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分級配風型蓄熱式焚燒爐,它包括主風機(1)、吹掃輔助風機(2)、助燃風機(15)和蓄熱室(3),其特征是所述的蓄熱室(3)下部設有布風段(8),布風段(8)上部為蓄熱段(9),蓄熱段(9)的上部為啟燃段(10),啟燃段(10)與氧化室(4)相連通,在啟燃段(10)的下部安裝有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上部安裝有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和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均由助燃風機(15)供氣,主風機(1)將廢氣送入布風段(8)中,廢氣經布風段(8)分布后送入蓄熱段(9)進行加熱,加熱后的廢氣進入啟燃段(10)中與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噴出的空氣進行充分均勻混合后,接觸到啟燃段中的長明火而點燃,燃燒后的廢氣上升并與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噴出的空氣充分混合后進入氧化室(4)進一步燃燒,氧化室(4)安裝有長明燈(6),燃燒后的廢氣產生的熱量利用余熱鍋爐(5)加以回收,廢氣通過管道送入煙窗排出,蓄熱室(3)停止工作后啟動吹掃輔助風機(2)對其蓄熱室(3)進行吹掃。
2.一種分級配風型蓄熱式焚燒爐,它包括主風機(1)、吹掃輔助風機(2)、助燃風機(15)、蓄熱室(3),其特征是所述的蓄熱室(3)的數(shù)量為二個,它們的結構相同,下部均設有布風段(8),布風段(8)上部均為蓄熱段(9),蓄熱段(9)的上部均為啟燃段(10),二個啟燃段(10)均與氧化室(4)相連通,在啟燃段(10)的下部安裝有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上部安裝有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和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均由助燃風機(15)供氣,主風機(1)將廢氣送入布風段(8)中,廢氣經布風段(8)分布后送入蓄熱段(9)進行加熱,加熱后的廢氣進入啟燃段(10)中與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噴出的空氣進行充分均勻混合后,接觸到啟燃段中的長明火而點燃,燃燒后的廢氣上升并與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噴出的空氣充分混合后進入氧化室(4)進一步燃燒,氧化室(4)安裝有長明燈(6),燃燒廢氣產生的熱量的一部分用于加熱第二個蓄熱室(3)回收其熱量后通過管道送入煙窗排出;同時燃燒廢氣產生的熱量的另一部分利用余熱鍋爐(5)加以回收后通過管道送入煙窗排出;二個蓄熱室(3)能夠同時啟停,或一啟一停,利用吹掃輔助風機(2)對停止工作的蓄熱室(3)進行清掃,確保分級配風型蓄熱式焚燒爐連續(xù)工作。
3.一種分級配風型蓄熱式焚燒爐,它包括主風機(1)、吹掃輔助風機(2)、助燃風機(15)、蓄熱室(3),其特征是所述的蓄熱室(3)的數(shù)量為三個以上,它們的結構相同,下部均設有布風段(8),布風段(8)上部均為蓄熱段(9),蓄熱段(9)的上部均為啟燃段(10),各個啟燃段(10)均與氧化室(4)相連通,在啟燃段(10)的下部安裝有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上部安裝有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和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均由助燃風機(15)供氣,主風機(1)將廢氣送入布風段(8)中,廢氣經布風段(8)分布后送入蓄熱段(9)進行加熱,加熱后的廢氣進入啟燃段(10)中與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噴出的空氣進行充分均勻混合后,接觸到啟燃段中的長明火而點燃,燃燒后的廢氣上升并與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噴出的空氣充分混合后進入氧化室(4)進一步燃燒,氧化室(4)安裝有長明燈(6),在氧化室(4)燃燒產生廢氣;同時第三個蓄熱室(3)停止工作,利用吹掃輔助風機(2)對其蓄熱室(3)進行吹掃,吹掃氣體進入氧化室(4)與第一個蓄熱室(3)燃燒后的廢氣混合進一步燃燒,燃燒廢氣產生的熱量一部分用于加熱第二個蓄熱室(3)回收其熱量后通過管道送入煙窗排出,同時多余的另一部分廢氣熱量利用余熱鍋爐(5)加以回收后通過管道送入煙窗排出;各個蓄熱室(3)能夠同時啟停,或者部分開啟部分停止工作,利用吹掃輔助風機(2)對停止工作的蓄熱室(3)進行清掃,確保分級配風型蓄熱式焚燒爐能連續(xù)工作。