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帶式輸送機托輥組及帶式輸送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清理機構(2)、刮板(3),所述底座(1)的數(shù)量為兩個,且其分別位于清理機構(2)兩側,所述底座(1)的上端外表面開設有放置槽(16),所述放置槽(16)的內表面滑動連接有支撐板(11),所述支撐板(11)的一側外表面固定連接有
液壓機(13),所述支撐板(11)的數(shù)量為兩個,兩個所述支撐板(11)相鄰的一側外表面均開設有第一滑槽(14),單個所述支撐板(11)上第一滑槽(14)的數(shù)量為兩個,所述第一滑槽(14)的前、后端內表面均開設有第二滑槽(15),所述第一滑槽(14)的內表面滑動連接有斜輥筒(12),所述斜輥筒(12)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支撐機構(4),兩個所述底座(1)相鄰的一側外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均轉動連接有橫輥筒(17);
所述刮板(3)包括斜支板(31)、橫支板(32)、第一刮刀(33),所述斜支板(31)的數(shù)量為兩個,且其分別位于橫支板(32)的兩側,兩個所述斜支板(31)均與橫支板(32)的前、后端外表面轉動連接,所述第一刮刀(33)與斜支板(31)、橫支板(32)的上端外表面均固定連接,所述斜支板(31)與橫支板(32)結合形成U形結構,兩個所述斜支板(31)遠離橫支板(32)的一側均與第一滑槽(14)滑動連接,且斜支板(31)與第一滑槽(14)的連接處固定連接有滑桿(34),所述滑桿(34)與第二滑槽(15)滑動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式輸送機托輥組及帶式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橫輥筒(17)包括輥軸(171)、彈簧支桿(172)、防塵板(173),所述彈簧支桿(172)位于輥軸(171)的外圓面,且彈簧支桿(172)遠離輥軸(171)的一端與防塵板(173)固定連接,所述防塵板(173)與輥軸(171)之間填充有橡膠填充層(174),所述橡膠填充層(174)與彈簧支桿(172)滑動連接,所述防塵板(173)的內表面與橡膠填充層(174)緊貼。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式輸送機托輥組及帶式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塵板(173)包括外殼(1731)、落灰孔(1732)、粘板(1733),所述落灰孔(1732)的數(shù)量為若干個,且其均勻分布在外殼(1731)的外表面,所述粘板(1733)的數(shù)量為兩個,且其分別位于外殼(1731)的內表面靠近兩側的位置,所述粘板(1733)與橡膠填充層(174)通過粘接的方式進行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式輸送機托輥組及帶式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機構(2)包括清理箱(21)、儲料箱(24)、支架(25),所述清理箱(21)的前端內表面開設有內腔(22),所述儲料箱(24)位于內腔(22)內部與內腔(22)滑動連接,所述支架(25)與儲料箱(24)的兩側內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固定連接,所述支架(25)的上端外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二刮刀(26),所述清理箱(21)的上端外表面開設有矩形槽(23),且矩形槽(23)的數(shù)量為兩個,所述第二刮刀(26)位于矩形槽(23)的正下方,且第二刮刀(26)上端與矩形槽(23)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線。