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fā)明涉及管道施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超長下穿定向鉆拉管法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2.非開挖定向鉆主要是采用地下定位系統(tǒng),通過導向、分級擴孔的方法,確保鉆機按預定的軌跡完成導向孔,從而達到準確鋪管的目的。
3.非開挖定向鉆施工的優(yōu)點,回避了開挖施工中存在的對交通、周邊建筑物及地下管線影響大,路面、房屋等需要大面積拆除并恢復而導致的資源浪費,并且施工周期短,可有效避免埋深4m以上溝槽開挖施工時的塌方等問題,從而避免了作業(yè)人員的施工安全等問題。
4.泥漿在非開挖定向鉆進中非常的重要,是工程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泥漿的性能對成孔質量有影響。泥漿太稀,排渣能力小、護壁效果差;泥漿太稠會削弱鉆頭沖擊功能,降低鉆進速度?,F目前的泥漿只是適合中短距離的定向鉆拉管法施工,而對于超長距離的施工,由于泥漿的排渣能力、護壁能力和冷卻能力有限,從而不適應于超長距離的定向鉆拉管法施工。
5.另外,現有技術中,在管線回拖時,管線在地下孔中的泥漿中移動,地下孔中的泥漿會進入到管線中,從而造成管線鋪設完畢后,管線內堵塞有大量的泥漿,后期還需要對管線內的泥漿額外進行清理,由于管線位于地下孔中,管線內的泥漿清洗非常不便,清理時需要使用清理設備將泥漿從管線內抽出或者泵出,還需要額外的安裝清理設備,操作非常的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6.本發(fā)明意在提供超長下穿定向鉆拉管法施工方法,以使得泥漿能夠適應于超長距離的定向鉆拉管法施工。
7.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超長下穿定向鉆拉管法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8.a、測量放線;
9.b、場地平整及便道修筑;
10.c、設備搬遷、井場布置;
11.d、系統(tǒng)安裝、調試;
12.e、磁方位測量;
13.f、鉆導向孔;
14.g、預擴孔;
15.h、管道回拖;
16.i、設備撤場、地貌恢復和泥漿處理;
17.步驟f-h各階段使用相應的泥漿:
18.步驟f中的泥漿采用以下重量份數配比的原料:7-8份的膨潤土,0.2-0.4份的添加劑,0.3份的降濾失劑;
19.步驟g中的泥漿采用以下重量份數配比的原料:7-8份的膨潤土,0.3-0.5份的提粘劑,0.4的降濾失劑;
20.步驟h中的泥漿采用以下重量份數配比的原料:7-8份的膨潤土,0.3-0.5份的提粘劑,0.4份降濾失劑,2-3份的潤滑劑。
21.本方案的原理及優(yōu)點是:采用上述配比的泥漿,在實際應用時,在步驟f導向鉆進和步驟g鉆桿回拉擴徑的過程中,通過鉆桿注入相應配方的泥漿,能夠減少鉆頭、鉆桿和擴孔器的摩擦,降低鉆桿和擴孔器回轉扭矩和回拉阻力,同時本方案中的泥漿還有固壁、防止孔洞塌土、冷卻鉆頭的作用。
22.另外,本方案中泥漿的制備根據步驟f-h不同的階段對泥漿的不同要求進行配制,這樣能夠按照施工要求及時調整泥漿的性能指標,確??妆诘姆€(wěn)定,以及泥漿的流動性。
23.本方案中f階段中的泥漿能夠盡可能將孔內的泥沙攜帶出孔外,同時維持孔壁的穩(wěn)定。
24.g階段的泥漿具有很好的護壁效果,防止地層坍塌,提高泥漿攜帶能力。
25.h階段的泥漿具有很好的護壁、攜沙能力,同時還有很好的潤滑能力,能夠減少鉆桿和擴孔器的摩阻和扭矩。
26.綜上,通過本方案,使得泥漿能夠適應于超長距離的定向鉆拉管法施工,提高了超長距離的定向鉆拉管法施工的穩(wěn)定性,使得超長距離的定向鉆拉管法施工更加的順利進行。
27.優(yōu)選的,作為一種改進,泥漿的密度為1.02-1.25g/cm3,含沙量小于0.5%。本方案中按照泥漿的性能指標范圍進行調配泥漿,使泥漿符合使用要求。且在本方案中的性能指標下能夠增強泥漿的性能,確保泥漿的流動性和懸浮性,提高回擴成孔的效果,充分提高了泥漿的護壁能力。
28.優(yōu)選的,作為一種改進,膨潤土為預水化鈉基膨潤土。本方案中的預水化鈉基膨潤土具有小而多的硅酸鹽層,能夠增強漿液的膨潤性,從而提高漿液的流動性。
29.優(yōu)選的,作為一種改進,步驟a中,根據圖紙位置,用經緯儀確定管道中心線、入土點及出土點位置,并用噴漆作出標記;并在周圍建立沉降觀測點。
