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涉及球磨機的輔助設備,具體是球磨金屬粉末時的降噪防塵裝置。
背景技術:
2.在制備金屬粉末如鐵
鎳合金粉末等時,需要使用球磨機進行粗磨,而在球磨過程中,球磨機產生的噪聲較大,造成工作環(huán)境惡劣。且現(xiàn)有的球磨機的出粉大多裸露在車間,易造成粉塵,進一步惡化了工作環(huán)境,不利于工人的身體健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3.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防塵降噪的金屬粉末的球磨裝置。
4.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金屬粉末的球磨裝置,包括球磨金屬粉末的球磨機,在該球磨機的外周包覆有外罩,該外罩下側連接有支撐架,所述球磨機下側的出粉管插入粉桶內。
5.進一步地,所述球磨機下側設置有底座,所述支撐架設置在該底座上。
6.進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升降裝置,該升降裝置帶動其上的底板升降,所述底板上設有所述粉桶。
7.進一步地,所述升降裝置采用千斤頂、氣缸或液壓缸。
8.進一步地,所述粉桶設置在所述外罩內。
9.進一步地,所述粉桶的桶口設置有向下凸出的弧形內罩。
10.從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在球磨機外側設置外罩,一方面可降低噪音,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粉塵擴散,改善工作環(huán)境;且球磨機在出粉時,其出粉管直接插入粉桶內,保證金屬粉末始終處于密閉的空間內,有效避免了粉塵的產生。
附圖說明
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12.下面結合圖1詳細介紹本實用新型,在此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說明用來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13.如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金屬粉末的球磨裝置,其包括球磨金屬粉末的球磨機1,在該球磨機的外周包覆有外罩2,所述外罩最好采用隔音材料制成,可進一步提高降噪效果;該外罩下側連接有支撐架3,以支撐所述外罩,也方便工人進入外罩內對球磨機進行清洗、檢修等操作;所述球磨機下側的出粉管11插入粉桶4內,使球磨后的金屬粉末直接進入粉桶內,防止金屬粉末泄漏造成粉塵。
14.本實用新型的所述球磨機下側設置有底座5,所述支撐架設置在該底座上,以保證支撐架和外罩穩(wěn)固的安裝在球磨機周圍。進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升降裝置6,該升降
裝置帶動其上的底板7升降,所述底板上設有所述粉桶,方便取出和更換粉桶。具體來說,當粉桶內的金屬粉末填滿以后,通過升降裝置帶動底板下移,擱置在該底板上的粉桶隨著下移,使粉桶脫離出粉管,方便取出粉桶;然后更換空的粉桶,并使升降裝置上移直至出粉管插入粉桶,再繼續(xù)出粉。一般地,所述升降裝置采用千斤頂、氣缸或液壓缸等普通的升降機構,不僅安裝簡單,而且成本較低。
15.本實用新型的所述粉桶設置在所述外罩內,粉桶的至少一部分位置如金粉口應位于外罩內,進一步防止粉塵擴散。在實施過程中,即使出粉時有極少量的金屬粉末從出粉管與粉桶的桶口之間的間隙泄漏,由于外罩的設置,可保證粉塵也只會在外罩內活動,可防止擴散。進一步地,所述粉桶的桶口設置有向下凸出的弧形內罩8,可進一步防止粉塵泄漏,避免產生粉塵。球磨機出粉時可能有極少量的金屬粉末從出粉管與粉桶的桶口之間的間隙泄漏,而內罩的設置,可使得上揚的金屬粉末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在所述弧形內罩上,進而可從弧形內罩上收集泄漏的粉末,從而避免了粉塵擴散。
技術特征:
1.一種金屬粉末的球磨裝置,包括球磨金屬粉末的球磨機,其特征在于:在該球磨機的外周包覆有外罩,該外罩下側連接有支撐架,所述球磨機下側的出粉管插入粉桶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金屬粉末的球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磨機下側設置有底座,所述支撐架設置在該底座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金屬粉末的球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升降裝置,該升降裝置帶動其上的底板升降,所述底板上設有所述粉桶。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金屬粉末的球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裝置采用千斤頂、氣缸或液壓缸。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金屬粉末的球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桶設置在所述外罩內。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金屬粉末的球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桶的桶口設置有向下凸出的弧形內罩。
技術總結
本實用新型涉及球磨機,具體說是一種金屬粉末的球磨裝置,包括球磨金屬粉末的球磨機,在該球磨機的外周包覆有外罩,該外罩下側連接有支撐架,所述球磨機下側的出粉管插入粉桶內。本實用新型在球磨機外側設置外罩,一方面可降低噪音,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粉塵擴散,改善工作環(huán)境;且球磨機在出粉時,其出粉管直接插入粉桶內,保證金屬粉末始終處于密閉的空間內,有效避免了粉塵的產生。有效避免了粉塵的產生。有效避免了粉塵的產生。
技術研發(fā)人員:鄭日升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湖南富櫳
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fā)日:2021.05.06
技術公布日:2022/1/14
聲明:
“金屬粉末的球磨裝置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