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長距離帶式輸送機巡檢維修車,包括車架和行走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提帶裝置、轉臂裝置、起吊系統(tǒng)和導軌架,所述車架通過行走機構沿導軌架在長距離帶式輸送機的上方往復移動,所述車架頂部四周圍設有走道護欄、且車架上從前到后依次設有司機室、輥子存儲倉、起吊系統(tǒng)和動力單元,所述起吊系統(tǒng)的下方設有提升孔,所述提帶裝置設于提升孔內且與長距離帶式輸送機的膠帶的兩側邊對應設置,所述轉臂裝置設于提升孔下方并連接在車架上,且與長距離帶式輸送機的上托輥組對應設置,所述提升孔與上托輥組相匹配,所述動力單元分別為行走機構、提帶裝置、轉臂裝置和起吊系統(tǒng)提供驅動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長距離帶式輸送機巡檢維修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架包括兩條敷設在長距離帶式輸送機底部兩側的行走導軌,兩條行走導軌之間橫向均布有多根連接橫梁,所述連接橫梁上沿縱向敷設有與行走導軌相平行的齒條導軌。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長距離帶式輸送機巡檢維修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機構包括四組行走單元,四組行走單元對應設置于車架的兩側,每組行走單元均包括行走輪組和行走驅動,所述行走輪組包括水平輪、支撐輪和架體,車架兩側對應的行走單元的架體的頂部之間通過橫架相連接,車架同一側對應的行走單元的架體的底部之間通過縱架相連接,所述橫架連接在車架的底部,所述支撐輪和水平輪分別與架體轉動連接,且支撐輪滾動支撐在對應的行走導軌頂部,水平輪滾動抵觸在對應的行走導軌的外側部,所述行走驅動包括齒輪、驅動架、減速電機和調整油缸,所述驅動架的頂部與調整油缸的伸縮端鉸鏈接,底部與架體的下端鉸鏈接,且調整油缸的另一端與架體的上端鉸鏈接,所述齒輪轉動連接在驅動架上,且與固定在驅動架上的減速電機傳動連接,所述齒輪與齒條導軌嚙合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長距離帶式輸送機巡檢維修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系統(tǒng)包括起吊架,起吊架固定在車架上,且起吊架上設有縱向導軌和橫向導軌,所述縱向導軌的兩端分別與兩條橫向導軌滑動連接,所述縱向導軌上通過行走小車連接有電動葫蘆,電動葫蘆通過縱向導軌和橫向導軌能夠在提升孔、輥子存儲倉之間來回移動。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長距離帶式輸送機巡檢維修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帶裝置包括兩組提升油缸,各提升油缸的固定端連接在車架上,且提升油缸的伸縮端設有膠帶鉤,所述膠帶鉤與長距離帶式輸送機的膠帶的兩側邊匹配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長距離帶式輸送機巡檢維修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臂裝置包括固定座、調整臂、滑動座、擺動油缸、水平調節(jié)油缸、豎直調節(jié)油缸和轉臂,所述固定座與車架固定連接,所述轉臂的一端與擺動油缸的擺動輸出軸固定連接,另一端彎折成與長距離帶式輸送機的上托輥組相匹配的隨形架,所述隨形架的兩端設有可與上托輥組兩端銷連接的連接座,所述擺動油缸固定在調整臂上,所述調整臂遠離擺動油缸的一端轉動連接在滑動座上,所述調整臂的中部與豎直調節(jié)油缸的伸縮端鉸鏈接,所述滑動座上設有與豎直調節(jié)機構相匹配的工作孔,所述豎直調節(jié)機構穿設在工作孔內且底部鉸接在滑動座的下方,所述固定座上設有滑動孔,且固定座下方設有水平調節(jié)油缸,所述水平調節(jié)油缸的伸縮端與滑動座底部的鉸接座鉸鏈接,以驅動所述滑動座在滑動孔上方沿固定座水平移動。