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式輸送機托輥組及帶式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機構(4)包括架板(41)、轉桿(42)、轉輪(44),所述轉桿(42)的數(shù)量為兩個,且其分別位于架板(41)的兩側外表面與架板(41)固定連接,所述架板(41)的上端外表面開設有第一固定槽(43),所述轉輪(44)與位于第一固定槽(43)內部與第一固定槽(43)轉動連接,所述架板(41)的前端外表面開設有第二固定槽(45),所述斜輥筒(12)一端與第二固定槽(45)固定連接。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式輸送機托輥組及帶式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輥筒(12)和斜支板(31)均與支撐板(11)連接,實現(xiàn)同時啟停,且斜輥筒(12)和橫輥筒(17)之間的夾角與斜支板(31)和橫支板(32)之間的夾角相同,所述清理箱(21)位于刮板(3)的下方。
說明書: 一種帶式輸送機托輥組及帶式輸送機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輸送機輸送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帶式輸送機托輥組及帶式輸送機。
背景技術
帶式輸送機又稱膠帶輸送機,適用于環(huán)境溫度-20℃至40℃范圍內,被輸送物料的溫度在50℃以下,輸送堆積密度小于1.67噸/立方米的輸送環(huán)境,易于運輸粉狀、粒狀、小塊狀的低磨性物料及袋裝物料,如煤、碎石、砂、水泥、化肥、糧食等,具有輸送量大、結構簡單、維修方便、部件標準化等優(yōu)點,因此被廣泛地應用在礦山、碎石場、冶金、建材、化工、選礦、煤炭等行業(yè)的運送物料部門。
現(xiàn)有專利(公告號:CN201999485U)一種輸送機的輥柱,其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夠對輸送帶起到緩沖支撐作用,避免輸送帶與機架產(chǎn)生摩擦的帶式輸送機支撐托輥組,所述上托輥組包括兩個外托輥和一個內托輥,所述內托輥水平安裝在帶式輸送機機架的內側上,所述兩個外托輥分別安裝在帶式輸送機機架的外側上。
在實現(xiàn)本發(fā)明過程中,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1.帶式輸送機常常會使用在長距離運輸?shù)倪^程中,傳統(tǒng)的帶式輸送機在進行使用的時候,輸送帶在長時間的使用后會出現(xiàn)拉伸變形,導致原本緊繃的輸送帶會出現(xiàn)松垮的現(xiàn)象,并且輸送帶松垮后,會導致輸送帶在原料的壓迫下出現(xiàn)下墜,進而導致托輥受到的壓力變大,降低了托輥的運轉速度,使得輸送帶的本身磨損的磨損率加快,降低輸送帶的使用壽命,并且松垮的輸送帶本身在運輸?shù)倪^程中會影響運送效率,容易使得輸送帶發(fā)生各種意外,使得輸送機停機,嚴重影響工作效率;
2.在煤礦企業(yè)的礦場內經(jīng)常會見到帶式運輸機的身影,在礦場使用的帶式運輸機,在進行使用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有大量塵土附著在帶式運輸機的表面,在帶式運輸機進行運輸?shù)倪^程中,大量的塵土附著在輸送帶的表面,在托輥運行一段時間后表面會有塵土附著,隨著托輥的運轉,塵土在托輥的表面被壓實變硬形成硬質土層,導致托輥本身的重量加大,進而導致轉速降低,并且硬質土層表面光滑,從而導致托輥與輸送帶之間的摩擦力降低,降低托輥對輸送帶的運輸效率。
