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復合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制備方法,具體是將碳酸鋰、五氧化二釩及六次甲基四胺分別溶解于裝有去離子水的容器中,攪拌30min后使其充分溶解;將得到的混合溶液轉移到水熱釜內襯中添加去離子水至其體積的80%,于120℃~180℃鼓風烘箱中反應5~30h,自然冷卻至室溫得到反應液;在快速攪拌前述得到的反應液的同時,向其中緩慢加入硝酸銀溶液,得到中間產物,將該中間產物于60~85℃油浴10~20h,之后再在60~85℃烘箱烘干,研磨至粉末呈棕色,于氮氣或氬氣保護氣氛中450~650℃下煅燒5~10h得到Li3VO4/Ag復合材料。本發(fā)明將該材料應用于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上,顯示了較好的電化學性能。
一種用于電解錳的復合節(jié)能陰極,包括不銹鋼鋼板,連接不銹鋼鋼板的把手,所述把手由:不銹鋼條部分和復合材料部分連接而成,所述復合材料部分由:不銹鋼條和銅條通過爆炸焊接復合而成。本發(fā)明一種用于電解錳的復合節(jié)能陰極,有效節(jié)約銅材,減少陰極的電阻,有效節(jié)能降耗,提高經濟效益。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石墨烯復合碳包覆Ga2O3鋰離子電池負極的制備方法。利用冷凍干燥和高溫燒結制備所述活性物質石墨烯復合碳包覆Ga2O3材料,具體步驟是:(1)配制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加入聚乙烯醇膠體溶液和葡萄糖粉末,攪拌均勻后加入硝酸鎵,攪拌至全部溶解;(2)將步驟(1)的溶液在?20℃以下凍結10?15h后,再在真空下干燥20?28h,得到柱形泡沫;(3)將柱形泡沫在50?70℃下烘干后于400℃~650℃管式爐中氮氣條件下燒結3~12h得到石墨烯復合碳包覆Ga2O3多孔結構復合材料。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膠體、葡萄糖、硝酸鎵的添加質量比為2~3:0.5~1:0.5~1:10~30。所得石墨烯復合碳包覆Ga2O3可用于鋰離子電池負極,能夠顯示良好的電化學性能,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生物質碳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制備方法。其具體操作如下:將香蒲果穗在氫氧化鈉溶液中超聲處理,再用去離子水清洗干凈,然后轉移至80℃的鼓風干燥箱中烘干;取一定量硝酸加入去離子水中,攪拌均勻后加入適量V2O5和LiNO3,攪拌30min至其完全溶解,將其轉移至水熱內膽中,在100~180℃的鼓風烘箱中水熱10~24h;得到澄清溶液自然冷卻至室溫并轉移至燒杯,將溶液在水浴條件下濃縮,再向溶液加入適量處理好的香蒲果穗,超聲處理2h,然后轉移至80℃的鼓風干燥箱中烘干;材料烘干后將其置于N2環(huán)境中,以3℃/min的升溫速度,在500~700℃下煅燒3~5h,得到生物質碳/Li3VO4復合材料。本發(fā)明首次將生物質(香蒲)碳/Li3VO4復合材料用作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顯示了良好電化學性能。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金屬鐵離子摻雜MoS2的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電化學和新能源材料領域。通過有機溶劑DMF高溫水熱的方法合成出的鐵離子摻雜的MoS2,具有金屬相的導電性和較大的二維層間距。鐵離子的微量摻雜,形成了異質摻雜金屬相1T?FeMoS復合材料,該1T金屬相材料比傳統(tǒng)的2H半導體相具有更優(yōu)良的導電性能。且硫脲再分解過程中產生的NH4+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該二維材料的層間距更利于鈉離子的活性脫嵌反應。