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長距離帶式輸送機巡檢維修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單元包括柴油發(fā)動機、分動箱、雙聯泵和發(fā)電機,所述柴油發(fā)動機通過分動箱直接驅動雙聯泵和發(fā)電機,分別為行走機構、提帶裝置、轉臂裝置和起吊系統(tǒng)提供驅動力。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長距離帶式輸送機巡檢維修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架的兩側均懸置有爬梯,所述走道護欄上開設有與爬梯相對應的通道。
說明書: 長距離帶式輸送機巡檢維修車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輸送設備巡檢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長距離帶式輸送機巡檢維修車。
背景技術
對于長距離帶式輸送機沿線的巡查和檢修,傳統(tǒng)的方式通常是在帶式輸送機桁架兩側設置走道,依靠檢修人員沿走道步行完成巡檢作業(yè)。這種方式存在幾個弊端:
1、前期投入成本大。桁架兩側需要設計走道;
2、工作效率低,勞動強度大。檢修人員需要步行完成檢修作業(yè),檢修需要的工具,備件等通過人力搬運。
現有技術中也出現了利用檢修車對長距離帶式輸送機沿線進行巡查和檢修的方式,然而現有的檢修車雖然可在一定限度改善皮帶檢修工作,但其行走驅動一般靠車輪與軌道摩擦力驅動,該驅動方式爬坡角度有限,環(huán)境適應性有限,且機械輔助功能偏弱,勞動強度仍然較大,且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為此,有待研發(fā)一種新的長距離帶式輸送機巡檢維修車,以改善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
發(fā)明內容
針對上述不足,本發(fā)明提出了如下技術方案:
長距離帶式輸送機巡檢維修車,包括車架、行走機構、提帶裝置、轉臂裝置、起吊系統(tǒng)和導軌架,所述車架通過行走機構沿導軌架在長距離帶式輸送機的上方往復移動,所述車架頂部四周圍設有走道護欄、且車架上從前到后依次設有司機室、輥子存儲倉、起吊系統(tǒng)和動力單元,所述起吊系統(tǒng)的下方設有提升孔,所述提帶裝置設于提升孔內且與長距離帶式輸送機的膠帶的兩側邊對應設置,所述轉臂裝置設于提升孔下方并連接在車架上,且與長距離帶式輸送機的上托輥組對應設置,所述提升孔與上托輥組相匹配,所述動力單元分別為行走機構、提帶裝置、轉臂裝置和起吊系統(tǒng)提供驅動力。
優(yōu)選地,所述導軌架包括兩條敷設在長距離帶式輸送機底部兩側的行走導軌,兩條行走導軌之間橫向均布有多根連接橫梁,所述連接橫梁上沿縱向敷設有與行走導軌相平行的齒條導軌。
優(yōu)選地,所述行走機構包括四組行走單元,四組行走單元對應設置于車架的兩側,每組行走單元均包括行走輪組和行走驅動,所述行走輪組包括水平輪、支撐輪和架體,車架兩側對應的行走單元的架體的頂部之間通過橫架相連接,車架同一側對應的行走單元的架體的底部之間通過縱架相連接,所述橫架連接在車架的底部,所述支撐輪和水平輪分別與架體轉動連接,且支撐輪滾動支撐在對應的行走導軌頂部,水平輪滾動抵觸在對應的行走導軌的外側部,所述行走驅動包括齒輪、驅動架、減速電機和調整油缸,所述驅動架的頂部與調整油缸的伸縮端鉸鏈接,底部與架體的下端鉸鏈接,且調整油缸的另一端與架體的上端鉸鏈接,所述齒輪轉動連接在驅動架上,且與固定在驅動架上的減速電機傳動連接,所述齒輪與齒條導軌嚙合連接。通過設置調整油缸,可使齒輪與齒條導軌始終嚙合,該傳動方式不受滑動摩擦力最大值限制,可以適應更大的傾角,同時不受雨雪天氣對摩擦面的影響,環(huán)境適應性更強,另外由于本申請采用齒輪驅動方式,制動齒輪較制動行走輪組也更加安全可靠。