為此,提出一種帶式輸送機托輥組及帶式輸送機。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式輸送機托輥組及帶式輸送機,在進行使用時,輸送帶與橫輥筒兩側的斜輥筒在相互接觸的時候,兩側的斜輥筒在提供穩(wěn)定的同時可隨著液壓機的啟停進行角度的調節(jié),在進行角度調節(jié)時,首先啟動液壓機,滑槽內部,隨著支撐板的移動,推動斜輥筒在支撐板上第一滑槽滑動,斜輥筒的高度隨之液壓機帶動支撐板向靠近清理機構的一側進行移動,此時斜輥筒依靠在支撐板上的第一上升,在斜輥筒進行上升的過程中,位于斜輥筒上的輸送帶,可隨著斜輥筒的上升改變其折疊的角度,使得輸送帶折疊起來,避免其因為拉伸變形而導致出現(xiàn)松垮下墜的現(xiàn)象,以此來保障輸送帶運行的穩(wěn)定性,并且在斜輥筒的后方因為刮板的存在也清除掉了輸送帶下端的塵土,避免輥筒表面出現(xiàn)硬質土層,導致輸送效率降低,并且刮板的兩側的斜支板的一端也依靠在支撐板上,因此在移動支撐板時不僅可以使得斜輥筒移動,同時也會使得斜支板發(fā)生移動,進而保障斜支板與斜輥筒的處于同一平面,且在斜支板上的第一刮刀隨著輸送帶的移動開始對輸送帶的表面進行清理,避免大量塵土附著在斜輥筒上,在斜支板與斜輥筒共同的配合下,在保障輸送帶的穩(wěn)定的同時,也避免了輸送帶表面的塵土形成硬質土層,以保障輸送帶的運輸效率,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帶式輸送機托輥組及帶式輸送機,包括底座、清理機構、刮板,所述底座的數(shù)量為兩個,且其分別位于清理機構兩側,所述底座的上端外表面開設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內表面滑動連接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一側外表面固定連接有液壓機,所述支撐板的數(shù)量為兩個,兩個所述支撐板相鄰的一側外表面均開設有第一滑槽,單個所述支撐板上第一滑槽的數(shù)量為兩個,所述第一滑槽的前、后端內表面均開設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內表面滑動連接有斜輥筒,所述斜輥筒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支撐機構,兩個所述底座相鄰的一側外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均轉動連接有橫輥筒;
所述刮板包括斜支板、橫支板、第一刮刀,所述斜支板的數(shù)量為兩個,且其分別位于橫支板的兩側,兩個所述斜支板均與橫支板的前、后端外表面轉動連接,所述第一刮刀與斜支板、橫支板的上端外表面均固定連接,所述斜支板與橫支板結合形成U形結構,兩個所述斜支板遠離橫支板的一側均與第一滑槽滑動連接,且斜支板與第一滑槽的連接處固定連接有滑桿,所述滑桿與第二滑槽滑動連接。
工作時,在進行使用時,輸送帶與橫輥筒兩側的斜輥筒在相互接觸的時候,兩側的斜輥筒在提供穩(wěn)定的同時可隨著液壓機的啟停進行角度的調節(jié),在進行角度調節(jié)時,首先啟動液壓機,液壓機帶動支撐板向靠近清理機構的一側進行移動,此時斜輥筒依靠在支撐板上的第一滑槽內部,隨著支撐板的移動,推動斜輥筒在支撐板上第一滑槽滑動,斜輥筒的高度隨之上升,在斜輥筒進行上升的過程中,位于斜輥筒上的輸送帶,可隨著斜輥筒的上升改變其折疊的角度,使得輸送帶折疊起來,避免其因為拉伸變形而導致出現(xiàn)松垮下墜的現(xiàn)象,以此來保障輸送帶運行的穩(wěn)定性,并且在斜輥筒的后方因為刮板的存在也清除掉了輸送帶下端的塵土,避免輥筒表面出現(xiàn)硬質土層,導致輸送效率降低,并且刮板的兩側的斜支板的一端也依靠在支撐板上,因此在移動支撐板時不僅可以使得斜輥筒移動,同時也會使得斜支板發(fā)生移動,進而保障斜支板與斜輥筒的處于同一平面,且在斜支板上的第一刮刀隨著輸送帶的移動開始對輸送帶的表面進行清理,避免大量塵土附著在斜輥筒上,在斜支板與斜輥筒共同的配合下,在保障輸送帶的穩(wěn)定的同時,也避免了輸送帶表面的塵土形成硬質土層,以保障輸送帶的運輸效率。