本發(fā)明是通過硫酸亞鐵、鉬酸銨和硫脲在DMF和去離子水混合液中通過一步水熱法制得鐵離子摻雜MoS2的復合材料。傳統(tǒng)MoS2理論比容量較高,但較小的層間距以及結構的不穩(wěn)定性導致材料的比容量降低,通過鐵離子的摻雜,顯著改善了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環(huán)穩(wěn)定性。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無煙煤改性硒/檸檬酸復合正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電化學和新能源材料領域。本發(fā)明直接將無煙煤、硒粉和檸檬酸均勻混合,置于充滿惰性氣氛的高能球磨罐中機械球磨,得到無煙煤/硒/檸檬酸復合材料。該方法制備的無煙煤/硒/檸檬酸復合材料作為鋰硒電池的正極,表現出了較高的可逆比容量和較好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能,該材料作為鋰硒電池正極材料具有一定的應用前景。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中間液相引碳的方法來制備碳復合磷酸釩鋰正極材料,具體步驟是稱取鋰源、釩源于小燒杯中,添加去離子水,攪拌20min至其完全溶解,將其轉移至水熱內膽中,添加去離子水至內膽體積的80%,在120~160℃的鼓風烘箱中水熱24~36h。稱取磷源及有機碳源于燒杯中,加入去離子水,攪拌20min至其完全溶解,之后將自然冷卻后的中間相液體緩慢滴加到溶有磷源和有機碳源的燒杯中,攪拌20min至溶液變成橙黃色。之后將液相的前驅體在65℃的鼓風烘箱中烘24~36h至其完全干燥。將所得的抹綠色前驅體粉末在氮氣氣氛下350℃預燒4~6h,在700~800℃下煅燒6~10h,自然冷卻后得到Li3V2(PO4)3/C復合材料,以其作為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顯示出較好的電化學性能。
CoFe?S@3D?S?NCNT電極的制備方法和準固態(tài)鋅?空氣電池。本發(fā)明涉及可充放電準固態(tài)鋅?空氣電池技術領域,具體為電極的制備方法和包含該電極的準固態(tài)鋅?空氣電池。通過以鈷鹽、鐵鹽、2?甲基咪唑為反應原料,室溫下生長得到CoFe?MOF納米片后經CVD退火碳化得CoFe@3D?NCNT微納米材料;然后在硫化鈉溶液中進行水熱反應,得到具有3D微納米分級結構、高催化活性和較好疏水性的CoFe?S@3D?S?NCNT微納米復合材料。將所制備的CoFe?S@3D?S?NCNT復合材料作為陰極,與鋅陽極和準固態(tài)電解質組裝成具有三明治結構的準固態(tài)鋅?空氣電池。該電池具有理想的充放電性能,開路電壓高達1.479V,放電峰值功率密度高達460mW/cm2,具有優(yōu)異的充放電穩(wěn)定性,可循環(huán)225周次以上。
一種草甘膦原藥的干燥方法,草甘膦原藥通過絞龍后進入主干燥塔;來自鼓風機的空氣進入銅鋁換熱器與蒸汽進行熱交換后得到的熱風從主塔切線方向鼓入,形成渦旋,將從主干燥塔中絞龍出來的草甘膦原藥旋起氣上揚,充分粉碎、干燥,再進入旋流塔中分層篩選出合格的產品;不合格品通過旋風分離器中分離后回收配置成10%水劑,極少量的粉塵水洗后放空。本發(fā)明采用銅鋁復合材料作為換熱器,以切旋引風系統(tǒng)為核心,運用切旋風回轉技術,免去了易出故障的粉碎系統(tǒng),解決了原藥干燥能耗高、質量和產量不穩(wěn)定、掛料結塊嚴重等問題,提高生產效率,使草甘膦原藥干燥回收率提高到99.8%以上,蒸汽等損耗同比下降20%,經濟效益和成本控制顯著。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中間液相方法制備氟磷酸釩鈉/碳復合正極材料,具體步驟是稱取鈉源、釩源、氟源于小燒杯中,添加去離子水,攪拌20min至其完全溶解,將其轉移至水熱內膽中,添加去離子水至內膽體積的80%,在100~180℃的鼓風烘箱中水熱12~48h。稱取磷源及有機碳源于燒杯中,加入去離子水,攪拌20min至其完全溶解,之后將自然冷卻后的中間相液體緩慢滴加到溶有磷源和有機碳源的燒杯中,攪拌20min至溶液變成橙黃色,在60℃的鼓風烘箱中于48h烘干。