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fā)明涉及錨桿施工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錨桿支護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2.錨桿支護可以有效控制圍巖變形,已經(jīng)在國內外煤礦、金屬礦山等領域廣泛應用。以煤礦巷道支護為例,現(xiàn)有錨桿支護工藝流程為:使用鉆桿在煤礦巷道的圍巖上鉆孔,人工將錨固劑塞進鉆設的孔內,放入錨桿攪拌,待錨固劑固化后預緊錨桿。
3.相關技術中錨桿支護施工工藝存在以下問題:
4.1)鉆孔之后,圍巖在采動應力作用下容易出現(xiàn)塌孔現(xiàn)象,人工將錨固劑塞入鉆孔這一步驟難度高,尤其是在煤巖體較為破碎或鉆孔壁凹凸不平時,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才能完成錨固劑的安裝,降低了支護效率;
5.2)鉆孔、安裝錨固劑和預緊錨桿三步需要借助不同的機具完成,拆卸鉆桿、不同機具的切換消耗時間較長,效率低,工人勞動強度大,已經(jīng)無法滿足煤礦巷道快速支護的需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6.本發(fā)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
7.為此,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出一種錨桿支護施工方法。
8.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錨桿支護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錨桿安裝在錨桿施工裝置上;b)鉆孔,開啟所述錨桿施工裝置,所述錨桿施工裝置的運輸組件帶動所述鉆孔組件向靠近圍巖方向移動,所述鉆孔組件帶動所述錨桿沿第一方向轉動對所述圍巖進行鉆孔,直至錨桿鉆孔至指定深度,所述鉆孔組件停止,鉆孔完成;c)錨注,所述運輸組件帶動所述鉆孔組件向遠離所述圍巖方向移動,直至所述鉆孔組件與所述錨桿脫離,將所述鉆孔組件和所述錨注組件5換位,所述錨桿施工裝置的錨注組件與所述錨桿相對,所述運輸組件帶動所述錨注組件向靠近圍巖方向移動,直至所述錨注組件與所述錨桿相連,通過所述錨注組件將錨固劑送到所述錨桿內部及所述錨桿與所述圍巖之間的間隙中;d)預緊,待所述錨固劑凝固后,所述運輸組件帶動所述錨注組件向遠離所述圍巖方向移動,將所述錨注組件與所述錨桿脫離,將所述鉆孔組件和所述錨注組件重新?lián)Q位,將所述鉆孔組件與所述錨桿相對,所述運輸組件帶動所述鉆孔組件向靠近所述圍巖方向移動,直至所述鉆孔組件與所述錨桿的驅動螺母相連,從而帶動所述驅動螺母沿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轉動,用于將所述驅動螺母向靠近所述圍巖的方向移動,在所述驅動螺母的作用下,所述圍巖受到壓力,所述錨桿被拉伸實現(xiàn)預緊功能。
9.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錨桿施工裝置,通過鉆孔組件和錨注組件帶動錨桿打孔、錨注和預緊作業(yè),減小了錨桿施工的消耗時間,提高了錨桿施工的施工效率,減小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10.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錨桿支護施工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在所述錨桿內安裝帶
有螺旋葉片的混流器,所述錨固劑通過所述混流器在所述錨桿內混合均勻后流入所述錨桿與所述圍巖之間的間隙,將所述錨桿和所述圍巖錨固在一起。
11.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錨桿包括:桿體,所述桿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桿體的外周面上設有外螺紋,所述外螺紋沿所述桿體的長度方向從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延伸預定長度;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螺紋配合在所述桿體上,所述限位螺母具有在該限位螺母的軸向上相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驅動螺母,所述驅動螺母具有在該驅動螺母的軸向上相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驅動螺母螺紋配合在所述桿體上。
12.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錨桿支護施工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所述鉆孔組件帶動所述驅動螺母沿第一方向轉動時,所述驅動螺母的第一面與所述限位螺母的第二面止抵且所述驅動螺母對所述限位螺母施加的轉動力矩小于所述限位螺母相對于所述桿體轉動所需的轉動力矩,將所述限位螺母限位所述驅動螺母朝向所述桿體的第一端移動,所述驅動螺母帶動所述桿體沿所述第一方向轉動,進行鉆孔。
13.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錨桿支護施工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所述鉆孔組件帶動所述驅動螺母沿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轉動時,所述驅動螺母對所述桿體施加沿從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的預緊拉力。