優(yōu)選的,所述橫輥筒包括輥軸、彈簧支桿、防塵板,所述彈簧支桿位于輥軸的外圓面,且彈簧支桿遠離輥軸的一端與防塵板固定連接,所述防塵板與輥軸之間填充有橡膠填充層,所述橡膠填充層與彈簧支桿滑動連接,所述防塵板的內表面與橡膠填充層緊貼。
工作時,橫輥筒是位于輸送帶底部,是受到壓力最大的部位,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輸送帶在進行運送礦石時會產(chǎn)生振動,輸送帶的振動會直接作用在橫輥筒上,導致橫輥筒發(fā)生振動,若是長時間的運行,則會導致橫輥筒的穩(wěn)定性降低,因此在橫輥筒上安裝彈簧支桿、防塵板,以及在彈簧支桿與防塵板之間設置的橡膠填充層,當輸送帶發(fā)生振動時會直接傳遞到防塵板上,防塵板開始向彈簧支桿與橡膠填充層施壓,進而在傳遞到輥軸上,使得振動力得到緩解,從而通過橡膠填充層與彈簧支桿的緩沖后,使得輥軸所受的壓力降低,進而保障橫輥筒的穩(wěn)定性。
優(yōu)選的,所述防塵板包括外殼、落灰孔、粘板,所述落灰孔的數(shù)量為若干個,且其均勻分布在外殼的外表面,所述粘板的數(shù)量為兩個,且其分別位于外殼的內表面靠近兩側的位置,所述粘板與橡膠填充層通過粘接的方式進行連接。
工作時,通過可調節(jié)角度的斜輥筒和刮板,方便輸送帶進行折疊,提高輸送帶在橫輥筒上的穩(wěn)定,同時也可以對經(jīng)過斜輥筒的輸送帶進行清掉,以避免斜輥筒與橫輥筒的表面均形成硬質土層,從而保障斜輥筒與橫輥筒的輸送效率,但是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輸送帶即使通過刮板的刮擦后使得輸送帶表面的塵土減少,但是還是會有少量的塵土沒有被清理掉,若是長時間的運行,在橫輥筒的表面還是會有塵土的附著,使得硬質土層形成,為了避免塵土在橫輥筒的表面被壓實,形成硬質土層,進而在防塵板的外殼表面開設落灰孔,在輸送帶經(jīng)過橫輥筒時,使得灰塵進入到落灰孔內,避免了灰塵被壓實在防塵板的表面形成硬質土層,進而保障橫輥筒的運輸效率。
優(yōu)選的,所述清理機構包括清理箱、儲料箱、支架,所述清理箱的前端內表面開設有內腔,所述儲料箱位于內腔內部與內腔滑動連接,所述支架與儲料箱的兩側內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固定連接,所述支架的上端外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二刮刀,所述清理箱的上端外表面開設有矩形槽,且矩形槽的數(shù)量為兩個,所述第二刮刀位于矩形槽的正下方,且第二刮刀上端與矩形槽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線。
工作時,經(jīng)過防塵板表面開設的落灰孔,會使得灰塵集中在落灰孔內,隨著橫輥筒的轉動,使灰塵被甩出,但是在實際運行時,被甩出的灰塵會飛散,由于橫輥筒附近均是機械部件,灰塵會進入到設備的內部縫隙處,不易進行清理,因此在橫輥筒的下方通過清理箱對塵土進行收集,以避免塵土飛散影響設備的運行,當橫輥筒轉動到矩形槽處時,位于支架上的第二刮刀開始對橫輥筒進行清理,經(jīng)過第二刮刀的清理,使得橫輥筒的表面附著的灰塵進入到支架下方的儲料箱內,使得塵土被集中在儲料箱的內部,避免了塵土飛散對機械設備所造成的影響,進而保障機械設備的穩(wěn)定運行。
優(yōu)選的,所述支撐機構包括架板、轉桿、轉輪,所述轉桿的數(shù)量為兩個,且其分別位于架板的兩側外表面與架板固定連接,所述架板的上端外表面開設有第一固定槽,所述轉輪與位于第一固定槽內部與第一固定槽轉動連接,所述架板的前端外表面開設有第二固定槽,所述斜輥筒一端與第二固定槽固定連接。
