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太陽能
光伏電池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組件主體、支架和封裝組件主體的邊框,所述組件主體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層壓設置的:玻璃面板、粘接層、
太陽能電池片層和太陽能電池背板,所述玻璃面板表面涂布有透光抗污涂料,所述邊框的頂部還設置有雨水承接槽和清洗機構,所述太陽能電池背板包括有PET基層,在其一側依次排布有膠水層、鋁箔層和含氟聚合物層;PET基層中分散有納米纖維,膠水層中分散有導熱顆粒;
所述透光抗污涂料的制備方法如下:向反應器中加入一定體積的無水乙醇,再向其中加入正硅酸乙酯,邊攪拌邊滴加冰醋酸,攪拌反應1?2h,再向其中逐滴滴加氨水,繼續(xù)攪拌反應3?4h,向所得溶膠中加入調節(jié)劑,按調節(jié)劑:正硅酸乙酯質量比為1:1加入調節(jié)劑,攪拌
5min,得涂層液;將所得涂層液在玻璃面板上進行旋涂成膜;
旋涂成膜的具體工藝為:按照0.3mL/mm2的涂布量在玻璃面板上進行旋涂成膜,涂布轉速為3000rpm,涂布時間為30s;
所述正硅酸乙酯:乙醇:濃氨水:冰醋酸的體積比為1:10:1:2;
所述的導熱顆粒是改性氧化鈦;所述的納米纖維是指PA6納米纖維;含氟聚合物層是指PDF薄膜;
所述太陽能電池背板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第1步,PET基層的制備:將PET顆粒與納米纖維混合,納米纖維的重量是PET顆粒重量的
1~5%,通過擠出機共混擠出,再通過雙向拉伸法制成PET基層薄膜;
第2步,膠水的制備:將環(huán)氧樹脂膠與有機溶劑混合,再加入混合物重量1~5%的酰氯類單體和3~6%導熱顆粒,得到膠水;所述的第2步中,環(huán)氧樹脂膠與有機溶劑的重量比是
10:1~2,導熱顆粒是改性氧化鈦顆粒;所述的改性氧化鈦顆粒的制備方法是:按重量份計,將30~35份的鈦酸四丁酯、5~10份硫酸鈉和300~340份去離子水混合,再升溫至75~85℃,滴加硫酸水溶液調節(jié)pH至4~6,降溫至30~35℃后再加入羥基硅油35~50份,攪拌反應
1~2h,將固體物濾出后,依次用乙醇、去離子清洗,得到改性氧化鈦顆粒;
第3步,涂覆膠水:在第1步得到的PET基層的表面涂1~5wt%哌嗪類單體的水溶液,再將涂上第2步得到的膠水,靜置至少4h進行表面聚合反應;
第4步,鋁箔層的制備:將鋁箔層壓于膠水層上,通過熱壓法使環(huán)氧樹脂膠水固化;
第5步,含氟聚合物層的制備:將含氟聚合物層熱壓于鋁箔層上。
2.權利要求1所述的
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電池背板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所述的第3步中,膠水的厚度是0.05~2mm。
3.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
光伏電池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電池背板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所述的第4步中,熱壓法中的壓力是0.1~1Mpa,溫度是80~110℃。
