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涉及實驗儀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化學實驗用蒸發(fā)濃縮裝置。
背景技術:
2.在進行化學實驗時,通常需要對溶液進行蒸發(fā)濃縮,使溶液中的溶劑蒸發(fā),從而增大溶液的濃度,在進行蒸發(fā)濃縮時,特別是蒸發(fā)濃縮的后期階段,需要時不時攪拌溶液,避免邊緣的溶液析出晶體,通常情況下是人工拿著玻璃棒不斷攪拌,但由于蒸發(fā)濃縮耗時較長,如果通過人工一直守著進行攪拌,較為浪費時間,并且,手臂保持攪拌的動作較長時間會使手臂產(chǎn)生不適感。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3.為了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化學實驗用蒸發(fā)濃縮裝置。
4.為了實現(xiàn)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5.一種化學實驗用蒸發(fā)濃縮裝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固定安裝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上安裝有可上下移動設置的夾持架,所述夾持架上放置蒸發(fā)皿,所述蒸發(fā)皿的下方設有加熱裝置,所述蒸發(fā)皿的上方設有攪拌裝置,所述攪拌裝置包括第一支撐臺,所述第一支撐臺與支撐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臺上具有第一轉孔,所述第一轉孔內(nèi)通過第一軸承轉動安裝有攪拌軸,所述攪拌軸豎直設置,所述攪拌軸的下端安裝有攪拌葉,所述攪拌軸的上端固定連接有連接盤,所述第一支撐臺的上方設有第二支撐臺,所述第二支撐臺與支撐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撐臺上具有第二轉孔,所述第二轉孔內(nèi)通過第二軸承轉動安裝有轉動套,所述轉動套與攪拌軸同軸設置,所述轉動套的下端與連接盤連接,轉動套內(nèi)的中空部呈圓柱狀,所述轉動套內(nèi)匹配設有驅動桿,所述驅動桿上具有呈螺旋狀圍繞驅動桿設置的導槽,所述轉動套的內(nèi)壁上固定設有與導槽相匹配的導塊,所述導塊插入導槽中滑動,所述驅動桿通過升降裝置驅動在轉動套內(nèi)上下移動。
6.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加熱裝置包括位于第一支撐臺下方的放置臺,所述放置臺可上下移動安裝于支撐架上,所述防止臺上放置酒精燈,所述酒精燈位于蒸發(fā)皿下方。
7.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升降裝置包括下壓盤,所述下壓盤水平設置,所述下壓盤位于第二支撐臺的上方,所述驅動桿的上端與下壓盤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撐臺上豎直設有兩根導向桿,所述下壓盤的兩側分別固定設有兩個與導向桿匹配的導向套,所述兩個導向套分別滑動套在兩根支撐桿上,所述下壓盤的上方設有驅動盤,所述驅動盤平行于下壓盤設置,所述驅動盤通過轉軸轉動安裝于第三支撐臺上,所述第三支撐臺與支撐架固定連接,所述驅動盤通過轉動裝置驅動轉動,所述驅動盤通過連桿與下壓盤連接,所述驅動盤的下表面設有第二鉸接部,所述第二鉸接部偏離驅動盤的轉動中心設置,所述下壓盤的上表面具有第一鉸接部,所述第一鉸接部偏離驅動盤的轉動中心設置,所述連桿的上端與第二鉸接部萬向轉動連接,所述連桿的下端與第一鉸接部萬向轉動連接。
8.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轉動裝置包括安裝于轉軸上的第一齒輪,所述第一齒輪水平設置,所述支撐架上轉動安裝有第二齒輪,所述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通過鏈條連接,所述第二齒輪的下方設有轉輪,所述轉輪的圓心與第二齒輪的中心通過連接桿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桿與支撐架轉動連接。
9.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轉動裝置包括第三齒輪,所述轉軸的上端穿過第三支撐臺固定連接第三齒輪,所述第三齒輪水平設置,所述第三支撐臺上安裝有氣缸,所述氣缸的輸出軸連接條形齒,所述條形齒與第三齒輪嚙合連接。
10.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攪拌葉包括若干不銹鋼條,所述不銹鋼條呈弧形狀,所述不銹鋼條的一端與攪拌軸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不銹鋼條的另一端朝上呈弧形狀彎曲延伸,若干不銹鋼條繞攪拌軸均勻間隔分布。
