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防靜電納米氧化鎂摻雜聚乙烯直流電纜復合材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瀝青1.3?1.6、多異氰酸酯1.3?1.5、納米碳溶膠1.6?1.8、納米氧化鎂10?11、聚乙烯90?91、N,N’?二甲基甲酰胺30?35、20%的硫酸溶液200?220、全氟辛酸100?120、納米聚四氟乙烯微粉23?27、氯仿70?75、甲基丙烯酸甲酯2.4?2.5、過硫酸鉀0.1?0.2、非離子硼酸酯1.5?1.6。本發(fā)明通過使用瀝青、多異氰酸酯、納米碳溶膠,既提高了復合材料的耐水性、韌性,而且提高了抗靜電性,延長了復合材料的使用壽命。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幽香型玄武巖纖維增強木塑復合材料,按重量份包括下列組分:聚氧化丙烯二醇2?3份、沒食子酸丙酯1?2份、烏桕油0.8?1份、n?水楊酰苯胺0.7?1份、乳酸鈣1?2份、棕櫚蠟2?3份、己二酸丙二醇聚酯3?4份、聚苯并咪唑0.7?2份、凹凸棒土5?7份、鉀長石粉10?13份、丙烯酸丁酯100?140份、玄武巖纖維160?200份、核桃殼粉5?7份、三乙醇胺8?10份、納米二氧化硅粉6?8份、棘莖楤木粉6?8份、沉香木粉0.1?0.2份、3?羥基苯甲酸4?6份、月桂醇硫酸鹽1?2份、植物皂角苷4?6份、松油醇0.1?0.2份、納米級硅藻土1?3份。本發(fā)明所得玄武巖纖維增強木塑復合材料除保持了耐候性好、隔熱、耐水、耐腐蝕等優(yōu)點外,其力學性能比普通木塑復合材料顯著提高。
聚1?萘胺/?BaFe12O19鐵氧體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先制備BaFe12O19,再制備PNA及PNA/BaFe12O19復合材料,稱取1.59?1.82g的BaFe12O19和0.58?0.64NA單體加入至含0.15mol/L的稀鹽酸的三口燒瓶中,超聲20min后;稱取2.49g過硫酸銨溶解于20mL稀鹽酸里,用滴液漏斗緩慢滴加到上述混合溶液中,維持溫度在0℃,攪拌反應10h,待反應結束后,洗滌產物至濾液無色,濾餅于55?58℃真空干燥18?20h,制得PNA/BaFe12O19納米復合材料。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合成工藝簡單,生產成本較低,可重復性好。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屬于高分子材料領域,復合材料由90?120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0.2?0.6份氧化石墨烯、0.2?1.5份硅烷偶聯劑組成。本發(fā)明的復合材料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氧化石墨烯和硅烷偶聯劑為主要原料,氧化石墨烯的片層結構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長鏈和支鏈形成了良好的空間纏繞結構,使得石墨烯均勻的分散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鏈結構中,有效的增強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分子鏈的規(guī)整排列,從而增強材料的性能,提高了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和熱穩(wěn)定性。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玻璃纖維復合材料,涉及玻璃纖維生產技術領域,所述復合材料包括以下組份(質量百分數):氧化硅48—56%,氧化鋁10—15%、氧化鈣15—25%、氧化鎂1-4%、氧化鈉12-14%、氧化鉀1-2%,氧化鐵0.1-0.6%,氧化鈦1-3%,氧化鋅1-3%,本發(fā)明是以氧化硅、氧化鋁和氧化鈣為主要原料,通過優(yōu)選各個組份的配比,制備出的玻璃纖維復合材料不僅具有優(yōu)異的耐水性能,同時,耐酸性能、電學性能和力學性能都較好,材料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產品質量穩(wěn)定。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高強度耐磨橡膠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所述高強度耐磨橡膠復合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聚氨酯橡膠20?45份,氯丁橡膠10?20份,乙丙橡膠20?35份,氯醇橡膠10?23份,多氯三聯苯8?18份,棕櫚纖維8?16份,聚合磷鐵粉6?12份,納米氮化硅3?9份,碳酸二甲酯2?7份,氮化鈦1?6份,微粉硅膠7?15份,聚芳醚腈5?10份,硬質陶土6?14份,石墨7?13份,硅酸鈣5?11份,硫磺2?6份,石油磺酸苯酯5?10份,納米氧化鋁3?7份,聚酰胺纖維8?14份,防老劑1.5?5份,抗氧化劑2?5份,促進劑1?4份。