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分級配風型蓄熱式焚燒爐,其特征是所述的氧化室(4)通過高溫旁通閥與余熱鍋爐(5)相連,當廢氣產生的熱量超過蓄熱室(3)所需熱量時,打開余熱鍋爐(5)的進氣閥門,一部分廢氣進入余熱鍋爐進行吸熱后再通過管道進入煙窗(7)排出。
5.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分級配風型蓄熱式焚燒爐,其特征是所述的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和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上面安裝有偏置旋流空氣噴孔,以使啟燃段內的空氣產生旋流,提高空氣與廢氣混合的均勻性。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分級配風型蓄熱式焚燒爐,其特征是所述的余熱鍋爐為高效余熱鍋爐,高效余熱鍋爐中的傳熱管為內外槽道、螺紋或翅片結構,以便將氧化室內多余的熱量回收生產熱水、蒸汽或預熱蓄熱段(9)。
7.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分級配風型蓄熱式焚燒爐,其特征是所述的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不但為廢氣充分燃盡提供足夠的空氣,當爐內溫度過高時還可以通過增大配風量起到冷卻的作用,充分保證了系統(tǒng)的安全。
說明書: 一種分級配風型蓄熱式焚燒爐技術領域[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廢氣處理的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能夠用于處理含高濃度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OC)的廢氣處理的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分級配風型蓄熱式焚燒爐。背景技術[0002] 隨著有機化工產品在工業(y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進入到大氣中的揮發(fā)性有機污染物越來越多,這些污染物的排放嚴重危害到了人們的健康。當前,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的去除方法或工藝主要包括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膜分離法、生物降解法、低溫等離子體法、光催化氧化法和燃燒法。其中,采用蓄熱式焚燒爐(RTO)處理工業(yè)有機廢氣的方法由于凈化率高、熱效率高、維護簡單、合適的廢氣濃度下可自供熱操作等優(yōu)點得到了廣泛的使用。[0003] 傳統(tǒng)的蓄熱式焚燒爐(RTO)工藝技術主要是針對低濃度揮發(fā)性有機物的凈化,但是一些石油化工裝置產生不含氧(或含少量氧)中低濃度有機廢氣,這時考慮爆燃極限及系統(tǒng)超溫問題,需要將廢氣進行稀釋后才能送入RTO內進行焚燒,這增大了系統(tǒng)的處理量,經濟效果很差。發(fā)明內容[0004]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的廢氣處理裝置不能完全處理不含氧及含氧量很低的有機廢氣,或處理成本過高的問題,設計一種不需要預先進行稀釋,可直接處理中低濃度不含氧的有機廢氣的分級配風型蓄熱式焚燒爐。