將干燥后的前驅體研磨成粉末,于氮氣氣氛下350℃預燒2~6h,并在650~850℃下煅燒6~12h,自然冷卻后得到NaVPO4F/C復合材料,以其作為鋰離子電池正極顯示出較好的電化學性能。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例基于硫化鎳量子點的復合光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及應用。本發(fā)明采用兩步水熱法,首先利用醋酸鎘和硫脲為原料,通過水熱法合成原始的硫化鎘納米微球,然后以氯化鎳、檸檬酸鈉和硫脲為原料,加入上步合成的硫化鎘納米微球,通過水熱法得到硫化鎘納米微球表面負載硫化鎳量子點的復合光催化劑。其中,通過控制硫化鎳量子點原料的加入量,合成不同鎳鎘比的硫化鎘/硫化鎳復合材料(記為CdS/NiS2)。復合材料的合成實現了光生載流子的有效分離和遷移,并且改善了光催化劑的光穩(wěn)定性,從而獲得了優(yōu)異的光催化性能。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中間液相方法制備碳復合磷酸釩鈉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具體步驟是稱取鈉源、釩源于小燒杯中,添加去離子水,攪拌30min至其完全溶解,將其轉移至水熱內膽中,添加去離子水至內膽體積的80%,在100~180℃的鼓風烘箱中水熱12~48h。稱取磷源及有機碳源于燒杯中,加入去離子水,攪拌20min至其完全溶解,之后將自然冷卻后的中間相液體緩慢滴加到溶有磷源和有機碳源的燒杯中,攪拌20min至溶液變成橙黃色,在80℃的鼓風烘箱中于24h烘干。將前驅體研磨成粉末,于氮氣氣氛下350℃預燒2~6h,并在650~850℃下煅燒6~12h,自然冷卻后得到Na3V2(PO4)3/C復合材料,以其作為鋰離子電池正極顯示出較好的電化學性能。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中間液相引碳的方法來制備Na3V2(PO4)3/C正極材料,具體步驟是稱取鈉源、釩源、C6H12N4于小燒杯中,添加去離子水,攪拌20min至其完全溶解,將溶解后的液體轉移至水熱內膽中,添加去離子水至內膽體積的80%,在120~160℃的鼓風烘箱中水熱24~36h。稱取磷源及碳源于燒杯中,加入去離子水,攪拌20min至其完全溶解;之后將自然冷卻后的中間相液體緩慢滴加到溶有磷源和碳源的燒杯中,攪拌20min至溶液變成橙黃色;之后將燒杯放置在65℃的鼓風烘箱中烘24~36h至其完全干燥成粉末。將所得的抹綠色前驅體粉末放置在氮氣氣氛下350℃預燒4~6h,在700~800℃下煅燒6~10h,自然冷卻后得到Na3V2(PO4)3/C復合材料,以其作為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顯示出較好的電化學性能。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鈷基同構MOFs的制備方法及其應用,具體為通過水熱法新合成Co?MOFs,研究其在電催化析氧方面的應用。同時引進六羥基三苯胺這種配體來構筑異質復合材料將其作為甲醇氧化的正極催化劑材料,探究其在甲醇氧化中的應用。本發(fā)明利用4,6?di(1H?1,2,4?triazol?1?yl)間苯二甲酸、七水硫酸鈷與七水硫酸鎳在去離子水和NaOH混合溶液中進行自組裝得到的多孔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將合成材料組裝成三電極體系進行甲醇氧化和電催化析氧的測試。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該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合成工藝簡單、結晶純度高、產量高;并且結構新穎,孔隙率大。Co?MOF材料具有優(yōu)越的電催化析氧活性,Ni?MOF及其復合材料具有優(yōu)越的甲醇氧化活性。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自鎖型管式地樁及埋設方法,地樁內設有用于容納立柱的中空腔體,地樁頂部開放,地樁的上部設有變形段,下部設有約束段,地樁底部封閉并設有樁頭,在變形段設有至少一個開放槽。