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中的高強度耐磨橡膠復合材料具有強度高、耐磨性好等優(yōu)點,從而使其應用領域更廣、使用效果更好。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PPG20復合材料的混合攪拌裝置,包括安裝架、設置在安裝架上端外表面中間位置的混合攪拌筒和設置在安裝架上的活動架,所述活動架的上端外表面設置有旋轉機構和旋轉機構驅動裝置。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PPG20復合材料的混合攪拌裝置,能夠改變活動架的高度,而且可以改變不同的上料筒的位置,從低處同一位置即可將物料放置到不同的上料筒中,便于人們上料,自動上料,上料過程中由機器完成,減少操作人員的工作量,而且減少了誤差,提高PPG20復合材料的混合攪拌裝置的生產精度,能夠加快混合攪拌筒內部原料的卸料速度,避免出現原料堵塞在混合攪拌筒出口位置導致原料卸料不完全的情況,帶來更好的使用前景。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耐腐蝕電纜專用橡膠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耐腐蝕電纜專用橡膠復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氯醇橡膠40?60份,三元乙丙橡膠25?45份,氯化聚乙烯10?15份,氧化鋅3?6份,三聚氰酸三烯丙酯6?14份,二氧化硅3?8份,白炭黑5?10份,聚乙二醇5?10份,三乙醇胺3?7份,多氯三聯苯8?18份,棕櫚纖維6?12份,雙丁基二氯化錫1?3份,瓷化粉6?10份,甲基丙烯酸鋅2?5份,松焦油2?5份,羧甲基纖維素鈉2?5份,碳化硅3?6份,氟化鋯2?5份,促進劑1?3份,防老劑1?5份。本發(fā)明中的耐腐蝕電纜專用橡膠復合材料具有較強的耐腐蝕性和抗老化性,使用壽命長。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耐磨襯套橡膠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所述耐磨襯套橡膠復合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氯化聚乙烯橡膠20?48份,氯丁橡膠15?30份,溴化丁基橡膠10?25份,天然橡膠15?30份,碳酸鈣3?10份,季戊四醇磷酸酯2?6份,硼酸鋅3?6份,氮化鋁2?6份,硼化鎢微粉3?9份,碳化硅微粉6?14份,聚對苯乙烯磺酸鈉2?5份,石蠟4?9份,碳納米管8?16份,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鋅1?5份,納米氧化硅3?8份,磷酸三乙酯1?3份,單十二烷基磷酸酯鉀0.8?2.5份,石墨烯3?8份,硬脂酸鈉1?5份,耐磨劑1?5份。本發(fā)明中耐磨襯套橡膠復合材料的耐磨性以及耐高溫性較好,因而可以減少高溫、磨損對襯套所造成的損害。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玻璃纖維增強丁苯橡膠復合材料,屬于橡膠技術領域。本發(fā)明玻璃纖維增強丁苯橡膠復合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丁苯橡膠100份、天然橡膠10-16份、玻璃纖維31-35份、氣相白炭黑8-10份、硅烷偶聯劑1.2-2份、分散劑0.05-0.3份、促進劑2-4份、防老劑RD1-5份、硫化劑0.9-1.5份。本發(fā)明制備得到的玻璃纖維增強丁苯橡膠復合材料具有橡膠的彈性,同時保持了玻璃纖維的高強度、高模量、耐撕裂、抗溶脹的性能。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滌綸納米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材料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制成:滌綸100份,納米麥飯石5~15份,催化劑?0.3~1.5?份,引發(fā)劑?0.2~1.5份。具有多孔結構的納米麥飯石粉改性滌綸,利用陰離子原位聚合制備了納米麥飯石填充的高強度、抗菌滌綸復合材料。本發(fā)明大幅度提高了滌綸的拉伸性能,并賦予了滌綸抗菌性,操作工藝簡單,所制備復合材料性能優(yōu)越,適于工業(yè)化生產。