說明書: 一種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技術領域[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具體涉及一種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屬于太陽能光伏電池技術領域。背景技術[0002] 為保證太陽能電池正常發(fā)電,降低灰塵、雜質等污染物覆蓋在太陽能電池板表面對光電轉換效率產生影響,避免經濟損失,一般太陽能發(fā)電站每月都要對電池板進行一到兩次的清洗。[0003] 當前太陽能電池板清洗的主要方式分為人工水洗和工業(yè)清洗設備沖洗,但其清潔的難度與成本,卻讓原本就成本高昂的太陽能
光伏發(fā)電產業(yè)不堪重負。還是以20MW太陽能光伏電站為例,如果采用人工水洗,要保證這樣規(guī)模的電站的所有電池板時刻清潔,至少需要20名清洗工人不間斷工作,不但費時費工費錢,而且,工人要在墊高的太陽能板上爬上爬下,危險系數頗高,而且脆弱的電池板難以長時間承受人的體重,容易損傷。如果采用工業(yè)清洗,按照通常設計標準,每10MW電站配套工業(yè)清洗系統(tǒng)最少需要一次性投資幾百萬元,可謂數額不菲,而且工業(yè)清洗很難保證清洗得干凈徹底,一旦留下死角,就有可能引起“熱斑效應”等嚴重后果。即:未被清洗邊角部分電池板會由發(fā)電單元變?yōu)楹碾妴卧徽诒蔚墓夥姵貢兂刹话l(fā)電的負載電阻,消耗相連電池產生的電力,造成發(fā)熱,這就是“熱斑效應”。此過程會加劇電池板老化,減少光電轉化率,嚴重時會引起火災。[0004] 另外,由于很多太陽能廣泛使用的地區(qū)(如西部戈壁地區(qū))缺乏水資源,所以定期清洗并不現實,鑒于此,有必要考慮如下兩點:1、如何更好地實現電池板防污,2、如何簡化清洗工藝、降低清洗成本。發(fā)明內容[0005]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抗污能力強、且容易清洗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0006]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本發(fā)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0007] 一種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包括:組件主體、支架和封裝組件主體的邊框,所述組件主體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層壓設置的:玻璃面板、粘接層、太陽能
電池片層和背板,所述玻璃面板表面涂布有透光抗污涂料,所述邊框的頂部還設置有雨水承接槽和清洗機構,所述太陽能電池背板包括有PET基層,在其一側依次排布有膠水層、鋁箔層和含氟聚合物層;PET基層中分散有納米纖維,膠水層中分散有導熱顆粒。[0008] 需要重點說明的是,前述透光抗污涂料的制備方法如下:向反應器中加入一定體積的無水乙醇,再向其中加入正硅酸乙酯,邊攪拌邊滴加冰醋酸,攪拌反應1?2h,再向其中逐滴滴加氨水,繼續(xù)攪拌反應3?4h,向所得溶膠中加入調節(jié)劑,按調節(jié)劑:正硅酸乙酯質量比為1:1加入調節(jié)劑,攪拌5min,得涂層液;將所得涂層液在玻璃面板上進行旋涂成膜。該涂料既能保證良好的透光性能,又能賦予玻璃面板以較好的抗污能力,從而減少清洗次數,降低清洗成本。[0009] 再優(yōu)選地,前述正硅酸乙酯:乙醇:濃氨水:冰醋酸的體積比為1:10:1:2。[0010] 上述太陽能電池背板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0011] 第1步,PET基層的制備:將PET顆粒與納米纖維混合,納米纖維的重量是PET顆粒重量的1~5%,通過擠出機共混擠出,再通過雙向拉伸法制成PET基層薄膜;[0012] 第2步,膠水的制備:將環(huán)氧樹脂膠與有機溶劑混合,再加入混合物重量1~5%的酰氯類單體和3~6%導熱顆粒,得到膠水;[0013] 第3步,涂覆膠水:在第1步得到的PET基層的表面涂1~5wt%哌嗪類單體的水溶液,再將涂上第2步得到的膠水,靜置至少4h進行表面聚合反應;[0014] 第4步,鋁箔層的制備:將鋁箔層壓于膠水層上,通過熱壓法使環(huán)氧樹脂膠水固化;[0015] 第5步,含氟聚合物層的制備:將含氟聚合物層熱壓于鋁箔層上。