[0005]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之一是:[0006] 一種分級配風型蓄熱式焚燒爐,它包括主風機1、吹掃輔助風機2、助燃風機15和蓄熱室3,其特征是所述的蓄熱室3下部設有布風段8,布風段8上部為蓄熱段9,蓄熱段9的上部為啟燃段10,啟燃段10與氧化室4相連通,在啟燃段10的下部安裝有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上部安裝有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和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均由助燃風機15供氣,主風機1將廢氣送入布風段8中,廢氣經布風段8分布后送入蓄熱段9進行加熱,加熱后的廢氣進入啟燃段10中與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噴出的空氣進行充分均勻混合后,接觸到啟燃段中的長明火而點燃,燃燒后的廢氣上升并與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噴出的空氣充分混合后進入氧化室4進一步燃燒,氧化室4安裝有長明燈6,燃燒后的廢氣產生的熱量利用余熱鍋爐5加以回收,廢氣通過管道送入煙窗排出,蓄熱室3停止工作后啟動吹掃輔助風機2對其蓄熱室3進行吹掃。[0007]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之二是:[0008] 一種分級配風型蓄熱式焚燒爐,它包括主風機1、吹掃輔助風機2、助燃風機15、蓄熱室3,其特征是所述的蓄熱室3的數(shù)量為二個,它們的結構相同,下部均設有布風段8,布風段8上部均為蓄熱段9,蓄熱段9的上部均為啟燃段10,二個啟燃段10均與氧化室4相連通,在啟燃段10的下部安裝有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上部安裝有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和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均由助燃風機15供氣,主風機1將廢氣送入布風段8中,廢氣經布風段8分布后送入蓄熱段9進行加熱,加熱后的廢氣進入啟燃段10中與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噴出的空氣進行充分均勻混合后,接觸到啟燃段中的長明火而點燃,燃燒后的廢氣上升并與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噴出的空氣充分混合后進入氧化室4進一步燃燒,氧化室4安裝有長明燈6,燃燒廢氣產生的熱量一部分用于加熱第二個蓄熱室3回收其熱量后通過管道送入煙窗排出;同時多余的另一部分廢氣熱量利用余熱鍋爐5加以回收后通過管道送入煙窗排出,廢氣通過管道送入煙窗排出;二個蓄熱室3可同時啟停,也可一啟一停,利用吹掃輔助風機2對停止工作的蓄熱室3進行清掃,確保分級配風型蓄熱式焚燒爐連續(xù)工作。[0009]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之三是:[0010] 一種分級配風型蓄熱式焚燒爐,它包括主風機1、吹掃輔助風機2、助燃風機15、蓄熱室3,其特征是所述的蓄熱室3的數(shù)量為三個或以上,它們的結構相同,下部均設有布風段8,布風段8上部均為蓄熱段9,蓄熱段9的上部均為啟燃段10,各個啟燃段10均與氧化室4相連通,在啟燃段10的下部安裝有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上部安裝有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和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均由助燃風機15供氣,主風機1將廢氣送入布風段8中,廢氣經布風段8分布后送入蓄熱段9進行加熱,加熱后的廢氣進入啟燃段10中與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噴出的空氣進行充分均勻混合后,接觸到啟燃段中的長明火而點燃,燃燒后的廢氣上升并與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噴出的空氣充分混合后進入氧化室4進一步燃燒,氧化室4安裝有長明燈6,在氧化室4燃燒產生廢氣;同時第三個蓄熱室3停止工作,利用吹掃輔助風機2對其蓄熱室3進行吹掃,吹掃氣體進入氧化室4與第一個蓄熱室3燃燒后的廢氣混合進一步燃燒,燃燒廢氣產生的熱量一部分用于加熱第二個蓄熱室3回收其熱量后通過管道送入煙窗排出,同時多余的另一部分廢氣熱量利用余熱鍋爐5加以回收后通過管道送入煙窗排出;各個蓄熱室3可同時啟停,也可部分開啟部分停止工作,利用吹掃輔助風機2對停止工作的蓄熱室3進行清掃,確保分級配風型蓄熱式焚燒爐能連續(xù)工作。
[0011] 所述的氧化室4通過高溫旁通閥與余熱鍋爐5相連,當廢氣產生的熱量超過蓄熱段9所需熱量時,打開余熱鍋爐5的進氣閥門,一部分廢氣進入余熱鍋爐進行吸熱后再通過煙窗7排出。