所述的地樁采用金屬或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把地樁打入土體中,地樁上部變形段在土壤側壓力下向內收縮,形成上小下大自鎖結構;在地樁內插入立柱,地樁上部腔體向內收縮將立柱鎖緊;或者在地樁的頂端連接抱箍,過抱箍與上部構件物連接;或者地樁通過捆綁直接與上部構件物連接。通過采用變形段與約束段配合的結構,使安裝較為簡便,由于變形段的變形結構,對土體實現自鎖,并能夠對立柱實現鎖定。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地樁無銹蝕,工作壽命長。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中間液相方法制備碳復合氟磷酸釩鈉正極材料,具體步驟是稱取鈉源、釩源、氟源于小燒杯中,添加去離子水,攪拌20min至其完全溶解,將其轉移至水熱內膽中,添加去離子水至內膽體積的80%,在100~180℃的鼓風烘箱中水熱12~48h。稱取磷源及有機碳源于燒杯中,加入去離子水,攪拌20min至其完全溶解,之后將自然冷卻后的中間相液體緩慢滴加到溶有磷源和有機碳源的燒杯中,攪拌20min至溶液變成橙黃色,之后將燒杯放置在75℃的鼓風烘箱中于36h烘干。將干燥后的前驅體研磨,并于氮氣氣氛下350℃預燒2~6h,然后在650~850℃下煅燒6~12h,自然冷卻后得到NaVPO4F/C復合材料,以其作為鈉離子電池正極顯示出較好的電化學性能。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MoSe2/ZnCdS納米顆粒制備方法及其在光催化產氫中的應用,所述納米顆粒尺寸較小,分散均勻。屬于納米材料制備技術及能源開發(fā)領域。首先以硒粉、鉬酸鈉等為原料,通過水熱法合成MoSe2,再使用醋酸鋅、醋酸鎘等原料合成Zn0.5Cd0.5S納米顆粒,通過超聲震蕩法混合均勻干燥形成MoSe2/ZnCdS復合材料。該納米復合材料在光催化產氫中顯示出優(yōu)異的催化活性。
本發(fā)明提供硅橡膠及其制備方法、硅橡膠彈性件,所述硅橡膠對碳纖維/環(huán)氧樹脂復合材料具有特定粘結性,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Q1.增粘劑的制備;Q2.液體硅橡膠基膠的制備;Q3.交聯劑的制備;Q4.粘結性的液體硅橡膠的制備:用正交試驗的方法調整增粘劑和交聯劑在液體硅橡膠基膠中的用量,使得對碳纖維/環(huán)氧樹脂復合材料具有最佳的粘結效果。通過采用本發(fā)明方法得到加成型液體硅橡膠制作硅橡膠彈性件,拓寬了固體火箭發(fā)動機柔性接頭的適用溫域范圍,提高了其使用的可靠性。本發(fā)明的硅橡膠彈性件上述各項良好的性能綜合,表現出其制成的柔性接頭具有適應寬溫(?60℃?+60℃)環(huán)境使用的優(yōu)異性能。
本發(fā)明具體涉及一種鋰/鋅離子電池電極材料氮化釩@氮摻雜碳的制備方法,屬于電化學和新能源材料領域。本發(fā)明所述方法采取原位制備的方法將尿素或三聚氰胺、偏釩酸銨和葡萄糖通過固相混合方法混合后得到反應物原料,將反應物原料轉移到瓷舟中在保護氣氛下于管式爐中進行高溫煅燒,冷卻后得到的黑色粉體即為氮化釩@氮摻雜碳復合材料。其形貌為玫瑰花狀片層,氮化釩納米粒子的平均粒徑為2?7nm,且該粒子均勻的分布在氮摻雜碳載體上。氮摻雜碳載體起到穩(wěn)定劑的作用,并為氮化釩納米粒子提供協(xié)同作用。所述復合材料在儲能材料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作為鋰/鋅離子電池電極材料,表現出了較高的比容量和較好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無煙煤/一氧化硅/無定形碳復合負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制備復合負極材料是由無定形的SiO、無煙煤和檸檬酸通過機械球磨分散,然后燒結得到粒徑約為13~15微米粉末狀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該無煙煤/一氧化硅/無定形碳復合負極材料的制備方法:將無煙煤礦經粉碎、除雜、高溫處理后與SiO混合,再加入檸檬酸進行包覆,通過機械球磨復合得到前驅體,然后進行高溫處理得到高比容量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該復合材料將碳材料良好導電性和SiO高的儲鋰容量有效結合,顯示出了優(yōu)異的電化學性能,在0.1?A/g條件下循環(huán)100圈以后可逆容量高達459.2?mAh/g,為SiO負極材料的實用化提供一定的可行性選擇。