[0016] 所述的第2步中,環(huán)氧樹脂膠與有機溶劑的重量比是10:1~2。[0017] 所述的第2步中,導熱顆粒是改性氧化鈦顆粒。[0018] 所述的改性氧化鈦顆粒的制備方法是:按重量份計,將30~35份的鈦酸四丁酯、5~10份硫酸鈉和300~340份去離子水混合,再升溫至75~85℃,滴加硫酸水溶液調節(jié)pH至4~6,降溫至30~35℃后再加入羥基硅油35~50份,攪拌反應1~2h,將固體物濾出后,依次用乙醇、去離子清洗,得到改性改性氧化鈦顆粒。[0019] 所述的第3步中,膠水的厚度是0.05~2mm。[0020] 所述的第4步中,熱壓法中的壓力是0.1~1Mpa,溫度是80~110℃。[0021] 上述制備方法上,第2步在膠水加入酰氯類單體的作用是利用界面聚合反應將膠水中的顆粒嵌入PET基層的粗糙化表面中,可以提高膠水層與PET基層之間的傳熱速度;第3步中在PET基因的表面加入含有哌嗪類單體的水溶液的作用是與膠水中的酰氯單體進行聚合反應;在膠水中加入導熱顆粒的作用是提高膠水與PET基層之間的傳熱效果;對氧化鈦顆粒進行改性的目的是提高其在膠水中的分散性,使它能夠在粗糙表面上更容易被嵌入。[0022] 本發(fā)明的有益之處在于:本發(fā)明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在玻璃面板表面涂布有透光抗污涂料,既能保證良好的透光性能,又能賦予玻璃面板以較好的抗污能力,從而減少清洗次數,降低清洗成本;此外,在邊框頂部設置的雨水承接槽和清洗機構能夠利用雨水對太陽能電池玻璃面板進行清洗,節(jié)約水資源。同時針對太陽能電池背板需要具有良好散熱性的要求,設計了一種新型的背板結構,它主要是通過在PET基層與膠水層制備時采用了表面粗糙化處理手段,同時對膠水層的配方進行處理,通過單體聚合效果將導熱顆粒導入粗糙化的PET表層中,實現了PET基層與膠水層之間的導熱效果。附圖說明[0023]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種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的側面結構示意圖。[0024] 圖中附圖標記的含義:1、組件主體,2、支架,3、雨水承接槽,4、電機,5、毛刷。[0025] 圖2是背板結構圖。[0026] 圖3是未經過粗糙化的PET表面電鏡圖;[0027] 圖4是加入了納米纖維后的PET表面電鏡圖,出現了明顯的粗糙化效果;[0028] 其中,11、PET基層;12、膠水層;13、鋁箔層;14、含氟聚合物層。具體實施方式[0029]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具體的介紹。[0030] 實施例1[0031] 本實施例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其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組件主體1、支架2和封裝組件主體1的邊框,其中,組件主體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層壓設置的:玻璃面板、粘接層、太陽能電池片層和背板,粘接層為EA層,組件主體1與支架2旋轉連接以方便調節(jié)組件主體1的角度。