11.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連接盤與轉動套上下滑動連接,所述連接盤位于轉動套內(nèi),所訴連接盤與轉動套匹配設置,所述轉動套的內(nèi)壁上具有若干豎直設置的限位沿,若干所述限位沿圍繞轉動套的內(nèi)壁間隔分布,所述連接盤的邊沿具有若干與限位沿一一對應的限位缺口,所述限位沿與限位缺口配合連接,所述攪拌軸上固定設有抵接沿,所述抵接沿位于第一支撐臺的下方,所述攪拌軸上套設有彈簧,所述彈簧的上端與第一支撐臺的下表面抵接,所述彈簧的下端與抵接沿抵接。
12.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有益效果為:
13.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調(diào)節(jié)蒸發(fā)皿的位置,使攪拌葉位于蒸發(fā)皿的溶液內(nèi),通過升降裝置驅動驅動桿上下移動,導塊沿著導槽移動使轉動套左右轉動,從而帶動攪拌軸左右轉動進行攪拌,代替人工,實驗人員可以脫手進行其他實驗,節(jié)約時間,并且釋放了手臂,避免人工持續(xù)攪拌給手臂帶來的不適感。
附圖說明
14.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
15.圖2是圖1中a部分剖視示意圖;
16.圖3是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
17.附圖標記:1、基座;2、支撐架;3、放置臺;4、酒精燈;5、夾持架;6、蒸發(fā)皿;7、攪拌軸;8、攪拌葉;9、第一支撐臺;10、氣缸;11、抵接沿;12、彈簧;13、轉動套;14、第二支撐臺;15、下壓盤;16、導向桿;17、驅動桿;18、連桿;19、驅動盤;20、第三支撐臺;21、第一齒輪;22、鏈條;23、第二齒輪;24、連接桿;25、轉輪;26、導槽;27、導塊;28、連接盤;29、限位沿;30、第一軸承;31、第二軸承;32、條形齒。
具體實施方式
18.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19.一種化學實驗用蒸發(fā)濃縮裝置,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固定安裝有支撐架2,所述支撐架2上安裝有可上下移動設置的夾持架5,夾持架5與支撐架2的連接采用實驗儀器中的常規(guī)方式,例如實驗室所用的鐵架臺上的鐵環(huán)、燒瓶夾、冷凝管夾等的上下移動連接的方
式,所述夾持架5上放置蒸發(fā)皿6,夾持架5上設有一個環(huán)形部,蒸發(fā)皿6放置的環(huán)形部內(nèi),所述蒸發(fā)皿6的下方設有加熱裝置,所述蒸發(fā)皿6的上方設有攪拌裝置,所述攪拌裝置包括第一支撐臺9,所述第一支撐臺9與支撐架2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臺9上具有第一轉孔,所述第一轉孔內(nèi)通過第一軸承30轉動安裝有攪拌軸7,所述攪拌軸7豎直設置,所述攪拌軸7的下端安裝有攪拌葉8,用于進行攪拌,所述攪拌軸7的上端固定連接有連接盤28,所述第一支撐臺9的上方設有第二支撐臺14,所述第二支撐臺14與支撐架2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撐臺14上具有第二轉孔,所述第二轉孔內(nèi)通過第二軸承31轉動安裝有轉動套13,所述轉動套13的下端與連接盤28連接,轉動套13與攪拌軸7同軸設置,轉動套13內(nèi)的中空部呈圓柱狀,所述轉動套13內(nèi)匹配設有驅動桿17,所述驅動桿17上具有呈螺旋狀圍繞驅動桿17設置的導槽26,所述轉動套13的內(nèi)壁上固定設有與導槽26相匹配的導塊27,所述導塊27插入導槽26中滑動,所述驅動桿17通過升降裝置驅動在轉動套13內(nèi)上下移動,驅動桿17上下移動,導致導塊27在導槽26內(nèi)滑動,導槽26呈螺旋狀設置,因此導塊27可以帶動轉動套13水平方向上左右轉動。
20.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加熱裝置包括位于第一支撐臺9下方的放置臺3,所述放置臺3可上下移動安裝于支撐架2上,所述防止臺上放置酒精燈4,所述酒精燈4位于蒸發(fā)皿6下方,放置臺3與支撐架2的連接采用實驗儀器中的常規(guī)方式,例如實驗室所用的鐵架臺上的鐵環(huán)、燒瓶夾、冷凝管夾等的上下移動連接的方式。
21.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升降裝置包括下壓盤15,所述下壓盤15水平設置,所述下壓盤15位于第二支撐臺14的上方,所述驅動桿17的上端與下壓盤15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撐臺14上豎直設有兩根導向桿16,所述下壓盤15的兩側分別固定設有兩個與導向桿16匹配的導向套,所述兩個導向套分別滑動套在兩根支撐桿上,是下壓盤15只能在豎直方向上做動,所述下壓盤15的上方設有驅動盤19,所述驅動盤19平行于下壓盤15設置,所述驅動盤19通過轉軸轉動安裝于第三支撐臺20上,所述第三支撐臺20與支撐架2固定連接,所述驅動盤19通過轉動裝置驅動轉動,所述驅動盤19通過連桿18與下壓盤15連接,所述驅動盤19的下表面設有第二鉸接部,所述第二鉸接部偏離驅動盤19的轉動中心設置,所述下壓盤15的上表面具有第一鉸接部,所述第一鉸接部偏離驅動盤19的轉動中心設置,所述連桿18的上端與第二鉸接部萬向轉動連接,所述連桿18的下端與第一鉸接部萬向轉動連接,連桿18的兩端均固定設有球頭,連桿18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鉸接部以及第二鉸接部球頭連接。