工作時,在設備運行過程中,位于底座上的支撐板對輸送帶的角度進行調節(jié),避免拉伸變形的輸送帶出現(xiàn)松垮的現(xiàn)象,以保障設備穩(wěn)定的運行,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折疊后的輸送帶,在運行時輸送帶表面的物料會集中在中間位置,使得橫輥筒的壓力加大,并且輸送帶的折疊處不會與橫輥筒和斜輥筒相貼合,也會導致輸送帶振動的頻率加大,因此在進行使用的時候,在斜輥筒底部添加支撐機構,當輸送帶進行折疊時,隨著斜輥筒的一端上升,斜輥筒的另一端開始轉動,與斜輥筒另一端固定連接的架板在斜輥筒的帶動下開始轉動,進而帶動位于第一固定槽內的轉輪與輸送帶緊貼,并且轉輪會隨著輸送帶的移動在第一固定槽內轉動,從而對輸送帶的折疊處進行支撐,以提高輸送帶的穩(wěn)定性。
優(yōu)選的,所述斜輥筒和斜支板均與支撐板連接,實現(xiàn)同時啟停,且斜輥筒和橫輥筒之間的夾角與斜支板和橫支板之間的夾角相同,所述清理箱位于刮板的下方。
工作時,當位于底座上的支撐板移動時,不僅帶動斜輥筒轉動,并且也同時帶動斜支板和架板發(fā)生轉動,以保障斜支板始終與斜輥筒處于同一平面,進而保障斜支板與輸送帶的貼合,以方便對輸送帶進行清理,架板的轉動,保障了輸送帶折疊后的穩(wěn)定性,保障了斜輥筒、斜支板以及架板可實現(xiàn)同時調節(jié),進而保障輸送帶穩(wěn)定的運行,并且刮板清理下的塵土也會掉入清理箱內的儲料箱內。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進行使用時,輸送帶與橫輥筒兩側的斜輥筒在相互接觸的時候,兩側的斜輥筒在提供穩(wěn)定的同時可隨著液壓機的啟停進行角度的調節(jié),在進行角度調節(jié)時,首先啟動液壓機,液壓機帶動支撐板向靠近清理機構的一側進行移動,此時斜輥筒依靠在支撐板上的第一滑槽內部,隨著支撐板的移動,推動斜輥筒在支撐板上第一滑槽滑動,斜輥筒的高度隨之上升,在斜輥筒進行上升的過程中,位于斜輥筒上的輸送帶,可隨著斜輥筒的上升改變其折疊的角度,使得輸送帶折疊起來,避免其因為拉伸變形而導致出現(xiàn)松垮下墜的現(xiàn)象,以此來保障輸送帶運行的穩(wěn)定性;
2、并且在斜輥筒的后方因為刮板的存在也清除掉了輸送帶下端的塵土,避免輥筒表面出現(xiàn)硬質土層,導致輸送效率降低,并且刮板的兩側的斜支板的一端也依靠在支撐板上,因此在移動支撐板時不僅可以使得斜輥筒移動,同時也會使得斜支板發(fā)生移動,進而保障斜支板與斜輥筒的處于同一平面,且在斜支板上的第一刮刀隨著輸送帶的移動開始對輸送帶的表面進行清理,避免大量塵土附著在斜輥筒上,在斜支板與斜輥筒共同的配合下,在保障輸送帶的穩(wěn)定的同時,也避免了輸送帶表面的塵土形成硬質土層,以保障輸送帶的運輸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滑槽內部結構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刮板整體結構視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清理機構結構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支撐架機構視圖;
圖6為本發(fā)明的輥筒結構視圖;
圖7為本發(fā)明的防塵板結構視圖。
圖中:1、底座;2、清理機構;3、刮板;4、支撐機構;11、支撐板;12、斜輥筒;13、液壓機;14、第一滑槽;15、第二滑槽;16、放置槽;17、橫輥筒;21、清理箱;22、內腔;23、矩形槽;24、儲料箱;25、支架;26、第二刮刀;31、斜支板;32、橫支板;33、第一刮刀;34、滑桿;41、架板;42、轉桿;43、第一固定槽;44、轉輪;45、第二固定槽;171、輥軸;172、彈簧支桿;173、防塵板;174、橡膠填充層;1731、外殼;1732、落灰孔;1733、粘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至圖7,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