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自支撐雙碳層復合結構鋰離子電池負極及其制備方法。其步驟是:稱取聚乙烯縮丁醛溶解在乙醇中,攪拌至的膠體狀溶液,加入硝酸鎵,葡萄糖,攪拌至形成均勻的膠體溶液;將膠體溶液滴加于親水碳纖維織物表面至完全浸潤,室溫下放置通風干燥;將其在烘箱中繼續(xù)烘干后于400℃~650℃管式爐中氮氣或者氬氣條件下燒結得到碳包覆Ga2O3包覆碳纖維復合材料。該材料以碳纖維作為模板,利用具有粘度的高聚物分子和葡萄糖與Ga2O3均勻復合并增強Ga2O3與碳基體的接觸,最終形成一種自支撐雙碳層碳包覆Ga2O3包覆碳纖維復合結構并直接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所得碳包覆Ga2O3包覆碳纖維復合材料可用于鋰離子電池負極,能夠顯示良好的電化學性能特性,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非晶質石英粉為基核復合鈦白粉的制備方法。具體制備過程分為兩大步驟:先將優(yōu)質天然脈石英礦,經破碎研磨、除雜后,于1700-2000℃熔融至玻璃態(tài),研磨并氣流粉碎至D90﹤20μm,再以全陶瓷砂磨機研磨至D90﹤1μm,制備固含量為漿料;再以TiCl4為包覆鈦源,先調漿、反應、陳化,并在750℃高溫焙燒,研磨分散,得到復合粉體。采用本法制備的非晶質石英復合鈦白新材料具有非常好的理化性能,其亮度達92%以上,反射率達95%以上,遮蓋力近20g/m2。本發(fā)明充分利用非晶質石英粉耐高溫、耐腐蝕、耐摩擦及鈦白粉的高遮蓋力及高穩(wěn)定性等許多優(yōu)點而制備的一種復合材料,可應用于許多特種領域。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氧化鋁?石墨烯復合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制備方法,具體為:將Al(NO3)3·9H2O和C6H12N4、氧化石墨烯溶液,去離子水并攪拌混合形成懸濁液,然后轉移到水熱反應釜內襯中,加入去離子水至內襯容積的80%,在80~160℃水熱反應10h~24h,自然冷卻至室溫,將沉淀置于60~80℃烘箱中烘干,收集研磨后放置于陶瓷舟中,在高溫管式燒結爐以氮氣作為保護氣體和載氣,在300~400℃燒結3~5h,即得到氧化鋁?石墨烯復合材料。本發(fā)明首次將氧化鋁?石墨烯復合材料應用于鋰離子電池負極。該合成工藝簡單易于操作,材料制備成本低廉;所得樣品結晶性能良好,純度高,尺寸均勻;電化學性能測試顯示其具有明顯的充、放電平臺和較好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Bi/SnOx@C(x為0、1、2中的一種或多種)鈉離子電池復合電極材料的制備方法,具體過程為合成Bi/SnOx(x為0、1、2中的一種或多種)超細納米顆粒且包覆于三維多孔碳中。氯化鉍為鉍源,氯化亞錫為錫源,檸檬酸為碳源,氯化鈉為模板,溶解后烘干,高溫碳化分解,得到碳包覆的Bi/SnOx復合材料。該方法制得的復合材料作為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具有優(yōu)異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和高比容量的特點。這種Bi/SnOx@C材料在1A g?1電流密度下循環(huán)大約500圈后仍具有125 mAh g?1的比容量。