[0012] 所述的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和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上面安裝有偏置旋流空氣噴孔,以使啟燃段內的空氣產生旋流,提高空氣與廢氣混合的均勻性。[0013] 所述的余熱鍋爐為高效余熱鍋爐,高效余熱鍋爐中的傳熱管為內外槽道、螺紋或翅片結構,以便將氧化室內多余的熱量回收生產熱水、蒸汽或預熱蓄熱段9。[0014] 所述的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不但為廢氣充分燃盡提供足夠的空氣,當爐內溫度過高時還可以通過增大配風量起到冷卻的作用,充分保證了系統(tǒng)的安全。[0015]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0016] 1、相比于傳統(tǒng)的RTO工藝,本發(fā)明不但可以處理含低濃度OC的廢氣,還可以用于處理含不含氧中低濃度濃度OC的廢氣,適用范圍更廣。[0017] 2、本發(fā)明不需要預先對廢氣進行稀釋,可以直接處理含不含氧中低濃度OC的廢氣,避免了常規(guī)RTO由于系統(tǒng)處理量的增加而導致的初期投入的大量增加,經濟效果顯著。[0018] 3、當處理不含氧中低濃度有機廢氣時,本方法采用擴散燃燒的工藝,解決了傳統(tǒng)RTO系統(tǒng)的回火問題,增加了系統(tǒng)的安全性。[0019] 4、當處理不含氧中低濃度有機廢氣時,本發(fā)明采用多次配風的燃燒工藝,爐內溫度可控。[0020] 5、本發(fā)明配備了余熱鍋爐5,有效地回收了多余的熱量,提高了系統(tǒng)整體的經濟性。[0021] 6、本發(fā)明配備了單個、2個、3個及以上可操作的蓄熱室,各個蓄熱室3可同時啟停,也可部分開啟部分停止工作,利用吹掃輔助風機2對停止工作的蓄熱室3進行清掃,確保分級配風型蓄熱式焚燒爐能連續(xù)工作。[0022] 7、本發(fā)明采用先預熱再分次配風焚燒的燃燒工藝可以處理不含氧(或含少量氧)中低濃度有機廢氣,此類廢氣自身不能維持燃燒,而傳統(tǒng)蓄熱式焚燒爐處理此類廢氣需先用大量空氣將其稀釋至爆燃極限25%以下,極大的增加了廢氣處理量、設備投資及實施難度,本發(fā)明專利是對傳統(tǒng)蓄熱式焚燒爐的一種創(chuàng)新,可以充分高效的處理此類型的有機廢氣,達到節(jié)約成本、高效、經濟和環(huán)保的目的。附圖說明[0023] 圖1所示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新型蓄熱式焚燒爐的結構示意圖。[0024] 圖2是本發(fā)明的空氣環(huán)管噴射進風示意圖。[0025] 其中:1、主風機 2、吹掃輔助風機 3、蓄熱室 4、氧化室 5、余熱鍋爐 6、長明火 7、煙囪 8、布風段 9、蓄熱段 10、啟燃段 11、燃盡段 12、蓄熱體 13、一次空氣環(huán)管 14、二次空氣環(huán)管 15、助燃風機 16、空氣噴孔。具體實施方式[0026]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0027] 實施例一。[0028] 如圖1?2所示。[0029]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之一是:[0030] 一種分級配風型蓄熱式焚燒爐,它包括主風機1、吹掃輔助風機2、助燃風機15和蓄熱室3,如圖1所示,所述的蓄熱室3下部設有布風段8,布風段8上部為蓄熱段9,蓄熱段9的上部為啟燃段10,啟燃段10與氧化室4相連通,在啟燃段10的下部安裝有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上部安裝有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和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均由助燃風機15供氣,所述的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和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上面安裝有偏置旋流空氣噴孔16(如圖2),以使啟燃段內的空氣產生旋流,提高空氣與廢氣混合的均勻性。