一種帶式輸送機托輥組及帶式輸送機,包括底座1、清理機構2、刮板3,所述底座1的數(shù)量為兩個,且其分別位于清理機構2兩側,所述底座1的上端外表面開設有放置槽16,所述放置槽16的內表面滑動連接有支撐板11,所述支撐板11的一側外表面固定連接有液壓機13,所述支撐板11的數(shù)量為兩個,兩個所述支撐板11相鄰的一側外表面均開設有第一滑槽14,單個所述支撐板11上第一滑槽14的數(shù)量為兩個,所述第一滑槽14的前、后端內表面均開設有第二滑槽15,所述第一滑槽14的內表面滑動連接有斜輥筒12,所述斜輥筒12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支撐機構4,兩個所述底座1相鄰的一側外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均轉動連接有橫輥筒17;
所述刮板3包括斜支板31、橫支板32、第一刮刀33,所述斜支板31的數(shù)量為兩個,且其分別位于橫支板32的兩側,兩個所述斜支板31均與橫支板32的前、后端外表面轉動連接,所述第一刮刀33與斜支板31、橫支板32的上端外表面均固定連接,所述斜支板31與橫支板32結合形成U形結構,兩個所述斜支板31遠離橫支板32的一側均與第一滑槽14滑動連接,且斜支板31與第一滑槽14的連接處固定連接有滑桿34,所述滑桿34與第二滑槽15滑動連接,工作時,在進行使用時,輸送帶與橫輥筒17兩側的斜輥筒12在相互接觸的時候,兩側的斜輥筒12在提供穩(wěn)定的同時可隨著液壓機13的啟停進行角度的調節(jié),在進行角度調節(jié)時,首先啟動液壓機13,液壓機13帶動支撐板11向靠近清理機構2的一側進行移動,此時斜輥筒12依靠在支撐板11上的第一滑槽14內部,隨著支撐板11的移動,推動斜輥筒12在支撐板11上第一滑槽14滑動,斜輥筒12的高度隨之上升,在斜輥筒12進行上升的過程中,位于斜輥筒12上的輸送帶,可隨著斜輥筒12的上升改變其折疊的角度,使得輸送帶折疊起來,避免其因為拉伸變形而導致出現(xiàn)松垮下墜的現(xiàn)象,以此來保障輸送帶運行的穩(wěn)定性,并且在斜輥筒12的后方因為刮板3的存在也清除掉了輸送帶下端的塵土,避免輥筒表面出現(xiàn)硬質土層,導致輸送效率降低,并且刮板3兩側的斜支板31的一端也依靠在支撐板11上,因此在移動支撐板11時不僅可以使得斜輥筒12移動,同時也會使得斜支板31發(fā)生移動,進而保障斜支板31與斜輥筒12的處于同一平面,且在斜支板31上的第一刮刀33隨著輸送帶的移動開始對輸送帶的表面進行清理,避免大量塵土附著在斜輥筒12上,在斜支板31與斜輥筒12共同的配合下,在保障輸送帶的穩(wěn)定的同時,也避免了輸送帶表面的塵土形成硬質土層,以保障輸送帶的運輸效率。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橫輥筒17包括輥軸171、彈簧支桿172、防塵板173,所述彈簧支桿172位于輥軸171的外圓面,且彈簧支桿172遠離輥軸171的一端與防塵板173固定連接,所述防塵板173與輥軸171之間填充有橡膠填充層174,所述橡膠填充層174與彈簧支桿172滑動連接,所述防塵板173的內表面與橡膠填充層174緊貼,工作時,橫輥筒17是位于輸送帶底部,是受到壓力最大的部位,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輸送帶在進行運送礦石時會產(chǎn)生振動,輸送帶的振動會直接作用在橫輥筒17上,導致橫輥筒17發(fā)生振動,若是長時間的運行,則會導致橫輥筒17的穩(wěn)定性降低,因此在橫輥筒17上安裝彈簧支桿172、防塵板173,以及在彈簧支桿172與防塵板173之間設置的橡膠填充層174,當輸送帶發(fā)生振動時會直接傳遞到防塵板173上,防塵板173開始向彈簧支桿172與橡膠填充層施壓174,進而在傳遞到輥軸171上,使得振動力得到緩解,從而通過橡膠填充層174與彈簧支桿172的緩沖后,使得輥軸171所受的壓力降低,進而保障橫輥筒17的穩(wěn)定性。