優(yōu)選地,所述起吊系統(tǒng)包括起吊架,起吊架固定在車架上,且起吊架上設有縱向導軌和橫向導軌,所述縱向導軌的兩端分別與兩條橫向導軌滑動連接,所述縱向導軌上通過行走小車連接有電動葫蘆,電動葫蘆通過縱向導軌和橫向導軌能夠在提升孔、輥子存儲倉之間來回移動。便于將單個上托輥組整體從長距離帶式輸送機上取出并轉移到車架上,方便對上托輥組上的輥子進行快速維護和更換。需要說明的是,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本申請的電動葫蘆由行走小車帶動,可沿縱向導軌運動,沿橫向軌道的運動靠人工拖動,在保證電動葫蘆的吊鉤縱向、橫向靈活移動的同時,簡化了裝置結構,有利于節(jié)省制造成本。
優(yōu)選地,所述提帶裝置包括兩組提升油缸,各提升油缸的固定端連接在車架上,且提升油缸的伸縮端設有膠帶鉤,所述膠帶鉤與長距離帶式輸送機的膠帶的兩側邊匹配設置。本申請可通過提升油缸驅動膠帶鉤上下運動,從而提起膠帶,方便對上托輥組進行拆裝和維護。
優(yōu)選地,所述轉臂裝置包括固定座、調整臂、滑動座、擺動油缸、水平調節(jié)油缸、豎直調節(jié)油缸和轉臂,所述固定座與車架固定連接,所述轉臂的一端與擺動油缸的擺動輸出軸固定連接,另一端彎折成與長距離帶式輸送機的上托輥組相匹配的隨形架,所述隨形架的兩端設有可與上托輥組兩端銷連接的連接座,所述擺動油缸固定在調整臂上,所述調整臂遠離擺動油缸的一端轉動連接在滑動座上,所述調整臂的中部與豎直調節(jié)油缸的伸縮端鉸鏈接,所述滑動座上設有與豎直調節(jié)機構相匹配的工作孔,所述豎直調節(jié)機構穿設在工作孔內且底部鉸接在滑動座的下方,豎直調節(jié)油缸能夠根據調整臂的工作角度沿工作孔進行擺動,供所述固定座上設有滑動孔,且固定座下方設有水平調節(jié)油缸,所述水平調節(jié)油缸的伸縮端與滑動座底部的鉸接座鉸鏈接,以驅動所述滑動座在滑動孔上方沿固定座水平移動。該設置能夠使轉臂繞擺動油缸轉動,通過水平調節(jié)油缸和豎直調節(jié)油缸,可調整轉臂的回轉中心,連接座可通過固定銷固定上托輥組。該設置配合維修車的移動能更輕易的將上托輥組托起并旋轉到膠帶上方,另外配合提帶裝置和起吊系統(tǒng)一起工作,可大大減少更換輥子工作的勞動強度。
優(yōu)選地,所述動力單元包括柴油發(fā)動機、分動箱、雙聯泵和發(fā)電機,所述柴油發(fā)動機通過分動箱直接驅動雙聯泵和發(fā)電機,分別為行走機構、提帶裝置、轉臂裝置和起吊系統(tǒng)提供驅動力。該設置,傳動效率高,有利于降低裝置能耗。
優(yōu)選地,所述車架的兩側均懸置有爬梯,所述走道護欄上開設有與爬梯相對應的通道,以方便作業(yè)人員上下車架,提高了作業(yè)的便捷性。
本發(fā)明還包括能夠使該長距離帶式輸送機巡檢維修車正常使用的其它設備或組件,這些設備或組件均采用本領域的常規(guī)技術手段,如本發(fā)明還設有控制箱,用于實現對各部分的集成控制。另外,本發(fā)明中未加限定的裝置和組件均采用本領域中的常規(guī)技術手段,如本申請中的柴油發(fā)動機,分動箱、雙聯泵、發(fā)電機、擺動油缸、水平調節(jié)油缸、豎直調節(jié)油缸、齒條導軌、齒輪、減速電機、調整油缸、行走小車、電動葫蘆和提升油缸等均為現有技術。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是,裝置使用時,巡檢維修人員先登上車架后,通過行走機構行走至檢修地點,然后通過提帶裝置將膠帶提起,轉臂裝置將轉臂擺動到待拆卸的上托棍組旁邊與上托棍組連接后,將上托輥組轉至膠帶上方,起吊系統(tǒng)將上托輥組吊至車架上,巡檢人員更換輥子后,起吊系統(tǒng)將更換好的上托輥組吊至轉臂裝置上方與轉臂裝置連接后,再通過轉臂裝置轉至膠帶下方,安裝完畢后,轉臂裝置復位,提帶裝置將膠帶放下,本裝置行走到下個工位對下一上托輥組進行檢修維護。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可取消傳統(tǒng)的檢修走道設置,節(jié)省長距離帶式輸送機的前期投入成本。
