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fā)明涉及鐵精粉制備領域,具體為一種用于鐵精礦制備高品質超純鐵精粉的裝置以及方法。
背景技術:
2.鐵精粉生產工藝流程:鐵精粉生產設備由振動
給料機、槽式給料機、鄂式
破碎機、
振動篩、球磨機、分級機、磁選機、濃縮機和烘干機等主要設備組成,配合給料機、提升機、輸送機可組成完整的選礦生產線組成,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定制鐵精粉生產線,干濕可定制。鐵精粉生產線中所用的磁選機設備可以設計為濕式精選機和干式精選機,現有制備超純鐵精粉的設備功能比較單一,不能將鐵礦粉經過多次研磨處理,不能對鐵礦粉進行烘干處理,不能通過調節(jié)高矮度來調節(jié)磁選性能,不便人們操作使用,為此提供了一種用于鐵精礦制備高品質超純鐵精粉的裝置以及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3.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用于鐵精礦制備高品質超純鐵精粉的裝置以及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提出的問題。
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鐵精礦制備高品質超純鐵精粉的裝置,包括粗粉碎箱、上料輸送架、精粉碎箱、第一傳送帶安裝架和第二傳送帶固定架,所述粗粉碎箱的下料口與上料輸送架相連,所述上料輸送架的一端與精粉碎箱頂部的入料口相連,所述精粉碎箱安裝在第一傳送帶安裝架的一端頂部上,所述第一傳送帶安裝架的兩側均安裝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的側面上安裝與液壓缸,所述液壓缸的頂部安裝有連接架,所述連接架安裝在第二傳送帶固定架的兩側上,所述上料輸送架的頂部安裝有烘干箱。
5.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粗粉碎箱的內部安裝有粗粉碎輥,所述粗粉碎輥的一端與第一減速箱相連,所述第一減速箱的一側安裝有第一電機,所述粗粉碎輥的另一端安裝與軸承,所述粗粉碎箱的頂部設有入料斗。
6.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精粉碎箱的內部安裝與精粉碎輥,所述精粉碎輥的一端與第二減速箱相連,所述第二減速箱的一側安裝有第二電機,所述精粉碎輥的另一端與軸承相連。
7.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烘干箱通過螺栓安裝在上料輸送架的頂部上,所述上料輸送架的底部安裝有傳送帶電機,所述上料輸送架上通過傳送帶滾輥安裝有上料傳送帶。
8.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支撐架通過螺栓安裝在第一傳送帶安裝架上,所述液壓缸通過螺栓安裝支撐架的側面上,所述液壓缸通過液壓油管與液壓油泵相連,所述液壓油泵通過液壓油管與液壓油箱相連。
9.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傳送帶安裝架和第二傳送帶固定架上
均通過傳送帶滾輥安裝與第二傳送帶,所述第一傳送帶安裝架和第二傳送帶固定架的一側均安裝有第三減速箱,所述第三減速箱的一側安裝有第三電機。
10.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二傳送帶固定架的內部安裝有磁石板。
11.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粗粉碎箱上還安裝與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分別與第一電機、傳送帶電機、烘干箱、第二電機和第三電機電性連接。
12.一種用于鐵精礦制備高品質超純鐵精粉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3.s1:鐵礦料通過鏟車鏟入到粗粉碎箱的入料斗內,通過第一電機通電工作從而帶動第一減速箱內的齒輪轉到,從而帶動粗粉碎輥轉動,從而實現鐵礦料的粗加工;
