅動組件驅動轉動。
[0009] 所述破碎機構中的破碎組件安裝于破碎驅動軸上,所述第一驅動組件包括破碎電機和破碎傳動組件,且所述破碎驅動軸通過所述破碎電機驅動旋轉,所述破碎電機通過所
述破碎傳動組件傳遞轉矩。
[0010] 所述破碎出料口與所述密封連接管的連接處設有出料控制閥門。[0011] 所述自吸機構中的自吸葉輪安裝于自吸驅動軸上,所述第二驅動組件包括自吸電機和自吸傳動組件,且所述自吸驅動軸通過所述自吸電機驅動轉動,所述自吸電機通過所
述自吸傳動組件傳遞轉矩。
[0012] 所述密封連接管的輸出端設有多個支管分別與對應自吸機構上的自吸入料口連接。
[0013] 所述破碎機構和自吸機構均設于一個架體上,所述架體內(nèi)設有驅動組件。[0014] 所述自吸殼體呈渦輪狀。[0015]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與積極效果為:[0016] 1、本實用新型將破碎機構和自吸機構分別單獨設置,充分保證自吸效果。[0017] 2、本實用新型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設置破碎機構和自吸機構數(shù)量,并且破碎機構和自吸機構可以設置于同一個驅動組件上,也可以將破碎機構和自吸機構分別通過不同的驅動
組件驅動,使用更加靈活。
[0018] 3、本實用新型破碎機構下側的破碎出料口與密封連接管的連接處可設置出料控制閥門控制出料,進而可以控制不同飼料微粒按一定比例混合。
附圖說明[0019]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0020] 圖2為圖1中的破碎機構示意圖,[0021] 圖3為圖2中的A?A視圖,[0022] 圖4為圖1中的自吸機構示意圖,[0023] 圖5為圖4中的B?B視圖,[0024] 圖6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0025] 圖7為圖6中實施例另一種布局結構俯視圖,[0026] 圖8為本實用新型又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0027] 圖9為圖8中實施例另一種布局結構俯視圖。[0028] 其中,1為破碎機構,101為破碎殼體,102為破碎入料口,103為分流隔板,104為破碎組件,105為篩網(wǎng),106為破碎出料口,2為自吸機構,201為自吸出料口,202為自吸入料口,
203為自吸葉輪,204為自吸殼體,3為密封連接管,301為第一支管,302為第二支管,4為架
體,5為破碎電機,6為破碎傳動組件,7為破碎驅動軸,8為自吸傳動組件,9為自吸電機,10為
自吸驅動軸。
具體實施方式[0029]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0030] 如圖1~9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破碎機構1、自吸機構2、密封連接管3和驅動組件,其中如圖2~3所示,所述破碎機構1包括破碎殼體101和破碎組件104,所述破碎殼體101一
側設有破碎入料口102、下側設有破碎出料口106,破碎組件104設于所述破碎殼體101中并
通過對應的驅動組件驅動旋轉,所述破碎殼體101內(nèi)沿著圓周方向設有篩網(wǎng)105,飼料進入
破碎殼體101后通過所述破碎組件104轉動實現(xiàn)破碎,只有直徑小于篩網(wǎng)105篩孔直徑的微
粒才符合要求落入所述破碎出料口106中,如圖4~5所示,所述自吸機構2包括自吸殼體204
和自吸葉輪203,且所述自吸葉輪203設于自吸殼體204內(nèi)并通過對應的驅動組件驅動轉動,
所述自吸殼體204一側設有自吸入料口202,且所述自吸入料口202通過密封連接管3與所述
破碎殼體101下側的破碎出料口106連通,所述自吸殼體204整體呈渦輪狀且上側設有自吸
出料口201。本實用新型工作時,所述自吸葉輪203轉動形成氣流壓力差,不僅將飼料顆粒吸
入所述破碎殼體101的破碎入料口102中,同時也將破碎后符合要求的微粒經(jīng)由密封連接管
3吸入所述自吸殼體204中,并最終由所述自吸出料口201排出流入下一工序。
[0031] 如圖2~3所示,所述破碎組件104包括轉動架和破碎元件,其中所述轉動架通過對應的驅動組件驅動旋轉,破碎元件安裝于所述轉動架上。所述破碎元件為本領域公知技術,
比如可采用破碎刀、破碎錘片等結構,并且所述破碎殼體101內(nèi)也可以設置錘片等輔助破碎
元件。