30.優(yōu)選的,作為一種改進,步驟f中,鉆桿的深度誤差范圍控制在
±
0.2m以內,軸向偏差范圍控制在
±
0.3m以內。由此,保證了鉆導向孔精度。
31.優(yōu)選的,作為一種改進,步驟f中,配備一臺手提式地表導向儀,在造斜段,每鉆進10cm測一次鉆頭位置;在平鋪段,每20cm測一次鉆頭位置。由此,能夠對鉆頭的行進方向進行及時監(jiān)測,避免鉆頭出現過大的偏移。
32.優(yōu)選的,作為一種改進,步驟h中,針對于易沉降段,管道回拖前,管道外掛mpp管,mpp管長度等同回拖管道長度,mpp管上設有漿液噴口,在管道回拖時,mpp管連同管道一起進行回拖;回拖完成后,向mpp管中注入水泥粉煤灰漿液,水泥粉煤灰漿液從漿液噴口噴出,水泥粉煤灰漿液流進了管道和孔壁之間。由此,對于易沉降段,使水泥粉煤灰漿液沿mpp管及漿液噴口向管道與孔壁間隙內進行注漿,從而實現了孔內的泥漿全部置換為水泥粉煤灰漿液。將管道與孔壁間隙內的泥漿置換為水泥粉煤灰漿液,可以最大限度的對管道與孔壁
環(huán)間隙進行填充,增強孔壁的抗壓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鉆孔的坍塌風險。
33.優(yōu)選的,作為一種改進,水泥粉煤灰漿液中的水泥、粉煤灰漿的配比為1:10。由此,選用此配比的水泥粉煤灰漿液,水泥粉煤灰漿液的性能更好。
34.優(yōu)選的,作為一種改進,步驟g中,進行多次預擴孔,每次使用的擴孔器的直徑逐漸變大。由此,實現了擴孔的逐漸變大,使得擴孔過程中順利進行,避免擴孔過程中對鉆孔造成破壞。
35.優(yōu)選的,作為一種改進,步驟h中,回拖時,擴孔器和管道之間連接有連接器,連接器包括多個同軸可拆卸連接的連接部,從靠近擴孔器的連接部到靠近管道的連接部的直徑逐漸變大,每個連接部遠離擴孔器的一端均為螺紋端。由此,連接器實現了擴孔器和管道的連接。螺紋端用于與管道連接。連接部具有多個,并且多個連接部同軸可拆卸連接,每個連接部的直徑不同,這樣通過將不同數量的連接部拆卸下或者安裝上,使得連接器與管道的連接端為不同的大小,從而能夠連接不同直徑的管道。同時,連接器用于對管道的端部進行封堵,避免回拖過程中,孔中的泥漿進入到管道中。
附圖說明
36.圖1為連接器的結構示意圖。
37.圖2為圖1中卡環(huán)的左視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38.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詳細說明:
39.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轉軸1、第一連接部2、第二連接部3、第三連接部4、第二控制環(huán)5、第一控制環(huán)6、卡塊7、滑動塊8、鎖銷9、凸緣10、第一槽體11、第三槽體12、第二槽體13、管道14。
40.實施例1
41.超長下穿定向鉆拉管法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42.a、測量放線;根據圖紙位置,用經緯儀確定管道中心線、入土點及出土點位置,并用噴漆作出標記;并在周圍建立沉降觀測點。測定出線路中心線,設置若干加密樁、地下障礙物標志樁,注明障礙物名稱、埋深和尺寸。定好線路中心線和施工作業(yè)帶邊界線樁后,用白灰放出管道中心線和作業(yè)帶邊界線及定向鉆出入土點。放線完畢及時清點作業(yè)帶內的障礙物,并作好記錄;同時在清掃施工作業(yè)帶之前,將所有的管線樁平移至堆土一側的占地邊界線以內,距邊界0.3m處。
43.b、場地平整及便道修筑;施工前施工現場需要達到“三通一平”的條件:路通、水通、電通和作業(yè)區(qū)平整。
44.c、設備搬遷、井場布置;將有關設備搬遷到位。
45.d、系統(tǒng)安裝、調試;所有設備進入施工現場后,進行系統(tǒng)安裝。系統(tǒng)安裝完畢檢查一切正常后,進行系統(tǒng)試運轉。同時,在開鉆施工前認真檢查鉆桿、無磁鉆鋌、螺桿馬達、擴孔器、牙輪、卸扣、萬向節(jié)等鉆機具的質量,清洗絲扣,并確保內部無損傷。
46.e、磁方位測量;磁方位角作為定向鉆穿越工程最重要的控向數據,因此,在導向孔開鉆前,要認真做好穿越中心線的磁方位角測量,這一數值是導向孔控向的原始依據數值,
必須準確。用全站儀通過在穿越中心線上地表多點測量(一般情況下,出、入土側各取兩個點),然后將各組數據進行分析對比,排除由于那些由于磁干擾而錯誤的數據,確定正確的磁方位角數值。如果各組數據相差較大(0.2
°
以上),則增加測量點(2-4個),直到確定正確的數值。