14.s2:粗加工的鐵礦石流入到上料輸送架上,通過傳送帶電機帶動上料傳送帶轉動,從而帶動粉碎后的鐵礦石進行輸送,輸送的過程通過烘干箱對粉碎的鐵礦粉進行烘干處理;
15.s3:烘干后的鐵礦粉輸送到精粉碎箱內,通過第二電機通電工作從而帶動第二減速箱內的齒輪轉動,從而帶動精粉碎輥轉動,利用精粉碎輥轉動從而對粗鐵礦粉進行再次研磨粉碎處理;
16.s4:精細研磨后的鐵礦粉輸送到第一傳送帶上,與此同時,通過液壓油泵控制液壓缸緩緩下降,從而將第二傳送帶固定架緩緩下降到合適高度,從而調節(jié)第二傳送帶與第一傳送帶之間的距離;
17.s5:同時開啟第一傳送帶安裝架和第二傳送帶固定架上的第三電機電源,利用第一傳送帶轉動輸送鐵礦粉,利用第二傳送帶轉動輸送鐵精粉,鐵精粉通過磁石板的作用吸附在第二傳送帶上;
18.s6:鐵礦粉通過第一傳送帶輸送到存料槽內排出,鐵精粉通過第二傳送帶輸送到鐵精粉收納槽內存放。
19.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該裝置對鐵礦石進行粗粉碎,然后再通過烘干處理然后再經過精細研磨處理,從而讓鐵礦粉能達到磁選的標準,讓磁選更加徹底,該裝置還能調節(jié)磁選設備與鐵礦粉之間的距離,從而調節(jié)磁選性能,還裝置能實現流水線磁選,操作十分簡單,磁選效率高,方便人們操作使用。
附圖說明
20.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21.圖2為本發(fā)明第二傳送帶的結構示意圖。
22.圖中:粗粉碎箱1、上料輸送架2、精粉碎箱3、第一傳送帶安裝架4、液壓缸5、第二傳送帶固定架6、支撐架7、入料斗8、粗粉碎輥9、第一減速箱10、第一電機11、傳送帶電機12、烘干箱13、上料傳送帶14、精粉碎輥15、第二減速箱16、第二電機17、第一傳送帶18、第三減速箱19、第三電機20、第二傳送帶21、連接架22、磁石板23。
具體實施方式
2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領域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24.實施例:請參閱圖1,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用于鐵精礦制備高品質超純
鐵精粉的裝置,包括粗粉碎箱1、上料輸送架2、精粉碎箱3、第一傳送帶安裝架4和第二傳送帶固定架6,粗粉碎箱1的下料口與上料輸送架2相連,上料輸送架2的一端與精粉碎箱3頂部的入料口相連,精粉碎箱3安裝在第一傳送帶安裝架4的一端頂部上,第一傳送帶安裝架4的兩側均安裝有支撐架7,支撐架7的側面上安裝與液壓缸5,液壓缸5的頂部安裝有連接架22,連接架22安裝在第二傳送帶固定架6的兩側上,上料輸送架2的頂部安裝有烘干箱13。
25.粗粉碎箱1的內部安裝有粗粉碎輥9,粗粉碎輥9的一端與第一減速箱10相連,第一減速箱10的一側安裝有第一電機11,粗粉碎輥9的另一端安裝與軸承,粗粉碎箱1的頂部設有入料斗8。
26.精粉碎箱3的內部安裝與精粉碎輥15,精粉碎輥15的一端與第二減速箱16相連,第二減速箱16的一側安裝有第二電機17,精粉碎輥15的另一端與軸承相連。
27.烘干箱13通過螺栓安裝在上料輸送架2的頂部上,上料輸送架2的底部安裝有傳送帶電機12,上料輸送架2上通過傳送帶滾輥安裝有上料傳送帶14。
28.支撐架7通過螺栓安裝在第一傳送帶安裝架4上,液壓缸5通過螺栓安裝支撐架7的側面上,液壓缸5通過液壓油管與液壓油泵相連,液壓油泵通過液壓油管與液壓油箱相連。
29.第一傳送帶安裝架4和第二傳送帶固定架6上均通過傳送帶滾輥安裝與第二傳送帶21,第一傳送帶安裝架4和第二傳送帶固定架6的一側均安裝有第三減速箱19,第三減速箱19的一側安裝有第三電機20。
30.第二傳送帶固定架6的內部安裝有磁石板23。
31.粗粉碎箱1上還安裝與控制箱,控制箱分別與第一電機11、傳送帶電機12、烘干箱13、第二電機17和第三電機20電性連接。
32.一種用于鐵精礦制備高品質超純鐵精粉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33.s1:鐵礦料通過鏟車鏟入到粗粉碎箱1的入料斗8內,通過第一電機11通電工作從而帶動第一減速箱10內的齒輪轉到,從而帶動粗粉碎輥9轉動,從而實現鐵礦料的粗加工;