14.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錨桿施工裝置上設有用于夾持錨桿的夾持板,所述夾持板抵接在所述圍巖上,所述夾持板上設置有通孔,所述錨桿沿所述圍巖靠近或遠離時候,所述錨桿穿設在所述通孔內,所述通孔限制所述錨桿的徑向竄動,協(xié)助開孔。
15.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錨桿支護施工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鉆孔完畢后,所述夾持板可夾持所述錨桿,將所述錨桿相對于所述圍巖保持靜止不動,同時使得所述鉆孔組件后退,將所述錨桿與所述鉆孔組件之間的脫離。
16.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錨桿施工裝置還包括轉盤,所述錨注組件和所述鉆孔組件設在所述轉盤上,且隨所述轉盤轉動沿所述轉盤的軸向方向在第一預設位和第二預設位轉動,在所述第一預設位,所述錨桿施工裝置的錨注組件與所述錨桿相對,在所述第二預設位,所述鉆孔組件與所述錨桿相對,步驟b)、步驟c)和步驟d)使用所述轉盤切換所述鉆孔組件和所述錨注組件的位置。
17.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鉆孔組件和所述錨注組件在所述轉盤上間隔設置,所述轉盤從所述第一預設位轉動90
°
運動到所述第二預設位。
18.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運輸組件包括安裝架;滑桿,所述滑桿設在所述安裝架上;輸送帶,所述輸送帶設在所述安裝架上;安裝板,所述安裝板的一端與所述輸送帶相連,所述安裝板的另一端與所述轉盤相連,以便所述輸送帶帶動所述轉盤靠近或遠離所述圍巖。
附圖說明
19.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錨注錨桿支護施工方法的鉆孔過程的示意圖。
20.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錨注錨桿支護施工方法的鉆孔組件和錨注組件換位過程的示意圖。
21.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錨注錨桿支護施工方法的錨注過程的示意圖。
22.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錨注錨桿支護施工方法的預緊過程的示意圖。
23.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錨注錨桿支護施工方法的錨桿的結構示意圖。
24.圖6是圖5中a的局部放大圖。
25.圖7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實施例的錨注錨桿支護施工方法的夾持板的結構示意圖。
26.附圖標記:
27.安裝架1;運輸組件2;轉盤3;鉆孔組件4;錨注組件5;夾持板6;通孔61;開口 62;錨桿7;桿體71;第一端711;第二端712;第一桿段713;第二桿段714;通道715;限位螺母72;驅動螺母73;配合孔731;混流器74;圍巖8。
具體實施方式
28.如圖1
?
7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錨注錨桿支護施工方法,其應用于錨注錨桿施工作業(yè),也可應用于其他類型的錨桿施工作業(yè)。
29.下面參考附圖1
?
4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錨桿支護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30.a)將錨桿7安裝在錨桿施工裝置上。
31.b)鉆孔,開啟錨桿施工裝置,錨桿施工裝置的運輸組件2帶動鉆孔組件4向靠近圍巖 8方向移動,鉆孔組件4帶動錨桿7沿第一方向(例如順時針轉動)轉動對圍巖8進行鉆孔,直至錨桿7鉆孔至指定深度,鉆孔組件4停止,鉆孔完成。
32.c)錨注,運輸組件2帶動鉆孔組件4向遠離圍巖8方向移動,直至鉆孔組件4與錨桿 7脫離,將鉆孔組件4和錨注組件5換位,將錨桿施工裝置的錨注組件5與錨桿7相對,運輸組件2帶動錨注組件5向靠近圍巖8方向移動,直至錨注組件5與錨桿7相連,通過錨注組件5將錨固劑送到錨桿7內部及錨桿7與圍巖8之間的間隙中。
33.d)預緊,待錨固劑凝固后,運輸組件2帶動錨注組件5向遠離圍巖8方向移動,將錨注組件5與錨桿7脫離,將鉆孔組件4和錨注組件5重新?lián)Q位,將鉆孔組件4與錨桿7相對,運輸組件2帶動鉆孔組件4向靠近圍巖8方向移動,直至鉆孔組件4與錨桿7的驅動螺母73相連,從而帶動驅動螺母73沿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例如逆時針轉動)轉動,用于將驅動螺母73向靠近圍巖8的方向移動,在驅動螺母73的作用下,圍巖8受到壓力,錨桿7被拉伸實現(xiàn)預緊功能。
34.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錨桿支護施工方法,通過鉆孔組件4和錨注組件5的組合,從而使得錨桿7的自動作業(yè)。簡化了錨桿施工作業(yè)工藝,減少了錨桿施工作業(yè)需要的設備種類和數(shù)量,降低了錨桿施工過程中對人員的依賴,提高了錨桿施工的自動化、無人化程度,提升了施工效率。
35.在一些實施例中,錨桿支護施工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在錨桿7內安裝帶有螺旋葉片的混流器74,錨固劑通過混流器74在錨桿7內混合均勻后流入錨桿7與圍巖8之間的間隙中,使得錨桿7和圍巖8錨固在一起。
36.錨桿7包括桿體71、限位螺母72、驅動螺母73和混流器74。
37.桿體71具有第一端711和第二端712,桿體71的外周面上設有外螺紋,外螺紋沿桿體 71的長度方向從第一端711朝向第二端712延伸預定長度。具體地,如圖5
?