本發(fā)明涉及材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增強型耐磨尼龍聚丙烯復合材料。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增強型耐磨尼龍聚丙烯復合材料,其原料包括:尼龍32~45份、硝化棉樹酯12~18份、聚丙烯40~56份,乙丙橡膠9~16份,聚乙烯7~13份,氧化聚乙烯蠟5~9份,聚丙烯酰胺5~10份,聚環(huán)氧乙烷6~15份,碳化硼13~25份,玻璃纖維15~23份,鈦白粉0.1~0.8份,高嶺土3~7份,三氧化二銻6~14份,硬脂酸鎂3~7份,硅烷交聯劑2~5份,固化劑2~4份,相容劑1~3份。本發(fā)明生產的尼龍聚丙烯復合材料,大大降低了材料表面的摩擦系數,提高了材料的韌性和耐刮擦性,而且韓星較高,穩(wěn)定性好。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共混增韌改性聚丙烯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共混增韌改性聚丙烯復合材料,按重量份數計,包括如下原料:聚丙烯樹脂55~80份、玻璃纖維5~30份、環(huán)氧樹脂5~15份、改性滑石粉3~10份、改性氫氧化鎂1~5份、抗氧化劑0.5~2份。本發(fā)明然后利用高速攪拌乳化作用,使得環(huán)氧樹脂包覆改性滑石粉和改性氫氧化鎂,從而使環(huán)氧樹脂、改性滑石粉、改性氫氧化鎂與聚丙烯樹脂共混后充分發(fā)揮各自的作用,同時環(huán)氧樹脂、改性滑石粉與玻璃纖維共混協效,有利于提高聚丙烯復合材料的機械性能,有利于克服單一玻璃纖維改性聚丙烯脆性大的缺陷。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醫(yī)用橡膠塞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所述醫(yī)用橡膠塞復合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氟硅橡膠15?25份,乙丙橡膠20?45份,聚丙烯腈10?20份,乙酸丁酸纖維素3?9份,三烯丙基異氰脲酸酯2?8份,硬脂酸3?12份,聚乙烯吡咯烷酮1?6份,氧化鋅2?6份,環(huán)己基硫代鄰苯二甲酰亞胺5?13份,碳酸鋇3?7份,硝酸鋁3?10份,甲基丙烯酸鎂2?5份,聚苯乙烯4?11份,六鈦酸鈉2?8份,硫化劑1?5份,白云母粉5?12份,十溴二苯乙烷1?5份,硼?;??3份,六氨基己酸2?10份,碳酸鈣5?15份。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中的醫(yī)用橡膠塞復合材料具有良好彈性形變能力,其對液體的密封效果好,同時還具有耐老化性好、耐酸堿性強等優(yōu)點。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耐沖擊抗老化橡膠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所述耐沖擊抗老化橡膠復合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硅橡膠30?60份,聚丙烯腈15?30份,異戊二烯橡膠10?25份,氟橡膠10?20份,對叔丁酚甲醛樹脂6?11份,甲基丙烯酸2?6份,微晶纖維素1?5份,木質纖維3?9份,硅烷偶聯劑1?5份,納米氧化鋅2?7份,改性重質碳酸鈣10?22份,防老劑2?4.5份,氫氧化鎂2?6份,磷酸鋁5?10份,三烯丙基異氰脲酸酯1?3.5份,磺化油1?3份,納米四氧化三鐵1?5份,硬脂酸鎂4?8份,羥基硅油3?7份。該耐沖擊抗老化橡膠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沖擊性和抗老化性,其主要適用于機械設備減震,例如可以制作電動機減震墊或車輛手柄外套等橡膠制品。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阻燃抗菌的木塑復合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PVC樹脂35?42份、聚丙烯6?12份、花生殼10?15份、鋸末16?23份、麥秸稈35?45份、沉香木粉12?18份、輕質碳酸鈣5?9份、氫氧化鋁8?15份、氫氧化鎂3?9份、聚磷酸銨6?10份、防霉劑3?7份、潤滑劑2?5份、偶聯劑2?7份。本發(fā)明采用PVC樹脂、聚丙烯與花生殼、鋸末、麥秸稈等為原料,實現了廢棄物的綜合再利用。同時還添加了輕質碳酸鈣、氫氧化鋁、氫氧化鎂和聚磷酸銨,使得木塑復合材料易于制備,提高了機械力學性能和阻燃性能;采用硼酸鋅作為防霉劑,可以保障木塑復合材料能夠抵抗環(huán)境中的菌類,防止木塑復合材料生霉。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航空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碳纖維復合材料技術領域,該復合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聚酰胺70?80份、潤滑劑0.2?0.4份、碳纖維增強劑30?45份和穩(wěn)定劑0.4?1份;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第一步、將聚酰胺、潤滑劑、穩(wěn)定劑在高速混合機中混合10min;混合均勻后置于雙螺桿擠出機中,將碳纖維增強劑加入擠出機中,經熔融混合擠出造粒;第三步、造粒結束后,干燥4h,然后再將干燥后的粒子注塑成型。