47.f、鉆導向孔;使用鉆機、鉆桿和鉆頭鉆導向孔。鉆桿的深度誤差范圍控制在
±
0.2m以內,軸向偏差范圍控制在
±
0.3m以內。同時,配備一臺手提式地表導向儀,在造斜段,每鉆進10cm測一次鉆頭位置;在平鋪段,每20cm測一次鉆頭位置。
48.g、預擴孔;鉆頭準確出土后,拆卸鉆具并連接擴孔器。進行多次預擴孔,每次使用的擴孔器的直徑逐漸變大。具體的,本實施例采用6次預擴孔;第一級采用400mm擴孔器擴孔,第二級采用550mm擴孔器擴孔,第三級采用700mm擴孔器擴孔,第四級采用850mm擴孔器擴孔,第五級采用950mm擴孔器擴孔,第六級采用1080mm擴孔器擴孔。
49.h、管道回拖;按照鉆機—鉆桿—擴孔器—連接器—管道進行連接,然后進行回拖作業(yè)。如果整個回拖路段含有易沉降段,管道回拖前,管道外掛φ30m的mpp管,mpp管長度等同回拖管道長度,mpp管上設有漿液噴口,在管道回拖時,mpp管連同管道一起進行回拖;回拖完成后,向mpp管中注入水泥粉煤灰漿液,水泥粉煤灰漿液從漿液噴口噴出,水泥粉煤灰漿液流進了管道和孔壁之間。水泥粉煤灰漿液中的水泥、粉煤灰漿的配比為1:10。
50.i、設備撤場、地貌恢復和泥漿處理。
51.步驟f-h各階段均需要向孔中注入泥漿,各個階段使用的泥漿如下:
52.步驟f中的泥漿采用以下重量份數配比的原料:7-8份的膨潤土,0.2-0.4份的添加劑,0.3份的降濾失劑;
53.步驟g中的泥漿采用以下重量份數配比的原料:7-8份的膨潤土,0.3-0.5份的提粘劑,0.4的降濾失劑;
54.步驟h中的泥漿采用以下重量份數配比的原料:7-8份的膨潤土,0.3-0.5份的提粘劑,0.4份降濾失劑,2-3份的潤滑劑。
55.本實施例中的泥漿的密度為1.02-1.25g/cm3,含沙量小于0.5%(重量占比)。膨潤土為預水化鈉基膨潤土。添加劑為燒堿或純堿。
56.本實施例中的泥漿性能參數如表1所示:
57.表1
[0058][0059]
在實際配制泥漿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的地質情況確定泥漿粘度值,本實施例中根據表2所示的參數進行選擇確定:
[0060]
表2
[0061][0062]
本實施例,采用上述泥漿,使得泥漿能夠適應于超長距離的定向鉆拉管法施工,提高了超長距離的定向鉆拉管法施工的穩(wěn)定性,使得超長距離的定向鉆拉管法施工更加的順利進行。
[0063]
同時,對于含有易沉降段的施工路段,在管道回拖之后,使水泥粉煤灰漿液沿mpp管及漿液噴口向管道與孔壁間隙內進行注漿,從而實現了孔內的泥漿全部置換為水泥粉煤
灰漿液。將管道與孔壁間隙內的泥漿置換為水泥粉煤灰漿液,可以最大限度的對管道與孔壁環(huán)間隙進行填充,增強孔壁的抗壓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鉆孔的坍塌風險,利于提高超長距離的定向鉆拉管法施工的穩(wěn)定性。
[0064]
實施例2
[0065]
基本如附圖1-圖2所示:回拖時,擴孔器和管道14之間連接有連接器,連接器包括多個同軸可拆卸連接的連接部,本實施例中的連接部為三個,分別為第一連接部2、第二連接部3和第三連接部4,第一連接部2、第二連接部3和第三連接部4的直徑依次變大,第一連接部2的左端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有轉軸1,轉軸1和擴孔器通過螺栓進行連接。第一連接部2、第二連接部3和第三連接部4均為圓筒狀,第一連接部2的右端、第二連接部3的右端和第三連接部4的右端均設有內螺紋,內螺紋用于與管道14端部進行連接,如圖1中的第三連接部4的右端和管道14的左端進行螺紋連接。第一連接部2和第二連接部3之間、第二連接部3和第三連接部4之間可拆卸連接,具體的可拆卸連接方式為:第一連接部2和第二連接部3之間連接用于控制第一連接部2和第二連接部3是否連接的第一控制環(huán)6,第一控制環(huán)6套在并轉動連接在第二連接部3的左端上;第二連接部3和第三連接部4之間連接有用于控制第二連接部3和第三連接部4是否連接的第二控制環(huán)5,第二控制環(huán)5套在并轉動連接在第三連接部4的左端上,以第二連接部3和第三連接部4為例具體闡述第二連接部3和第三連接部4的可拆卸連接關系:第二連接部3的右端上一體成型有環(huán)形的凸緣10,第三連接部4的內壁上焊接有卡塊7,卡塊7與凸緣10的右側面相抵,第三連接部4的左端的側壁上設有多個圓周均勻分布的通孔,通孔中均沿第三連接部4徑向滑動連接有鎖銷9,鎖銷9遠離第二連接部3的一端上焊接有滑動塊8,第二控制環(huán)5上設有多個圓周均勻分布的滑槽,滑動塊8卡在滑槽中,并且滑動塊8能夠在滑槽中滑動;結合圖2所示,第二控制環(huán)5上的滑槽均包括第一槽體11、第二槽體13和第三槽體12,第二槽體13連接在第一槽體11和第二槽體13之間,第一槽體11靠近第一控制環(huán)6的中心,第三槽體12遠離第一控制環(huán)6的中心。第二控制環(huán)5上設有使鎖銷9滑動的滑動腔,滑動腔位于滑槽靠近第二控制環(huán)5上中心的一側,且滑動腔和滑槽連通?;瑒忧豢拷谌垠w12的一端大于滑動腔靠近第一槽體11的一端。本實施例中的滑槽的數量和鎖銷9的數量均為六個。鎖銷9與凸緣10的左側相抵。第一連接部2的左端密封。卡塊7為環(huán)形。