6所示,桿體 71的第一端711為右端,第二端712為左端,在桿體71的右端一定長度的外周面上從右向左設有外螺紋。
38.限位螺母72螺紋配合在桿體71上,限位螺母72具有在該限位螺母72的軸向上相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具體地,如圖所示,限位螺母72通過螺紋配合設在桿體71的右端,限位
上,且隨轉盤3轉動沿轉盤3的軸向方向在第一預設位和第二預設位轉動,在第一預設位,錨桿施工裝置的錨注組件5與錨桿7相對,在第二預設位,鉆孔組件4與錨桿7相對,步驟b)、c)和d)使用轉盤3切換鉆孔組件4和錨注組件5的位置,從而方便錨注組件5 和鉆孔組件4之間的切換,提高了錨桿支護施工方法的自動化程度,減小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47.在一些實施例中,鉆孔組件4和錨注組件5在轉盤3上間隔設置,且轉盤3從第一預設位轉動90
°
運動到第二預設位,從而使得鉆孔組件4和錨注組件5的設置更加合理。
48.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預設位和第二預設位之間的轉動角度可以位0
°?
360
°
之間,根據(jù)鉆孔組件和錨注組件的位子以及轉盤轉動的順序確定。
49.在一些實施例中,運輸組件2包括滑桿,滑桿設在安裝架1上;輸送帶,輸送帶設在安裝架1上;安裝板,安裝板的一端與輸送帶相連,安裝板的另一端與轉盤3相連,以便輸送帶帶動轉盤3靠近或遠離圍巖8。
50.下面參考圖1
?
7描述應用了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錨桿支護施工方法的錨注錨桿施工裝置??梢岳斫獾氖?,下述描述僅是示例性說明,而不是對發(fā)明的具體限制。
51.如圖1所示,錨桿施工裝置,包括:安裝架1、運輸組件2、轉盤3、鉆孔組件4和錨注組件5。
52.運輸組件2設在安裝架1上。
53.轉盤3與運輸組件2相連,運輸組件2帶動轉盤3沿安裝架1的長度方向(如圖1所示的上下方向)移動。
54.鉆孔組件4和錨注組件5的每一者均設在轉盤3上,且隨轉盤3繞轉盤3的軸向方向在第一預設位和第二預設位轉動,在第一預設位,鉆孔組件4與錨桿7相對,以便鉆孔組件4與錨桿7配合用于帶動錨桿7進行鉆孔或預緊,在第二預設位,錨注組件5與錨桿7 相對,以便錨注組件5與錨桿7配合用于對錨桿7進行錨注。通過轉盤3的對錨桿7進行鉆孔、錨注和預緊等工序進行切換,減小了鉆桿的使用不同工具的切換的時間,從而減小了錨桿7施工的消耗時間,提高了錨桿7施工的施工效率,減小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55.錨桿施工裝置還包括夾持錨桿7的夾持板6,夾持板6設在安裝架1上,夾持板6上設有沿其厚度方向貫穿夾持板6的通孔61,通孔61的內壁上設有沿其預設方向貫穿夾持板6 的開口62。具體地,如圖4所示,夾持板6固定在安裝架1的上端,錨桿施工裝置進行鉆孔作業(yè)時,夾持板6與圍巖相貼合,且錨桿7夾持在通孔61內,夾持板6限制住錨桿7的徑向竄動,從而協(xié)助鉆孔。當錨桿施工裝置進行錨注作業(yè)時,夾持板6錨桿7進行夾持,使得錨桿7相對于圍巖保持靜止不同,從而方便對錨桿7進行錨注作業(yè)。
56.運輸組件2包括:滑桿、輸送帶(圖中未示出)和安裝板。