34.s2:粗加工的鐵礦石流入到上料輸送架2上,通過傳送帶電機12帶動上料傳送帶14轉動,從而帶動粉碎后的鐵礦石進行輸送,輸送的過程通過烘干箱13對粉碎的鐵礦粉進行烘干處理;
35.s3:烘干后的鐵礦粉輸送到精粉碎箱3內,通過第二電機17通電工作從而帶動第二減速箱16內的齒輪轉動,從而帶動精粉碎輥15轉動,利用精粉碎輥15轉動從而對粗鐵礦粉進行再次研磨粉碎處理;
36.s4:精細研磨后的鐵礦粉輸送到第一傳送帶18上,與此同時,通過液壓油泵控制液壓缸5緩緩下降,從而將第二傳送帶固定架6緩緩下降到合適高度,從而調節(jié)第二傳送帶21與第一傳送帶18之間的距離;
37.s5:同時開啟第一傳送帶安裝架4和第二傳送帶固定架6上的第三電機20電源,利用第一傳送帶18轉動輸送鐵礦粉,利用第二傳送帶21轉動輸送鐵精粉,鐵精粉通過磁石板23的作用吸附在第二傳送帶21上;
38.s6:鐵礦粉通過第一傳送帶18輸送到存料槽內排出,鐵精粉通過第二傳送帶21輸送到鐵精粉收納槽內存放。
39.該裝置對鐵礦石進行粗粉碎,然后再通過烘干處理然后再經過精細研磨處理,從而讓鐵礦粉能達到磁選的標準,讓磁選更加徹底,該裝置還能調節(jié)磁選設備與鐵礦粉之間
的距離,從而調節(jié)磁選性能,還裝置能實現流水線磁選,操作十分簡單,磁選效率高,方便人們操作使用。
40.以上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技術特征:
1.一種用于鐵精礦制備高品質超純鐵精粉的裝置,包括粗粉碎箱(1)、上料輸送架(2)、精粉碎箱(3)、第一傳送帶安裝架(4)和第二傳送帶固定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粉碎箱(1)的下料口與上料輸送架(2)相連,所述上料輸送架(2)的一端與精粉碎箱(3)頂部的入料口相連,所述精粉碎箱(3)安裝在第一傳送帶安裝架(4)的一端頂部上,所述第一傳送帶安裝架(4)的兩側均安裝有支撐架(7),所述支撐架(7)的側面上安裝與液壓缸(5),所述液壓缸(5)的頂部安裝有連接架(22),所述連接架(22)安裝在第二傳送帶固定架(6)的兩側上,所述上料輸送架(2)的頂部安裝有烘干箱(1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鐵精礦制備高品質超純鐵精粉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粉碎箱(1)的內部安裝有粗粉碎輥(9),所述粗粉碎輥(9)的一端與第一減速箱(10)相連,所述第一減速箱(10)的一側安裝有第一電機(11),所述粗粉碎輥(9)的另一端安裝與軸承,所述粗粉碎箱(1)的頂部設有入料斗(8)。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鐵精礦制備高品質超純鐵精粉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粉碎箱(3)的內部安裝與精粉碎輥(15),所述精粉碎輥(15)的一端與第二減速箱(16)相連,所述第二減速箱(16)的一側安裝有第二電機(17),所述精粉碎輥(15)的另一端與軸承相連。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鐵精礦制備高品質超純鐵精粉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13)通過螺栓安裝在上料輸送架(2)的頂部上,所述上料輸送架(2)的底部安裝有傳送帶電機(12),所述上料輸送架(2)上通過傳送帶滾輥安裝有上料傳送帶(14)。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鐵精礦制備高品質超純鐵精粉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架(7)通過螺栓安裝在第一傳送帶安裝架(4)上,所述液壓缸(5)通過螺栓安裝支撐架(7)的側面上,所述液壓缸(5)通過液壓油管與液壓油泵相連,所述液壓油泵通過液壓油管與液壓油箱相連。