[0066]
具體實施過程如下:由此,連接器實現了擴孔器和管道14的連接。螺紋端用于與管道14連接。轉軸1用于與擴孔器連接,通過將管道14連接在第三連接部4上,整個連接器對管道14的左端部進行封堵,避免回拖過程中,孔中的泥漿進入到管道14中。
[0067]
由于第一連接部2、第二連接部3和第三連接部4可拆卸連接,并且第一連接部2、第二連接部3和第三連接部4的直徑不同,因此當第一連接部2、第二連接部3和第三連接部4連接在一起時,此時管道14連接在第三連接部4的右端,連接器可以連接管徑較大的管道14。當將第三連接部4拆下時,通過將管道14與第二連接部3的右端進行連接,此時連接器可以連接管徑小一號的管道14。當繼續(xù)將第二連接部3拆下時,通過將管道14和第一連接部2的右端進行連接,此時連接器可以連接管徑更小的管道14。由此,通過本方案,連接器可以與不同管徑的管道14連接。
[0068]
當需要將第三連接部4拆下時,對第二控制環(huán)5進行轉動,第二控制環(huán)5轉動過程中,滑動塊8從第一槽體11中經過第二槽體13滑動到第三槽體12中,滑動塊8帶動鎖銷9遠離
凸緣10,鎖銷9不再將凸緣10卡住,此時可將第三連接部4從第二連接部3上取下。而將第三連接部4按裝到第二連接部3上時,將第二連接部3的凸緣10與卡塊7相抵,并反向轉動第二控制環(huán)5,滑動塊8從第三槽體12中經過第二槽體13滑動到第一槽體11中,滑動塊8帶動鎖銷9靠近凸緣10,鎖銷9將凸緣10卡住,此時實現了將第三連接部4安裝到第二連接部3上,第二連接部3和第三連接部4不能分開。同理,第二連接部3和第一連接部2的拆下和安裝方式類似于上述方式,在此不再贅述。
[0069]
本方案中通過對第一控制環(huán)6、第二控制環(huán)5進行轉動,便可分別實現了第一連接部2和第二連接部3的快速拆卸和安裝,實現了第二連接部3和第三連接部4的拆卸和安裝,相比使用多個螺栓進行連接,拆裝更加快捷方便。同時,第一連接部2和第二連接部3之間、第二連接部3和第三連接部4之間沒有采用螺紋連接方式,這樣第一連接部2和第二連接部3之間、第二連接部3和第三連接部4之間即便發(fā)生相對轉動也不會松動,使得相互之間的連接的比較牢固穩(wěn)定。另外,本方案通過設置多個不同內徑的連接部,同時轉軸1的直徑也小于第一連接部2的直徑,這樣使得連接器遠離管道14的一端的直徑較小,這樣連接器在移動過程中,有利于減少移動的阻力,移動會更加的順暢。
[0070]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技術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fā)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技術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技術特征:
1.超長下穿定向鉆拉管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測量放線;b、場地平整及便道修筑;c、設備搬遷、井場布置;d、系統(tǒng)安裝、調試;e、磁方位測量;f、鉆導向孔;g、預擴孔;h、管道回拖;i、設備撤場、地貌恢復和泥漿處理;步驟f-h各階段使用相應的泥漿:步驟f中的泥漿采用以下重量份數配比的原料:7-8份的膨潤土,0.2-0.4份的添加劑,0.3份的降濾失劑;步驟g中的泥漿采用以下重量份數配比的原料:7-8份的膨潤土,0.3-0.5份的提粘劑,0.4的降濾失劑;步驟h中的泥漿采用以下重量份數配比的原料:7-8份的膨潤土,0.3-0.5份的提粘劑,0.4份降濾失劑,2-3份的潤滑劑。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長下穿定向鉆拉管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泥漿的密度為1.02-1.25g/cm3,含沙量小于0.5%。