[0032] 需要重點說明的是,在玻璃面板表面涂布有透光抗污涂料,透光抗污涂料的制備方法如下:向反應器中加入一定體積的無水乙醇,再向其中加入正硅酸乙酯,邊攪拌邊滴加冰醋酸,攪拌反應1h,再向其中逐滴滴加氨水(25wt%),繼續(xù)攪拌反應3h,向所得溶膠中加入調節(jié)劑,按調節(jié)劑:正硅酸乙酯質量比為1:1加入調節(jié)劑,攪拌5min,得涂層液;將所得涂層液在玻璃面板上進行旋涂成膜。旋涂成膜的具體工藝為:按照0.3mL/mm2的涂布量在玻璃面板上進行旋涂成膜,涂布轉速為3000rpm,涂布時間為30s。[0033] 正硅酸乙酯:乙醇:濃氨水:冰醋酸的體積比為1:10:1:2;調節(jié)劑為氟碳表面活性劑。[0034] 作為進一步改進,邊框的頂部還設置有雨水承接槽3和清洗機構;雨水承接槽3的底部在靠近組件本體處設置有若干噴淋孔,清洗機構包括電機4以及由電機4驅動在玻璃面板表面滾動摩擦的毛刷5。通過噴淋孔可以將收集的雨水噴灑至玻璃面板表面,配合毛刷5實現清潔,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水荒問題。[0035] 實施例2[0036]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結構相同,區(qū)別僅在于:[0037] 透光抗污涂料的制備方法如下:向反應器中加入一定體積的無水乙醇,再向其中加入正硅酸乙酯,邊攪拌邊滴加冰醋酸,攪拌反應1.5h,再向其中逐滴滴加氨水(25wt%),繼續(xù)攪拌反應3.5h,向所得溶膠中加入調節(jié)劑,按調節(jié)劑:正硅酸乙酯質量比為1:1加入調節(jié)劑,攪拌5min,得涂層液;將所得涂層液在玻璃面板上進行旋涂成膜。[0038] 實施例3[0039]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結構相同,區(qū)別僅在于:[0040] 透光抗污涂料的制備方法如下:向反應器中加入一定體積的無水乙醇,再向其中加入正硅酸乙酯,邊攪拌邊滴加冰醋酸,攪拌反應2h,再向其中逐滴滴加氨水(25wt%),繼續(xù)攪拌反應4h,向所得溶膠中加入調節(jié)劑,按調節(jié)劑:正硅酸乙酯質量比為1:1加入調節(jié)劑,攪拌5min,得涂層液;將所得涂層液在玻璃面板上進行旋涂成膜。[0041] 經驗證,本發(fā)明的太陽能電池光伏組件上的透光抗污涂料的平均透光率均大于93%,峰值透光率高達99%以上,對于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和發(fā)電量影響很??;通過該改進,能夠大大提高玻璃面板表面的抗污能力,將玻璃面板的清洗頻率降低為1次/月,大大減少了清洗次數,降低了清洗成本;而且,在邊框頂部設置的雨水承接槽3和清洗機構能夠利用雨水對太陽能電池玻璃面板進行清洗,節(jié)約了水資源。
[0042] 實施例4[0043] 如圖2所示的太陽能電池背板,包括有PET基層11,在其一側依次排布有膠水層12、鋁箔層13和含氟聚合物層14;PET基層11中分散有納米纖維,膠水層12中分散有導熱顆粒;所述的導熱顆粒是改性氧化鈦;所述的納米纖維是指PA6納米纖維;含氟聚合物層是指PDF薄膜。
[0044] 上述太陽能電池背板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0045] 第1步,PET基層的制備:將PET顆粒與納米纖維混合,納米纖維的重量是PET顆粒重量的1%,通過擠出機共混擠出,再通過雙向拉伸法制成PET基層薄膜;[0046] 納米纖維制備方法是:聚酰胺6(PA6)(相對粘度為2.8)切片溶于甲酸,攪拌3h至均勻黏稠狀的溶液,質量分數為15%,制備出紡絲液。采用內徑1.2mm針頭,紡絲液進行靜電紡絲制備PA6納米纖維。采用紡絲電壓為14K,紡絲距離為10cm,自制平口針頭置于水平偏下約15°。