2)有利于提高對長距離帶式輸送機巡檢維護的工作效率,并降低勞動強度。
3)本申請行走機構不受滑動摩擦力最大值限制,可以適應更大的傾角,同時不受雨雪天氣對摩擦面的影響,環(huán)境適應性更強,另外本申請在制動齒輪時較傳統(tǒng)的制動行走輪組要更加安全可靠。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中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中本發(fā)明的導軌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中本發(fā)明的行走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中本發(fā)明的起吊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中本發(fā)明的提升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實施例中本發(fā)明的轉臂裝置的一個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6中的G部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8為實施例中本發(fā)明的轉臂裝置的另一個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
如圖1~8所示,本發(fā)明提供的長距離帶式輸送機巡檢維修車,包括車架1、行走機構2、提帶裝置3、轉臂裝置4、起吊系統(tǒng)5和導軌架6,所述車架1通過行走機構2沿導軌架6在長距離帶式輸送機7的上方往復移動,所述車架1頂部四周圍設有走道護欄8、且車架1上從前到后依次設有司機室9、輥子存儲倉10、起吊系統(tǒng)5和動力單元11,所述起吊系統(tǒng)5的下方設有提升孔12,所述提帶裝置3設于提升孔12內且與長距離帶式輸送機7的膠帶的兩側邊對應設置,所述轉臂裝置4設于提升孔12下方并連接在車架1上,且與長距離帶式輸送機7的上托輥組對應設置,所述提升孔12與上托輥組相匹配,所述動力單元11分別為行走機構2、提帶裝置3、轉臂裝置4和起吊系統(tǒng)5提供驅動力。
本實施例中,參閱圖2,所述導軌架6包括兩條敷設在長距離帶式輸送機底部兩側的行走導軌61,兩條行走導軌61之間橫向均布有多根連接橫梁62,所述連接橫梁62上沿縱向敷設有與行走導軌61相平行的齒條導軌63。
具體地,參閱圖3,所述行走機構2包括四組行走單元,四組行走單元對應設置于車架1的兩側,每組行走單元均包括行走輪組和行走驅動,所述行走輪組包括水平輪21、支撐輪22和架體23,車架1兩側對應的行走單元的架體23的頂部之間通過橫架28相連接,車架1同一側對應的行走單元的架體23的底部之間通過縱架29相連接,所述橫架28連接在車架1的底部,所述支撐輪22和水平輪21分別與架體23轉動連接,且支撐輪22滾動支撐在對應的行走導軌61的頂部,水平輪21滾動抵觸在對應的行走導軌61的外側部,所述行走驅動包括齒輪24、驅動架25、減速電機26和調整油缸27,所述驅動架25的頂部與調整油缸27的伸縮端鉸鏈接,底部與架體23的下端鉸鏈接,且調整油缸27的另一端與架體23的上端鉸鏈接,所述齒輪24轉動連接在驅動架25上,且與固定在驅動架25上的減速電機26傳動連接,所述齒輪24與齒條導軌63嚙合連接。通過設置調整油缸27,可使齒輪24與齒條導軌63始終嚙合,該傳動方式不受滑動摩擦力最大值限制,可以適應更大的傾角,同時不受雨雪天氣對摩擦面的影響,環(huán)境適應性更強,另外本申請在制動齒輪24時較傳統(tǒng)的制動行走輪組要更加安全可靠。
