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便于軋機工作輥軸承拆裝的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輥支撐平臺、以及設置在工作輥支撐平臺兩側的可自由移動的拆卸小車;
所述拆卸小車包括小車車體、設置在小車車體上側面的升降結構、以及連接在升降結構上的軸承座升降平臺,所述小車車體下側面設置有兩組縱向滑輪,所述小車車體左右兩側均設置有供縱向滑輪滑動的縱向滑軌,所述縱向滑軌前后兩端均連接有輪板,所述輪板共有兩個且每個均設置有一組橫向滑輪,所述輪板一側設置有供橫向滑輪滾動的橫向滑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軋機工作輥軸承拆裝的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結構包括多個升降桿、與小車車體固定連接的蝸輪絲桿升降機、連接在蝸輪絲桿升降機的驅動輸出軸上的轉動軸、以及與轉動軸另一端連接的搖把,所述蝸輪絲桿升降機的絲桿連接在所述軸承座升降平臺上,所述小車車體與蝸輪絲桿升降機的絲桿對應開設有孔,以使得絲桿可通過孔進行上下活動;
所述小車車體與升降桿對應開設有通孔,所述升降桿穿過通孔延伸至小車車體下側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軋機工作輥軸承拆裝的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車車體設置有與升降桿滑動連接的導向套。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軋機工作輥軸承拆裝的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車車體上側面設置有與轉動軸轉動連接的軸承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軋機工作輥軸承拆裝的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蝸輪絲桿升降機的絲桿最大長度小于升降桿的長度。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軋機工作輥軸承拆裝的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搖把包括搖臂和握把,所述握把轉動連接在搖臂上,所述搖臂與轉動軸固定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軋機工作輥軸承拆裝的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輥支撐平臺兩端均開設有多個供工作輥放置的弧形口,所述弧形口內均設置有毛墊。
說明書: 一種便于軋機工作輥軸承拆裝的支撐裝置技術領域[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軋制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便于軋機工作輥軸承拆裝的支撐裝置。背景技術[0002] 軋機是實現金屬軋制過程的設備,而軋機按照輥筒數目可分為兩輥、四輥、六輥、八輥、十二輥、十八輥等;也可以按照輥筒的排列方式分為“L”型、“T”型、“F”型、“Z”型和“S”型。[0003] 而在軋機工作輥在經過多次軋制后,其表面會出現損傷,此時就需要對軋輥進行修復操作以重復使用,而在工作輥更換時,需要將對應的軸承座拆下,然后通過支撐機構支撐移動工作輥,從而進行更換,而現在的支撐機構不能根據軸承座的上下左右及前后位置進行調節(jié),不方便軸承座的拆裝。實用新型內容
[0004]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具有多方向調節(jié)的便于軋機工作輥軸承拆裝的支撐裝置。[0005]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0006] 一種便于軋機工作輥軸承拆裝的支撐裝置,包括工作輥支撐平臺、以及設置在工作輥支撐平臺兩側的可自由移動的拆卸小車;[0007] 所述拆卸小車包括小車車體、設置在小車車體上側面的升降結構、以及連接在升降結構上的軸承座升降平臺,所述小車車體下側面設置有兩組縱向滑輪,所述小車車體左右兩側均設置有供縱向滑輪滑動的縱向滑軌,所述縱向滑軌前后兩端均連接有輪板,所述輪板共有兩個且每個均設置有一組橫向滑輪,所述輪板一側設置有供橫向滑輪滾動的橫向滑軌。[0008] 進一步,所述升降結構包括多個升降桿、與小車車體固定連接的蝸輪絲桿升降機、連接在蝸輪絲桿升降機的驅動輸出軸上的轉動軸、以及與轉動軸另一端連接的搖把,所述蝸輪絲桿升降機的絲桿連接在所述軸承座升降平臺上,所述小車車體與蝸輪絲桿升降機的絲桿對應開設有孔,以使得絲桿可通過孔進行上下活動;[0009] 所述小車車體與升降桿對應開設有通孔,所述升降桿穿過通孔延伸至小車車體下側面。[0010] 進一步,所述小車車體設置有與升降桿滑動連接的導向套。[0011] 進一步,所述小車車體上側面設置有與轉動軸轉動連接的軸承座。[0012] 進一步,所述蝸輪絲桿升降機的絲桿最大長度小于升降桿的長度。[0013] 進一步,所述搖把包括搖臂和握把,所述握把轉動連接在搖臂上,所述搖臂與轉動軸固定連接。[0014] 進一步,所述工作輥支撐平臺上設置有帶有軸承座的工作輥,所述工作輥支撐平臺兩端均開設有多個供工作輥放置的弧形口,所述弧形口內均設置有毛墊。