[0047] 第2步,膠水的制備:將環(huán)氧樹脂膠與有機溶劑混合,環(huán)氧樹脂膠與有機溶劑的重量比是10:1,再加入混合物重量1%的均苯三甲酰氯和3%改性氧化鈦顆粒,得到膠水;所述的改性氧化鈦顆粒的制備方法是:按重量份計,將30份的鈦酸四丁酯、5份硫酸鈉和300份去離子水混合,再升溫至75℃,滴加硫酸水溶液調節(jié)pH至4,降溫至30℃后再加入羥基硅油35份,攪拌反應1h,將固體物濾出后,依次用乙醇、去離子清洗,得到改性改性氧化鈦顆粒。[0048] 第3步,涂覆膠水:在第1步得到的PET基層的表面涂1wt%無水哌嗪的水溶液,再將涂上第2步得到的膠水,膠水的厚度是0.05mm,靜置6h進行表面聚合反應;[0049] 第4步,鋁箔層的制備:將鋁箔層壓于膠水層上,通過熱壓法使環(huán)氧樹脂膠水固化,熱壓法中的壓力是0.1Mpa,溫度是80℃;[0050] 第5步,含氟聚合物層的制備:將含氟聚合物層熱壓于鋁箔層上。[0051] 實施例5[0052] 如圖2所示的太陽能電池背板,包括有PET基層11,在其一側依次排布有膠水層12、鋁箔層13和含氟聚合物層14;PET基層11中分散有納米纖維,膠水層12中分散有導熱顆粒;所述的導熱顆粒是改性氧化鈦;所述的納米纖維是指PA6納米纖維;含氟聚合物層是指PDF薄膜。
[0053] 上述太陽能電池背板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0054] 第1步,PET基層的制備:將PET顆粒與納米纖維混合,納米纖維的重量是PET顆粒重量的1~5%,通過擠出機共混擠出,再通過雙向拉伸法制成PET基層薄膜;[0055] 納米纖維制備方法是:聚酰胺6(PA6)(相對粘度為2.8)切片溶于甲酸,攪拌3h至均勻黏稠狀的溶液,質量分數為15%,制備出紡絲液。采用內徑1.2mm針頭,紡絲液進行靜電紡絲制備PA6納米纖維。采用紡絲電壓為14K,紡絲距離為10cm,自制平口針頭置于水平偏下約15°。[0056] 第2步,膠水的制備:將環(huán)氧樹脂膠與有機溶劑混合,環(huán)氧樹脂膠與有機溶劑的重量比是10:2,再加入混合物重量5%的均苯三甲酰氯和6%改性氧化鈦顆粒,得到膠水;所述的改性氧化鈦顆粒的制備方法是:按重量份計,將35份的鈦酸四丁酯、10份硫酸鈉和340份去離子水混合,再升溫至85℃,滴加硫酸水溶液調節(jié)pH至6,降溫至35℃后再加入羥基硅油50份,攪拌反應2h,將固體物濾出后,依次用乙醇、去離子清洗,得到改性改性氧化鈦顆粒。
[0057] 第3步,涂覆膠水:在第1步得到的PET基層的表面涂5wt%無水哌嗪的水溶液,再將涂上第2步得到的膠水,膠水的厚度是2mm,靜置6h進行表面聚合反應;[0058] 第4步,鋁箔層的制備:將鋁箔層壓于膠水層上,通過熱壓法使環(huán)氧樹脂膠水固化,熱壓法中的壓力是1Mpa,溫度是110℃;[0059] 第5步,含氟聚合物層的制備:將含氟聚合物層熱壓于鋁箔層上。[0060] 實施例6[0061] 如圖2所示的太陽6能電池背板,包括有PET基層11,在其一側依次排布有膠水層12、鋁箔層13和含氟聚合物層14;PET基層11中分散有納米纖維,膠水層12中分散有導熱顆粒;所述的導熱顆粒是改性氧化鈦;所述的納米纖維是指PA6納米纖維;含氟聚合物層是指PDF薄膜。
[0062] 上述太陽能電池背板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0063] 第1步,PET基層的制備:將PET顆粒與納米纖維混合,納米纖維的重量是PET顆粒重量的3%,通過擠出機共混擠出,再通過雙向拉伸法制成PET基層薄膜;[0064] 納米纖維制備方法是:聚酰胺6(PA6)(相對粘度為2.8)切片溶于甲酸,攪拌3h至均勻黏稠狀的溶液,質量分數為15%,制備出紡絲液。采用內徑1.2mm針頭,紡絲液進行靜電紡絲制備PA6納米纖維。采用紡絲電壓為14K,紡絲距離為10cm,自制平口針頭置于水平偏下約15°。