具體地,參閱圖4,所述起吊系統(tǒng)5包括起吊架51,起吊架51固定在車架1上,且起吊架51上設有縱向導軌52和橫向導軌53,所述縱向導軌52的兩端分別與兩條橫向導軌53滑動連接,所述縱向導軌52上通過行走小車54連接有電動葫蘆55,電動葫蘆55通過縱向導軌52和橫向導軌53能夠在提升孔12、輥子存儲倉10之間來回移動。便于將單個上托輥組整體從長距離帶式輸送機7上取出并轉移到車架1上,方便對上托輥組上的輥子進行快速維護和更換。本申請的電動葫蘆55由行走小車54帶動,可沿縱向導軌52運動,沿橫向軌道53的運動靠人工拖動,在保證電動葫蘆55的吊鉤縱向、橫向靈活移動的同時,簡化了裝置結構,有利于節(jié)省制造成本。
具體地,參閱圖5,所述提帶裝置3包括兩組提升油缸31,各提升油缸31的固定端連接在車架1上,且提升油缸31的伸縮端設有膠帶鉤32,所述膠帶鉤32與長距離帶式輸送機7的膠帶的兩側邊匹配設置。通過提升油缸31驅動膠帶鉤32上下運動,從而提起膠帶,方便對上托輥組進行拆裝和維護。
具體地,參閱圖6~8,所述轉臂裝置4包括固定座41、調整臂42、滑動座43、擺動油缸44、水平調節(jié)油缸45、豎直調節(jié)油缸46和轉臂47,所述固定座41與車架1固定連接,所述轉臂47的一端與擺動油缸44的擺動輸出軸固定連接,另一端彎折成與長距離帶式輸送機的上托輥組相匹配的隨形架,所述隨形架的兩端設有可與上托輥組兩端銷連接的連接座48,所述擺動油缸44固定在調整臂42上,所述調整臂42遠離擺動油缸44的一端轉動連接在滑動座43上,所述調整臂42的中部與豎直調節(jié)油缸46的伸縮端鉸鏈接,所述滑動座43上設有與豎直調節(jié)油缸46相匹配的工作孔,所述豎直調節(jié)機構46穿設在工作孔內且底部鉸接在滑動座43的下方,豎直調節(jié)油缸46能夠根據調整臂42的工作角度沿工作孔進行擺動,所述固定座41上設有滑動孔49,且固定座41下方設有水平調節(jié)油缸45,所述水平調節(jié)油缸45的伸縮端與滑動座43底部的鉸接座鉸鏈接,以驅動所述滑動座43在滑動孔49上方沿固定座41水平移動。該設置能夠使轉臂47繞擺動油缸44轉動,通過水平調節(jié)油缸45和豎直調節(jié)油缸46,可調整轉臂47的回轉中心,連接座48可通過固定銷固定上托輥組。該設置配合維修車的移動能更輕易的將上托輥組托起并旋轉到膠帶上方,另外配合提帶裝置3和起吊系統(tǒng)5一起工作,可大大減少更換輥子工作的勞動強度。
本實施例中,所述動力單元11包括柴油發(fā)動機(圖中未示出)、分動箱(圖中未示出)、雙聯泵(圖中未示出)和發(fā)電機(圖中未示出),所述柴油發(fā)動機通過分動箱直接驅動雙聯泵和發(fā)電機,分別為行走機構2、提帶裝置3、轉臂裝置4和起吊系統(tǒng)5提供驅動力。該設置,傳動效率高,有利于降低裝置能耗。
本實施例中,參閱圖1,所述車架1的兩側均懸置有爬梯13,所述走道護欄8上開設有與爬梯13相對應的通道,以方便作業(yè)人員上下車架1,提高了作業(yè)的便捷性。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是,裝置使用時,巡檢維修人員先登上車架1后,通過行走機構2行走至檢修地點,然后通過提帶裝置3將膠帶提起,轉臂裝置4將轉臂擺動到待拆卸的上托棍組旁邊與上托棍組連接后,將上托輥組轉至膠帶上方,起吊系統(tǒng)5將上托輥組吊至車架1上,巡檢人員更換輥子后,起吊系統(tǒng)5將更換好的上托輥組吊至轉臂裝置4上方與轉臂裝置4連接后,再通過轉臂裝置4轉至膠帶下方,安裝完畢后,轉臂裝置4復位,提帶裝置3將膠帶放下,本裝置行走到下個工位對下一上托輥組進行檢修維護。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聲明:
“長距離帶式輸送機巡檢維修車”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