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涉及擋土墻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防水支護擋土墻。
背景技術:
2.擋土墻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體、防止填土或土體變形失穩(wěn)的構造物,擋土墻有諸多用途,包括:路肩墻或路堤墻設置在高填土路堤或陡坡路堤的下方,可以防止路基邊坡或基地滑動,確保路基穩(wěn)定,同時可收縮填土坡腳,減少填土數(shù)量,減少拆遷和占地面積,以及保護臨近線路的既有建筑物;濱河及水庫路堤,在傍水一側設置擋土墻,可防止水流對路基的沖刷和侵蝕,也是減少壓縮河床或少占庫容的有效措施;設置在隧道口或明洞口的擋土墻,可縮短隧道或明洞長度,降低工程造價;設置在橋梁兩端的擋土墻,作為翼墻或橋臺,起著護臺及連接路堤的作用;抗滑擋土墻則可用于防止滑坡等。
3.現(xiàn)有的擋土墻防水效果差,水容易從連接處的縫隙伸入到墻體內,引起支撐防護結構的腐蝕,影響擋土墻使用壽命以及使用時的安全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水支護擋土墻,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5.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6.一種防水支護擋土墻,包括底基座、后基座和擋土墻體,所述擋土墻體的兩端分別和后基座以及底基座連接,所述后基座和擋土墻體連接端的頂部設置有防水槽,所述防水槽內設防水結構,所述防水結構上方設置有壓合結構,所述壓合結構包括壓合桿、連桿和雙螺紋絲桿,所述連桿的兩端均通過銷軸轉動連接設置有耳座,連桿兩端的耳座分別固定連接設置在連接板和滑塊上,所述滑塊和雙螺紋絲桿螺紋配合連接,所述連桿和滑塊均設置有兩組,且關于壓合桿對稱設置,所述連接板固定連接設置在壓合桿的頂部,所述壓合桿的底部和防水結構可拆卸連接。
7.進一步的,所述后基座的頂部可拆卸連接設置有擋板,所述擋板設置有兩組,且分別位于防水槽的兩端,所述雙螺紋絲桿和擋板轉動連接,所述雙螺紋絲桿的一端固定連接設置有轉動把手。
8.進一步的,所述擋土墻體包括緩沖坡、頂坡和底坡,所述頂坡和底坡分別固定連接設置在緩沖坡的兩端,所述頂坡和防水結構連接,所述底坡焊接設置在底基座上。
9.進一步的,所述防水結構包括“凸”形密封條、“凹”形密封板和環(huán)狀密封條,所述“凸”形密封條嵌入設置在“凹”形密封板的底部,所述“凸”形密封條在“凹”形密封板上設置有多組,所述環(huán)狀密封條設置在“凹”形密封板的側面,所述環(huán)狀密封條和防水槽過盈配合連接,所述頂坡上設置有和“凸”形密封條相適配的凹槽,所述“凸”形密封條和凹槽過盈配合連接。
10.進一步的,所述“凹”形密封板包括板體、配合凹槽和環(huán)狀凹槽,所述配合凹槽設置
在板體的底部,所述環(huán)狀凹槽環(huán)狀設置在板體的側面,所述配合凹槽和“凸”形密封條過盈配合連接,所述環(huán)狀密封條和板體過盈配合連接,所述壓合桿和板體連接。
11.進一步的,所述壓合桿包括桿體和讓位槽,所述讓位槽貫穿桿體的兩側,所述雙螺紋絲桿穿過讓位槽。
12.進一步的,所述后基座和擋土墻體之間固定連接設置有多組橫向加固桿,所述底基座和擋土墻體之間固定連接設置有多組豎向加固桿。
13.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擋土墻體的上方設置防水結構,通過壓合結構將防水結構壓合到位后,能夠有效的防止水從擋土墻體和后基座連接的縫隙內滲入擋土墻內部。
附圖說明
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剖視圖。
16.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圖1的a向局部放大示意圖。
17.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圖2的b向局部放大示意圖。
18.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凹”形密封板的結構示意圖。
19.圖中:1、基座;2、后基座;3、擋土墻體;31、緩沖坡;32、頂坡;33、底坡;4、豎向加固桿;5、橫向加固桿;6、“凸”形密封條;7、“凹”形密封板;71、板體;72、配合凹槽;73、環(huán)狀凹槽;8、環(huán)狀密封條;9、壓合桿;91、桿體;92、讓位槽;10、連接板;11、連桿;12、滑塊;13、擋板;14、雙螺紋絲桿;15、轉動把手;16、耳座。
具體實施方式
20.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21.實施例1