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防塵板173包括外殼1731、落灰孔1732、粘板1733,所述落灰孔1732的數(shù)量為若干個,且其均勻分布在外殼1731的外表面,所述粘板1733的數(shù)量為兩個,且其分別位于外殼1731的內表面靠近兩側的位置,所述粘板1733與橡膠填充層174通過粘接的方式進行連接,工作時,通過可調節(jié)角度的斜輥筒12和刮板3,方便輸送帶進行折疊,提高輸送帶在橫輥筒17上的穩(wěn)定,同時也可以對經(jīng)過斜輥筒12的輸送帶進行清掉,以避免斜輥筒12與橫輥筒17的表面均形成硬質土層,從而保障斜輥筒12與橫輥筒17的輸送效率,但是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輸送帶即使通過刮板3的刮擦后使得輸送帶表面的塵土減少,但是還是會有少量的塵土沒有被清理掉,若是長時間的運行,在橫輥筒17的表面還是會有塵土的附著,使得硬質土層形成,為了避免塵土在橫輥筒17的表面被壓實,形成硬質土層,進而在防塵板173的外殼1731表面開設落灰孔1732,在輸送帶經(jīng)過橫輥筒17時,使得灰塵進入到落灰孔1732內,避免了灰塵被壓實在防塵板173的表面形成硬質土層,進而保障橫輥筒17的運輸效率。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清理機構2包括清理箱21、儲料箱24、支架25,所述清理箱21的前端內表面開設有內腔22,所述儲料箱24位于內腔22內部與內腔22滑動連接,所述支架25與儲料箱24的兩側內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固定連接,所述支架25的上端外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二刮刀26,所述清理箱21的上端外表面開設有矩形槽23,且矩形槽23的數(shù)量為兩個,所述第二刮刀26位于矩形槽23的正下方,且第二刮刀26上端與矩形槽23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線,工作時,經(jīng)過防塵板173表面開設的落灰孔1732,會使得灰塵集中在落灰孔1732內,隨著橫輥筒17的轉動,使灰塵被甩出,但是在實際運行時,被甩出的灰塵會飛散,由于橫輥筒17附近均是機械部件,灰塵會進入到設備的內部縫隙處,不易進行清理,因此在橫輥筒17的下方通過清理箱21對塵土進行收集,以避免塵土飛散影響設備的運行,當橫輥筒17轉動到矩形槽23處時,位于支架25上的第二刮刀26開始對橫輥筒17進行清理,經(jīng)過第二刮刀26的清理,使得橫輥筒17的表面附著的灰塵進入到支架25下方的儲料箱24內,使得塵土被集中在儲料箱24的內部,避免了塵土飛散對機械設備所造成的影響,進而保障機械設備的穩(wěn)定運行。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支撐機構4包括架板41、轉桿42、轉輪44,所述轉桿42的數(shù)量為兩個,且其分別位于架板41的兩側外表面與架板41固定連接,所述架板41的上端外表面開設有第一固定槽43,所述轉輪44與位于第一固定槽43內部與第一固定槽43轉動連接,所述架板41的前端外表面開設有第二固定槽45,所述斜輥筒12一端與第二固定槽45固定連接,工作時,在設備運行過程中,位于底座1上的支撐板11對輸送帶的角度進行調節(jié),避免拉伸變形的輸送帶出現(xiàn)松垮的現(xiàn)象,以保障設備穩(wěn)定的運行,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折疊后的輸送帶,在運行時輸送帶表面的物料會集中在中間位置,使得橫輥筒17的壓力加大,并且輸送帶的折疊處不會與橫輥筒17和斜輥筒12相貼合,也會導致輸送帶振動的頻率加大,因此在進行使用的時候,在斜輥筒12底部添加支撐機構4,當輸送帶進行折疊時,隨著斜輥筒12的一端上升,斜輥筒12的另一端開始轉動,與斜輥筒12另一端固定連接的架板41在斜輥筒12的帶動下開始轉動,進而帶動位于第一固定槽43內的轉輪44與輸送帶緊貼,并且轉輪44會隨著輸送帶的移動在第一固定槽43內轉動,從而對輸送帶的折疊處進行支撐,以提高輸送帶的穩(wěn)定性。