本發(fā)明公開了缺陷石墨烯SERS基底的制備方法,制備方法包括:(1)合成銀納米粒子和缺陷石墨烯,將得到的粒子和石墨烯分別洗滌真空干燥。(2)合成缺陷石墨烯/銀雜化材料,將得到的產物真空干燥。(3)用硅烷試劑對缺陷石墨烯/銀復合材料進行改性,將得到的產物真空干燥。(4)運用表面分子印跡技術在缺陷石墨烯/銀復合材料表面聚合分子印跡聚合物,制備核?殼分層活性SERS基底。本發(fā)明制備方法優(yōu)點1在于利用了石墨烯的缺陷錨定Ag納米粒子,使其分散更均勻;優(yōu)點2在于利用缺陷位點結合分子印跡聚合物,進一步提高SERS基底吸附性能。該方法獲得的基底具有高靈敏度,選擇性和可重復使用性。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基于四氧化三鈷的水系非對稱超級電容器的制備方法,包括正極、負極和電解質溶液,所述正極材料為四氧化三鈷納米線陣列,所述負極為四氧化三鈷/聚吡咯復合納米線陣列,所述電解質溶液為水溶性電解質溶液;其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制備四氧化三鈷正極;(2)制備四氧化三鈷/聚吡咯復合材料負極;(3)以所述水溶性電解質溶液為基礎組裝成所述水系非對稱超級電容器。本發(fā)明得到的四氧化三鈷/聚吡咯能在負電位窗口工作,且質量比電容可以達到335.34F/g,是傳統(tǒng)的活性炭負極材料的2~4倍,得到的水系非對稱超級電容器的工作電壓可達到1.4V,能量密度高,制備工藝簡單,成本低。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金屬/碳化物/氧化物復合納米材料的制備方法及應用,屬于納米材料制備領域。本發(fā)明采用一步原位熱分解還原法,首先采用含碳有機絡合體通過絡合反應制備高熔點金屬的沉淀物,然后將制備的高熔點金屬的絡合沉淀物在高溫下原位熱分解,有機絡合物高溫熱解產生的C高溫下具有強的還原性,可將高溫熱解產生的氧化物逐步還原為碳化物及金屬,通過控制反應溫度及時間可以調控產物的組成,得到金屬?碳化物?氧化物的納米顆粒復合材料。本發(fā)明采用一步法制備難熔金屬及其碳氧化物復合材料,比現有的高溫熔煉法工藝簡單、經濟環(huán)保,適用于批量生產。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石墨烯/硅/導電聚合物復合負極材料的制備方法,屬于電化學和新能源材料領域。本發(fā)明首先制備出氧化石墨烯材料,將氧化石墨烯與硅粉、聚合物單體混合,在一定的條件下使聚合物單體聚合,然后直接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硅/導電聚合物薄膜復合材料,然后采用水合肼蒸汽還原法制備出石墨烯/硅/導電聚合物泡沫復合材料。本發(fā)明提供的泡沫材料具有良好的柔性,適合用于制作柔性電極。本發(fā)明制備的材料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無需添加任何助劑,也不需要使用金屬基底,顯示出良好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和較高的比容量。
本發(fā)明屬于一種金屬有機框架(MOF)和過渡金屬氫氧化物異質材料的制備方法及其應用,公開了一種由鎳鈷金屬氫氧化物作為前驅體和模板劑,有機配體通過部分離子交換的方式獲得由鎳鈷金屬有機骨架/鎳鈷金屬氫氧化物二維異質納米片組成的三維納米花復合材料及其在超級電容性能方面的應用。本發(fā)明采用兩步合成技術,首先利用尿素與硝酸鈷和硝酸鎳在以蒸餾水為溶劑的體系自組裝得到具有納米花結構的NiCo(OH)2;然后再利用對苯二甲酸有機配體與NiCo(OH)2在N,N?二甲基甲酰胺,乙醇與水的混合溶液中通過部分離子交換的方式得到分布尺寸且大小均一的超薄NiCo?MOF/NiCo(OH)2納米花結構。另外,本發(fā)明具有大量的活性位點,很好的反應活性和導電性,使得它具備良好的超級電容性能。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湖北宜昌有色金屬材料制備及加工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fā)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yè)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