22.驅動盤19轉動的過程中,連桿18的傾斜角度不斷改變,連桿18在豎直方向上投影的長度不斷改變,改變驅動盤19與下壓盤15之間的距離,從而帶動下壓盤15上下移動。
23.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轉動裝置包括安裝于轉軸上的第一齒輪21,第一齒輪21水平設置,所述支撐架2上轉動安裝有第二齒輪23,所述第一齒輪21與第二齒輪23通過鏈條22連接,所述第二齒輪23的下方設有轉輪25,所述轉輪25的圓心與第二齒輪23的中心通過連接桿24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桿24與支撐架2轉動連接,轉動轉輪25,通過連接桿24帶動第二齒輪23轉動從而帶動第一齒輪21轉動,進一步帶動驅動盤19轉動。
24.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轉動裝置包括第三齒輪,所述轉軸的上端穿過第三支撐臺20固定連接第三齒輪,所述第三齒輪水平設置,所述第三支撐臺20上安裝有氣缸10,所述氣缸10的輸出軸連接條形齒32,所述條形齒32與第三齒輪嚙合連接,氣缸10的伸縮桿來回伸縮帶動第三齒輪轉動,從而帶動驅動盤19轉動。
25.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攪拌葉8包括若干不銹鋼條,所述不銹鋼條呈弧形狀,所述不銹鋼條的一端與攪拌軸7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不銹鋼條的另一端朝上呈弧形狀彎曲延伸,若干不銹鋼條繞攪拌軸7均勻間隔分布,呈圓弧狀的不銹鋼條具有彈性,可以貼在蒸發(fā)皿6的內(nèi)壁上轉動,避免在蒸發(fā)皿6的內(nèi)壁上結晶。
26.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連接盤28與轉動套13上下滑動連接,所述連接盤28位于轉動套13內(nèi),所訴連接盤28與轉動套13匹配設置,所述轉動套13的內(nèi)壁上具有若干豎直設置的限位沿29,若干所述限位沿29圍繞轉動套13的內(nèi)壁間隔分布,所述連接盤28的邊沿具有若干與限位沿29一一對應的限位缺口,所述限位沿29與限位缺口配合連接,所述攪拌軸7上固定設有抵接沿11,所述抵接沿11位于第一支撐臺9的下方,所述攪拌軸7上套設有彈簧12,所述彈簧12的上端與第一支撐臺9的下表面抵接,所述彈簧12的下端與抵接沿11抵接,是攪拌軸7具有緩沖結構,更好的在蒸發(fā)皿6內(nèi)進行攪拌。
27.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頂”、“底”、“內(nèi)”、“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實用新型產(chǎn)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慣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設備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28.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29.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技術特征:
1.一種化學實驗用蒸發(fā)濃縮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固定安裝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上安裝有可上下移動設置的夾持架,所述夾持架上放置蒸發(fā)皿,所述蒸發(fā)皿的下方設有加熱裝置,所述蒸發(fā)皿的上方設有攪拌裝置,所述攪拌裝置包括第一支撐臺,所述第一支撐臺與支撐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臺上具有第一轉孔,所述第一轉孔內(nèi)通過第一軸承轉動安裝有攪拌軸,所述攪拌軸豎直設置,所述攪拌軸的下端安裝有攪拌葉,所述攪拌軸的上端固定連接有連接盤,所述第一支撐臺的上方設有第二支撐臺,所述第二支撐臺與支撐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撐臺上具有第二轉孔,所述第二轉孔內(nèi)通過第二軸承轉動安裝有轉動套,所述轉動套與攪拌軸同軸設置,所述轉動套的下端與連接盤連接,轉動套內(nèi)的中空部呈圓柱狀,所述轉動套內(nèi)匹配設有驅動桿,所述驅動桿上具有呈螺旋狀圍繞驅動桿設置的導槽,所述轉動套的內(nèi)壁上固定設有與導槽相匹配的導塊,所述導塊插入導槽中滑動,所述驅動桿通過升降裝置驅動在轉動套內(nèi)上下移動。