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長下穿定向鉆拉管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膨潤土為預水化鈉基膨潤土。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長下穿定向鉆拉管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中,根據圖紙位置,用經緯儀確定管道中心線、入土點及出土點位置,并用噴漆作出標記;并在周圍建立沉降觀測點。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超長下穿定向鉆拉管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f中,鉆桿的深度誤差范圍控制在
±
0.2m以內,軸向偏差范圍控制在
±
0.3m以內。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超長下穿定向鉆拉管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f中,配備一臺手提式地表導向儀,在造斜段,每鉆進10cm測一次鉆頭位置;在平鋪段,每20cm測一次鉆頭位置。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超長下穿定向鉆拉管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h中,針對于易沉降段,管道回拖前,管道外掛mpp管,mpp管長度等同回拖管道長度,mpp管上設有漿液噴口,在管道回拖時,mpp管連同管道一起進行回拖;回拖完成后,向mpp管中注入水泥粉煤灰漿液,水泥粉煤灰漿液從漿液噴口噴出,水泥粉煤灰漿液流進了管道和孔壁之間。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超長下穿定向鉆拉管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粉煤灰漿液中的水泥、粉煤灰漿的配比為1:10。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超長下穿定向鉆拉管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g中,進行多次預擴孔,每次使用的擴孔器的直徑逐漸變大。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超長下穿定向鉆拉管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h中,回拖時,擴孔器和管道之間連接有連接器,連接器包括多個同軸可拆卸連接的連接部,從靠近
擴孔器的連接部到靠近管道的連接部的直徑逐漸變大,每個連接部遠離擴孔器的一端均為螺紋端。
技術總結
本發(fā)明涉及管道施工領域,具體涉及超長下穿定向鉆拉管法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測量放線;B、場地平整及便道修筑;C、設備搬遷、井場布置;D、系統(tǒng)安裝、調試;E、磁方位測量;F、鉆導向孔;G、預擴孔;H、管道回拖;I、設備撤場、地貌恢復和泥漿處理;步驟F-H各階段使用相應的泥漿:步驟F中的泥漿采用以下重量份數配比的原料:7-8份的膨潤土,0.2-0.4份的添加劑,0.3份的降濾失劑;步驟G中的泥漿采用以下重量份數配比的原料:7-8份的膨潤土,0.3-0.5份的提粘劑,0.4的降濾失劑;步驟H中的泥漿采用以下重量份數配比的原料:7-8份的膨潤土,0.3-0.5份的提粘劑,0.4份降濾失劑,2-3份的潤滑劑。本方案使得泥漿能夠適應于超長距離的定向鉆拉管法施工。管法施工。管法施工。
技術研發(fā)人員:張開聰 張偉 李超 劉璘俊 李洵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中鐵八局集團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fā)日:2021.11.30
技術公布日:2022/3/11
聲明:
“超長下穿定向鉆拉管法施工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