[0015]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6] 1、本實用新型采用升降結構進行調節(jié)軸承座升降平臺上下的高度,通過縱向滑輪、橫向滑輪、縱向滑軌、以及橫向滑軌實現軸承座升降平臺前后左右的位置調節(jié),達到多方向調節(jié)的效果;[0017] 2、本實用新型采用升降桿實現軸承座升降平臺與小車車體的升降連接,防止軸承座升降平臺升降時出現偏移的情況,并通過蝸輪絲桿升降機帶動軸承座升降平臺升降,方便了軸承座升降平臺的升降調節(jié);[0018] 總之,本實用新型具有多方向調節(jié)的優(yōu)點。附圖說明[0019]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20]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拆卸小車結構示意圖;[0021] 圖3為本實用新型圖1的小車車體及軸承座升降平臺的部件結構分布示意圖;[0022] 圖4為本實用新型圖1的搖把結構示意圖。[0023] 圖中,1、橫向滑軌,2、軸承座,3、轉動軸,4、輪絲桿升降機,5、軸承座升降平臺,6、縱向滑軌,7、支撐板,8、縱向滑輪,9、小車車體,10、輪板,11、橫向滑輪,12、搖把,121、搖臂,122、握把,13、導向套,14、升降桿。
具體實施方式[0024]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0025] 如圖1?4所示,一種便于軋機工作輥軸承拆裝的支撐裝置,包括工作輥支撐平臺16、以及設置在工作輥支撐平臺16兩側的可自由移動的拆卸小車,所述工作輥支撐平臺16上設置有帶有軸承座18的工作輥17,所述拆卸小車包括小車車體9、設置在小車車體9上側面的升降結構、以及連接在升降結構上的軸承座升降平臺5,所述小車車體9下側面設置有兩組縱向滑輪8,所述小車車體9左右兩側均設置有供縱向滑輪8滑動的縱向滑軌6,所述縱向滑軌6前后兩端均連接有輪板10,所述輪板10共有兩個且每個均設置有一組橫向滑輪11,所述輪板10一側設置有供橫向滑輪11滾動的橫向滑軌1;在使用時,將工作輥通過吊起設備吊起工作輥17,根據軸承座18的位置進行調節(jié)軸承座升降平臺5的前后位置,工作人員向前或向后推動小車車體9,小車車體9通過橫向滑軌1與橫向滑輪11的配合、以及縱向滑軌6與縱向滑輪8的配合,使得小車車體9帶動軸承座升降平臺5移動到軸承座18下方,然后升降結構帶動軸承座升降平臺5向上頂起軸承座18,將工作輥17移動到工作輥支撐平臺16上方,然后通過升降結構降低軸承座升降平臺5的高度,使得工作輥17放置在工作輥支撐平臺16的毛墊15上,最后通過本支撐裝置將軸承座18頂起,直至軸承座18與工作輥17產生縫隙,然后將軸承座升降平臺5通過縱向滑輪8沿縱向滑軌6移動,使得軸承座18與工作輥17脫離即可。
[0026] 如圖1?4所示,所述升降結構包括多個升降桿14、與小車車體9固定連接的蝸輪絲桿升降機4、連接在蝸輪絲桿升降機4的驅動輸出軸上的轉動軸3、以及與轉動軸3另一端連接的搖把12,所述蝸輪絲桿升降機4型號為SWL型蝸輪絲桿升降機,且絲桿升降方式為A型,所述蝸輪絲桿升降機4的絲桿連接在所述軸承座升降平臺5上,所述小車車體9與蝸輪絲桿升降機4的絲桿對應開設有孔,以使得絲桿可通過孔進行上下活動,所述小車車體9與升降桿14對應開設有通孔,所述升降桿14穿過通孔延伸至小車車體9下側面;在使用時,工作人員通過搖把12帶動轉動軸3轉動,轉動軸3帶動蝸輪絲桿升降機4的驅動輸出軸轉動,從而帶動蝸輪絲桿升降機4的絲桿上升,絲桿帶動軸承座升降平臺5向上調節(jié),而軸承座升降平臺5向上調節(jié)時,升降桿14向上移動,當軸承座18放置在軸承座升降平臺5上側面偏左側時,軸承座升降平臺5向左側傾斜,而四個升降桿14進行支撐軸承座升降平臺5,防止軸承座升降平臺5向左側傾斜,保證軸承座升降平臺5上側面的水平度。[0027]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小車車體9螺栓連接有與升降桿14滑動連接的導向套13,在使用時,導向套13對與升降桿14進行導向,保證保持軸承座升降平臺5的升降平穩(wěn)。[0028]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小車車體9上側面螺栓連接有與轉動軸3轉動連接的軸承座2,采用軸承座2對轉動軸3進行轉動支撐,在搖把12搖動轉動軸3時,避免轉動軸3出現晃動的情況。[0029]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蝸輪絲桿升降機4的絲桿最大長度小于升降桿14的長度,在軸承座升降平臺5升降調節(jié)時,當蝸輪絲桿升降機4的絲桿完全伸出后,升降桿14能與小車車體9保持滑動連接,從而避免軸承座升降平臺5出現傾斜的情況。[0030]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搖把12包括搖臂121和握把122,所述握把122通過軸承連接在搖臂121上,所述搖臂121與轉動軸3焊接固定或鍵結構連接,在使用時,通過握把122帶動搖臂121旋轉,搖臂121帶動轉動軸3轉動,從而方便對軸承座升降平臺5的高度進行調節(jié)。[0031]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工作輥支撐平臺16兩端均開設有多個供工作輥放置的弧形口,所述弧形口內均設置有毛墊15,采用毛墊15進行接觸工作輥,防止工作輥在放置時出現損傷。[0032] 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聲明:
“便于軋機工作輥軸承拆裝的支撐裝置”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