57.滑桿設在安裝架1上,輸送帶設在安裝架1上,安裝板的一端與輸送帶相連,安裝板的另一端與轉盤3相連,以便輸送帶帶動轉盤3沿安裝架1的長度方向移動。由此通過輸送帶和滑桿共同作用下帶動轉盤3沿安裝架1的長度方向(如圖1所示上下方向)移動,從而使得,提高了錨桿施工裝置的自動化。
58.鉆孔組件4和錨注組件5沿轉盤3的徑向方向間隔設置。由此,使得鉆孔組件4和錨注組件5對于轉盤3的圓心對稱布置,從而使得轉盤3從第一預設位轉動180
°
到第二預設位,使得鉆孔組件4和錨注組件5的設置更加合理。
59.限位螺母72的第二面和驅動螺母73的第一面中的一個為斜面以便驅動螺母73沿
第一方向轉動時限位螺母72的第二面與驅動螺母73的第一面線接觸。
60.限位螺母72的第二面和驅動螺母73的第一面中的一個為斜面,例如限位螺母72的第二面為斜面,驅動螺母73的第一面為平面,或驅動螺母73的第一面為斜面,限位螺母72 的第二面為平面,此時限位螺母72的第二面與驅動螺母73的第一面之間的接觸為線接觸,驅動螺母73沿第一方向轉動時,限位螺母72的第二面與驅動螺母73的第一面產(chǎn)生的轉動力矩較小,不足以使驅動螺母73帶動限位螺母72沿第一方向轉動,使驅動螺母73被限位螺母72阻擋無法向右移動。
61.限位螺母72的第二面為斜面,驅動螺母73的第一面為平面。
62.驅動螺母73沿第一方向轉動時,限位螺母72的第二面與驅動螺母73的第一面之間的接觸為線接觸,產(chǎn)生的轉動力矩較小,不足以使驅動螺母73帶動限位螺母72沿第一方向轉動。
63.限位螺母72的第二面和驅動螺母73的第一面中的一個上設有環(huán)形凸臺。限位螺母72 的第二面和驅動螺母73的第一面中的一個上設有環(huán)形凸臺,例如限位螺母72的第二面上設有環(huán)形凸臺,驅動螺母73的第一面為平面,或驅動螺母73的第一面上設有環(huán)形凸臺,限位螺母72的第二面為平面,驅動螺母73沿第一方向轉動時,限位螺母72的第二面與驅動螺母73的第一面之間的接觸面積減小,產(chǎn)生的轉動力矩較小,不足以使驅動螺母73帶動限位螺母72沿第一方向轉動,從而使驅動螺母73被限位螺母72阻擋無法向右移動。
64.驅動螺母73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的中心孔為螺紋孔,第二段的中心孔為配合孔731,配合孔731的直徑大于螺紋孔的直徑,限位螺母72配合在配合孔731內且限位螺母72的外周面與配合孔731的內周面之間具有間隙。
65.如圖2
?
3所示,驅動螺母73的第一段為左段,驅動螺母73的第二段為右段,第一段和第二段在左右方向上相連,驅動螺母73的第一段的中心孔為螺紋孔,驅動螺母73的第二段的中心孔為配合孔731,螺紋孔與配合孔731相互連通,且配合孔731的直徑大于螺紋孔的直徑,螺紋孔與配合孔731交界處形成臺階,臺階面為驅動螺母73的第一面,配合孔731內配合有限位螺母72,限位螺母72的左端面為限位螺母72的第二面,驅動螺母73 的第一面與限位螺母72的第二面在左右方向上相對,限位螺母72的外周面與配合孔731 的內周面之間具有間隙,以減小驅動螺母73沿第一方向轉動時對限位螺母72產(chǎn)生的轉動力矩。
66.限位螺母72配合在桿體71的第一端711,限位螺母72的第一面與驅動螺母73的第一面平齊,驅動螺母73為六角螺母。如圖2
?