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化學實驗用蒸發(fā)濃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裝置包括位于第一支撐臺下方的放置臺,所述放置臺可上下移動安裝于支撐架上,所述防止臺上放置酒精燈,所述酒精燈位于蒸發(fā)皿下方。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化學實驗用蒸發(fā)濃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裝置包括下壓盤,所述下壓盤水平設置,所述下壓盤位于第二支撐臺的上方,所述驅動桿的上端與下壓盤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撐臺上豎直設有兩根導向桿,所述下壓盤的兩側分別固定設有兩個與導向桿匹配的導向套,所述兩個導向套分別滑動套在兩根支撐桿上,所述下壓盤的上方設有驅動盤,所述驅動盤平行于下壓盤設置,所述驅動盤通過轉軸轉動安裝于第三支撐臺上,所述第三支撐臺與支撐架固定連接,所述驅動盤通過轉動裝置驅動轉動,所述驅動盤通過連桿與下壓盤連接,所述驅動盤的下表面設有第二鉸接部,所述第二鉸接部偏離驅動盤的轉動中心設置,所述下壓盤的上表面具有第一鉸接部,所述第一鉸接部偏離驅動盤的轉動中心設置,所述連桿的上端與第二鉸接部萬向轉動連接,所述連桿的下端與第一鉸接部萬向轉動連接。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化學實驗用蒸發(fā)濃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裝置包括安裝于轉軸上的第一齒輪,所述第一齒輪水平設置,所述支撐架上轉動安裝有第二齒輪,所述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通過鏈條連接,所述第二齒輪的下方設有轉輪,所述轉輪的圓心與第二齒輪的中心通過連接桿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桿與支撐架轉動連接。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化學實驗用蒸發(fā)濃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裝置包括第三齒輪,所述轉軸的上端穿過第三支撐臺固定連接第三齒輪,所述第三齒輪水平設置,所述第三支撐臺上安裝有氣缸,所述氣缸的輸出軸連接條形齒,所述條形齒與第三齒輪嚙合連接。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化學實驗用蒸發(fā)濃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葉包括若干不銹鋼條,所述不銹鋼條呈弧形狀,所述不銹鋼條的一端與攪拌軸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不銹鋼條的另一端朝上呈弧形狀彎曲延伸,若干不銹鋼條繞攪拌軸均勻間隔分布。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化學實驗用蒸發(fā)濃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盤與轉動套上下滑動連接,所述連接盤位于轉動套內(nèi),所訴連接盤與轉動套匹配設置,所述轉動套的內(nèi)壁上具有若干豎直設置的限位沿,若干所述限位沿圍繞轉動套的內(nèi)壁間隔分布,所述連接盤的邊沿具有若干與限位沿一一對應的限位缺口,所述限位沿與限位缺口配合連接,所述攪拌軸上固定設有抵接沿,所述抵接沿位于第一支撐臺的下方,所述攪拌軸上套設有彈簧,所
述彈簧的上端與第一支撐臺的下表面抵接,所述彈簧的下端與抵接沿抵接。
技術總結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化學實驗用蒸發(fā)濃縮裝置,包括基座,基座上固定安裝有支撐架,支撐架上安裝夾持架,夾持架上放置蒸發(fā)皿,蒸發(fā)皿的下方設有加熱裝置,蒸發(fā)皿的上方設有攪拌裝置,攪拌裝置包括第一支撐臺,第一支撐臺上轉動安裝有攪拌軸,第一支撐臺的上方設有第二支撐臺,第二支撐臺上轉動安裝有轉動套,轉動套與攪拌軸連接,轉動套內(nèi)匹配設有驅動桿,驅動桿上具有呈螺旋狀設置的導槽,轉動套的內(nèi)壁上設有導塊,導塊插入導槽中滑動,驅動桿通過升降裝置驅動上下移動,導塊沿著導槽移動使轉動套左右轉動,從而帶動攪拌軸左右轉動進行攪拌,實驗人員可以脫手進行其他實驗,節(jié)約時間,并且釋放了手臂,避免人工持續(xù)攪拌給手臂帶來的不適感。的不適感。的不適感。
技術研發(fā)人員:袁于民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浙江博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fā)日:2021.06.23
技術公布日:2022/3/8
聲明:
“化學實驗用蒸發(fā)濃縮裝置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