本發(fā)明中以制備的助劑和制備的酰氯化碳纖維反應,制得了碳纖維增強劑,提高了碳纖維與聚酰胺共混效果,助劑的添加提高了碳纖維增強劑和聚酰胺樹脂之間的結合強度。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管道用高強度、耐腐蝕ABS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涉及高分子材料技術領域。本發(fā)明管道用高強度、耐腐蝕ABS復合材料由以下原料制成:ABS樹脂、環(huán)氧丙烷丁基醚、高晶納米活性炭纖維材料、鄰苯二甲酸二烯丙酯、草木灰、增強纖維、二氧化硅空心球、相容劑、潤滑劑、抗氧劑、增韌劑。本發(fā)明管道用高強度、耐腐蝕ABS復合材料不易滋生細菌,不結垢;使用本發(fā)明材料制備的管道材料具有高強度、耐腐蝕性好,抗壓強度高。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良外觀玻纖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三元共聚聚丙烯50~90份,玻璃纖維10~40份,相容劑2~8份,過氧化物0.01~0.1份,偶聯劑0.5~2份,其他助劑0.2~2份。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上述良外觀玻纖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本發(fā)明選用低結晶度的三元共聚聚丙烯作為樹脂基體,并利用過氧化物在樹脂螺桿剪切過程中降解聚丙烯分子鏈并改變分子鏈的規(guī)整度,從而在提高樹脂流動性的同時并擾亂聚丙烯基體的結晶;同時在偶聯劑作用下,改善聚丙烯樹脂與玻纖之間的相容性,提高分散相和連續(xù)相的均勻性,改善玻纖外露現象,形成低浮纖良外觀的玻纖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耐磨橡膠復合材料,涉及電子線路生產技術領域,所述耐磨橡膠復合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組成:乙丙橡膠25-30份,天然橡膠8-12份,硬脂酸鎂8-10份,氧化鋯2-8份,碳微球20-30份,碳納米管5-8份,本發(fā)明是以乙丙橡膠和天然橡膠為基體橡膠,通過優(yōu)選各個組份的配比,制備出的橡膠材料電絕緣性優(yōu)異,綜合力學性能好,如在配方中加入一定量的碳微球,降低了復合材料摩擦系數,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能,延長材料的使用壽命,同時,通過添加碳納米管增強橡膠抗拉伸等力學性能,提高材料的應用性。
本發(fā)明涉及印刷包裝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可降解紙塑復合材料。本發(fā)明可降解紙塑復合材料,包括最外側的塑料層、中間的紙質層、以及內側的涂覆層;以重量組分計,所述塑料層,其原料包括:淀粉60?80份、聚乙烯30?40份、植物纖維8?15份、聚乙烯醇15?30份、殼聚糖7?14份、聚碳酸酯10?18份等;所述涂覆層,其原料包括:聚乳酸40?60份、聚乙烯醇15?30份、殼聚糖12?25份、二氯甲烷8?15份、魚鱗膠20?35份、甘露醇15?25份等。本發(fā)明復合而成的可降解紙塑復合材料,安全無毒,具有優(yōu)良的耐水、耐濕性能和良好的機械性能,透明性和抗菌性能高,能夠生物降解。
本發(fā)明涉及管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復合材料的水管接頭及其生產工藝,該水管接頭的復合材料由如下重量份數原料制成:0.1?0.6份硅、0.2?0.8份三氧化二鋁、2?7份石墨、3?9份玻璃纖維、4?10份碳纖維、6?12份環(huán)氧樹脂、4?10份尼龍、3?8份氯化聚氯乙烯、0.5?1.2份分散劑,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技術方案能夠有效彌補現有的新型復合材料的水管接頭存在的耐磨性差、使用壽命短的缺陷。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冰箱背板用阻燃型PVC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涉及復合材料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制備的PVC復合材料的可塑性強,能夠用于加工不同尺寸和形狀的冰箱背板,阻隔性和絕緣性好,并且由其加工所制冰箱背板的強度高,在承受外力時具有很好的抗變形能力;同時具有高阻燃性的優(yōu)勢,可以達到UL94標準的V?0級別,在火災發(fā)生后能夠阻止火勢蔓延,對冰箱內的電子部件起到保護作用;并且阻燃劑用量少,解決了因阻燃劑過量添加導致的冰箱背板強度大幅度下降的問題。