3所示,限位螺母72設在桿體71的右端,限位螺母72配合在驅動螺母73的配合孔731內,限位螺母72的第一面與驅動螺母73的第一面平齊,以防止其他設備對限位螺母72的轉動力矩產(chǎn)生影響,驅動螺母73為六角螺母,六角螺母便于控制其轉動方向,且轉動力矩大。
67.鉆孔組件4的驅動端和錨注組件5的錨注端均設有與六角螺母相配合的凹槽,由此通過凹槽與六角螺母配合,使得六角螺母插接在凹槽內,且六角螺母的外周面和凹槽的內周面貼合,由此鉆孔組件4帶動六角螺母轉或錨注組件5對錨桿7進行錨注。
68.桿體71沿桿體71的長度方向分為第一桿段713和第二桿段714,外螺紋形成在第一桿段713的整個長度上,第二桿段714的外周面為光面。
69.如圖所示,桿體71的第一桿段713為右端桿段,桿體71的第二桿段714為左端桿段,第一桿段71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紋,驅動螺母73和限位螺母72均螺紋配合在第一桿段
713,外螺紋加工簡單,螺紋配合性能穩(wěn)定,且不改變錨桿7強度。第二桿段714的外周面為光面,易于通過錨固劑固定在鉆孔內。
70.桿體71由耐腐蝕材料制成。在鉆進過程中,會產(chǎn)生大量廢水,廢水具有一定的腐蝕性,桿體71與廢水長期接觸,使用耐腐蝕材料制作桿體71,可提高桿體71的使用壽命。
71.桿體71內還設有沿桿體71的長度方向貫穿桿體71的通道715。具體地,如圖2
?
3所示,桿體71內設有沿左右方向貫穿桿體71的通道715,在桿體71鉆進過程中,通道715 可以將鉆進過程中的廢水排出,鉆進結束后固定錨桿7所用的錨固劑可通過通道715加入鉆孔。
72.可以理解的是,轉盤3的轉動方式本發(fā)明不做限制,可以人工操作,將轉盤3從第一預設位轉動到第二預設位,也可以通過電機帶動使得轉盤3從第一預設位帶動到第二預設位,這都是本領域常用的技術手段,本發(fā)明實施例不再詳細描述,另外鉆孔組件4和錨注組件5可以選用現(xiàn)有的鉆孔組件4和錨注組件5。
73.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74.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至少兩個,例如兩個,三個等,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75.在本發(fā)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或彼此可通訊;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76.在本發(fā)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77.在本發(fā)明中,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發(fā)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實施例或示例的特征進行結合和組合。
78.盡管上面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技術特征:
1.一種錨桿支護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將錨桿安裝在錨桿施工裝置上;b)鉆孔,開啟所述錨桿施工裝置,所述錨桿施工裝置的運輸組件帶動所述鉆孔組件向靠近圍巖方向移動,所述鉆孔組件帶動所述錨桿沿第一方向轉動對所述圍巖進行鉆孔,直至所述錨桿鉆孔至指定深度,所述鉆孔組件停止,鉆孔完成;c)錨注,所述運輸組件帶動所述鉆孔組件向遠離所述圍巖方向移動,直至所述鉆孔組件與所述錨桿脫離,將所述鉆孔組件和所述錨注組件換位,所述錨桿施工裝置的錨注組件與所述錨桿相對,所述運輸組件帶動所述錨注組件向靠近圍巖方向移動,直至所述錨注組件與所述錨桿相連,所述錨注組件將錨固劑送到所述錨桿內部及所述錨桿與所述圍巖之間的間隙中;d)預緊,待所述錨固劑凝固后,所述運輸組件帶動所述錨注組件向遠離所述圍巖方向移動,將所述錨注組件與所述錨桿脫離,將所述鉆孔組件和所述錨注組件重新?lián)Q位,將所述鉆孔組件與所述錨桿相對,所述運輸組件帶動所述鉆孔組件向靠近所述圍巖方向移動,直至所述鉆孔組件與所述錨桿的驅動螺母相連,從而帶動所述驅動螺母沿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轉動,用于將所述驅動螺母向靠近所述圍巖的方向移動,在所述驅動螺母的作用下,所述圍巖受到壓力,所述錨桿被拉伸實現(xiàn)預緊功能。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錨桿支護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以下步驟:在所述錨桿內安裝帶有螺旋葉片的混流器,所述錨固劑通過所述混流器在所述錨桿內混合均勻后流入所述錨桿與所述圍巖之間的間隙內,將所述錨桿和所述圍巖錨固在一起。