[0032] 如圖2所示,所述轉動架靠近所述破碎入料口102一側設有分流隔板103用于使自吸入的顆粒飼料分散均布于所述破碎殼體101中。
[0033] 本實用新型可根據(jù)實際需要設置破碎機構1和自吸機構2數(shù)量,使用靈活且可以實現(xiàn)不同飼料按比例混合。
[0034] 實施例一:[0035] 如圖1~3所示,本實施例包括一個破碎機構1和一個自吸機構2,所述破碎機構1和自吸機構2均設于一個架體4上,所述架體4內(nèi)設有驅動組件,所述驅動組件包括破碎電機5
和破碎傳動組件6,而所述破碎機構1和自吸機構2之間設有破碎驅動軸7,且所述破碎組件
104中的轉動架以及所述自吸葉輪203均安裝于所述破碎驅動軸7上,所述破碎驅動軸7通過
所述破碎電機5驅動旋轉,且所述破碎電機5通過所述破碎傳動組件6傳遞轉矩,所述破碎驅
動軸7轉動同時實現(xiàn)飼料顆粒的破碎和自吸葉輪203的旋轉自吸。
[0036] 本實施例中,所述破碎傳動組件6為皮帶傳動組件,其中主動帶輪安裝于破碎電機5的輸出軸上,從動帶輪安裝于所述破碎驅動軸7上。
[0037] 本實施例工作原理:[0038]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工作時,所述破碎驅動軸7同時驅動破碎組件104和自吸葉輪203轉動,飼料在所述自吸葉輪203形成的氣流壓差作用先經(jīng)由破碎殼體101一側的破碎入
料口102輸入,經(jīng)過破碎組件104破碎后,粒徑小于篩網(wǎng)105篩孔的微粒繼續(xù)在所述自吸葉輪
203形成的氣流壓差作用下沿著所述密封連接管3進入自吸殼體204,最后由自吸殼體204上
側的自吸出料口201輸出。
[0039] 實施例二:[0040] 如圖6~7所示,本實施例和實施例一的區(qū)別在于:本實施例包括兩個破碎機構1和一個自吸機構2,其中兩個破碎機構1之間設有破碎驅動軸7,且兩個破碎機構1中的破碎組
件104轉動架均安裝于所述破碎驅動軸7上,本實施例包括第一驅動組件和第二驅動組件,
其中所述第一驅動組件包括破碎電機5和破碎傳動組件6,所述破碎驅動軸7通過所述破碎
電機5驅動旋轉,且所述破碎電機5通過所述破碎傳動組件6傳遞轉矩,所述第二驅動組件包
括自吸電機9和自吸傳動組件8,所述自吸葉輪203安裝于一個自吸驅動軸10上,且所述自吸
驅動軸10通過所述自吸電機9驅動轉動,所述自吸電機9通過自吸傳動組件8傳遞轉矩,本實
施例中,所述破碎傳動組件6和自吸傳動組件8均為皮帶傳動組件。
[0041] 另外本實施例可根據(jù)需要在兩個破碎機構1的破碎出料口106與所述密封連接管3的連接處均設置出料控制閥門,所述出料控制閥門通過控制不同破碎機構1出料進而控制
不同飼料微粒按一定比例輸出并在自吸機構2中實現(xiàn)混合。所述出料控制閥門為本領域公
知技術且為市購產(chǎn)品。
[0042] 本實施例還可以根據(jù)實現(xiàn)情況設計不同布局,如圖6所示為本實施例破碎機構1和自吸機構2依次呈一線串聯(lián)設置,如圖7所示為本實施例的兩個破碎機構1并列設置。
[0043] 實施例三:[0044] 如圖8~9所示,本實施例和實施例一的區(qū)別在于:本實施例包括兩個破碎機構1和兩個自吸機構2,其中兩個破碎機構1之間設有破碎驅動軸7,且兩個破碎機構1中的破碎組
件104轉動架均安裝于所述破碎驅動軸7上,本實施例包括第一驅動組件和第二驅動組件,
其中所述第一驅動組件包括破碎電機5和破碎傳動組件6,所述破碎驅動軸7通過所述破碎
電機5驅動旋轉,且所述破碎電機5通過所述破碎傳動組件6傳遞轉矩。
[0045] 本實施例中的兩個自吸機構2之間則設有自吸驅動軸10,兩個自吸機構2中的自吸葉輪203均安裝于所述自吸驅動軸10上,所述第二驅動組件包括自吸電機9和自吸傳動組件
8,且所述自吸驅動軸10通過所述自吸電機9驅動轉動,所述自吸電機9通過所述自吸傳動組
件8傳遞轉矩。本實施例中,所述破碎傳動組件6和自吸傳動組件8同樣均為皮帶傳動組件。
[0046] 本實施例也可以根據(jù)需要在兩個破碎機構1的破碎出料口106與所述密封連接管3的連接處設置出料控制閥門以控制不同飼料微粒按一定比例輸出。
[0047] 本實施例中,所述密封連接管3的輸出端設有第一支管301和第二支管302分別與對應的自吸機構2上的自吸入料口202連接。
[0048] 本實施例還可以根據(jù)實現(xiàn)情況設計不同布局,如圖8所示為本實施例破碎機構1和自吸機構2依次呈一線串聯(lián)設置,如圖9所示為本實施例的兩個破碎機構1和兩個自吸機構2
均并列設置。
聲明:
“自吸粉碎機”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