22.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防水支護擋土墻,包括底基座1、后基座2和擋土墻體3,所述擋土墻體3的兩端分別和后基座2以及底基座1連接,所述后基座2和擋土墻體3連接端的頂部設置有防水槽,所述防水槽內設防水結構,所述防水結構上方設置有壓合結構,壓合結構將防水結構壓合進入防水槽內,防水水從后基座2和擋土墻體3的連接處滲入。
23.請參閱圖1~3,所述壓合結構包括壓合桿9、連桿11和雙螺紋絲桿14,所述連桿11的兩端均通過銷軸轉動連接設置有耳座16,連桿11兩端的耳座16分別固定連接設置在連接板10和滑塊12上,所述滑塊12和雙螺紋絲桿14螺紋配合連接,所述連桿11和滑塊12均設置有兩組,且關于壓合桿9對稱設置,所述連接板10固定連接設置在壓合桿9的頂部,所述壓合桿9的底部和防水結構可拆卸連接,兩組滑塊12對稱設置在雙螺紋絲桿14上兩段旋向相反的螺紋上,雙螺紋絲桿14轉動時帶動兩組滑塊12朝相反的方向移動,滑塊12拉動連桿11驅動連接板10將壓合桿9下壓,壓合桿9將防水結構壓合進入防水槽內進行防水。
24.請參閱圖1~3,所述后基座2的頂部可拆卸連接設置有擋板13,所述擋板13設置有
兩組,且分別位于防水槽的兩端,所述雙螺紋絲桿14和擋板13轉動連接,所述雙螺紋絲桿14的一端固定連接設置有轉動把手15,擋板13和后基座2可拆卸連接在防水結構壓合到位以后可將壓合結構拆除,也可以將其保留對防水結構施加持續(xù)的壓力,防止防水結構壓合不緊導致防水效果變差。
25.請參閱圖1~3,所述擋土墻體3包括緩沖坡31、頂坡32和底坡33,所述頂坡32和底坡33分別固定連接設置在緩沖坡31的兩端,所述頂坡32和防水結構連接,所述底坡33焊接設置在底基座1上,水經(jīng)過緩沖坡31的緩沖從緩沖坡31上沖下,底坡33和底基座1的連接處即使不設置防水結構,水也很少從底基座1和頂坡32的連接出滲入。
26.請參閱圖1~3,所述壓合桿9包括桿體91和讓位槽92,所述讓位槽92貫穿桿體91的兩側,所述雙螺紋絲桿14穿過讓位槽92,雙螺紋絲桿14和讓位槽92之間留有縫隙,便于雙螺紋絲桿14轉動,所述后基座2和擋土墻體3之間固定連接設置有多組橫向加固桿5,所述底基座1和擋土墻體3之間固定連接設置有多組豎向加固桿4。
27.實施例2
28.請參閱圖1~2和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防水支護擋土墻,所述防水結構包括“凸”形密封條6、“凹”形密封板7和環(huán)狀密封條8,所述“凸”形密封條6嵌入設置在“凹”形密封板7的底部,所述“凸”形密封條6在“凹”形密封板7上設置有多組,所述環(huán)狀密封條8設置在“凹”形密封板7的側面,所述環(huán)狀密封條8和防水槽過盈配合連接,所述頂坡32上設置有和“凸”形密封條6相適配的凹槽,所述“凸”形密封條6和凹槽過盈配合連接,環(huán)狀密封條8能夠防止水從防水槽滲入到頂坡32上,“凸”形密封條6能夠防止水從頂坡32和后基座2連接縫隙處滲入。
29.請參閱圖1~2和圖4,所述“凹”形密封板7包括板體71、配合凹槽72和環(huán)狀凹槽73,所述配合凹槽72設置在板體71的底部,所述環(huán)狀凹槽73環(huán)狀設置在板體71的側面,所述配合凹槽72和“凸”形密封條6過盈配合連接,所述環(huán)狀密封條8和板體71過盈配合連接,所述壓合桿9和板體71連接。
30.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31.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將環(huán)狀密封條8裝入至環(huán)狀凹槽73內,然后將多組“凸”形密封條6拼接式裝入配合凹槽72內,將“凸”形密封條6、“凹”形密封板7和環(huán)狀密封條8組裝好的組合體放入防水槽內,然后將壓合桿9和“凹”形密封板7連接,將擋土墻體3安裝在后基座2上,轉動轉動把手15,轉動把手15驅動雙螺紋絲桿14轉動,雙螺紋絲桿14轉動時帶動兩組滑塊12朝相反的方向移動,滑塊12拉動連桿11驅動連接板10將壓合桿9下壓,壓合桿9將防水結構壓合進入防水槽內進行防水。
32.本實用新型使用到的標準零件均可以從市場上購買,異形件根據(jù)說明書的和附圖的記載均可以進行訂制,各個零件的具體連接方式均采用現(xiàn)有技術中成熟的螺栓、鉚釘、焊接等常規(guī)手段,機械、零件和設備均采用現(xiàn)有技術中,常規(guī)的型號,加上電路連接采用現(xiàn)有技術中常規(guī)的連接方式,在此不再詳述。
33.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
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34.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jīng)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技術特征:
1.一種防水支護擋土墻,包括底基座(1)、后基座(2)和擋土墻體(3),所述擋土墻體(3)的兩端分別和后基座(2)以及底基座(1)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基座(2)和擋土墻體(3)連接端的頂部設置有防水槽,所述防水槽內設防水結構,所述防水結構上方設置有壓合結構,所述壓合結構包括壓合桿(9)、連桿(11)和雙螺紋絲桿(14),所述連桿(11)的兩端均通過銷軸轉動連接設置有耳座(16),連桿(11)兩端的耳座(16)分別固定連接設置在連接板(10)和滑塊(12)上,所述滑塊(12)和雙螺紋絲桿(14)螺紋配合連接,所述連桿(11)和滑塊(12)均設置有兩組,且關于壓合桿(9)對稱設置,所述連接板(10)固定連接設置在壓合桿(9)的頂部,所述壓合桿(9)的底部和防水結構可拆卸連接。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水支護擋土墻,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基座(2)的頂部可拆卸連接設置有擋板(13),所述擋板(13)設置有兩組,且分別位于防水槽的兩端,所述雙螺紋絲桿(14)和擋板(13)轉動連接,所述雙螺紋絲桿(14)的一端固定連接設置有轉動把手(15)。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水支護擋土墻,其特征在于,所述擋土墻體(3)包括緩沖坡(31)、頂坡(32)和底坡(33),所述頂坡(32)和底坡(33)分別固定連接設置在緩沖坡(31)的兩端,所述頂坡(32)和防水結構連接,所述底坡(33)焊接設置在底基座(1)上。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防水支護擋土墻,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結構包括“凸”形密封條(6)、“凹”形密封板(7)和環(huán)狀密封條(8),所述“凸”形密封條(6)嵌入設置在“凹”形密封板(7)的底部,所述“凸”形密封條(6)在“凹”形密封板(7)上設置有多組,所述環(huán)狀密封條(8)設置在“凹”形密封板(7)的側面,所述環(huán)狀密封條(8)和防水槽過盈配合連接,所述頂坡(32)上設置有和“凸”形密封條(6)相適配的凹槽,所述“凸”形密封條(6)和凹槽過盈配合連接。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防水支護擋土墻,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密封板(7)包括板體(71)、配合凹槽(72)和環(huán)狀凹槽(73),所述配合凹槽(72)設置在板體(71)的底部,所述環(huán)狀凹槽(73)環(huán)狀設置在板體(71)的側面,所述配合凹槽(72)和“凸”形密封條(6)過盈配合連接,所述環(huán)狀密封條(8)和板體(71)過盈配合連接,所述壓合桿(9)和板體(71)連接。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水支護擋土墻,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合桿(9)包括桿體(91)和讓位槽(92),所述讓位槽(92)貫穿桿體(91)的兩側,所述雙螺紋絲桿(14)穿過讓位槽(92)。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水支護擋土墻,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基座(2)和擋土墻體(3)之間固定連接設置有多組橫向加固桿(5),所述底基座(1)和擋土墻體(3)之間固定連接設置有多組豎向加固桿(4)。
技術總結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水支護擋土墻,包括底基座、后基座和擋土墻體,擋土墻體的兩端分別和后基座以及底基座連接,后基座和擋土墻體連接端的頂部設置有防水槽,防水槽內設防水結構,防水結構上方設置有壓合結構,壓合結構包括壓合桿、連桿和雙螺紋絲桿,滑塊和雙螺紋絲桿螺紋配合連接,連接板固定連接設置在壓合桿的頂部,壓合桿的底部和防水結構可拆卸連接,連桿的兩端均通過銷軸轉動連接設置有耳座,連桿兩端的耳座分別固定連接設置在連接板和滑塊上。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擋土墻體的上方設置防水結構,通過壓合結構將防水結構壓合到位后,能夠有效的防止水從擋土墻體和后基座連接的縫隙內滲入擋土墻內部。的縫隙內滲入擋土墻內部。的縫隙內滲入擋土墻內部。
技術研發(fā)人員:李勇鋒 劉占宏 杜祝遙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陜西國防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技術研發(fā)日:2021.01.20
技術公布日:2021/10/29
聲明:
“防水支護擋土墻”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