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鐵精礦制備高品質超純鐵精粉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送帶安裝架(4)和第二傳送帶固定架(6)上均通過傳送帶滾輥安裝與第二傳送帶(21),所述第一傳送帶安裝架(4)和第二傳送帶固定架(6)的一側均安裝有第三減速箱(19),所述第三減速箱(19)的一側安裝有第三電機(20)。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鐵精礦制備高品質超純鐵精粉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傳送帶固定架(6)的內部安裝有磁石板(23)。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鐵精礦制備高品質超純鐵精粉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粉碎箱(1)上還安裝與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分別與第一電機(11)、傳送帶電機(12)、烘干箱(13)、第二電機(17)和第三電機(20)電性連接。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鐵精礦制備高品質超純鐵精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s1:鐵礦料通過鏟車鏟入到粗粉碎箱(1)的入料斗(8)內,通過第一電機(11)通電工作從而帶動第一減速箱(10)內的齒輪轉到,從而帶動粗粉碎輥(9)轉動,從而實現鐵礦料的粗加工;s2:粗加工的鐵礦石流入到上料輸送架(2)上,通過傳送帶電機(12)帶動上料傳送帶(14)轉動,從而帶動粉碎后的鐵礦石進行輸送,輸送的過程通過烘干箱(13)對粉碎的鐵礦粉進行烘干處理;
s3:烘干后的鐵礦粉輸送到精粉碎箱(3)內,通過第二電機(17)通電工作從而帶動第二減速箱(16)內的齒輪轉動,從而帶動精粉碎輥(15)轉動,利用精粉碎輥(15)轉動從而對粗鐵礦粉進行再次研磨粉碎處理;s4:精細研磨后的鐵礦粉輸送到第一傳送帶(18)上,與此同時,通過液壓油泵控制液壓缸(5)緩緩下降,從而將第二傳送帶固定架(6)緩緩下降到合適高度,從而調節(jié)第二傳送帶(21)與第一傳送帶(18)之間的距離;s5:同時開啟第一傳送帶安裝架(4)和第二傳送帶固定架(6)上的第三電機(20)電源,利用第一傳送帶(18)轉動輸送鐵礦粉,利用第二傳送帶(21)轉動輸送鐵精粉,鐵精粉通過磁石板(23)的作用吸附在第二傳送帶(21)上;s6:鐵礦粉通過第一傳送帶(18)輸送到存料槽內排出,鐵精粉通過第二傳送帶(21)輸送到鐵精粉收納槽內存放。
技術總結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用于鐵精礦制備高品質超純鐵精粉的裝置以及方法,包括粗粉碎箱、上料輸送架、精粉碎箱、第一傳送帶安裝架和第二傳送帶固定架,粗粉碎箱的下料口與上料輸送架相連,上料輸送架的一端與精粉碎箱頂部的入料口相連,精粉碎箱安裝在第一傳送帶安裝架的一端頂部上,第一傳送帶安裝架的兩側均安裝有支撐架,支撐架的側面上安裝與液壓缸,液壓缸的頂部安裝有連接架,該裝置對鐵礦石進行粗粉碎,然后再通過烘干處理然后再經過精細研磨處理,從而讓鐵礦粉能達到磁選的標準,讓磁選更加徹底,該裝置還能調節(jié)磁選設備與鐵礦粉之間的距離,從而調節(jié)磁選性能,還裝置能實現流水線磁選,操作十分簡單,磁選效率高,方便人們操作使用。作使用。作使用。
技術研發(fā)人員:王勇順 周松 王冠群 胡緒永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連云港恒鑫通礦業(yè)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fā)日:2023.02.28
技術公布日:2023/5/30
聲明:
“用于鐵精礦制備高品質超純鐵精粉的裝置以及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