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雙金屬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涉及機械技術領域,本發(fā)明首先將Cr12MoV加工成Φ20-25mm×4-8mm的棒料,然后將KF-300C粉末平鋪在棒料上,經高溫燒結獲得所需復合材料,本發(fā)明通過粉末燒結法制備出的雙金屬復合材料耐磨性高、力學性能優(yōu),合理使用材料,降低成本,改善材料性能以及提高壽命,本發(fā)明的制備方法中工藝參數簡單且制備效率高。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薰衣草香味的木塑復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廢舊聚丙稀料11份、高密度聚乙稀12份、樟樹木粉32份、板栗殼粉12份、糠殼4份、耐火磚粉4份、陶瓷纖維14份、聚丙烯腈碳纖維12份、天然橡膠12份、PVC樹脂12份、ABS樹脂2份、丙烯酸酯共聚物5份、人造石粉1.5份、三氧化二銻2.5份、殼聚糖3.5份、滑石粉2份、秸稈灰燼0.2份、氧化鎂2份、硬脂酸鋅3.5份、鈦酸酯偶聯劑1.5份、亞磷酸鈉1.5份、聚乙烯蠟5份、甲殼質2份、薰衣草香精4份、氨基磺酸胍0.6份。該復合材料綜合性能優(yōu)越,通過加入薰衣草香精和殼聚糖,使得復合材料不僅具有抗菌的功效,還具有薰衣草的香味。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導電阻燃橡膠復合材料,屬于橡膠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按重量份計,由以下組分組成:硅橡膠100份、氯磺化聚乙烯橡膠35-39份、硅烷偶聯劑6-10份、乙炔炭黑13-15份、硼酸鋅20-30份、三聚氰胺8-12份、氣相白炭黑5-7份、流平劑3-5份、補強劑0.01-1份、硫化劑2-5份、促進劑M0.1-3份。本發(fā)明橡膠復合材料選用硅橡膠和氯磺化聚乙烯橡膠為基體,以硼酸鋅和三聚氰胺為阻燃劑,以乙炔炭黑為導電材料,制備得到的橡膠復合材料兼具硅橡膠和氯磺化聚乙烯橡膠的優(yōu)點,且具有優(yōu)異的阻燃和導電性能。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丁苯橡膠復合材料制備方法,涉及橡膠生產技術領域,通過合理控制原位改性和硫化過程中的各個工藝參數,提高了丁苯橡膠復合材料制備的成功率,且工藝穩(wěn)定性好,轉化率高,制得的產品性能優(yōu)異,該種制備方法通過將納米硅鋁管應用于丁苯橡膠的改性,顯著增強了提高了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和導熱性能。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導電基體生長銅納米片的方法,涉及電極材料制備領域,基于沒有在導電基體上原位生長銅納米片的有效方法的問題而提出的,該方法先通過含有氯化鹽、銅鹽的酸性溶液中進行電鍍獲得氯化亞銅?銅/導電基體復合材料,然后通過高溫熱處理獲得氯化亞銅?氧化銅/導電基體復合材料,再經電化學還原氯化亞銅和氧化銅后,得到銅納米片/導電基體復合材料,本發(fā)明還提供上述制備方法獲得的銅納米片/導電基體復合材料及其應用,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導電基體上生長二維銅納米片結構,具有比表面積大的優(yōu)點,且無需使用粘結劑,電極內阻小,在電催化、傳感以及鋰離子電池領域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丁苯橡膠與膨脹蛭石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橡膠領域。本發(fā)明所述復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分:丁苯橡膠100份、硅橡膠7-11份、膨脹蛭石20-30份、硅烷偶聯劑2-3份、防老劑RD?0.1-1.9份、硬脂酸1-3份、氧化鋅2-4份、硫磺0.5-1.5份、促進劑CZ?1-2份、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銨0.1-0.5份。本發(fā)明將膨脹蛭石進行改性得到粉狀改性蛭石,在丁苯橡膠與硅橡膠中分散性好,與丁苯橡膠、硅橡膠的相容性得到提高;本發(fā)明復合材料的硬度、拉伸強度均得到提高,有效提高了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安徽安慶有色金屬材料制備及加工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fā)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yè)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