[0065] 第2步,膠水的制備:將環(huán)氧樹脂膠與有機溶劑混合,環(huán)氧樹脂膠與有機溶劑的重量比是10:2,再加入混合物重量3%的均苯三甲酰氯和5%改性氧化鈦顆粒,得到膠水;所述的改性氧化鈦顆粒的制備方法是:按重量份計,將32份的鈦酸四丁酯、6份硫酸鈉和320份去離子水混合,再升溫至80℃,滴加硫酸水溶液調節(jié)pH至5,降溫至32℃后再加入羥基硅油35~50份,攪拌反應1~2h,將固體物濾出后,依次用乙醇、去離子清洗,得到改性改性氧化鈦顆粒。[0066] 第3步,涂覆膠水:在第1步得到的PET基層的表面涂2wt%無水哌嗪的水溶液,再將涂上第2步得到的膠水,膠水的厚度是0.4mm,靜置6h進行表面聚合反應;[0067] 第4步,鋁箔層的制備:將鋁箔層壓于膠水層上,通過熱壓法使環(huán)氧樹脂膠水固化,熱壓法中的壓力是0.5Mpa,溫度是90℃;[0068] 第5步,含氟聚合物層的制備:將含氟聚合物層熱壓于鋁箔層上。[0069] 對照例4[0070] 與實施例6的區(qū)別在于:未在PET顆粒中加入納米纖維。[0071] 如圖2所示的太陽能電池背板,包括有PET基層11,在其一側依次排布有膠水層12、鋁箔層13和含氟聚合物層14;PET基層11中分散有納米纖維,膠水層12中分散有導熱顆粒;所述的導熱顆粒是改性氧化鈦;所述的納米纖維是指PA6納米纖維;含氟聚合物層是指PDF薄膜。
[0072] 上述太陽能電池背板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0073] 第1步,PET基層的制備:將PET顆粒通過雙向拉伸法制成PET基層薄膜;[0074] 第2步,膠水的制備:將環(huán)氧樹脂膠與有機溶劑混合,環(huán)氧樹脂膠與有機溶劑的重量比是10:2,再加入混合物重量3%的均苯三甲酰氯和5%改性氧化鈦顆粒,得到膠水;所述的改性氧化鈦顆粒的制備方法是:按重量份計,將32份的鈦酸四丁酯、6份硫酸鈉和320份去離子水混合,再升溫至80℃,滴加硫酸水溶液調節(jié)pH至5,降溫至32℃后再加入羥基硅油35~50份,攪拌反應1~2h,將固體物濾出后,依次用乙醇、去離子清洗,得到改性改性氧化鈦顆粒。[0075] 第3步,涂覆膠水:在第1步得到的PET基層的表面涂2wt%無水哌嗪的水溶液,再將涂上第2步得到的膠水,膠水的厚度是0.4mm,靜置6h進行表面聚合反應;[0076] 第4步,鋁箔層的制備:將鋁箔層壓于膠水層上,通過熱壓法使環(huán)氧樹脂膠水固化,熱壓法中的壓力是0.5Mpa,溫度是90℃;[0077] 第5步,含氟聚合物層的制備:將含氟聚合物層熱壓于鋁箔層上。[0078] 第1步中得到的PET基層表面如圖4所示,由于未加入納米纖維,具有較高的平整度;而實施例3中得到的摻雜纖維PET基層,具有較高的粗糙度。[0079] 對照例5[0080] 與實施例6的區(qū)別在于:未在膠水中加入酰氯類單體。[0081] 如圖2所示的太陽能電池背板,包括有PET基層11,在其一側依次排布有膠水層12、鋁箔層13和含氟聚合物層14;PET基層11中分散有納米纖維,膠水層12中分散有導熱顆粒;所述的導熱顆粒是改性氧化鈦;所述的納米纖維是指PA6納米纖維;含氟聚合物層是指PDF薄膜。
[0082] 上述太陽能電池背板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0083] 第1步,PET基層的制備:將PET顆粒與納米纖維混合,納米纖維的重量是PET顆粒重量的3%,通過擠出機共混擠出,再通過雙向拉伸法制成PET基層薄膜;[0084] 納米纖維制備方法是:聚酰胺6(PA6)(相對粘度為2.8)切片溶于甲酸,攪拌3h至均勻黏稠狀的溶液,質量分數為15%,制備出紡絲液。采用內徑1.2mm針頭,紡絲液進行靜電紡絲制備PA6納米纖維。采用紡絲電壓為14K,紡絲距離為10cm,自制平口針頭置于水平偏下約15°。