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錨桿支護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錨桿包括:桿體,所述桿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桿體的外周面上設有外螺紋,所述外螺紋沿所述桿體的長度方向從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延伸預定長度;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螺紋配合在所述桿體上,所述限位螺母具有在該限位螺母的軸向上相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驅動螺母,所述驅動螺母具有在該驅動螺母的軸向上相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驅動螺母螺紋配合在所述桿體上。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錨桿支護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以下步驟:所述鉆孔組件帶動所述驅動螺母沿第一方向轉動時,所述驅動螺母的第一面與所述限位螺母的第二面止抵且所述驅動螺母對所述限位螺母施加的轉動力矩小于所述限位螺母相對于所述桿體轉動所需的轉動力矩,將所述限位螺母限位所述驅動螺母朝向所述桿體的第一端移動,所述驅動螺母帶動所述桿體沿所述第一方向轉動,進行鉆孔。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錨桿支護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以下步驟:所述鉆孔組件帶動所述驅動螺母沿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轉動時,所述驅動螺母對所述桿體施加沿從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的預緊拉力。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錨桿支護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錨桿施工裝置上設有用于夾持錨桿的夾持板,所述夾持板抵接在所述圍巖上,所述夾持板上設置有通孔,所述錨桿沿所述圍巖靠近或遠離時候,所述錨桿穿設在所述通孔內,所述通孔限制所述錨桿的徑向竄動,協(xié)助開孔。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錨桿支護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以下步驟:鉆孔完畢
后,所述夾持板可夾持所述錨桿,將所述錨桿相對于所述圍巖保持靜止不動,同時使得所述鉆孔組件后退,將所述錨桿與所述鉆孔組件之間的脫離。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錨桿支護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錨桿施工裝置還包括轉盤,所述錨注組件和所述鉆孔組件設在所述轉盤上,且隨所述轉盤轉動沿所述轉盤的軸向方向在第一預設位和第二預設位轉動,在所述第一預設位,所述錨桿施工裝置的錨注組件與所述錨桿相對,在所述第二預設位,所述鉆孔組件與所述錨桿相對,步驟b)、步驟c)和步驟d)使用所述轉盤切換所述鉆孔組件和所述錨注組件的位置。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錨桿支護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鉆孔組件和所述錨注組件在所述轉盤上間隔設置,所述轉盤從所述第一預設位轉動90
°
運動到所述第二預設位。10.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錨桿支護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運輸組件包括安裝架;滑桿,所述滑桿設在所述安裝架上;輸送帶,所述輸送帶設在所述安裝架上;安裝板,所述安裝板的一端與所述輸送帶相連,所述安裝板的另一端與所述轉盤相連,以便所述輸送帶帶動所述轉盤靠近或遠離所述圍巖。
技術總結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錨桿支護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錨桿安裝在錨桿施工裝置上;B)鉆孔,開啟錨桿施工裝置,錨桿施工裝置的運輸組件帶動鉆孔組件向靠近圍巖方向移動,鉆孔組件帶動錨桿沿第一方向轉動,直至錨桿鉆孔至指定深度,鉆孔完成;C)錨注,將鉆孔組件和錨注組件換位,錨桿施工裝置的錨注組件與錨桿相對,運輸組件帶動錨注組件向靠近圍巖方向移動,錨注組件將錨固劑送到錨桿內部;D)預緊,將鉆孔組件和錨注組件重新?lián)Q位,將鉆孔組件與錨桿相對,運輸組件帶動鉆孔組件向靠近圍巖方向移動,直至鉆孔組件與錨桿的驅動螺母相連,實現(xiàn)預緊功能。本發(fā)明方法簡化了錨桿施工作業(yè)工藝,提高了錨桿施工的自動化、提升了施工效率。提升了施工效率。提升了施工效率。
技術研發(fā)人員:羅超 姜鵬飛 王子越 陳志良 曹曉明 郭吉昌 劉暢 韋堯中 楊建威 何宗科 伊丙鼎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fā)日:2021.04.30
技術公布日:2021/7/8
聲明:
“錨桿支護施工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