主風機1將廢氣送入布風段8中,廢氣經布風段8分布后送入蓄熱段9進行加熱,加熱后的廢氣進入啟燃段10中與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噴出的空氣進行充分均勻混合后,接觸到啟燃段中的長明火而點燃,燃燒后的廢氣上升并與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噴出的空氣充分混合后進入氧化室4進一步燃燒,氧化室4安裝有長明燈6,燃燒后廢氣產生的熱量利用蓄熱段9或余熱鍋爐5回收,蓄熱室3停止工作后,啟動吹掃輔助風機2對蓄熱室3進行吹掃,吹掃后可立即啟動。所述的氧化室4通過高溫旁通閥與余熱鍋爐5相連,當廢氣產生的熱量超過蓄熱段9所需熱量時,打開余熱鍋爐5的進氣閥門,一部分廢氣進入高效余熱鍋爐進行吸熱后再通過煙窗7排出。高效余熱鍋爐中的傳熱管為內外槽道、螺紋或翅片結構,以便將氧化室內多余的熱量回收生產熱水、蒸汽或預熱蓄熱段9。所述的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不但為廢氣充分燃盡提供足夠的空氣,當爐內溫度過高時還可以通過增大配風量起到冷卻的作用,充分保證了系統(tǒng)的安全。如圖1所示。
[0031] 實施例二。[0032] 如圖1?2所示。[0033] 一種分級配風型蓄熱式焚燒爐,它包括主風機1、吹掃輔助風機2、助燃風機15、蓄熱室3,如圖1所示,根據廢氣處理量的特點,本實施例蓄熱室3的數(shù)量為二個,二個蓄熱室3的結構相同,下部均設有布風段8,布風段8上部均為蓄熱段9,蓄熱段9的上部均為啟燃段10,二個啟燃段10均與氧化室4相連通,在啟燃段10的下部安裝有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上部安裝有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和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均由助燃風機15供氣,所述的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和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上面安裝有偏置旋流空氣噴孔16(如圖2),以使啟燃段內的空氣產生旋流,提高空氣與廢氣混合的均勻性。所述的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不但為廢氣充分燃盡提供足夠的空氣,當爐內溫度過高時還可以通過增大配風量起到冷卻的作用,充分保證了系統(tǒng)的安全。主風機1將廢氣送入布風段8中,廢氣經布風段8分布后送入蓄熱段9進行加熱,加熱后的廢氣進入啟燃段10中與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噴出的空氣進行充分均勻混合后,接觸到啟燃段中的長明火而點燃,燃燒后的廢氣上升并與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噴出的空氣充分混合后進入氧化室4進一步燃燒,氧化室4安裝有長明燈6,燃燒廢氣產生的熱量一部分用于加熱第二個蓄熱室(3)回收其熱量后通過管道送入煙窗排出;同時多余的另一部分廢氣熱量利用余熱鍋爐(5)加以回收后通過管道送入煙窗排出,廢氣通過管道送入煙窗排出;二個蓄熱室3可同時啟停,也可一啟一停,利用吹掃輔助風機2對停止工作的蓄熱室3進行清掃。
所述的氧化室4通過高溫旁通閥與余熱鍋爐5相連,當廢氣產生的熱量超過蓄熱段9所需熱量時,打開余熱鍋爐5的進氣閥門,一部分廢氣進入余熱鍋爐進行吸熱后再通過煙窗7排出,確保分級配風型蓄熱式焚燒爐能連續(xù)工作。所述的余熱鍋爐為高效余熱鍋爐,高效余熱鍋爐中的傳熱管為內外槽道、螺紋或翅片結構,以便將氧化室內多余的熱量回收生產熱水、蒸汽或預熱蓄熱段9。
[0034] 實施例三。[0035] 如圖1?2所示。[0036] 一種分級配風型蓄熱式焚燒爐,它包括主風機1、吹掃輔助風機2、助燃風機15、蓄熱室3,根據廢發(fā)處理量和工藝的不同,本實施例的蓄熱室3的數(shù)量為三個或以上,圖1中蓄熱室3的數(shù)量為3個:A、B、C,各個蓄熱室3的結構相同,下部均設有布風段8,布風段8上部均為蓄熱段9,蓄熱段9的上部均為啟燃段10,各個啟燃段10均與氧化室4相連通,在啟燃段10的下部安裝有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上部安裝有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和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均由助燃風機15供氣,所述的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和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上面安裝有偏置旋流空氣噴孔16(見圖2),以使啟燃段內的空氣產生旋流,提高空氣與廢氣混合的均勻性。