[0085] 第2步,膠水的制備:將環(huán)氧樹脂膠與有機溶劑混合,環(huán)氧樹脂膠與有機溶劑的重量比是10:2,再加入混合物重量5%的改性氧化鈦顆粒,得到膠水;所述的改性氧化鈦顆粒的制備方法是:按重量份計,將32份的鈦酸四丁酯、6份硫酸鈉和320份去離子水混合,再升溫至80℃,滴加硫酸水溶液調節(jié)pH至5,降溫至32℃后再加入羥基硅油35~50份,攪拌反應1~2h,將固體物濾出后,依次用乙醇、去離子清洗,得到改性改性氧化鈦顆粒。[0086] 第3步,涂覆膠水:在第1步得到的PET基層的表面涂2wt%無水哌嗪的水溶液,再將涂上第2步得到的膠水,膠水的厚度是0.4mm,靜置6h進行表面聚合反應;[0087] 第4步,鋁箔層的制備:將鋁箔層壓于膠水層上,通過熱壓法使環(huán)氧樹脂膠水固化,熱壓法中的壓力是0.5Mpa,溫度是90℃;[0088] 第5步,含氟聚合物層的制備:將含氟聚合物層熱壓于鋁箔層上。[0089] 對照例6[0090] 與實施例6的區(qū)別在于:未在膠水中加入納米顆粒。[0091] 如圖2所示的太陽能電池背板,包括有PET基層11,在其一側依次排布有膠水層12、鋁箔層13和含氟聚合物層14;PET基層11中分散有納米纖維,膠水層12中分散有導熱顆粒;所述的導熱顆粒是改性氧化鈦;所述的納米纖維是指PA6納米纖維;含氟聚合物層是指PDF薄膜。
[0092] 上述太陽能電池背板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0093] 第1步,PET基層的制備:將PET顆粒與納米纖維混合,納米纖維的重量是PET顆粒重量的3%,通過擠出機共混擠出,再通過雙向拉伸法制成PET基層薄膜;[0094] 納米纖維制備方法是:聚酰胺6(PA6)(相對粘度為2.8)切片溶于甲酸,攪拌3h至均勻黏稠狀的溶液,質量分數為15%,制備出紡絲液。采用內徑1.2mm針頭,紡絲液進行靜電紡絲制備PA6納米纖維。采用紡絲電壓為14K,紡絲距離為10cm,自制平口針頭置于水平偏下約15°。[0095] 第2步,膠水的制備:將環(huán)氧樹脂膠與有機溶劑混合,環(huán)氧樹脂膠與有機溶劑的重量比是10:2,再加入混合物重量3%的均苯三甲酰氯,得到膠水;[0096] 第3步,涂覆膠水:在第1步得到的PET基層的表面涂2wt%無水哌嗪的水溶液,再將涂上第2步得到的膠水,膠水的厚度是0.4mm,靜置6h進行表面聚合反應;[0097] 第4步,鋁箔層的制備:將鋁箔層壓于膠水層上,通過熱壓法使環(huán)氧樹脂膠水固化,熱壓法中的壓力是0.5Mpa,溫度是90℃;[0098] 第5步,含氟聚合物層的制備:將含氟聚合物層熱壓于鋁箔層上。[0099][0100][0101]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本發(fā)明制備得到的太陽能背板具有較好的散熱性,其導熱系數較大;實施例6與對照例4中PET基層表面的粗糙度由于摻雜納米纖維的不同而發(fā)生改變,實施例6中由于對其表面粗糙化處理之后,在膠水中加入導熱顆粒后能較好的提高表面的傳熱性,提高PET板與膠水之間的導熱性。對照例5與實施例6相比可以看出,通過在膠水中加入酰氯類單體可以實現在膠水表面與PET基層表面的較好聚合,提高納米顆粒的嵌入程度,使導熱率提高;實施例6與對照例6相比,可以看出,納米顆粒的加入具有提高導熱的效果。[0102]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fā)明,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方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
聲明:
“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