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斜輥筒12和斜支板31均與支撐板11連接,實現(xiàn)同時啟停,且斜輥筒12和橫輥筒17之間的夾角與斜支板31和橫支板32之間的夾角相同,所述清理箱21位于刮板3的下方,工作時,當位于底座1上的支撐板11移動時,不僅帶動斜輥筒12轉動,并且也同時帶動斜支板31和架板41發(fā)生轉動,以保障斜支板31始終與斜輥筒12處于同一平面,進而保障斜支板31與輸送帶的貼合,以方便對輸送帶進行清理,架板41的轉動,保障了輸送帶折疊后的穩(wěn)定性,保障了斜輥筒12、斜支板31以及架板41可實現(xiàn)同時調節(jié),進而保障輸送帶穩(wěn)定的運行,并且刮板3清理下的塵土也會掉入清理箱21內的儲料箱24內。
工作原理:在進行使用時,輸送帶與橫輥筒17兩側的斜輥筒12在相互接觸的時候,兩側的斜輥筒12在提供穩(wěn)定的同時可隨著液壓機13的啟停進行角度的調節(jié),在進行角度調節(jié)時,首先啟動液壓機13,液壓機13帶動支撐板11向靠近清理機構2的一側進行移動,此時斜輥筒12依靠在支撐板11上的第一滑槽14內部,隨著支撐板11的移動,推動斜輥筒12在支撐板11上第一滑槽14滑動,斜輥筒12的高度隨之上升,在斜輥筒12進行上升的過程中,位于斜輥筒12上的輸送帶,可隨著斜輥筒12的上升改變其折疊的角度,使得輸送帶折疊起來,避免其因為拉伸變形而導致出現(xiàn)松垮下墜的現(xiàn)象,以此來保障輸送帶運行的穩(wěn)定性,當輸送帶發(fā)生振動時會直接傳遞到防塵板173上,防塵板173開始向彈簧支桿172與橡膠填充層施壓174,進而在傳遞到輥軸171上,使得振動力得到緩解,從而通過橡膠填充層174與彈簧支桿172的緩沖后,使得輥軸171所受的壓力降低,進而保障橫輥筒17的穩(wěn)定性,當橫輥筒17轉動到矩形槽23處時,位于支架25上的第二刮刀26開始對橫輥筒17進行清理,經(jīng)過第二刮刀26的清理,使得橫輥筒17的表面附著的灰塵進入到支架25下方的儲料箱24內,使得塵土被集中在儲料箱24的內部,避免了塵土飛散對機械設備所造成的影響,進而保障機械設備的穩(wěn)定運行。
本發(fā)明所采用的底座1、液壓機13以及上述部件的使用過程均采用本發(fā)明提供的背景資料所給出的,并且配合本發(fā)明的說明書的闡述,所屬技術領域人員能得出其使用過程,并且得到相應的使用效果,故沒有一一公開。
該文中出現(xiàn)的電器元件均通過變壓器與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電電連接,并且主控器可為計算機等起到控制的常規(guī)已知設備,本發(fā)明所提供的產(chǎn)品型號只是為本技術方案依據(jù)產(chǎn)品的結構特征進行的使用,其產(chǎn)品會在購買后進行調整與改造,使之更加匹配和符合本發(fā)明所屬技術方案,其為本技術方案一個最佳應用的技術方案,其產(chǎn)品的型號可以依據(jù)其需要的技術參數(shù)進行替換和改造,其為本領域所屬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因此,本領域所屬技術人員可以清楚的通過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技術方案得到對應的使用效果。
盡管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grab_file/image/20231117/164049_3107.gif)
聲明:
“帶式輸送機托輥組及帶式輸送機”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