主風機1將廢氣送入布風段8中,廢氣經布風段8布置后送入蓄熱段9進行加熱,加熱后的廢氣進入啟燃段10中與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噴出的空氣進行充分均勻混合后,接觸到啟燃段中的長明火而點燃,燃燒后的廢氣上升并與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噴出的空氣充分混合后進入氧化室4進一步燃燒,氧化室4安裝有長明燈6,在氧化室(4)燃燒產生廢氣;同時第三個蓄熱室(3)停止工作,利用吹掃輔助風機(2)對其蓄熱室(3)進行吹掃,吹掃氣體進入氧化室(4)與第一個蓄熱室(3)燃燒后的廢氣混合進一步燃燒,燃燒廢氣產生的熱量一部分用于加熱第二個蓄熱室(3)回收其熱量后通過管道送入煙窗排出,同時多余的另一部分廢氣熱量利用余熱鍋爐(5)加以回收后通過管道送入煙窗排出;各個蓄熱室(3)可同時啟停,也可部分開啟部分停止工作,利用吹掃輔助風機(2)對停止工作的蓄熱室(3)進行清掃,確保分級配風型蓄熱式焚燒爐能連續(xù)工作。所述的氧化室4通過高溫旁通閥與余熱鍋爐5相連,當廢氣產生的熱量超過蓄熱段9所需熱量時,打開余熱鍋爐5的進氣閥門,一部分廢氣進入余熱鍋爐進行吸熱后再通過煙窗7排出。所述的余熱鍋爐為高效余熱鍋爐,高效余熱鍋爐中的傳熱管為內外槽道、螺紋或翅片結構,以便將氧化室內多余的熱量回收生產熱水、蒸汽或預熱蓄熱段9。[0037] 參見圖1,當處理含有高濃度OC的廢氣時,廢氣通過主風機1進入蓄熱室A底部布風段8,廢氣在布風段8內均勻地進入蓄熱段9,在蓄熱段9內的高溫蓄熱體12對廢氣先進行預熱(首次循環(huán)時,蓄熱段9的溫度較低,隨著燃燒的進行,蓄熱段9的溫度逐步升高到設定值,太高超過設定值的話,可通過開啟輔助風機降溫),預熱后的廢氣與從一次空氣環(huán)管13噴出的旋流空氣(一次配風系數(shù)≤1,具體數(shù)值可根據廢氣中OC的濃度進行調節(jié))進行充分均勻地混合,并在啟燃段10被長明火6點燃,由于采用了擴散燃燒的方式,因此不會發(fā)生回火等安全問題,同時通過調節(jié)一次配風系數(shù)保證蓄熱室內溫度不至于過高。燃燒后的廢氣與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噴出的二次風進行充分混合,然后進入氧化室4內的燃盡段11進行充分燃燒。二次空氣環(huán)管14不但為廢氣充分燃盡提供足夠的空氣,當爐內溫度過高時還可以通過增大配風量起到冷卻的作用,充分保證了系統(tǒng)的安全。廢氣在氧化室4內燃盡后進入蓄熱室B,將熱量儲存在蓄熱室B后通過煙囪7排出。與此同時,吹掃輔助風機2對蓄熱室C進行吹掃,吹掃后的氣體經氧化室4反應后與凈化氣一起經蓄熱室B吸熱后排出。氧化室4頂部設置高溫旁通閥,通過高溫旁通管線將氧化室4內多余的熱量送入余熱鍋爐5生產熱水或蒸汽或預熱空氣,既保證了蓄熱式焚燒爐系統(tǒng)溫度的穩(wěn)定,又使多余的熱量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系統(tǒng)整體的經濟性。進入余熱鍋爐5的廢氣放熱回收后進入煙囪7排出。該循環(huán)完成后,切換廢氣流通方向進行下一個循環(huán)。多個蓄熱室的工作順序是先加熱(預熱、蓄熱)、燃燒、停止工作、吹掃;即蓄熱室A加熱(預熱)、燃燒,蓄熱室B蓄熱,蓄熱室C停止工作進行吹掃;接著蓄熱室B加熱(預熱)、燃燒,蓄熱室C蓄熱,蓄熱室A停止工作進行吹掃;再次蓄熱室C加熱(預熱)、燃燒、蓄熱室A蓄熱、蓄熱室B停止工作進行吹掃;按以上步驟依次循環(huán)工作,確保分級配風型蓄熱式焚燒爐能連續(xù)工作。[0038]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多種更改和變化。凡是依據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等,均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0039] 本發(fā)明未涉及部分均與現(xiàn)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xiàn)有技術加以實現(xiàn)。
聲明:
“分級配風型蓄熱式焚燒爐”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